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秀珍现在手中有钱,到年底自家的黑猪还能卖钱,彩礼钱现在就已经不成问题,就算是年底给李青林办婚事也不需要借钱,这叫她如何不自豪?
此时农村男女婚姻没有自由,都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进行。李青林知道这些事情都是大人定的,自己只要照办就是了。
说完了婚事,刘秀珍又说起了麦收的事:“过几天我就和你爹、万祥叔一起去做麦客了,家里由你婶子带着你们,地里的活该干什么你婶子会安排的,家里的牲口什么的你让三丫来照顾。”
李青林说:“我手里还有给别人加工零件挣的几个大洋,做麦客太累人,我看你们还是不要去了吧?”
刘秀珍道:“你的钱是你的,我们挣我们的。你今后还要养两个家呢,现在你有点钱一定要存起来,可不能乱花的。”
李青林非常同意刘秀珍的话,是啊,齐人之福的确很让人羡慕,可身上的压力也倍增,今后还真的需要多挣钱。
说话之间,中午的饭菜已经做好。
“糠菜半年粮”,这是此时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此时农家粮食不够,特别在青黄不接的季节,必须大量掺杂野菜甚至树叶才仅仅吃个半饱。李青林这段时间就吃过用柿饼或者野枣加玉米粉蒸成的窝窝,还有用野菜、槐花、槐叶、榆钱甚至柳叶等各种菜、叶掺和玉米粉做成的菜饼子、菜卷子、菜粥、菜包子。这些食品看上去堆头很大,可实际上蛋白质含量少、热量少,吃得再多也不顶饥,李青林自己都觉得现在饭量大得惊人。
今天中午的主食就是蒸红薯叶。地里的红薯叶已经发了不少,刘秀珍每天采来喂猪,特别嫩的就拿来蒸着吃。
刘秀珍将红薯叶洗净晾干,倒一点油拌匀,拌匀后加适量玉米粉拌成干爽状,再放少许盐拌匀,然后放到蒸屉里用大火蒸,吃的时候一般要沾蒜泥。
吃完了午饭,李青林对刘秀珍说去套兔子,然后拿着铜丝套子去找钱多贵。
其实今天不是去套兔子,而是二人约好去到山里试枪。那把德国造自从拿回来以后,一直放在钱多贵那里做样品,最近钱多贵自己按原枪做了个一摸一样的样品,今天他就将德国造还给李青林。前世李青林在军训时打过步枪,这著名的盒子炮还真没玩过,于是从家里翻出弹匣和子弹,约好钱多贵去深山里试枪。
打枪自然要找一个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李青林和钱多贵约好翻过后山,再走七八里路,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去试枪。
现在的天气不冷不热,到处都是一片绿色,田地里的小麦已经泛黄,即将收割,路边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在啾啾鸣唱。
钱多贵本来兴致很高,一路上话语不停,可他越走越心惊,到了密林的边上,他停下对李青林说:“青林,前几个月在卧虎坡有两个人被土匪抢了,死尸摆在那里好多天才被人发现。前面这个林子这么密,会不会有土匪啊?”
李青林心中暗笑,这卧虎坡哪有什么土匪,真正的卧虎坡“土匪”就在你面前,就连这把德国造,也是“土匪”从那两人手中缴获来的呢。
为了给钱多贵打气,李青林拍了拍腰间的德国造,对钱多贵说:“有土匪又怎么了?咱手里的家伙又不是吃素的,跟他干就是了。”
钱多贵点头道:“对,干他就是。说不定咱还能把他手里的抢夺过来卖钱呢。”
话虽然是这么说,钱多贵还是在路边捡了一根枯木棍拿在手中壮胆,他准备真的遇到土匪时拿它当武器。
第五十二章树欲静风不止30
更新时间2011…5…3 19:38:58 字数:2559
密林深处当然没有土匪,李青林在林子各处放好套子,然后找了一块空地准备试枪。
李青林今天带来一个小布袋子,他将布袋装满了土,然后挂在树上做靶子。检查好枪械,插好弹匣,将枪拨到半自动状态,推上枪机将子弹上膛,李青林站在离靶子五十米处,单手举枪屏住呼吸瞄准靶子,“啪!”李青林对准靶子开了第一枪。
打了第一枪,李青林就发现这盒子炮虽然名满天下,可是还是天生有缺陷,其一是枪口上跳厉害,其二是向上抛壳影响下一发的瞄准。
由于盒子炮的枪管使用者虎口的较高上方,再加上枪把的位置和形状的原因,子弹击发的后坐力使枪口明显上跳,如果继续打下一发时必须重新瞄准,不然的话从第三发开始,子弹都会全部打向天空。再一个缺陷是抛壳问题,驳壳枪设计的是向正上方抛壳,每抛壳一次就遮挡一次枪手的瞄准线一次,这会影响射手的射击精度,并且上抛的弹壳很有可能击中射击的人。
怪不得盒子炮的标准配置必须加上一个木枪盒,需要连续射击前将木制枪盒连接在握把上做抵肩枪托,这就是用枪托抵肩来控制枪口猛烈上跳。
李青林能今天把两个弹匣都带来了,总共有三十发子弹。李青林一时兴起,“啪!”、“啪!”、“啪!”连打好几发。
李青林每打一发,钱多贵在一边就心痛得“咝咝”吸气一次,连掉到地上的滚烫弹壳,他也抢着捡起来。
李青林笑道:“怎么了?不就是打几发子弹么?那些弹壳没用了,捡它做什么?”
钱多贵滋着牙花子,道:“你知道现在原装子弹有多贵吗?你这手指头随便扣几下,那就是大洋在哗啦啦扔到水里去了。打过的子弹壳可以卖钱做复装子弹,这些弹壳换底火、装枪药、装弹头,还可以再用呢。”
铜制弹壳射击后,必然会有所变形,这样的子弹还能用?李青林问钱多贵:“这样复装的子弹好用吗?”
钱多贵答道:“用倒是可以用,如果复装弹制造得不好的话,有可能打不响。”
李青林心道:“怪不得以前看一些文学作品里,老是有卡壳、哑火的现象!这时候用的枪可能是民间私造的,子弹有可能是复装的,再加上枪械维修、保养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枪不卡壳、哑火,才是奇迹呢。”
那些文学作品里总是有“手拿两支盒子炮”的句子,原来并不是此时人们有多奢侈,那另一支就是备用枪,当第一支枪打不响时,第二支枪就是保命枪。
李青林打完第一个二十发的弹匣,算是过足了枪瘾,他插上另一个十发的弹匣,递给钱多贵,让他也过过枪瘾。
钱多贵心疼子弹,他前后只打了五发子弹。钱多贵不是象李青林那样正手瞄准射击,而是将手心向下,拿枪平着着瞄准射击,而且打的准头比李青林好得多。
李青林刚才急于过枪瘾,忘记了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上介绍中国人对于盒子炮使用的一大发明,那就是拿枪偏转九十度射击。
由于盒子炮枪口上跳的缺陷无法消除,中国人在使用中发现,只要将手枪偏转九十度,即使枪口怎样跳动,这时射出的子弹也是向前方,并且是在一个平面上的扇形,即使第一发打不中,后面的几发也八九不离十,并且抛出的弹壳也是飞向侧面,这种射击的效果总比正手射击子弹射向天空强。
钱多贵显然不是第一次用这种枪,李青林猜这种射击方法是他师傅教的,笑着问他:“你师父教你‘凤凰三点头’了吗?”
钱多贵答道:“那个不好练,学成要很多子弹呢。我师父说土匪最聪明了,什么‘单飞燕’、‘凤凰三点头’、‘七点梅花枪’……,总之名堂多、枪法准,可惜都没走正道。”
剩下的五发子弹钱多贵说什么都不愿意打掉,他说这子弹就是大洋,就这么“啪”“啪”几声,那白花花的大洋就没了,他实在舍不得。
试完了枪,就必须保养枪械,也就是检查擦拭枪械,并上枪油防止生锈。本来李青林准备自己擦枪,可这活被钱多贵抢着干了,因为他现在比李青林更喜爱这把枪,用他的话说那就是“擦的不是枪,擦的是一堆白花花的大洋”。
大概是枪声惊动了树林里的野兔,李青林临走时收套子,竟然套住了四只兔子,只可是李青林套兔子以来收获最多的一次。
收拾好手枪,用木棍挑起兔子,李青林邀请钱多贵晚上到他家吃兔子,可钱多贵竟然没有答应。
李青林有点奇怪,问他:“晚上不需要下地干活,你难道晚上还有什么事情?”
钱多贵道:“晚上还真有点事情,我刚才忘了告诉你。今天早上有一个人来找到了我,说他是刘先生的朋友,来找我买支枪。”
刘政洪正在被通缉,现在竟然有人公开声称是他的朋友,而且又是来买枪,他难道不怕被钱多贵出卖?这事怎么看都有点可疑。
李青林问钱多贵:“你当时就答应他了?”
钱多贵摇头道:“你上次说了咱不直接卖枪,所以我就说我不知道在哪里能买得到枪。这人急了,赌咒发誓说他就是刘先生的朋友,求我一定卖枝枪给他。”
李青林问他:“你相信他真是刘先生的朋友吗?”
钱多贵想了想,说:“应该是真的,不过我也不敢完全确定。他说刘先生现在东躲西藏,手里又没武器,他买支枪是为了防身。我当时一直咬着我没枪,他后来实在没法子了,就约我晚上在村后见面,到时候刘先生也会来。青林,要真是刘先生来了,咱卖不卖枪给他?”
李青林道:“如果真是刘先生来了咱就卖,钱多钱少都没关系,送一把给他也无妨。对了,等会你到我家拿二十发子弹,就说是送他的。”
钱多贵有点担心,道:“青林,刘先生是政府的通缉犯,咱要是卖了枪给他,会不会把咱们牵连上?”
李青林当然知道后来的共产党是得了天下的,但是他现在不能对钱多贵明说,于是变个理由对钱多贵说:“刘先生咱们都接触过,我看他不是坏人。现在政府通缉的难道都是坏人么?我看未必。刘先生现在就是落了难,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发达。咱们造的枪连土匪都能卖,难道还怕多一个刘先生?”
钱多贵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现在政府通缉的还真不全是坏人。我一个朋友是个特别老实的人,他欠了财主家十个大洋,现在利滚利到了三十大洋也没钱还。于是财主派人把他妹妹抢去强奸了,还要收做小老婆。他一气之下把财主家房子点了一把火跑了,现在政府也在通缉他呢。晚上要真是刘先生来了,我就把那把样枪卖给他。”
晚上李万全李万祥家在一起吃的,主菜当然是红烧兔子肉。刘秀珍今天只烧了两只兔子,剩下的两只用盐腌了起来,留着以后慢慢吃。
到了晚上快睡觉的时候,钱多贵赶来告诉李青林,刘先生真的来了,枪已经卖给他,二十发子弹也送他了,不过刘先生还想再买几支,钱多贵来问他以后还卖不卖给他。
“卖,当然卖!”李青林斩钉截铁地说,然后他又反复叮嘱钱多贵:“卖枪的事只能刘先生一个人知道,并且只准和他一个人联系,其他的任何人都不能相信。”
钱多贵点头称是。
第五十三章树欲静风不止31
更新时间2011…5…4 14:37:28 字数:2734
麦收时节到了,李万全、李万祥和刘秀珍即将出门去做麦客,家里留下刘二花带着一群小辈做农活。
农民种地,是一个永远没有停息的活,经过春天的播种,现在地里的庄稼苗都生长出来了,在整个夏天就进入了大田管理阶段。李青林家今年种的主要粮食是玉米和红薯,此时的最主要的农活就是田间管理,而田间管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两个字:锄地。
本地农谚说“千锄银,万锄金,一锄不动草生根”、“锄下有火,锄下有水”,说的就是锄地的重要性。锄地的作用有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