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的民国-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此处,吴孝良一脸郑重的望向三弟,“从现在开始,你的工作重心就要由国内转向国外,本來以为国内局势至少还会有六七年的平静,却洠Я系皆H室丫炔患按耍坏┤嬲秸ⅲ鲅睾?纸岩孕颐猓诘墓ひ挡苡植蛔阋灾С趴跞粘志玫恼秸栽勖潜匦肟俪鲂碌牟垢摺!
“二哥如此说是否危言耸听了,中国地大物博,难道真就挡不住小鬼子的野心。”吴孝国突然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继续说下去,“你知道外边的人是怎么议论二哥你的吗,说你是大汉奸,卖国投敌。”
吴孝良冷笑三声,“说二哥是汉奸,你信吗。”
“二哥怎么可能是汉奸,还不是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恶意栽赃……”吴孝国一脸的愤恨,为吴孝良遭受到的不公正而愤愤不平。
“这其中自然有南京将某人的功劳,但是,百姓们的的确确都如此认为。”
吴孝国突然情真意切的看着二哥说道:“二哥,难道山东真的就守不住了吗。”
“你來的正好,山东的物资调配人手不够,不得已征用了本地的商绅,现在已经乱的一塌糊涂,很多人趁机在其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你替我替山东军督办这最后几日,查出几个來震慑一下肆无忌惮的蠹虫们。”
吴孝良并不打算与吴孝国讨论大撤退的事,这件事早就定下了,任谁都改变不了,就算是他有心想改,如今也是箭在弦上,难再回头。
不过,吴孝国來以后却一点都洠梦庑⒘际⌒模蘸笙鼙油蝗唤环莶牧纤偷搅宋庑⒘济媲啊
吴孝良打开以后只看了几眼,便眉头紧锁,原來吴孝国有了临时督办物资转移之职后,竟然私自做主将早先山东军阀囤积的一部分军用物资分配给了济南工会。
这个济南工会的底子吴孝良早就查的一清二楚,其实背后的真正负责人就是周兴文,也就是现在的赵承明,这个周兴文曾经是长春育民中学的国文教师,而孝国便是他的学生,难道,吴孝良的心陡然就悬了起來。
如果孝国真的与那赵承明不清不楚,那么这个掌舵人恐怕就要另选他人,否则天知道他能给自己捅出什么漏子來,吴孝良当即叫來了五十七师师长兼任济南警备司令李泽军,秘密交代下去,让他去查查吴孝国督办物资调运期间的问睿己褪裁慈擞泄哟ァ
这一查不要紧,结果却让吴孝良心惊肉跳,本來是查吴孝良,结果却将这期间与赵承明接触过的数位山东军中的关键人物查了出來,其中,尤其以警备司令部作战部军需少将处长胡长春官职最高,权力最大。
这个胡长春绝对是吴孝良的老部下,早在吴孝良主政绥东的时候,此人就是他的警卫,因此这次物资调运才由他主持大局,但是按照李泽军的调查结果,胡长春以伪造编造审批手续的形式,清空了多处济南城中各处仓库的军用物资,这些手续均是以警备司令部与省政府联署审批,只在省政府民政部有存档,若不是吴孝良着人去查,根本就不会有人注意到,大撤退时有哪些仓库的东西并洠в性怂偷交鸪嫡尽
当然,李泽军最初的方法比较简单,比对车站的发货清单与警备司令部军需处的接收清单便可看出猫腻,最后一路查下去,才发现了诸多的猫腻。
“这个胡长春一定有问睿亲ナ潜小!
胡长春隶属于警备司令部,名义是李泽军的部下,处置起來也不必请示吴孝良,但毕竟此人曾是吴孝良的警卫,所以便有此一请,吴孝良沉思半晌却道:“此事先不要声张,只派人严密监视胡长春等人的动向,将他们接触过什么人,都做过什么事一一记录在案,现在大撤退的大局不容动摇。”
“孝国的事也是胡长春这混蛋假借其签名伪造的手续,这几日來也从未与那个赵承明有过接触,主席当是多虑了。”李泽军发觉吴孝良的心情似乎极为低落,便又安慰道。
面对这个意外的收获,吴孝良内心说不出的发堵,
第601章和解大会
目下对于山东军对于吴孝良最重要的事件,除了大撤退便莫过于全国和解一致抗日,眼下大撤退的事有三弟效果和李泽军把关,吴孝良便把绝大部分的经历都放在了全国和解一事上。
所谓的全国和解可不是想现在一般,有人提倡有人响应,各方一通又一通的通电发出去就算完的,这是需要各方坐在一起开会的,通过谈判最终达成一个各方都不反对的协议,将一切以文字的形式赋之以法律约束。
既然要召开和解大会,那么就要选定一个会议地点,有人建议南京是中华民国首都,选在南京最合适不过,而省政府的文官们对此则大为反对,认为蒋中正是个顽固的铁腕人物,意欲诛除全国所有异己,在他的地盘上召开和解大会,会给人一种应付了事的错觉,所以万万不能选在中央军的地盘,最合适的地点莫过于济南,和解大会的首倡者是山东省府主席,而济南又是山东省会,选在此处再合适不过。
但是有一个人却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令人意外的是这个人也是山东省府的文官,而且还是山东省府文官之首,负责省府日常事务的省府副主席兼民政部长何思源。
“正因为山东是首倡之省份,才不能选在济南,依何某之见,为消除各方疑虑,会议地点应当在与山东有大关联,却又有所区别的城市里选择,我提两个备选城市,一为洛阳,二为西安。”
这个提议一提出來就得到了吴孝良的赞同,西安与洛阳两相比较,他更属意洛阳。
“洛阳和西安,我看不如就定在洛阳吧。”
既然最高军政长官都发话了,就等于一锤定音,于是会议地点就定在了洛阳,河南省现在由李又廷主政,他出自山东军一系,但却是出身黄埔军校,又与中央军中各系军阀中多有联系,因此,选在河南肯定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
“给李景聪发电吧,让他尽快将会址选好,还有安全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日军的机场都在河北京津一带够不到洛阳,需要重点防备的是日军的地面部队。”
“就怕老蒋不同意。”
有人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不过这回洠У任庑⒘挤⒒埃嗡荚匆辉缇头床档溃骸敖姓庖驳猛猓煌庖驳猛猓灰勖墙渌鞣降墓ぷ鞫甲龊昧耍辖怀雒婢褪瞧苹倒谕沤岷推酱缶值淖锶耍飧雒傻2黄稹!
当日,济南再次向各省发通电,诚邀各方军政长官于洛阳召开全国和解大会。
陕西的张学良、杨虎城于当日率先通电表示拥护,次日,山西阎锡山通电赞同,并表示将亲自出席河南的全国和解大会,晚些时候,桂系李、白二人也先后通电表示支持吴孝良的全国和解大会,届时李宗仁也将亲自出席,除了一些身涉其中的地方大员以外,诸如川系二刘,粤系陈济棠等都纷纷表示拥护全国和解……
一时间,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加入报道全国和解大军,仅仅几日的功夫全国上下的民众们似乎在无边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光亮,那就是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委,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府主席吴孝良首倡的全国和解大会。
基于这种认知,全国工商学各界都纷纷表示声援全国和解大会,并且愿意为一致抗日出钱出枪出粮。
形势一片大好,吴孝良已经决定于近几日乘坐专列离开济南赶往河南洛阳,只有南京方面一直沉默不语,全国的目光都瞄向了这座千年古城六朝古都,这位中华民国名义上的掌舵人,究竟支持不支持全国和解大会呢。
很快,支持全国和解大会的消息洠艽鰜恚醒刖俅握蜓寡南⑹沟萌舷乱黄┤唬慊Φ鹊胤追装展ぐ湛危蟪邪煨资郑徒狻
到了此时,很多人都以为蒋中已经板上钉钉不会参加和解大会了,结果南京方面却出人意料的向全国发出通电,蒋中正将会出席于河南洛阳召开的全国和解大会,此通电一出,全国上下顿时松了一口气,就连要求承办凶手的呼声都减弱了,毕竟国家民族的大局为重。
与此同时,吴孝良的专列抵达开封,李又廷所部驻扎在开封,省府又在开封办公,吴孝良的行程中自然会于此处做短暂停留,李又廷带领开封军政各界要员,在火车站举行了一场简单而又不失隆重的欢迎仪式。
按照吴孝良的意思,他所过之处不办欢迎仪式,一切行程低调从简,以减少地方靡废,不过面对开封各界的热烈欢迎,他自然也不好再做矫情,也是时下风气使然,李又廷已经顾及的算是极为周到了。
接风的宴会洠в校故强艘淮尉鹘绮渭拥囊淮巫富幔鞣饺攘姨致哿撕幽系姆牢裥问疲芏嗳硕源硕汲掷止厶龋衔灰轿鳎蕉皇В幽媳悴换岢晌滓拇蚧髂勘辍
很多人言下之意甚至若有若无的希望吴孝良不要放弃山东,日本人也未必那么可怕,毕竟黄海大海战都打赢了,日本人的陆军又能有多大的能耐,而且只要有了陕西、河南、山东这三省的地盘,最终他们便可以有实力与南京国民政府叫板,甚至取蒋中正而代之也未必不能。
就在会议进行当中,一封电报被火速送了进來,身为河南最高军政长官的李又廷只看了一眼扁你勃然色变,双手颤抖之下,点报纸滑落于桌上,落座于他身边的人偷眼看去,大有瞬间落入冰窟之感。
日本人偷袭了洛阳,驻守洛阳的第二军溃败,军长杨效欧不知所踪,这怎么可能,洛阳北面还有河南省防军的防区,以及山西省的晋军,日本人难道插翅飞过來的不成。
与会众人在得知这则消息之后也顿时全部失语,不知如何是好,
第603章空降
全国和解大会在即,洛阳居然遭了日本人偷袭,局面在陡然间变的严峻之极,大会是否还要如期召开,如果如期召开新的地点在哪里,这些都是即将要面临的问睿仍诿冀薜母匾奈暑}则是如何对付这股偷袭了洛阳的日军。
日军的规模有多大,究竟是大举进攻还是试探性的攻击,这一切都是未知之数,杨效欧的第二军好歹也有几万人,竟然被打的屁滚尿流,连他本人都已经不知所踪,整个河南军政上下都如临大敌一般,连主政河南的李又廷都一时之间失了分寸。
这时吴孝良就成了他们的主心骨,希望他调集山东军精锐來肃清这股突入河南的日军,因为一旦让日军在河南腹地站住脚跟,横贯黄河沿线的陇海路将被切断,整个西撤战略将大受威胁,而有可能被迫中止。
包括李又廷在内的河南军政人士都极力要求吴孝良调山东军精锐,而吴孝良却有他的判断,山东军的情报系统遍布黄河两岸,大批的日军都在河北与山东交接的黄河两岸对峙,洛阳一段黄河以北,不但有河南省防军还有山西的晋军侧应,日军在肃清这些威胁之前根本就不可能大举越过黄河攻击洛阳。
“立即派人去调查洛阳的情况,日落之前我希望调查报告可以放在我的办公桌上。”
吴孝良不容置疑的对李又廷下了命令,近年來一连串的军事胜利显然已经让他们产生了自满情绪,对于某些关键防区的防务工作也有所松懈,日军的真正实力也不像此前所表现的那么差劲。
李又廷对此洠в腥魏尉芫睦碛珊徒杩冢奔磁沙隽苏觳炝巴逖舻诙狼芸毂阌械诙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