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1488章

将血-第1488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周到有力。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蒙古人的箭矢,正在慢慢消耗干净,到了现在,甚至有的蒙古战士,已经开始捡拾地上的遗矢。
    在这里作战的人们,无论秦军将士,还是蒙古人战士,其实都清楚,使用过的箭矢,便也无法保证精准。
    尤其是,秦军使用的制式箭矢,和蒙古人用的完全不同,会让蒙古战士很难适应。
    这也让蒙古人的优势丧失殆尽,秦军靠着更加锋利坚固的钢刀,正在逐步将胜利握在掌中。
    在这样一个时候,其实只要战事一直持续下去,胜利的天平毫无疑问,将倒向秦军一方。
    而秦军上下,也绝对不会让蒙古人将战事继续拖延下去,像当年的金国人一样,被蒙古人用他们最为擅长的方式,用几天几夜,甚至十几天的时间,拖累拖垮。
    不过,当第三天,清晨的朝阳,从地平面上升起,将阳光散漫大地。
    散布在各处的两军战事,跨上战马,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战事的时候,两军集结的号角声,几乎同时响起。
    很多两军战士,在听到号角声的时候,第一个念头便是,最终的决战,终于将要开始了。。。。。。。。
    但实际上,两军不约而同的停止纠缠,聚拢部下的原因,只在于,南边出现了一支足可称之为庞大的大军。
    当听到消息的时候,哲别欣喜若狂,河北李任权部,终于来到了战场,也为这一战,迎来了转机。
    而薛奴儿,则是截然相反,一边立即令人吹响号角,一边派人急报大将军张锋聚,这场战事的胜负,在他看来,已然无足轻重。
    当河北大军赶来,对于大同兵马而言,便也处于敌军包围之中了。
    这是大军启程时,预计的最坏的一种情形,孤军深入,被围于古北口,除了拼死力战,等待南边不知在什么地方的援军之外,再无他法。
    十余万河北大军漫野而来,只是战的筋疲力尽的秦蒙两军,都不知道,大军的主将,燕王李任权的次子李傲,此时不但在为大军的粮草发愁,而且,大军迟迟未曾拔营的原因,却是李傲最为宠爱的两个小妾厮打在了一起。
    李傲好色,满燕城的人都知道,这位燕王此子,有着不逊色于君王的后宅女眷。
    作为河北地界的土皇帝,李傲看上的女子,都脱不了进入王府的命运。
    能得李傲宠爱的女子,不说倾国倾城吧,其实也差不了多少。
    李任权战死的消息一到燕城,李傲便被左右推举为燕王,这位登上王位的燕王次子,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跟失踪于军中,至今不得消息的大哥,以及其他几个留在燕城或者其他地方的兄弟们争权夺利,而是想到了逃走。
    不过,他的提议,也确实得到了其他人的支持。
    心惊胆战的人们,对于新王的英明,皆都赞颂不已,已然纷纷准备逃命的他们,这次可以正大光明的搜刮燕城乃至左近,带着无数财货,跟着英明的燕王殿下,走上逃亡的路途。。。。。。。
    他们的目的地,正是蒙古人占据的辽东。
    一路上,这支大军,都在膨胀,烧杀抢掠的事情,自然没少干了,河北地面上,凡挡在这支大军前的一切,都被这支大军的上上下下搜刮一空,就像蝗虫过境一般,什么都没留下。。。。。。。
    这是战乱年代,最为可怕的一幕,也是乱世当中,最为常见的过程。
    各处义军,对这个最为熟悉,干的最多的就是他们,再有就是逃兵,或是入侵中原的异族们。
    至今为止,河北人所经历的契丹,女真等族南下,或者是蒙古人的劫掠,都不如这次那么的彻底,那么的残酷。
    由此可见,割据一地之军阀,为祸之烈,根本不下于异族。
    哲别派出的传令之人,很快便在这支大军当中找到了李傲,并传达了哲别的军令。
    不过,令哲别大怒的是,河北大军一直迟迟未动,一直到了午后,才有人过来,谦卑的告诉千户大人,他们将为大汗效力,并在千户大人的带领之下,去攻打古北口的秦军。
    然后就是讨价还价了。。。。。。哲别无奈的发现,这支所谓的大军,只不过是一些胆小的兔子,聚集在了一起,而这些兔子,却还想在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候,得到一些胡萝卜。。。。。。,。
    他们的卑微和奸诈,确实很像哲别熟悉的汉人,只是,到了现在,也不曾消失在他视线之内,并在这两天的厮杀当中,让蒙古勇士吃尽苦头的秦国人,难道不也是汉人吗?
    当然,照着哲别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哪里都是怯懦卑微的家伙,即使狼群当中,也不能免。
    薛奴儿确实没有率兵北走,他不怕蒙古人的追击,因为蒙古人现在还剩下什么呢?
    一战下来,一万秦军精锐,只剩下了六千多人马,伤亡近半,对面的蒙古人看上去更惨,他们的斥候,甚至已经没有再出现于大军周遭了。
    这样一支残兵,还敢跟秦军纠缠的话,只能说是勇气可嘉了,但那却并无多少实际意义,拖慢不了多少秦军北撤的脚步。
    只是,他选择留在这里,是想看看,来的河北大军的模样。
    而且,不久,斥候就带了些捉拿的河北兵卒过来,一问之下,薛奴儿不惊反喜,更不着急北撤了。
    这是一支看上去人多势众,却已经成为惊弓之鸟的大军,也许,只要尝试着攻击他们一次,他们就会像中箭的兔子一样,四散奔逃才对。
    可惜,对面还有着一个狡诈而又顽强的对手,不然的话,薛奴儿自忖,就算大军上下,已经不堪久战,也能将那所谓的十数万河北大军冲散开来,那样的军功,是如此的诱人,让薛奴儿心痒难耐。
    但最终,理智战胜了冲动,大军的后路,就在他手中,一个不对,也许援军未到,大同所部,先就陷入了重围之中。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谨慎,能将敌人拖住,便绝不冒险。
    这一天,安静的好像之前的战事从来没有发生过,飘荡着血腥味儿的战场之上,也恢复了诡异的平静。
    但方圆数十里之内,却盘踞了十数万敌我人马。。。。。。。。。
    但这一天的耽搁,却让战局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未完待续。。)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变故
    实际上,这一天的时间,无论是对于秦军,还是蒙古军,或者是河北大军来说,都是一种煎熬。{中文
    秦军随时在准备着北撤,去古北口与大军主力汇合。
    不论南边取得多么辉煌的胜利,身处河北北部战场的张锋聚部,其战略情势,都已经恶化到了一定的程度。
    而哲别部,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战之下,损伤惨重不说,蒙古人自南下以来,养成的骄娇之气,已是荡然无存。
    哲别部,可以说是自合撒尔叛离之后,蒙古军中除了汗帐怯薛军之外,最精锐的一个万人队了。
    却在河北北部平原之上,被同等数量的汉人骑军所重创。
    在这两天的厮杀当中,秦军用绝不输于蒙古勇士的顽强和凶悍,让这些蒙古骑兵认识到,之前蒙古人南下,所遇到的,所战胜的那些汉人军伍,到底是怎样的货色。
    当蒙古人少了张狂之气,那么他们的锐利锋芒,其实也就没剩下多少了。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当长年以来,几乎同样百战百胜的蒙古精锐骑兵,被迎头痛击,无数勇士奋勇拼杀,最终却还是差点被敌人所击溃的时候。
    那种失落感,是寻常军旅很难体会得到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蒙古人的勇气也是消弭,快的让人难以置信,连身为统兵将领的哲别,都感到了震惊。
    因为在这一天,蒙古骑兵临时驻扎的大营中,平日里英勇而又暴躁的蒙古勇士们,除了那些喝的醉醺醺的醉鬼,所有人都萎靡不振,随时都能听见,有人在大声嚎哭。
    年轻的战士,聚在一起,唱着草原上的牧歌。相互叙说着草原河水的甘甜,说着羊群,说着家中的女人有多么健壮而美丽……不用问,他们想家了。
    像岩石一样。不可摧毁的老战士们,大多在默默喝着奶酒,喝的多了,然后倒头便睡,丝毫也不管敌人还在不远处虎视眈眈。
    受伤的战士。也在不停的,有很多人,会在这一天痛苦的死去。
    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这支身经百战的蒙古万人队的精气神,在这一战当中,都消耗一空。
    哲别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很难想象,这些勇士,很多都曾经在东北草原爬冰卧雪。像狼一样坚韧凶猛,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作战,也不能击垮他们。
    最终,正是靠着这些勇猛无畏的战士,大汗才将东北草原上的所有部族,都纳入了蒙古诸部的战旗之下。
    但现在,只是短短的两天,他们就完全失去了作战的热情。
    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哲别虽然震惊,却非常清楚其中的原因。
    因为自从占据辽东,嗯。这个时间还可以向前推进一些,应该是蒙古人选择和金国人作战,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的时候。
    众多的奴隶,精致的财货。香甜的美酒,还有……众多的女奴,让蒙古人欣喜若狂之余,也在慢慢侵蚀着他们的筋骨。
    试想一下,当蒙古人不用再冒着严寒,出去射猎。不用亲手酿制奶酒,不用自己辛苦的刷洗战马,整理弯刀弓箭,甚至于,他们已经不用再住在简陋的帐篷中,等待严冬远离……
    等等等等,都在说明一件事,蒙古人已经不是原来的蒙古人了。
    那些最为坚强,最为勇猛,最为……强大的战士,在和金国的历次战争中,逐渐消耗干净,剩下的,则是酒色之间,迅速堕落。
    这就是原因,但外面最坚硬的那层外壳被敌人毫不留情的粉碎掉之后,所有的荣光,所有的勇气,蒙古人所有值得称道的一切,就都崩溃了下来。
    是的,蒙古人除了弯刀和弓箭,还能有什么呢?
    但弯刀和弓箭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显得无力的时候,就也什么都剩不下了。
    哲别没有刻意去阻止什么,因为那没有任何用处,失去了对胜利的极端渴望的蒙古战士,甚至失去了和敌人再次作战勇气的他们,已经丢掉了一切。
    再多的言语,也无法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回去之后,立即要重新组建一个万人队了,这些家伙,已经不配称之为勇士。
    但……回去之后……哲别也只能苦笑一声,他没能完成大汗交付于他的重托,即便击败了这支秦国人的兵马,然后呢?
    蒙古人可能将面从四面八方临蜂拥而来的敌人,长生天啊,您的子孙,正在困境之中挣扎,您难道就不能给他们一点指引吗?
    当然,虽说蒙古军从上到下,已然气沮,这个时候若是薛奴儿不那么谨慎,而是选择攻击他们,很可能造就一场辉煌的大胜。
    但事情没有如何,在这样一个战场上,秦军看上去无疑处于劣势之中。
    百战力疲的秦军将士,在这一天当中,死死的注视着西边和南边的敌人,不敢放松一点精神。
    而这个时候,可笑的是,能够主宰河北北部战场胜负的河北大军,却丝毫没有动静。
    实际上,不是他们有多愚笨,更不是他们有多迟钝,而是这些河北将领们,太过聪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