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1473章

将血-第1473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石道:“只要有水军相合,樊城易下,襄阳就说不准了,不过到了那个时候,襄阳无汉水依凭,尽可先扫平江北诸地,到了那个时候,若襄阳岳东雷还不归降,也只能是玉石俱焚一个结果了。”
    不等周仿再说什么,赵石继续道:“这仗不管打几年,临阵换帅,皆乃无益之举,枢密院这里,也不会同意,此事多言无益,周大人还是莫要再说了。”
    话已至此,周仿还能说什么?
    周仿心里也多有无奈,实际上,赵石猜测的,虽不中亦不算远,不过,周仿所言,也并非全部出自文臣算计。
    在他看来,大将军江善,要比晋国公赵石危险的多。
    尤其是,晋国公赵石居于京师久矣,虽权势日彰,但晋国公赵石本人。。。。。。却未显枭雄之像。
    与文臣或有亲疏,但与朝廷治政上,能避则避,对中书少有掣肘。
    与朝中武臣,也渐有疏离。此乃谦退之兆。。。。。。。加之,晋国公子嗣不多,还无人能继承其志。
    这么一来,一些人对晋国公赵石的防范。差不多都可以看做是嫉恨,或者政见不同而起的朝争罢了。
    这和那些权臣,任用私人,大权独揽,有着本质的区别。
    而江善不同。朝廷赏其功,掩其过,此人并未再次上书朝廷推脱,往好了说,是理所当然的认下了,往不好了说,便是有居功自傲之意。
    当然,最让他觉得不妥的是,朝臣多有赞许,竟无一人稍试其锋。
    尤其是种氏。好像就这么忍了下来,对伐宋战事,不发一言,显然,文臣们的举动,让种氏多有忌惮,不愿生事了。
    朝中几乎有志一同,想要再造就一位大将军出来的意思,已是昭然若揭。
    这般一来,让周仿很是担忧。朝中有赵石,再等江善回朝,会是怎样一个景象?
    很多人肯定都一厢情愿的以为,江善定念朝廷之恩。文臣推举之功,回朝之后,定然会站在文臣一边。
    想想,周仿都感到好笑,即便是当初的王佩,张培贤这样在朝中名声甚佳。交结甚广的大将军,都不会任由文臣指使,江善得享大名之后,又如何甘心受旁人操弄?
    而到时,两位大将军争权,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现在,他感到无奈的是,枢密院自成一体,说不动晋国公赵石,中书也没太多办法,让枢密院众臣稍抑江善锋芒。
    所谓的文武相制之道,在成武年间,已经差不多成了 一句笑话,用文武分制来说,应该更恰当些。
    一直到出宫,两人都再未提及这个话题。
    直到周仿上了轿子,掀开轿帘,看着晋国公赵石纵马离去的身影,才不甘的冷哼一声,心道:“等到江君慈扫平中原,挟功而回之时,你当晓得,老夫今日之言无虚也。。。。。。。。”
    而赵石此时,心中也在冷笑,“听说江善身体不好,江南水乡,阴冷潮热,顶不顶得住还两说着呢,现在闹腾个什么?”
    “这些文臣啊,立了功,你们看着眼热,打了败仗,你们又死咬着不放,这些年老子见的多了,若真听了你的话,岂非成了你等之刀剑?”
    “不过没想到的是,张培贤,杜山虎之后,现在要跟咱打擂台的,却又换成了江君慈,世事变幻,确实有够奇妙。”
    “大帅,直接回府吗?”
    胡烈凑过来,说了句废话。
    赵石摆摆手,“想去哪儿,你就去吧,初六回来就成。”
    胡烈眉开眼笑的走了,其他护卫看着羡慕,却没人再开这个口。
    赵石笑笑,道:“回府之后,你们知会一下其他人,休沐五日,轮值都安排好了,别忘了到账房那里领一份年赏。。。。。。。。”
    众人都是大喜,吹在身上的寒风都觉得热乎了起来。
    这些年,晋国公府的家将们过的很不错,大多在京师安了家,每年年根儿上,都有一段休沐之机。
    但今年特殊些,因为宫中大宴群臣,说不定就会有旨意到府,所以到了现在,也没捞到休息的日子。
    而作为大将军衙府的牙兵,国公不开口,旁人说了都不算,这会儿终于等到国公下令,大家自然欢喜。
    胡烈这家伙有些不地道,扔下大伙儿,半路就跑了,但人家跟国公情分非比寻常,自然不是他们能比得了的。。。。。。。。
    回到晋国公府,赵石将一家人都叫过来,其乐融融的用了早饭。
    自石头娘故去,这晋国公府中,赵石就算是真正的一家之主了,没了他,年夜饭都吃的不香。
    这顿早饭,算是将年夜饭补上,除了在外为官的赵君玉,其他妻儿都在。
    不过,大年初一,晋国公府消停不了。
    上门拜年的人可不老少,尤其是太皇太后娘娘年岁渐老,秦州赵氏一族,在京的人,差不多都以晋国公赵石马首是瞻。
    秦州赵氏,这些年,也差不多分为了两支。
    一支为主支,在秦州故土聚族而居,另外一支说是在巩义,其实应该说是在长安,以晋国公府为主,凡婚丧嫁娶,都要知会这边一声,等晋国公府拿主意,才会操办起来。
    这显然是宫中太皇太后娘娘的意思,不然的话,赵氏族人,虽与晋国公府亲近,但绝对亲近不到这样一个地步,几乎将晋国公赵石当做了家主来对待。
    当然,巩义赵氏这边也落不下,多年过去,巩义赵氏已经彻底成为巩义一等一的大族。
    族中子弟,也改头换面,学文练武的不计其数,人才也出了一些。
    二十多年过去,虽还不足以让当年默默无闻的巩义赵氏脱胎换骨,彻底洗掉身上的泥土气息,但有晋国公赵石这样的人物护持,成为大秦世家豪族之一,怕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巩义范氏,张氏两族,都在行商旅之事。
    范氏走西域,连通回鹘,吐蕃,草原诸部,足迹几乎遍及大秦边塞,只是年头还短,称不得豪商而已。
    而巩义张氏,做的就是皇商买卖了,因为下手比较早,又有着晋国公府作为依靠,在夔州各个船厂,都有着份子,是大秦最为主要的船东之一。
    更何况,还涉及于蜀中茶园,织坊,生意做的很是不小,比之范氏,有过之而无不及,已经开始让御史中丞张世杰感到头疼了。
    对家人严加约束吧,但巩义那兄弟两个,做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想收手是断无可能,而且,自成武七年,太子巡幸大同之后,大秦对商人也开始宽松了起来,士农工商的界定,在这些年屡次变革之后,也渐渐开始模糊。
    这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一个情势,表现出来,就是很多人开始从事商旅之事,家底渐渐丰厚起来。
    所谓民富则国强,大秦也走在这样一条道路之上。
    不过不管怎么说,晋国公府的亲族们有权势的不见几个,却都很富有,张世杰头疼的事情,对晋国公府而言,却是难得的好事。
    不怕大将军的族人亲戚,行卑贱之事,聚拢财富,就怕这些人官居要害,联络有声,若是大将军本人,也被钱财晃花了眼睛,很多人怕是要念叨几声,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了。。。。。。。。。。。。(未完待续。)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大将
    不过大年初一,头一个登门却是太子李珀。。。。。。。。
    李珀还带着些宿醉,但人家就这么兴冲冲来了,你也不可能拒之门外。
    双方礼数肯定不缺。
    不过按理说吧,太子殿下大年初一上门,多数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换句话说,若非急事,这么做有点不合适。
    但太子上门拜年,也不缺理由。
    晋国公乃外戚,是太子正经的长辈,再有,还是太子少保,太子李珀向以师礼侍之,从这里讲,到也不算唐突。
    于是乎,赵石不得不出来相陪。
    东拉西扯的说了很多,太子李珀亲近之意也越发明显。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个赵石明白。
    但想借着机会,光明正大上门见自家女儿,那是门儿也没有。
    他已经算是非常之开通了,任由李珀献殷勤,换个和他地位相仿的人家,闭门不纳,或者把大道理拿出来,严词峻拒都有可能。
    太子李珀可能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敢时不时冒出头来,在他面前晃悠一下。
    装糊涂的两个人到也不愁找不到话题。
    朝野内外,人事变更,政事得失,属国朝贡,情弊厉害,中原战事,进程若何,等等等等,都可以谈一谈。
    直到日上三竿,晋国公府客人渐多,李珀这才告辞离去。
    赵石之后见了两拨客人,便捉了到前院探头探脑的女儿,回去了后宅。
    女儿的心意,赵石根本不用猜,自然明白。
    太子妃的位置虽然看上去诱人,但对于像晋国公府这样的人家而言,吸引力却是大减,只要正常些的女子,断不会有入宫的念头。
    不过,在赵石看来。自家这个女儿,已然表现出对权力的热衷,谁让她的母亲是大将军,姨娘们。大多也都是女中巾帼呢。
    女儿虽说年纪还小,对一些事情懵懵懂懂,还不定性,但。。。。。骨子里的东西,其实已经有了。缺的还是见闻补足。
    按照赵石的意思,是应该让女儿出去见见世面的时候了。
    本来呢,他没这个打算,不过一旦牵涉到太子李珀。。。。。。。让女儿这么老老实实留在京师,有些不妥,不如到外间去见识一下天高海阔,磨练一下心性。
    说不定,再回京师之时,便也有了结果。
    至于,将女儿弄到哪里去。做些什么,赵石也有点犹豫,还需跟妻妾幕僚商量一下才成。。。。。。。
    年关之后,从初一到初五,晋国公府人流不断。
    但说到底,晋国公府孝期未过,也就不会在府中大摆筵宴,款待客人,上门的客人们,也都明白这一点。不会在府中多呆。
    不过这几天,晋国公府的前前后后,也落不下多少清净。
    前院是男人的天下,京中数得着的权贵府邸。都会派子侄上门拜年,后院差不多也就成了女眷们的天下。
    亲近友好,只要能沾上边儿,不显唐突的,一般都会让自家女眷过来,入晋国公府后宅拜见各位夫人。
    这些女人。身份都杂了。
    莺莺燕燕的一大堆,丫鬟婆子成群结队,弄的赵石也没法在后宅多呆。
    晋国公府之兴旺,在这个上面,就能体现一二,只是身为主人的赵石,再没有当初的满足感,多少感到有些麻烦罢了。
    不过繁华易过,时间悠悠而逝。。。。。。。。。。。
    大秦成武十四年春,战端再起。
    大将军江善,仍领伐宋兵马总管之职,以种燧为大军留后,魏怀德为辅,对刚刚建立的南宋,展开了攻势。
    因为缺少水军相助,江善并未急功冒进。
    一边令镇守开封的种怀玉,加紧招降淮左地方守臣,一边则亲自带领大军,到达汝州。
    以魏怀德,折洵等为前部,兵抵南阳。
    之后秦军分赴各处水道,依照在开封所得之淮右图鉴,扫清汉水北岸各处水道之坞堡水寨。
    在水陆要道,建寨数十,缓缓推进,目标直指樊城。
    成武十四年夏末,夔州赵方部出川,与唐宋水军战于江上。。。。。。。。。
    江善趁机出兵,做大举进击状,诱得南宋水军大集。
    终于,在樊城东北潘龙洲,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