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1468章

将血-第1468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不言,肯定是怕他种怀玉上书朝廷,不利于他,直到现在,名言开来,不用问了,是想让他种清哲一起上书,将此事报于朝廷。
    他种怀玉一点准备都没有,前因后果也不清楚,上书能说什么?自家一无所知?那你这个副帅干什么吃的?
    若说知道,则更加糟糕,江善有什么罪名不得而知,他种怀玉可就冤枉的很了。。。。。。。。
    让他一下便陷入了两难之地,究其就里,江君慈所作所为,也就透出一股难以形容的恶意出来。
    实际上,江善也有着难以明言的苦衷,这些日子,焦头烂额之下,总想着能拖一时是一时,根本未曾顾及种怀玉。
    现在想起来了,单独上书肯定不成,种怀玉一无所知,若不知会一声,难免将种氏得罪死了。
    但亡羊补牢,却总归不能完好如初。。。。。。。。。
    其实,不管他怎么做,对种怀玉而言,都不会有任何区别,只是这般下来,却让他的无奈,依旧变成了浓浓的敌意。
    听了这个,种怀玉大大咧咧的样子一下就不见了,警惕和戒备,从他闪烁的审视目光中,就能看出一二。
    种怀玉,早非当初那个在白石滩小胜之后,手舞足蹈的年轻人了。
    这些年,率兵镇守太原,乃北方大秦上将中的翘楚。
    轻浮心性,就算不改,也不会在其他人面前流露,那是要分人的,只有赵石,杜山虎,张锋聚,甚或是赵幽燕等等当年同袍,才会见到他言笑无忌,或者伏低做小的一面,其他人,省省吧。
    军中重将,若还一如当年嬉皮笑脸,轻浮孟浪,怎能坐镇太原重地,岿然不动多年?
    等江善将种怀玉送走,想着种怀玉那阴沉的目光,也是长叹一声,不管怎么说,芥蒂是已经有了。
    他并没有隐瞒之后种种措置的意思,但也无法挽回的让种怀玉生出了猜疑之心。
    将帅不和,本就是军中大忌。。。。。。。。好在,开封已经在手,不然的话,说不定就能闹出种种事端出来。
    说实话,他对种怀玉这个副帅,还是非常满意的,知进退,晓分寸,没来跟河洛大军强抢功劳,还能很好的配合大军行事,这样的副帅,非常之难得。
    就算换了共事多年的魏怀德,也比不了,朝廷确实知人善任,给了他这个大军主帅最大的支持。
    但现在,这种默契已经完全不存在了,想想,还真怪不得人家生怨,如此行事,虽也可以说是被逼无奈,但总归他才是理亏的一方。
    大功,人家没来抢,也无一句怨言,但罪过,你却找人家来分担,天下间没这样的道理,尤其这还是种家的人,根基深厚,年纪也比自己轻上一大截。
    无缘无故吃了这么大一个亏,你就算好话说尽,又能如何?
    是不是,该给赵大将军出封书信,解释一下呢?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江善给否了,他江善之所以能走到今日一步,就因为他非是赵大将军嫡系,这一点他非常清楚。(未完待续。。)
   

第十四卷 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南下
    readx;
    大秦成武十三年,七月末。 '800'
    伐宋诸路兵马总管,大将军江善终于具折上奏朝廷,详述开封诸事。
    因有意拖延的缘故,实际上这封类似于请罪文书的奏疏,是和捷报前后脚抵达京师长安的。。。。。。。
    不过和江善想的有些出入。
    不用他细加解释,他的这封奏折在朝堂上并未引起多少振动。
    有意无意间,灭宋之功,便被夸大了许多,很多朝臣,都将其誉为定鼎第一功。
    这其中意味,其实不用多说,只要脑筋不太笨,就会明白其中道理。
    有人纵横沙场近三十载,功勋无数,近些年虽收敛锋芒,但在朝堂之上,话语权却越来越重,已然成为大秦一等一的权臣。
    根基渐深,无法轻易动摇,只能稍稍遏制而已。
    所以,灭宋之功,定然是大将军江善的,旁人想抢也抢不走。
    即便其中出了些纰漏,也不会一如当年大将军吴宁般,被朝廷上下所攻讦,甚至于,会有很多人站出来为江善辩驳。
    可以说,江善的运气实在不错。
    在大秦国力最强盛的时候,他登上了河洛宣抚使的位置,不用费什么力气,并攻陷了开封,等到山东,两淮尽数纳入大秦疆土,他这个大将军,也就真真正正的功成名就了。
    无疑,他会在后世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文人们,需要这样一个人出现,来制衡那位“权臣”一二。
    又因为这些年吃够了那人的苦头儿,所以更要压制其人声望。
    所以,江善轻松过关,虽然也有御史弹劾其御下不严等等,但在这样的大势面前,已是无关痛痒。
    不过,身在军前的江善不知道。于是,在送出奏折之后,精神猛然有些松懈下来的大将军,不出意料的病倒了。
    病的不算太重。无论是军中大夫,还是开封名医,都说,大将军过于劳累,再有一些旧患作祟。以致风寒入体,将养一些时日便好。
    实际上,这些大夫们都明白,如果大将军在这么操劳下去,时日恐怕也就不多了。
    所谓的旧患,大家都是一语带过,但在他们眼中,这样的旧日顽疾,需要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常年将养,才是正经的保命良方。
    心肺之疾。以致咳症,若换了普通百姓,这样的病疾,只能开些方子,让病人苟延残喘而已。
    但眼前的是位大将军,所以,大夫们有志一同,没说真话。
    说了,不定就要像华佗一样,被斩了脑袋。不说,现在大将军也不过是因旧疾略有发作,以致血气虚弱,偶然风寒而已。
    过上几日。只要之后别大喜大怒,便不会有什么差错。
    至于大将军能活多久,那只有老天爷知道了,反正,到时候肯定不关他们的事情了。。。。。。。。。
    这和为皇帝诊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军中大夫,毕竟是大秦子民,要厚道一些,委婉的告诉大将军,今后,最好不要去南方,大将军旧疾在身,南方湿热,很是不利于这样的病情。e
    江善听了,也没当回事儿。
    大军征战,到了今日地步,再接下来,自然是南下,与一统江山的丰功伟绩来说,这点病情,又算得了什么?
    而且,这病他很清楚。
    无非是当年守利州的时候,忧劳过甚,又眼见一城百姓在自己算计之下,伤亡无算,急怒攻心之下,伤了心肺而已。
    二十多年过去了,逢有天候变化,旧疾总是有所反复,开始的时候,他还找大夫诊治,但时日长了,他也就不怎么在意了。。。。。。。。
    军人,对生死看的总归要淡一些,不是吗?
    而在此时,种燧,魏怀德两人已经合兵一处。
    半个多月以来,南下大军战果还算辉煌。
    魏怀德攻颍昌府,先攻临颍,意图切断长社与郾城之间联系。
    临颍守将乃颍昌府,庆佑军指挥使李贵麾下悍将王显,早已严阵以待。
    不过,因秦军进军太速,郾城援军不及赶到,便被秦军围在城中,只能死守待援。
    魏怀德并不急于攻下临颍,自己坐镇中军,派副将鲍勇,于临颍西南小商桥,大败郾城援军。
    鲍勇这些年,时来运转,深得魏怀德重用,官职已到正五品,虽说在河洛军中仍然不太受待见,但已经没人敢轻视于他,让他去做什么狗屁督造了。
    这一战,鲍勇也显示出了他的军事才华。
    得到将令之后,并不急于进兵,在小商桥拦住郾城援军。
    率本部三千人马,缓缓进兵,等郾城援军过了小商河,这才令军大进。
    两万余宋军,在庆佑军指挥副使周文顺率领之下,援临颍,行军并不快,因为之前早已约定好了,若秦军入寇,不管首攻之处为何,都要等其他两路人马汇集一处,才能与秦军决战。
    秦军攻临颍,是他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事情,这样一来,南北夹击,再加上守城的王显部,胜算要大的多。
    而若说之前,还有所担忧的话,那么襄城侯,两淮兵马总管岳东雷,最后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岳侯来人传书给他们,告诉他们,今时不同往日,不必急于领兵援救开封。
    秦军势大,与其陆续援开封,为秦军所破,不如固守各处险要,消磨秦军斗志,而颍昌府,显然首当其冲。。。。。。。
    岳侯这一次,也没有传令抽调庆佑军,完全的将庆佑军留在了颍昌地界。
    这里面的意思,众人自己可以猜测一二,却都不会说,不过这样一来,死守颍昌府,也就成了庆佑军的最终目的。
    至于,是不是襄城侯对朝廷有了不满,或者是对赵氏篡位,有了什么旁的想法。就不是他们这些人管得了的了。
    若是平日,这样的事情,肯定要在大家脑袋上,多个文官指手画脚。但这一次,连个督军都没派来,领军的,就算曾出身文官,但也都是襄城侯旧部。
    这一切。都让人感觉不太一样,但只要有襄城侯在,相信,淮右这个地方,不会有几个人不战而降就是了。
    这就是襄城侯岳东雷坐镇的淮右,在这里,没人声望能超越过他,只要有岳东雷在,淮右这个地方,就不会属于任何人。
    所以。秦军的动向,根本瞒不住,估计连草科里都有人在盯着呢。
    这就是兵法中所谓的人和。。。。。。。。
    实际上,过了河,没见到敌军的影子,宋军上下,就已经警惕了起来。
    秦军已围临颍,还放他们过河,不是围城打援,就是秦军太过自信。想要跟颍昌府庆佑军决战。
    等知道前面有数千秦军人马来到的时候,宋军上下,反而都松了一口气。
    而作为大军主将的,周文顺却是大喜。只数千人马,秦军主力未动的情形之下,合该自己立功。。。。。。。。。。
    所谓郎有情妾有意,两军皆有战心,只能说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了。
    三千秦军,在宋军眼中。是快难得的肥肉,而在鲍勇看来,来的两万余人马,也不过是他的盘中餐而已。
    这样的交战,规模不算,也算不得多激烈,所以,不需赘述。
    在临颍东南,鲍勇三千秦军劲旅,大破两万郾城宋军。
    宋军主将周文顺,只狼狈率领千余人马,逃回郾城。
    是时,小商河北岸,密密麻麻,都是宋军溃兵,能挤过小商桥的,都是幸运儿。
    第一场,秦军南下的战事,就这么结束了,秦军用绝对的实力,告诉了所有淮右各部宋军人马,秦人兵锋,现在到底锋利成了个什么模样。
    几乎与此同时,魏怀德部将陈巨,破长社援军,庆佑军都指挥使李贵没周文顺那么幸运,当即便战死于乱军之中。
    和另外一个时空中,金人与宋人在此处,鏖战多年,最后却以南宋大胜,几乎再次形成北伐的局面截然不同。
    因为此时的大秦,越加强盛,和另外一个时空中已经开始走起下坡路的金人,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国力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差距,表现在战争中,其实取得怎样骄人的战绩,都不用太奇怪了。
    此时,魏怀德才率主力,施施然开始攻城。
    虽然,守将王显竭力死守,但在秦军攻打之下,第二日,西门便已失守,到了晚间,秦军主力陆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