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弄臣-第6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就好,殿下果然心胸宽广,本侯敬服……”皮笑肉不笑的客套了两句,谢宏话锋一转,直接切入正题,“殿下可能很奇怪,本侯代大明天子邀殿下来京城,到底所为何事吧?”
“不敢,不敢……”胜仁有些惶恐,连连摆手。
说起来,名义上的那个目的已经达成了。在白天的典礼上,该下跪的时候,他也跟着跪了,倭寇作乱什么的,他也在国书中言辞恳切的道过谦了,应该算是圆满完成了大明的要求。
可他也知道,如今的大明其实不怎么看重面子上的东西,现在又听了谢宏这话,他心下更是了然,今天晚上的会谈,才是真正的戏òu。
“胜仁殿下应该知道,大明天子心怀四海,仁心厚德,以亿万生灵的幸福为己任,而倭国和大明同为当世大国,要共同为天下大同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才对……”谢宏滔滔不绝的说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搞得胜仁云山雾罩的,完全摸不到头脑。
“侯爷的意思是……”受到重视什么的,胜仁是很高兴了,但问题是这里面没有一句有用的啊。
“其实很简单,就是共同繁荣,让一部分国家先富起来,然后就能带动其他国家,进而构建一个大同世界了。”谢宏嘴角一挑,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微笑,然后抛出了一个大馅饼,“难道殿下不像让倭国象大明一样富有吗?”
最新章节 第766章 军政靠经济,经济靠忽悠
第766章军政靠经济,经济靠忽悠
北方的春天风很大,气温也不高,在寂静的书房中,可以听到夜风呼啸而过,又或打在窗棂上,啪啪作响的声音,但室内却是暖洋洋的,像是和室外分隔成了两个世界一般。
不止是天工楼,鸿胪寺也是这样的,初至京城的时候,胜仁对此感觉非常诧异,屋子里里外外他都看过,并没有找到火炉或者壁炉之类的东西。
后来他才知道,这是屋子的那个怪模怪样的暖器起的作用,据说是有热水在其中流淌,然后……具体的原理他不怎么懂,也不打算纠结,总之,就是大明诸多神异中的一种就是了,能让屋子在冬天也温暖如春,而且还不受烟熏火燎,不管懂不懂,就是这么神。
但是,就在听到谢宏那句话的一刻,他先是下意识的发出了一声惊呼,身上突然变得冰凉,好像暖器失去了效用一般;下一刻,一股热气又从心口散发到了全身,让他从头到脚都变得滚烫滚烫的,能调节温度的神器在他身上完全失去了作用。
“谢侯爷,您的意思是说……那可能……”
跟着胜仁进来的还有另外三个人,管领细川澄之代表的是幕府和公卿,今井宗易代表的是倭国的商人,另外一个是大内家的人,算是代表了诸侯,不过他做什么决定,想必也是为自家打算的。
这几人都体会过谢宏的强横霸道,尤其以大内家的体验最为深刻,所以包括胜仁在内,几人都是如遭雷击,呆愣愣的站在那里,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只有今井这个商人反应过来了。威压也算是谈判的一种手段,虽然大明施加的威压有点太大了,但终归也算是在套路之内的,所以,他倒不会完全理解不了。
威压他倒是能接受,但眼下的这个套路却是太不可思议了,天大的好处就这么随随便便的丢过来,说什么天下大同,共同致富,这……可能吗?若不是还有一丝理智尚存,他就把这句心声问出来了。
主观上来讲,谁也不愿意看到邻居富强起来啊,不说会导致心态上的失衡,单说因此而带来的威胁,就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啊!大明和众邻国的关系不正是明证吗?大明会这么大公无私的给倭国机会?这事儿真是怎么想,就怎么觉得不靠谱。
从实际条件上来说,就算大明真的那么无私,提供机会让倭国学习进步,可倭国能不能做得到,也是个大问题呢。
一来是中土的很多东西,已经神奇的超出了想象,自家能不能学得会,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另外,倭国没有统一的政fǔ,这更是个天大的麻烦,天皇和幕府自不用提,就算实力派诸侯大内家,能牢牢控制的地盘,也不过只有两国而已,只有倭国三岛的三十分之一。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虑,这事儿实现的可能性都是相当之渺茫的。如果再考虑到大明倭朝总督府暗地里的小动作,谢宏这个提议背后的动机就更耐人寻味了。
谢宏很有耐心品了会儿茶,见几个倭人的眼珠开始转动,从呆滞状态恢复过来了,这才笑着解释道:“当然了,治国大国如烹小鲜,饭也要一口一口吃,在国家大事上,一步登天的心态是要不得的。”
“可是……”胜仁适才惊讶过度,以至于没稳住,站起来了。这时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所以他也不打算亲自谈判了,而是向今井做了个手势,致富技术含量这么高的行当,还是得让专业人士来主导才对。
“还请侯爷明示。”今井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用一个超过一百二十度的深躬,充分展示了倭人腰肢的柔韧性。
“这些日子,各位也在京城内游玩了一番,不知有何感想?”倭人这边换人了,大明这边也是一样,唐伯虎面带笑容,那表情仿佛后世慰问贫苦户的领导,亲切极了。
“这个……”今井又迷糊了,他很是吃不准对方的意思。
没错,这些日子他们是在京城玩了一圈,戏院茶馆都去过,前门大街这样的商业街也逛过,不过这些地方都不适合他们。
他们语言不通,再加上文化程度低,很难理解戏剧和小说那些东西;而前门那些商家的东西虽好,可惜他们囊中羞涩,买不起,只能干看着,这能有什么乐趣?所以,他们去的最多,最流连忘返的是八大胡同,尤其是丽春院,那里面的勾当正对他们的胃口。
今井虽然不懂汉语,但是他口才很好,这样的话题,本来是他施展口才的好机会,可那些奉承话在嘴里转了一圈,却是不好出口。原因很简单,那里面的女人都是倭国来的,他要是大赞特赞,似乎有自卖自夸,顺便贬低大明女人的嫌疑。
“好,很好……”今井这么精明的人,当然不会干这样的蠢事,他咂巴咂巴嘴,干巴巴的说了几个字。
“丽春院的那些艺人,从前都是很普通的,为什么现在就光芒四射,人见人爱呢?”唐伯虎继续问道。
“都是上国教化之功……”今井咬定青山不放松,拍马屁的要诀就是,好处和功劳都是大人们的,只要这个原则不动摇,仕途商运就会一路畅通。
“不错。”唐伯虎很满意的笑了,“人还是原来的人,关键是有没人有教,她们有没有掌握好学到的技能……看看现在,她们是多么令人瞩目啊!所以说,只要有了大明的帮助,倭国人能不能勤劳致富,是毋庸置疑的。”
“是,是,大人说的是。”今井小jī啄米一般点着头,然后有些迟疑的提出了顾虑,“不过,大人,敝国的情况比较特殊,恐怕没办法象上国这样政令通行……”
“不要紧,只要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切艰难险阻都不是问题。”唐伯虎大义凛然的说着,那张俊脸几乎泛出光来,让人一望之下,便会有一种圣洁的感觉。
“是,是……”今井都看傻眼了,唐伯虎说的每一个字他都懂,可放在一起,他却理解不能。当然,懂不懂不要紧,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决心,他只需要知道唐大人很厉害,很伟大就对了。
这次轮到谢宏偷笑了,伯虎兄这口才,这形象,这演技,不穿越到后世去做忽悠人的传销,真是浪费人才呐!让大才子忽悠几个倭人,还真是杀激用牛刀呢,啧啧,很浪费哦。
“当然,实际问题还是存在的,需要想办法解决……”扮过了圣人,唐伯虎话锋一转,又谈到了现实中的困难,“政令不一,是经济发展的大忌,不解决这个的话,恐怕……”
“哦?莫非大明愿意提供支持,让幕府(皇室)重现辉煌?”倭人们眼睛都是一亮,细川和胜仁异口同声的喊了出来。大明既然能支持那些大名,同样能支持皇室或者幕府,有大义名分在手,再有实力,统一全倭又有何难?
话一出口,两人又互瞪了一眼,能掌权,谁又愿意做傀儡?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天皇和幕府的矛盾也是不可调和的。
“圣人有言: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动之,以暴制暴不是好办法,最好的办法还是以德服人,当然,倭国的国情特殊,仁德不一定好用,所以,我们必须另寻良策,比如:用经济手段来解决政治问题。”唐伯虎摇头晃脑的说起了大道理,最终目的自然还是为了忽悠。
“经济……政治?”倭人崇尚的道理跟谢宏的外交政策有着相似的原则,那就是不服就打,打到服为止。其他手段,尽管典故中是有的,可他们没用过,也不会用,听到唐伯虎抛出的新名词,几个倭人都张着大嘴,表示理解不能。
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军事问题,这招在华夏算不上新鲜,早在春秋时代,齐相管仲就曾玩过经济战,服帛降鲁梁,买鹿制楚,买狐降代,他将经济战运用得炉火纯青,三战之后,彻底为齐国奠定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只是后来儒家当政,非儒家的经典多遭摒弃,所以管仲的智略也没能发扬光大,只能给后人留下追忆和遗憾。此次谢宏提起经济战,就连唐、王两大才子都是茫然,直到谢宏详细解释过,这才结合经典故事,最终有所领悟,化外蛮夷又怎么可能理解得了?
“不错,各位日前在京城游玩之时,是否曾留意到,本官派遣的几位向导付账的时候,用的是何物?”林瀚把倭人带到京城之后,和唐伯虎进行了交接,所以,倭人们的行程全在后者的掌握之中。
“这……”倭人们都皱起了眉头,仔细回想起来,过了一会儿,今井才迟疑着说道:“似乎是纸张之类的东西,莫非是什么凭据还是……”
混在京城带来的无数次震惊当中,这样的小细节还真的是很不起眼,若不是由于职业,细致惯了,今井还真的留意不到。当时他看到,本还以为那是衙门开具的凭证或者白条呢,结果现在看来,似乎另有玄虚啊。
“今井先生果然细心,那确实一种凭证,可以替代银子,成为新钱的凭证,我们称其为新宝钞。”唐伯虎悠然一笑,轻轻将谜底揭开,“解决倭国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
最新章节 第767章 奥妙无穷的宝钞
收费章节(12点)
第767章 奥妙无穷的宝钞
“宝钞……”听了唐伯虎的话,倭人的反应不一,胜仁和细川都是一脸茫然,而今井和大内却都是紧紧的皱起了眉头,显然是有所疑虑。将倭人的反应看在眼里,唐伯虎对今井二人在疑虑什么也是心知肚明,想必这两人是知道宝钞的底细的。
谢宏当初提起宝钞的时候,唐伯虎自己又何尝不是疑虑满腹,王守仁所学涉猎较广,更是连连摇头,只说行不通。
从古至今,货币经过了多番演变,从最初的以物易物,到贝类货币的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春秋时代,金属铸币成为了主流,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当然,铸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变化主要体现在货币的形状或重量,抑或材质上,本质却没什么改变。
即便在唐宋之后,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化,金银以其稀有性,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但实际上,即使到了明朝,铜钱依然是主流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