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历史悬案 >

第5章

历史悬案-第5章

小说: 历史悬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信文件仔细整理一下。”    
    大约5点钟,克雷克大夫来到房间里。    
    华盛顿说:“医生,我现在很痛苦,从一得病我就知道死神这次是不会放过我的。不过,死对我来说并不可怕。”    
    华盛顿又说:“谢谢你们的照顾,不用替我操心,我很快就要去了。”    
    他接着又躺了下来,大家也都走出了房间,只留克雷克大夫一人照看。    
    晚上,又采取了其他治疗方法,但都收效甚微,这次医生让他服什么药他就服什么药了。利尔先生后来在书中叙述道:    
    “大约10点钟,他几次要说话,但都无法说出。最后,他终于说了一句话:‘我快不行了。我死后的三天再下葬,葬礼要尽量简单。’我这时已难过得说不出话,只好向他鞠了一躬,表示同意。但他没有理解我的鞠躬,说:‘我的意思你明白吗?’我说:‘明白了。’他说:‘那我就放心了。’    
    “在他去世前大约10分钟,他的呼吸通畅了很多。他变得很安详。他还伸手,摸自己的脉。忽然他的脸色变了,我连忙叫克雷克大夫,坐在火边的大夫急忙到了病床边,但一切都结束了:华盛顿的手垂了下来,停止了呼吸。克雷克大夫蒙着脸哭了起来。华盛顿就这样没有叹息、没有挣扎地离开了我们。”    
    华盛顿的死因却一直没有被查实,他得的是什么病、医生为他诊断的结果是什么、给他吃的药对病情有没有作用、药名等都无人知道,而他生前为自己准备两份遗嘱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其中另有隐情?


第二部分 政治第15节 华盛顿为何不想连任第三任总统?

    华盛顿为何不想连任第三任总统?    
    华盛顿被人尊为“美国之父”,为美国的建立立下赫赫功勋。在连任了两届美国总统后,1796年,他却拒绝参加第三次大选了,并于同年9月发表了著名的《告别词》,说服国会,说服国民,并在其中详细阐述了他关于联邦制的理论。    
    华盛顿拒绝竞争第三任总统的原因是什么?国内外许多历史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讨,但迄今意见仍无法统一。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华盛顿担心被卷入激烈的党派斗争,因而不想趟这浑水。当时美国政局出现了第一次激烈的党派斗争,华盛顿本人也感受到了选民们的忧虑,因此在其告别演说中,语重心长地呼吁人民应该团结,拒绝党派斗争,反对其他分裂势力。在这一点上,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A·卡锐蒂将此事说得极为精辟入理。他说:“《告别词》被他当成冷却政治欲望的良剂,而广大人民把它当做一个信号,这个信号预示着竞争即将开始。”    
    另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在华盛顿拒绝连任第三任总统的事件上,新闻及社会舆论的攻击一直是很主要的原因。而另一位英国历史学家则更透彻地说出了此事的本质。他说:“华盛顿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想要获得身体或精神上的‘空闲’,换句话来说,便是因人们的反对而感到自己能力的有限,信心大打折扣。”    
    不管怎样,华盛顿坚决拒绝连任第三任国家总统,从而创立了美国总统只能连任两届的传统,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切的意义和影响。华盛顿创立的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1940年富兰克林·罗斯福连续第三次当选总统为止。但自罗斯福之后,这一传统至今再也没有被打破过。


第二部分 政治第16节 林肯被刺的背后隐秘

    林肯被刺的背后隐秘    
    亚伯拉罕·林肯是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十六任总统。他在任职期间提出了废奴主张,并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南北战争的伟大胜利。    
    1860年11月林肯成功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南方诸州不满这一结果,在其上台后的3个月中,先后有11个州退出联邦,组成新美国政府,推举出总统和副总统,并制定了新宪法。奴隶主分裂了联邦,开始公开叛乱。    
    美国国内形势十分危急,内战一触即发,北方政权岌岌可危,宣誓就职后的林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863年4月12日,萨姆特要塞一声炮响,南北战争拉开帷幕。    
    战争进行了一年,但战场上的情形却几乎没有进展,黑奴问题也没有解决,原因是林肯政府一直认为,战争只是为了维护宪法和联邦的统一。当时的林肯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做事非常谨慎,认为立刻废除黑奴制不妥。人民与资产阶级左派对他的做法感到不满,并不支持他。    
    1864年元旦,林肯签署了“联邦成立以来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解放奴隶宣言》。此举赢得了全国人民与资产阶级左派的支持,并因此扭转了战争局势。    
    1865年4月,美国内战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林肯开始忙于战后的重建工作,他希望总统任期结束后,能回家乡去开一个律师事务所,但他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    
    1865年4月14日晚在首都华盛顿,林肯邀请格兰特将军及夫人去福特剧院观看歌剧《我们美国的表兄弟》。在去陆军部的路途中,林肯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停下车犹豫起来,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取消去剧院的计划,但很快便放弃了这个念头。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他亲自要求作战部长斯特顿派一个名为埃克特的陆军上校来做自己的保卫,但斯特顿通知总统,埃克特早已在当晚安排了任务,后来只得委派一名叫布莱恩的军官作为总统当晚身边的警卫官。    
    演出十分精彩,剧情慢慢发展到高潮,有人悄悄走进了总统的包厢。不久传出一声枪响,子弹击中了总统的后脑,总统应声倒下,再也没有醒来。4月15日清晨7点22分,虽然医生全力抢救,但仍是回天乏术,林肯总统命赴黄泉。    
    枪击林肯后,慌乱中的凶手急于逃跑,不慎碰伤了自己的脚,警察沿着血迹找到了他,并开枪将其击毙。    
    刺杀总统的真凶究竟是什么人?他怎么能在有警卫的情况下溜进包厢?人们对这些问题都希望能有所了解,可直接犯罪嫌疑人已被击毙,只好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事实。    
    一番调查之后,事情终于初现端倪。凶手是一位名叫约翰·韦克斯的职业演员,据说在内战爆发初期,他是站在北方这边的,但后来不知为什么却突然支持南方政权。他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有朝一日一定要杀死林肯,这样不但一下子除去了这个新执政者,而且干掉林肯会使自己出名。他刺杀总统的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当然这只是官方的调查结果,官员是这样向民众解释的。但很多人都不相信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刺杀总统一案一定是一个阴谋,有不可告人的内情。    
    我们在前面提到,林肯在去剧院之前曾有过不祥的预感,而且还对作战部长点名要求要埃克特陆军上校担任自己的警卫,作战部长借口说埃克特上校当晚要执行别的任务而改派他人。事实上,埃克特那晚根本就没有执行什么任务,他在家里呆了一晚上,作战部长为什么要说谎?后来派去顶替埃克特的布莱恩,一向行为不轨,认识他的人对他都没什么好印象,但林肯夫人却亲自点名要他保卫林肯,其中是不是藏着什么玄机?至于对凶手的追捕,抓活口也不是不可能的,可最终却把惟一的直接参与者击毙了,是谁开枪打死他的?又是谁下命令要把凶手杀死的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后来的凶手缉拿报告中,人们惊奇地发现上面居然写着:凶手系自杀身亡。    
    一般认为林肯遇刺的原因是他的政策对南方不利,激怒了南方叛党,而且他在南北战争中,成功领导北方打败南方,取得了反对南方分裂运动的胜利。南方叛乱分子对他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    
    1861年3月4日,林肯准备到华盛顿宣誓就任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当他从家乡前往华盛顿时,美国南方联邦所派的特务便计划在路上刺杀他。林肯事先得到风声,从另外一条路来到华盛顿,避免了这次暗杀。林肯就任后,南方叛党开始进行更为频繁的谋杀行动,一心想将林肯置于死地。他们甚至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我愿意前往华盛顿击毙林肯和西华德,只要邦联政府(即南部邦联,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脱离联邦的南方11个州所组成的政府)出资100元作为我的酬劳。有意者请函信箱119号。由于经常发生恐吓事件,林肯周围的人非常担心他的安全问题,他们经常提醒林肯要小心。面对这一切,林肯表现得镇定自若,他用两个大纸袋把恐怖分子寄来的恐吓信都装在里面,并在纸袋外面写了“暗杀”两个大字。虽然他表现得满不在乎,但早已有心理准备。    
    林肯是一个政治家,在那场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南北战争中,是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胜利,他给黑奴带来了崭新的生活,却在和平时期的子弹下丧生。    
    1926年,林肯的儿子罗伯特·托德·林肯离开人世,他去世之前,把父亲的一些私人文件付之一炬。他告诉朋友,他要把那些文件毁掉的原因是这些文件里有内阁成员犯有叛国罪的证据。现在人们已无法得知他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如果是真的,罗伯特为什么要将这些证据焚毁呢?为什么不向世人公开呢?这成为林肯之死的谜中之谜。


第二部分 政治第17节 肯尼迪遇刺悬案

    肯尼迪遇刺悬案    
    “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约翰·肯尼迪的这句名言让这位美国最年轻的总统深得美国人民的拥护与爱戴。然而他尚未完成对美国民众的承诺就不幸遇刺身亡,而且他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现在还未形成统一的结论。    
    悲剧发生在1963年11月22日,当时肯尼迪正在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城进行政务视察。12点30分,正当总统车队缓缓地通过达拉斯的得克萨斯州教科书仓库大楼时,突然几声枪响划破了寂静的长空。枪响过后,总统在人们的惊叫声中倒卧在血泊之中,凶手奥斯瓦尔德被当场抓获。    
    由于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国会决定由副总统约翰逊继任总统。约翰逊上任后,立即成立了一个7人调查委员会,由最高法院大法官沃伦领导。经多方取证和认真调查之后,该调查委员会于1964年9月发布了该案件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刺杀行动是奥斯瓦尔德一人所为,和其他部门与集团一概无关。一时间,舆论哗然,这一结论难以让人信服,案情仍是迷雾重重。案件最大的疑问在于枪响的次数。当时官方公布的消息是三声枪响,包括穿透肯尼迪总统的身体,同时又射中康纳利州长的那一枪。但是后来一位美国法医D·B·托马斯经过审慎研究,在《英国法庭科学周刊》杂志发表了一份震惊世界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仔细分析了当日的现场录音带,并指出当时射向总统车队的子弹是四发。证明研究所采用的录音带是当时总统车队中达拉斯警方的汽车上的麦克风所录的现场录音,因而资料来源绝对真实可靠。而官方当时认为是三声的原因是这四声枪响中只有其中三声枪响听起来比较清楚,剩余的那声枪响则被国家研究委员会说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