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133章

顺明-第133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和斗起身相迎之后,说了几句不咸不淡的客气话,就端坐在哪里自己忙碌,反正这里的“孙府”下人都是李孟安排的从人,不用他招呼,下人们自然是诚惶诚恐的过来伺候,李孟那边自有人斟茶倒水。

这些老弱军户和仆妇们对李孟到来也已经是习惯了,把茶水预备好之后,就行礼退下,有需要他们的时候,李孟会招呼的。

按照观察孙家人的报告说道,孙和斗每天都是在这个书房之中,并不因为李孟来不来而有所变化,这时候的天气已经有些寒冷,不过因为屋子里面装满了书籍笔记之类的纸张物品,不敢放置炭火盆之类的取暖设备,很是有些阴寒。

偌大的书案上堆满了书籍,孙和斗在那里不停的抄录誊写,这在李孟第一次拜访的时候,表明自己的身份之后,孙和斗就说明自己在做什么了。

孙元化生前所翻译过来和创作的数学,百科以及武器的著作,都是孙元化一生的心血汇聚,曾经多次说在致仕之后要把这些东西整理成册,不过却遭遇枉杀的横祸,孙和斗从小喜欢的和他父亲喜欢的颇为一致,因此立志要把这些东西整理成册,流传后世。

孙家人知道李孟的参将身份之后,普遍都是表示了冷淡的敌意,毕竟他们一家就是毁在山东武将的胡为上(辽镇也隶属山东,孔有德严格来说也算是山东武将)。说起来还是这孙和斗的态度好些。

从平日里这些人忙碌的事情,李孟倒也是能判断出孙和斗是那个懂得火器的人,所以结纳的心思就放在他身上。

要说这刻意的结纳效果确实是不好,李孟是个连此时武将规矩都不太明白的人,那里能结交孙和斗这种世家子,文贵武贱本就是天堑,更不要说李孟这种什么规矩也不懂的角色了。

目前能有这般不冷不淡的态度,还是李孟手下铁匠们所打造的火铳所致,附带一提,郑家人招募而来的几十名铁匠都已经是到了胶州,不过试着筑了几门七百斤左右的火炮之后,李孟就让他们停了下来,这些大小的火炮,威力始终是达不到自己认为的那种地步,而且都是装在木箱车上的火炮,移动并不方便。

一门火炮所需要的铜铁很多,而且这炮对于目前的李孟来说并不实用,李孟索性是停了下来,让他们跟着郭栋做火铳和兵器,眼看着又要扩军了,肯定是有什么技术难题自己没有解决的,希望等澳门买来的轻炮到手后会有些启发。

孙和斗在那里抄录东西,听到李孟问“山东巡抚颜继祖是何等人”,手中的笔停顿了下,淡淡说道:

“没想到这边还真是山东地界,颜绳其啊,那可是东林的大人物,当年因为吏科都给事中的位置,让阮大铖怒而出东林自立,了不得。”

“绳其”,李孟听到之后还是愣了下,古人称呼名、字、号,这是他到现在也搞不清楚的讲究,孙和斗说的应该是文人士林共知的一些事情,李孟点点头“哦”了一声,前几次来孙和斗还问了些火铳的问题,这几次看来是问得差不多了,也就不再出声。

李孟记得很是清楚,当日这孙和斗看见那火铳之后很是惊讶,问了许多的问题,李孟倒是知无不言,能看出来对方的那种激动。

两个人无话,场面有些尴尬的安静下去,只能到孙和斗在纸上写字的轻微刷刷声,李孟正要告辞的时候,孙和斗那边却停下笔来,迟疑了下,笑着开口说道:

“崇祯九年的时候,颜绳其给当今圣上的题本里面说道‘灭奴先灭寇。逆奴负固,义在必讨。但以寇较之,奴尚隔藩篱,寇直逼堂奥矣;奴犹疥癣之疾,寇则膏肓之祟矣。’很是精到啊!”

用于奏折的这种文言和白话不同,李孟要理解还真是很吃力,不过他却看出来孙和斗的脸上的淡淡笑意有些古怪,不像是赞同这句话的意思。

“奴”是指满清女真,“寇”是指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的闯军,“疥癣”和“膏肓”,也亏得这些年李孟一直是坚持看书学习,这才是能明白这个意思。

在院子里面守卫的亲兵们都知道命令,不要距离这房子太近,以听不到说话的声音为准,亲兵们身在砦堡之中,李孟是武勇之人,孙和斗随说粗豪,可只不过是个书生,他们倒也是放松不少。

猛听得屋内一声大响,外面的十几个人立刻是抽出兵器站了起来,两人立刻是出门联系外围,其余人的朝着屋中冲去,“哐当”一声,那屋门已经是被撞开了,冲进去的亲卫却都是愕然。

青砖地上又被摔碎的茶碗,李孟站在那里已经是愤怒到了极点的模样,而端坐在书案后面的那名书生,手中拿着毛笔,脸上却有惊讶的神色,不过却不害怕,亲卫们正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听到李孟沉声说道:

“没事,叫人进来把地面收拾一下。”

亲卫们点头躬身退下,把屋门直接带上,临走的时候都是禁不住盯了那书生一眼,心想真是不知道好歹的文人,我家大人的姿态已经是做的足够了。他们却没有注意到李孟的手一直在发抖——怒极的状态。

“李大人为何如此愤怒?”

孙和斗倒是悠悠然的问道,李孟猛吸了几口气,这才是平静下来,开口冷然地说道:

“颜巡抚居然如此的糊涂!”

听到李孟这话,孙和斗禁不住笑了起来,手中的毛笔抖动,几点墨汁落在了誊写的纸面上都没有发觉,依旧是调侃说道:

“李大人这么说可就不对了,先不提颜继祖是大人的上官,朝野之中,诸位清要,无人不是如此说,大人何必动怒呢?”

李孟只觉得胸腹之间都要炸开,方才颜继祖那些文言所说的,倒是经常在某些文章内可以看到,华夏五千年常有东西流传下来,这明朝和晚清还有再之后的民国时代,都是有些共同的东西。

那题本中所说的可不就是“攘外必先安内”“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意思吗,这种卖国论调,想不到在这明末就已经有了。

要说李自成和张献忠、罗汝才等陕西乱军,也没啥大局观,外敌汹汹他们依旧把大明搞得天翻地覆,隐约间居然和东虏女真成了内外勾结的态势,合力把大明帝国这个本就是遭遇天灾人祸的大树扳倒。

可从李自成进北京,山海关失利,天下汉人理应共同抗击女真鞑子的时候,在后面拖后腿,投降女真鞑子的人正是大明的军将官员。甚至到了明朝只能退守南明小朝廷,大顺军大西军残部主动要求和明军联合抗击女真蛮族的时候,还有南明重臣说满清是为大明报仇,理应借助虏力,驱逐贼寇的糊涂话。

一直到了退守至两广云贵,双方才联合起来,只是到了那时候,女真已然是庞然大物,不可被撼动,最后的抵抗也毫无用处了。至于那所谓“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抗清斗争”都是什么人做到的呢,都是来自民间的力量,所谓不晓得天命变换的愚笨士绅和民众是也。

李孟站在那里,极度的愤怒消散之后,却感觉到无比的茫然,甚至有些许的孤独,孙和斗所说的,在平日里所看的邸报和文告中也能看出一二,大明朝廷对征缴内乱几乎倾尽了全力,可对于东虏女真的威胁,却总是认识的不够。

“大人,这东虏不过百五十万,大明何止千万,相距如此悬殊,这腹心之乱方是大祸啊!”

孙和斗已经是放下了毛笔,依旧是不紧不慢的说着这些话,不过这“李大人”的称呼已然是变成“大人”,明显是亲近了不少。

一名下人端茶走了进来,李孟不再出声,苦笑着坐在了椅子上,等到那下人出去,他端起茶喝了口,无奈地说道:

“孙先生,都是糊涂啊!大明的心腹大患不是闯贼,而是东虏啊!”

李孟本想说天下人都是糊涂,却及时收住了口,想起这李自成还真是灭明了,最起码让崇祯皇帝上吊,占领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但对于来自现代的李孟来说,知道彻底灭亡明朝,并且制造了种种屠杀血案惨剧,并将华夏拖住了今后几百年的黑暗时代的罪魁祸首,正是蛮族东虏鞑子,这是李孟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第200章 出不去门

可如何解释自己这个看法,却只能是用自己已经知道的,将来才会发生的几百年历史来解释,这真是无比荒唐,是个悖论。

不过孙和斗脸上却露出理解的表情,从书案后面站了起来,略有些感慨地说道:

“先父的恩师徐阁老曾经写过‘世人皆谓奴长于弓马,所言其强者皆曰弓马,却不知奴之步卒极精,分合有度’,先父私下也曾讲过,东虏的步卒精修战技,敢于陷阵冲锋,而我大明,也只有将领亲兵方能如此。大概估算,东虏足能动员十万劲卒,而我大明将领亲兵能有几何?东虏女真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若仍是如今的对待,将来必然是灭顶之灾啊!”

说到最后,孙和斗言语也开始激昂起来,孙元和的老师正是明末的科学大家徐光启,他算是明末脑筋清醒,了解世界大势的大学问家,见地自然和大明这种只读圣贤书的书生官僚完全不同。

说到这里,李孟却又是站起来,郑重地说道:

“孙先生,天下间能看到东虏女真之害的也不过是寥寥数人,李孟虽然位卑言轻,却愿用全力阻止其祸。先生可愿意帮我?”

这话问出来,直接连“可否”的“否”字都是节省了去,双方谈到这里,孙和斗好像也找不出什么拒绝的理由了。

孙和斗身体微微的弯下,以示对李孟的尊重,开口揶揄道:

“来这山东,不答应大人,怕也就是被关这里一辈子了,孙某还想趁着未老的时候,泛舟出海看看。只是我却不明白,孙某除却这火器之术外,兵书韬略充其量也就是看过罢了,不知道大人用我何处啊!”

听到对方答应,李孟激动的心情变的有些放松,朗声笑着说道:

“正是为这火器之术!”

和孙和斗的一席话,是李孟来到这个时代以来表达心中想法最多的一次,不过,谈话之后,固然有手上增添人才的高兴,却也是有孤单无助的惶恐,很多事情看来是不能指望大家都有共识,而是要放手去干了。

既然巡抚衙门下文要分手莱州参将李孟加强在青州的守备,那李孟总要做些动作,手下除却保持联系的骑兵之外,其余的骑兵都是派到了青州府去。

这一年因为大旱导致的大灾荒,让许许多多的农民甚至是小地主破家流浪,很多人更是落草为寇,李孟却又有“德政”,开始招募马队,凡是带马的武人,都可以进入胶州营为骑兵,考核也是不难,只不过进入之后能拿五成粮饷。

虽说是五成,但稍微接触过胶州营的人都知道,这五成粮饷可是实打实的五成,毫无克扣,这钱粮拿到手上已经是比许多军队的足饷要多了,这天灾人祸,山东,山西,河南,北直隶都是大灾,就算当流民都无处去,胶州营还真就是最好的去处。

招兵的文告发下去之后,各处的人士当真是踊跃无比,纷纷的加入,值得一提的是,这文告主要是由那些私盐贩子带到各个绿林山寨和响马土匪之中讲述,这些骑马的匪盗能通过胶州营考核的,本身就有些军事经验的他们更容易成为士兵,至于作风,自有杀头的军纪来约束他们。

各地的匪盗头目虽然知道李孟是在明目张胆的挖角,可想想那些被灭掉的山寨团伙,也只能是捏着鼻子忍受了,李孟才是山东绿林黑道上说话最有用的那个人,他可是最大的私盐盐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