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第6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居住地。所有人的收入来源都是他们周边的这片茂盛森林。
与其它村庄一样,这座村庄也处在高度的戒备状态,村口有哨兵,并建有了望哨。哨兵远远就望见了自家的巡逻队,于是,在邓华率领巡逻队员们走到村庄的时候,村头已经为巡逻队准备好了解暑的凉茶,以及补充体力的食物。
邓华在村电报室里向矿场拍发了一封安全电报。他和他所属的五十名巡逻队员,就现在开始,可以在这里歇息上三个整日了。
一个民族的强大就必定要侵犯其他民族的利益,缅北的翡翠矿和大片生长着珍贵树木的森林,就是这一真理最好的诠释。
第八百二十八章不打则罢,打则必胜的奥斯曼苏丹
“尊敬的苏丹陛下,奥斯曼军队现在十分有必要加强达达尼尔海峡的防御工作。意大利人强大的舰队不会白白浪费在几个小岛上的,那是希腊的利益,不是意大利人的利益。”中国国防军派驻伊斯坦布尔的军事代表团团长罗顺强反复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强调着意大利海军直接进攻达达尼尔海峡的可能性,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明显不认同这一观点。
只是限于之前奥斯曼一方没有听从中国‘趁胜追击’的建议,白白浪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让本该敲定的战局有了彻底的颠覆,大大的没了脸,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早就不耐烦的起身走人了。现在他却必须要给罗顺强这个面子。
事实证明了,中国人那个时候的建议是正确的。即使这个建议会大大加强奥斯曼帝国与欧洲的矛盾,为正在收缩的中国人赢得一些利益,但那个建议再糟糕的后果也不会直接引来意大利人的主力舰队!并且奥匈帝国也在蠢蠢欲动,英国人开出的砝码还没让奥匈与德国人彻底心动,但英国人要是加大砝码了呢?德奥还能坚持的住吗?
眼下除了英法还没有直接参展,时局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已经是最恶劣的了。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是一个绝对的笨蛋,固执的大笨蛋,他不相信任何人。”返回到住处的罗顺强对着自己的副手大刀阔斧的讨伐起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但并没什么卵用,奥斯曼军队没有调往达达尼尔海峡,甚至于国防军刚刚抵到伊斯坦布尔的飞艇部队。也被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死死地扣在手中。
并且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还在向马其顿等奥斯曼集团军下达了反击命令。这已经不是一个多月前了好吧?你这个时候命令部队进攻,就是要奥斯曼军队去跟敌人的坚固战线做硬碰硬的较量。而奥斯曼本身还有一处白肚皮就暴露在意大利人的眼中。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就像原时空里1915年的奥斯曼三巨头一样。根本想不到达达尼尔海峡会成为意大利海军的攻击点,这是一个正确、大胆而有远见的计划!
因为这似乎太疯狂了。达达尼尔海峡是伊斯坦布尔的门户。是奥斯曼帝国海防建设的重中之重。进攻这里就是拿军舰与炮台做硬拼,这可不是一个明智的将军会做出的选择。
“那就让奥斯曼人再吃一个教训。达达尼尔海峡左右各有一个整编师驻扎。意大利人动员的陆军总兵力不会超过三万人,没那么快就拿下整个达达尼尔海峡的。”军事代表团的副团长姓范,从实质上来说他更属于一名文职官员,对于作战一窍不通,工作任务更多的也是集中在情报收集上。
对于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范华达比罗顺强更不以为然。这个无能的庸主,二十多年宝贵的时间,没有为奥斯曼帝国打下任何好的根基。他除了用钱武装和加强了奥斯曼的陆军外,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工业建设投入很小。
奥斯曼帝国的钢铁产量不超过二十万吨,他们似乎拥有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能够生产从子弹、刺刀到重炮的全部产品,但是产量令人担忧。而且特种钢近乎于无,高baoza药一样产量有限。在政治**的奥斯曼政府监管下,他们的军工体系也到处弥漫着**的气息,枪炮子弹所有的成本价比中国近乎高出了30%~300%。是的,300%。这不是瞎编的,奥斯曼帝**工厂出产的重炮每一门都至少有一个作为废品的同胎兄弟出现,浪费极其严重,并且射程和炮管寿命都比之中国的要低上不少。
所以。奥斯曼军方宁愿出钱从中国买炮,也不愿意拿有限的军费去扔进军工厂。
奥斯曼的种种现象让中国国内都提出了疑议,这样的国家怎能成为帝国的盟友?《大公报》更是在刘暹的唆使下。刊登了——假使满清没有灭亡!这篇在当年引起了轰动的社评。
假使满清没有灭亡,现在的奥斯曼。是否就是那时的中国!?
那时候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浩大的讨论场景,报纸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比之刘暹宣布传位的消息后的报业反应也不逊色。
奥斯曼帝国拖拉、繁琐的作风和暮气极重的官僚做法,让国内的很多人都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当年的大清朝。中国社会是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地步了,可许多七老八十的老家伙还没死绝,满清是他们的人生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对于当年的大清朝和现在的奥斯曼,两者有那么多相同相似的地方,甚至于一些地方奥斯曼帝国还比大清朝要做的更好。至少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知道去建立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知道武力才是维持自己统治的根本。
于是种种假象与推测又汇聚成一句话,如果满清没有灭亡,中国会变成什么样?
可以说刘暹在中国国内‘神’一样崇高无匹的地位,有这一场大讨论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是说在这场大讨论之前的刘皇帝,更多是‘战神’,一个当年法国人看拿破仑一样的形象存在在国民心中的话,那么这场大讨论之后的刘皇帝,就真正的变成了全国上下民众心中的‘神’了。
这可惜《华夏日报》从这场大讨论中分润了很多的好处,不然《大公报》的地位会比现在更高一些。
说过了奥斯曼帝国的军工业后,还要说说它的一些国资工业和民营企业。前者主要集中在纺织等轻工业上,工业、金属冶炼乃至机械制造都规模很小,水泥、机电产品和汽车等完全没有。后者更是95%集中于小投入快回报的轻工业,比如面粉加工和香烟。棉花和烟草是奥斯曼最重要的农业出口经济作物。
所以奥斯曼帝国的贵族和官员们,在中国的物资贷款取消后,每年自发的向中国投去巨额订单,都能够利用销售工业产品的机会赚取海量的资金。
奥斯曼帝国现在国内市面上流传的轻工业产品,60%来自中国,重工业产品,更是有75%来自中国。甚至于价格更低一些的日本货在奥斯曼都有了一点市场。
最最重要的是,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任何政策,他在奥斯曼国内还是以一种严重高压的恐怖手段统治着权利,用**消灭的法子来抹去反对者。奥斯曼帝国这些年国力明显增强了,但其国家内部的皿煮分子却有增无减。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恐惧战争也是基于这个认知,他很清楚自己的权利维系于军队。如果军队在对外战争中战败,或是可靠的力量损失惨重,这就会对他的统治造成一定的动摇。所以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竭尽一切努力的去抗拒一场大战的爆发!
只是意大利人不随他的心意发展,1911年8月,意大利舰队绕过了萨莫色雷斯岛,驶入了萨罗斯湾。
意大利人的十一艘主力舰是一艘新下水的超无畏级战列舰,两艘标准的无畏舰主力舰,四艘前无畏战列舰,四艘大型的装甲巡洋舰,加上十几二十艘轻巡洋舰、炮舰和高速驱逐舰以及补给船,舰队总吨位达到20万吨,意呆利真的是拿出了自己一半的家当了。
自从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诞生以来,意大利海军一直是欧洲比较活跃的一支力量,三十年的积累,让他们成功的在英法势力交织的地中海上谋取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历史上的一战,奥匈帝国的海军被意大利人联合法国海军一部,牢牢的锁在了奥特朗托海峡以内。意大利的海军力量绝对不能小觑!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是一个等到猴子打到凌霄殿了,才会去叫如来的废物。当意大利舰队驶进达达尼尔海峡的入口处,将附近的外炮台打哑之后,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才如梦初醒,一边紧急调遣部队增援达达尼尔海峡,另一边让人措词恭敬的把罗顺强请到自己的总参谋部去。
意大利人的突击部队上岸把奥斯曼军遗弃的大炮火门塞住。大批的意大利士兵开始登陆,而强大的意大利舰队则分散开对着附近的其余炮台展开了猛烈轰击。
意大利人的正式参战标志着这场战争的更一步激化。军事代表团建议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趁机展开民族主义的宣传,将对外抗战的重要性凸出出来,压到内部的民族分裂和皿煮倾向。以便安定国内局势,更好的集中力量进行战争。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这一次很乖乖的听从了建议。
他是不愿意奥斯曼介入大规模的战争。可现在事情的发展已经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了,战争已然来到了他的面前,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必须要经历这场战争。这个时候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态度就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奥斯曼帝国要经历大规模的战争了,奥斯曼必须要赢得战争!
不然他的苏丹宝座就根本维持不住。
不打则罢,打则必胜。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这个时候对中国是最温顺和恭敬的了。
第八百二十九章小刘皇帝
“我个人的意见是,我们应该大胆的进入奥斯曼市场。趁这个机会,趁欧洲人主动退出的机会!”
“刘董的意见我不同意。如果奥斯曼在这场战争里失败了呢?不说战争期间的风险,就说战后欧洲人可能对奥斯曼施加的枷锁,奥斯曼也是一个不能入的大泥潭!”
现在意大利已经正式的加入战场,它背后是谁在怂恿,全世界都清楚。所以欧洲五列强迅速退出了奥斯曼的市场,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奥匈帝国的有可能加入不是一笑话。
科威特开发公司现在俨然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地下的黑色黄金让开发公司每年都能对市场交出一个漂亮的‘底单’。而同时,作为中国人在中东的唯一一块地盘,大批中国贸易船只的到来也让科威特成为了中东中国制造的集结地。
每天都有太多列火车满载货物从科威特出发,进入波斯和奥斯曼。其发往奥斯曼的货运量几乎达到了海路运输的80%。这可是一个非常大的比例。毕竟奥斯曼人北头就是黑海,而在中国完全控制了南洋的情况下,国内的商船再跋涉万里经苏伊士运河抵到伊斯坦布尔,也并不是‘太远’的路。
科威特开发公司下属的远东经贸公司在这一步步更繁荣的双边贸易中迅速成长为一个大鳄,占据了市场相当一部分份额。也是因此,他们才会对欧洲人撤出奥斯曼后留下的市场空白,露出了垂涎。
一个椭圆形的会议桌前。九位公司领导人坐在那儿。这些往日喜怒不形于色的大人物,现在正争执的脸红脖子粗。
“奥斯曼不可能败。有帝国为他们撑腰。欧洲人不敢过分!”
“太上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没看欧洲报纸联合做的调查,他们民众对于中国的畏惧已经从70%降低到了43%。”
“那又如何?帝国还是帝国!太上皇一手带起来的国防军。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