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

第7章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第7章

小说: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院。由于任命是赶在亚当斯执政的最后时刻进行的,故被称为“午夜法官”。
杰斐逊一眼看穿了亚当斯的诡计。他3 月4 日上任之后,立即命国务卿麦迪逊扣压这批法官的委任状,并拟定了新的名单。“午夜法官”中有人不服,上告最高法院,由此引出了一场长达3 年的司法案子。杰斐逊虽然身为总统,但在与最高法院斗争的几个回合中频频失利,使他更加憎恨当初任命马歇尔为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的亚当斯。
昔日朋友遂成仇敌。直到1804 年杰斐逊的女儿、亚当斯家的“干女儿”
玛丽不幸去世,两家人才在墓地重逢,为了年仅25 岁的女儿,两位老人无语相对,握手言和。
杰斐逊退休后,时常与亚当斯通信,共叙往日友情,共商当今国事。1824年,亚当斯的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当选为美国第6 任总统,81 岁高龄的杰斐逊特意去信祝贺。这两位亚当斯是美国唯一一对父子总统。
真是无巧不成书。两位重修旧好的朋友没能同月同日生,却巧合有同年同月同日去的终结。就在杰斐逊临终前询问关于7 月4 日的时候,远在马萨诸塞州的亚当斯老人也在说起这个日子,而且从昏迷中说了最后一句话:“托马斯·杰斐逊还活着。”他从独立50 周年想到了这位可敬的老友。然而,在通讯落后的年代,他哪里会料想,老朋友已早他数小时与世长辞。
1826 年7 月4 日,83 岁的杰斐逊临终前突然从昏迷中醒来,用模糊的语音说了最后一句话:“7 月4 日到了吗?”他坚持到了这一天。当美国举国欢庆《独立宣言》发表50 周年之际,这位宣言的起草者安详地与世长辞了。遵其遗嘱,没有印发讣告,没有举行隆重葬礼,仅由亲属和友人将他安葬在家乡妻子和女儿的墓旁。墓碑由他生前亲自设计,朴素大方,上刻他自己撰写的墓志铭:“这里埋葬着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的作者、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再说有关杰斐逊的私生活,在美国有一种扑朔迷离的传说,说他有一个黑奴情妇,有一个温暖的黑人家庭。杰斐逊去世后,整个蒙蒂塞洛庄园只有一位中年妇人年复一年每日在杰斐逊画像前流泪、祈祷。她的胸前戴着一条金项链,上面有一枚精制的链坠。以前,她总是在夜晚才敢打开看看;现在,她每天站在杰斐逊像前,轻轻打开链坠盒盖,亲吻着里面镶嵌的杰斐逊头像。这件珍贵礼物是杰斐逊出任法国公使时,特请巴黎工匠为她制做的。妇人名叫萨利·海明斯,系杰斐逊的岳父和一位女奴所生,实际上是杰斐逊夫人同父异母的妹妹。她美丽、善良,15 岁时作为夫人的女仆随其来到蒙蒂塞洛,与这家人相处39 年。在杰斐逊哀悼亡妻的日子里,萨利尽心尽力照顾主人,抚慰着他那颗受伤的心。萨利代替夫人照看年幼的二女玛丽长大,陪她在伦敦亚当斯家居住,又陪她去巴黎父亲那里。在巴黎,他们一家四口度过了美好、幸福的岁月。萨利永远不会忘记,她为杰斐逊生育两个儿子的情景,杰斐逊抱着褐色皮肤的儿子,那种无比激动和欣慰满足的表情真是难以形容。夫人没有来得及为他生育儿子就过早地走了,他感谢萨利为他所作的一切,他说夫人在天之灵也会十分高兴。
且不论杰斐逊是否真有这样一个黑人家庭,或者是否由于萨利的存在,杰斐逊才能真正实现对妻子的誓言。然而,有一件事实是不容怀疑的,杰斐逊在遗嘱中宣布解放他的5 个奴录,即萨利的两个儿子、一个兄弟和两个侄子。在蒙蒂塞洛众多的奴隶中,主人对这些人如此偏爱,不能不说明萨利在杰斐逊心目中的地位。
19 世纪20 年代,像杰斐逊这样大胆地解放黑奴,已属难能可贵,不可多得。当时,妇女没有社会地位,连白人妇女都尚且如此,更何况黑人妇女。因此,杰斐逊不可能超越时代,最终也没能还萨利以自由,尽管他根本就没有把她视为女奴。
言归正传。话说杰斐逊任职后期全力排除了“切萨皮克事件”引发的战争危险。然而,美英关系不但毫无缓和,对立情绪反而有增无减。
1808 年,詹姆斯·麦迪逊当选总统,翌年3 月上任。他被认为是开国元勋中最后一位总统,其政府推行的方针基本与杰斐逊时期一脉相承。
由于英法的封锁政策和美国的禁运,使美国经济受到很大损失。麦迪逊为寻求缓和美欧关系的途径,甚至向英政府提出美国可以首先停止对英贸易禁运,但遭英拒绝。美国又颁布法令,宣布对英、法均恢复贸易,但附有条件,如若到1811 年3 月3 日之前,不论其中哪一国仍不更改其海上封锁政策,美国将对其重新实行《停止通商法》,同时禁止英法武装船只进入美国领海。1810 年11 月初,法国宣布取消了针对中立国的禁运法令。麦迪逊称赞法国响应他的号召,同时警告英国,若在3 个月内仍不改弦更张,美国将再次断绝与其通商。对于这两个国家,麦迪逊同意杰斐逊的分析,拿破仑并不可怕,因为他在把眼睛重新转向美洲时,还有欧洲大陆在拖后腿。相反,英国有更大的危险性,是永远不能作为盟友来依靠的。现在,英国果然无视麦迪逊的警告,继续我行我素。截止1812 年美英交火之前,美国的大批船只被英截获,l 万多人被强迫为英国服役。
1811 年3 月初,美国履行诺言,停止了与英通商。美英关系激化。在美国国内,对于英国的蛮横态度产生了战与和的两个派别。主战派以执政者为主,包括西部和南部的种植园主,以及与他们利益相关的东部商业资本家。这一派认为,外交手段和经济制裁的办法全然无效,除了开战已别无他择。杰斐逊虽然已离职返乡,但他仍密切关注势态,与麦迪逊保持联系,起着“顾问”的作用。他气愤地给麦迪逊写信道:“时间、耐性和爱好和平的一切希望都已竭尽,我们所剩下的唯一抉择只有战争或可耻的屈服。”
大多数老百姓支持杰斐逊的态度,主张对英再战。这不仅由于他曾是德高望重的总统,而且群众深受英国封锁政策之害,加之对独立革命尚记忆犹新,如果向英国屈服,那就意味着重新接受殖民主义而放弃共和制度,谁都不愿再走回头之路。
主战派中有一批年轻议员,被称为“战鹰派”。他们鼓吹对外扩张,从英国手中夺取加拿大等地。议员哈柏说:“造物主决定了我们在南部的边界是墨西哥湾,而在北部则是那永世寒冷的地方。”国务卿门罗也认为取得加拿大是理所当然的事,他说:“这场战争最满意的结果,将是夺取加拿大。”反战派则是东北部亲英的商业资本家,尤其是航运业人士。
主战派自然占居上风。麦迪逊于1811 年11 月在国会发表咨文,提出陆、海军的战备计划。1812 年初,他又要求在4 月份进行30 天禁运,作为对英战争的序幕。6 月1 日,麦迪逊将宣战报告提交国会审批。报告说:“我们的商业在所有海域遭到掠夺,我们大宗产品的合法市场被切断,而且农业和海运业受到破坏性打击。英国政府对这些旨在破坏我们中立贸易的手段还不满足,最后竟诉诸毁灭性的封锁政策。”
国会投票结果,参议院以19 票比13 票,众议院以79 票比49 票通过了麦迪逊的宣战报告。6 月18 日,美国正式对英国宣战。
自从美国独立后,英国一直伺机报复。但是英国总想通过经济手段扼杀美国,并不急于马上与美交火。因为,在欧洲与法国的周旋已费尽心机,不宜再开辟第二战场。而且,英迫于国内压力,已开始作出缓和姿态。由于封锁政策断绝了来自美国的原料,关闭了美国市场,英国工商业资本家怨声载道,纷纷要求政府撤销禁令。1812 年6 月23 日,英国只得宣布撤销对美国商业实施的各项法令。然而,由于通讯工具的落后,英国这项决定竟是在美国宣战后5 天才宣布的,结果等于无效。开战后,英国主力集中在欧洲反法战场,在加拿大的兵力只有5000 人,加拿大的全部人口也不过40 多万,鞭长莫及。美国正规陆军约7000 多人,经征召充实,到年底达到1。5 万人。民兵相当可观,有几十万人,分布在各州。自从独立战争以来,这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本来形势对美国有利,但是担任总司令的麦迪逊指挥无力,误用将领,以至殆误良机。第一战役便是进攻驻扎在加拿大的英军。密执安领地总督、60 岁的威廉·赫尔将军奉命从底特律进攻上加拿大,组织工作十分糟糕,当他得知印第安人支持英军时,一枪未发便仓皇逃回底特律。接着,又在敌军包围下,主动弃城落荒而逃。英军占领底特律,还缴获了赫尔军队的花名册。赫尔因投降行为,被美国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只因在革命中有功才幸得赦免。西北战区改由新提拔的少将威廉·亨利·哈里森指挥。他在炎热的夏季陷入俄亥俄州北部的沼泽地,步履维艰。交战以来,陆战形势不妙,海战却旗开得胜。8 月,美舰“宪法号”击沉英舰“女战士号”。10 月、12 月,美军又相继击败几艘英舰,弥补了美加边境的损失。
1813 年,麦迪逊终于发现占据五大湖地区的重要性,故派海军上校奥利弗·佩里上阵指挥。他首先率领灵活的小舰队,于4 月份袭击了上加拿大首府约克镇(今多伦多市)。9 月,又率领由8 艘军舰组成的舰队,从普特因湾出发,经数小时战斗,夺回了英军控制的伊利湖。10 月,哈里森将军克服重重困难,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奋勇作战,终于收复了底特律。之后,他又率队在上加拿大的泰晤士河战役中击败英军,大获全胜。此人为一员猛将他在反英战争中立下的丰功伟绩成为后来当选第9 任总统的重要砝码。
1814 年4 月,拿破仑退位,英国得以从欧洲向美国调兵遣将。美国也相应加强兵力,前一年筹建的“海上国防”团专门负责海上防御。同时,增加3 个步兵团,使正规陆军总编制达6 万多人,是美国兵力在整个19 世纪的最高峰。
调整后的英军兵分两路,北自尼亚加拉河、尚普兰湖一线南下;南自新奥尔良北上,夹击切萨皮克湾。7 月,在尼亚加拉大瀑布附近发生了这场战争中双方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各损失800 余人,但美国实现了阻止英军从此地南下的入侵计划。北线的另一次胜利,是9 月在纽约州境内尚普兰湖西岸进行的普拉茨堡之战。
在南线,英军来势凶猛,从切萨皮克湾向北直插首都华盛顿。华盛顿地区组织9。5 万民兵奋起抵抗,终因指挥不利,正规军来不及救援,使首都沦陷。8 月24 日,英军耀武扬威进入华盛顿,无恶不作。国会大厦被付之一炬,国会图书馆损失惨重,而总统官邸也被烧毁。麦迪逊总统率家人仓皇撤离华盛顿,退避弗吉尼亚州。战后官邸重新修复,被涂为白色,1901 年由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正式命名为“白宫”。
英军在华盛顿进行了两天破坏之后,转向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在炮击麦克亨利要塞时,遇到美军顽强抵抗。就在这场战斗中发生了一个脸炙人口的故事。
一位律师弗朗西斯·斯科特·基与海军上校斯金纳于是年9 月前往英国旗舰交涉事情,正巧遇到炮打麦克亨利要塞,目睹了全部经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