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红色警戒之民国 >

第9章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9章

小说: 红色警戒之民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价格相对来说便宜一点;这些商品在美国卖得还不错;口碑也很好。现在在美国的华盛顿也纽约相继出现了几个龙腾超市;专门贩卖龙腾系列产品。而詹姆斯这个名字也渐渐的走进的美国人的眼中。
    虽然现在发展势头很良好;但是离自己的目标还差很远;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开始5个月;现在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的战争潜力还在;而且每个国家也都认为战争很快便会结束;所以还不会对外面的产品形成依赖。不过要是明年的话那就说不准了。所以陈绍决定从明年开始囤积货物准备销往欧洲;第一对象是同盟国;因为协约国有美国这个工业大国在一边帮衬着;虽然想卖也很难从美国嘴里夺食。
    现在已经在慢慢囤积着德国一战时的武器像步枪类:毛瑟经典;MP44;MG42;G43;还有一些德国的军装军靴军帽;水壶之类的单兵物品;虽然每天产量不多;但是等可以真正卖往欧洲的时候;估计到时候数量就差不多了。协约国的东西等到时侯真的有销路了;再生产也不迟。
    前两天生化培养巢;培养出了一个科学家;竟然是生物医药专业的;陈绍立马把自己以前记好的青霉素培育方法拿给他看;那家伙如获珍宝;一头扎进作战实验室;到现在还没有出来过。要是能量产青霉素的话;想想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3000W的军队;那要用掉多少青霉素;自己单单卖青霉素就能养起好几个清河村基地了;液体黄金不是白叫的。
    其实现在陈绍就缺少;坦克;飞机之类的科学家;虽然半年来前前后后出了一百个生化人;其中也有一二十个科学家;但是就是没有一个坦克和飞机相关的;这点着实让陈绍郁闷了一段时间。而这半年来已经有三十几个间谍撒往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虽然也招到了不少的熟练工人;但是真正的科学家一个都没有;特别是在柏林和巴黎的几个高级间谍;连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都还没有找到;就连在美国的詹姆斯;竟然也没有找到特斯拉。
    而十几个在国内的间谍到是找到了中国的航空之父冯如;不过由于陈绍名不见经传;在间谍的再三要求下;才勉强答应前来看看;估计再过几天就可以到达清河村。
    1903年,当得知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制造飞机。他得到当地华侨的赞助,于1907年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1909年正式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冯如任总工程师。公司于当年便投入制造飞机。1909年9月21日,冯如在美国设计制造出了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并亲自驾驶它飞上了蓝天,实现了中国人的首次载人动力飞行,飞机性能基本达到了当时其它国家的飞机制造水平。1912年,他为报效祖国,带着自造的飞机回国,投身革命,领导了中国第一支革命飞机队。(历史的结局是冯如在1912年驾驶飞机实验的时候坠毁身亡;但是我在这里稍稍做下修改;就改在他驾驶飞机坠毁之前;大家也别在意)


第十一章 青霉素
    1914年;11月30日
    GZ市;一处私家小院,凉风悠悠的小院里,几个人正坐在一棵树冠发达,枝繁叶茂的大榕树下说事情。
    “刘先生,我想你应该非常清楚。这次医疗事故,已经让你难以继续待在广州医院,甚至是整个广东的任何一所医院;虽然事故的原因不在你。”
    坐在小竹椅上,间三捏着手中的小茶壶,美美地喝了一口。对面的刘树生刚从医院回来,身着领带西服,颓丧着脸,连衣服都还没换,就遇到了这位登门客。
    院子里摆放着几样行礼,一个很年轻颇有学识的女人,穿着一身小旗袍站在他旁边,看起来是等着刘树生回来就要搬家。
    没有这个不速之客,也许他们已经叫来黄包车,准备出门了!
    刘树生是广州小有名气的广州医院的内科医生。而十分钟以前,他刚从医院拿回了一封早就预料到的辞退信。
    刘树生低着头,叹息一声,眼前这位自称是清河村工业区清河村保安团的人,居然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来邀请自己前去主持建立什么龙腾医院,年轻人,似乎还不知道创办西医体系医院的艰难;何况清河村在什么地方?还有那个所谓的工业区;什么时候广西已经建立起工业区;为什么自己一无所知。
    “间先生,我们家树生并没有错,也不是医术不精,那位患者原本就是死马当做活马医。树生他毕业于……”
    “够了!”刘树生抬手止住自己妻子替自己解释,他也不需要解释,那位出身名门的患者死了是最大的事实,即便是中国人开的医院,自己能以被辞退作为处罚,已经是院长努力之后的最好结果了。
    “出生于中医世家,求学于上海医学院,隔年因为极高的医学天赋,被推荐留学于英国牛津医学院,专业为细胞与生物学系,兼修临床医学。1914年初,学成归国,就职于广州医院。”
    间三似笑非笑地说出了这一串信息,但语气中却带着几分尊敬,是啊,这个时候,能考上牛津医学院,还是学的细胞与生物学专业,这样的人才居然会回国,冲这一点,刘树生就值得敬佩。
    “间先生,你的消息很准确。”刘树生苦笑了一下,似乎有些意外,“学艺不精,回到国内,本来想给父老乡亲们用西医看看病,没想到却出了这么大的漏子。怎么,你还是坚持雇佣我,去主持修建一所西医医院。你要知道,那将是一笔很巨大的投入。”
    听着他坦率无比的话,间三却更是尊敬了几分,“我们团长说了:医院可以一步步的建立。西医可以慢慢地从上海广州和香港招,没有显微镜可以买,没有手术室可以建,没有血库,我们老板可以带头捐血……还有这是我们老板给你信。”说完间三掏出一封信递给刘树生。
    随手撕开信封;里面装着薄薄的两张纸;刘树生一边看着一边念道:&;quot;树生兄;见信好;先恕小弟冒昧唐突之举;先生的遭遇已被小弟悉知;百般思考下;终提笔给仁兄写信;望能解仁兄心中所虑。
    我陈绍;海外游子;饱经外人歧视;回归乡里;兴学建厂;为的是振兴我中华实业;强我国家实力;并无他意。
    小弟心中也有大志;是为我中华儿女顶天立地而抛头颅洒热血;但方言世界;列强林立;中华积弱已久;实不能与之抗衡;现只有励志于科学工业发展;若仁兄心中有我中华;投身于我;建立造福于民的医院和将来的医学院;将医术代代相传下去。同时希望仁兄来小弟此处详谈;小弟愿开诚布公坦诚相见。
    致礼;陈绍;
    另;字丑文差;请见谅。&;quot;
    “这样……”刘树生有些心动了,带着询问的口气,“间先生,虽然我知道民团也是有信誉的较正规军事组织,可是我虽然在医院做医生,但我的研究方向是细胞与生物医学领域,我最擅长的并不是医院统筹和管理等工作。而我也刚收到远在英国的细菌学导师的信,邀请我前往英国,加入一个细菌实验室。”
    “但你不愿意离开中国,还是对自己一身所学,抱有一展宏图的希望对吧!”和大多数这个时期归国学子一样,刘树生确实是良禽难栖,但又始终抱着希望,这才导致后来局势稳定后,大批人才归国,而如今,国内去哪找什么细菌试验室?细菌是什么?随便拉来几百个中国人,有一个知道都是好事了。
    而就连当个医生,都遇到这摊子倒霉事,这年头的病患,可不会和你什么留英人才讲理,这年头只有钱权才是道理,“放心吧!细胞是人体的最基本组成单位,对吧?我虽然没留过洋,但还是在上海念过几年书。总之,以后的工作,不会让刘先生有对牛弹琴的感觉。这次去了清河村,你会有意外惊喜的。”
    &;quot;你要不这样;间先生;我和你先去清河村看看;等我见到了陈团长;再说答不答应。&;quot;
    &;quot;完全没有问题;你现在就去吗;如果去的话;我安排车子。&;quot;
    &;quot;那就麻烦间先生了。&;quot;
    刘树生身旁的妻子似乎对这个没听说过的华石县清河村很担忧。自己虽然不是科学人员,但却是自小出生在西方,语言学硕士,精通英德法俄四国语言,不然也配不上刘树生。可去了清河村,自己能做什么呢?
    &;quot;树生你真的要去看看?&;quot;
    &;quot;是的;先去看看再说。&;quot;
    座在竹椅上的间三;笑了笑说:&;quot;夫人也一起去看看好了;我可以向你保证;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的。&;quot;
    一行3人出了院门;走到门口的时候;已经有一辆汽车在那里等着。看来间三的早就准备好了。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过了华石县没有多久便上了水泥路;这时候车子平稳多了。
    坐在车子里的刘树生夫妇;望着窗外的一片片金黄色的水稻;和来来往往的卡车行人;让这对夫妇有种自己不是在中国大地上的错觉。什么时候乡间小路都是水泥路;什么时候中国大地上卡车乱跑。一路上经过了几个岗哨;站岗的士兵也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站如松坐如钟;言行举止间充满了强烈的自信。车子越往里面走;公路慢慢的密集了起来;当车子走进清河村;路边的路灯;和整齐的房子;规范的街道;街道两旁排分别树立着一个树苗;相信过不了几年;这些树苗长大了;便是一条林荫大道。
    车子在龙腾大楼门口停了下来;一下车的刘树生夫妇;便看到一个穿着中山装的年轻人面露微笑朝自己走来;边伸出右手边说:&;quot;想来这便是刘树生兄弟了;在下龙腾集团陈绍;添为清河村保安团团长;小弟再次恭候多时了。&;quot;
    刘树生一也礼貌的伸出右手;两人握了握;便指了指身边的妻子说:&;quot;在下不才便是刘树生;这是内人。&;quot;
    &;quot;那刘先生和刘夫人是里面详谈呢;还是四处走走?&;quot;
    夫妇两个人互相看了看;刘树生便说:&;quot;四处走走吧。&;quot;
    陈绍带着刘树生夫妇往工厂方向走去;间三也跟在后面。一行4人一路上都没有说话。陈绍是不着急;既然来到这里了;也不就怕他们拒绝自己。而刘树生夫妇是还在震惊中;还没有消化一路上的见闻。
    一行人慢慢的路过了清河村小学;技术学校;预备役兵营;路过种子基地;牲畜牧场;养猪厂;养鸡场;缓缓的进入了厂房区域。听着路人不断的和旁边这个年轻人打招呼;刘树生心里感慨万分:没有想到在中国;除了上海;竟然在这个小山村看到了如此巨大的工业群;看来自己真的有必要留下来;也许这里就是中华儿女的未来。
    看到这对夫妻望来望去;陈绍向旁边的刘树生的妻子说:&;quot;我听说;女士是语言学硕士;精通四国语言;不知道能不能来清河村当老师;我这里现在虽然没有完善的学习机制;但是我向你保证;过不了两年;这里将会相继建立起中学;高校;大学;将来这里也是你一展抱负的地方。&;quot;
    &;quot;陈先生的话我相信;不过这也要看我丈夫留不留下来。&;quot;其实在刘树生夫人的心里;已经答应了;不过这个也要看自己丈夫的意思。
    听到刘夫人的话陈绍又说:&;quot;想必两位还没有吃饭吧;一路颠婆;我们先回去;让我尽地主之谊请两位尝尝我们这里的食物。&;quot;
    &;quot;好吧;那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