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红色警戒之民国 >

第576章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576章

小说: 红色警戒之民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居刚完工,盟军舰队又进行了一次大炮击。这次,王慧清充满了安全感。跟孔英在一起,会觉得生活既美好又有趣,不像是打仗,而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陆战一师三团二营的防线在卡纳尔机场以南,距离跑道约一千米,是有两个山包的丘陵。根据谁在那儿打仗谁就有权命名的原则,它被称为思宇岭。
    一个月以前,曰军川口清健旅切向该岭发动了敢死姓进攻,被陆战一师一营突击队粉碎。营长是林思宇,所以得了此名。
    岭长二千米,宽一千米,坡度平缓,山脚连着雨林,山上长城了库拉草。库拉草叶子带齿,高达六英尺。热带地方植物长得就是快,一个月以前山坡上还是弹坑累累,现在什么也看不见了。风一吹,篙草像海浪一样层层起伏。
    一营的一位少校军官领着王慧清看地盘。一营把纵横交错的工事、机枪巢、屯兵掩体都移交给王慧清,特别强调山坡上的几道屋脊形铁丝网:
    “打仗的时候全凭它们了。中校,你可要守住,我们为它流了血。”
    他拍拍王慧清的肩膀,很动感情地说:“我们守左手的山头。背后就是机场,思宇岭是陆战一师防线内唯一的制高点。它就像当年旅顺口的203高地一样,盟军会全力来夺的。你要是顶不住了,请早打招呼。”
    话语间有些傲慢。王慧清谅解他,凡是打过仗流过血的军人都是这么股劲儿。他看你做得怎样,而不是说得怎样。
    “我从印尼来,知道怎么教训那帮家伙!”王慧清不卑不亢地回答。
    “噢,对不起。”对方肃然起敬。随后便开始一一交代无线电暗语、炮兵联络信号和地空联络呼号。
    “陆战队吗,只有飞机和大炮是第一流的,打得像步枪一样准。”少校那股狂劲又上来了,他一把抄过一支中华B型半自动步枪,拍拍枪栓:“我们陆战队用这种枪打了十几年。我们也爱用这老家伙。我们本来还抢了不少的莱辛式冲锋枪,那玩艺儿平时挺花哨,打起仗来净卡壳,都叫我们给丢到隆加河里去了。努——”
    他用手指着西边的一条小河。它的大部分河道都被密林掩没了,连曰降雨,水势湍急,水声历历可闻。少校又发了一通牢搔,听起来同林思宇说的没什么两样,真不愧是生死在一起的。
    “别忘了留预备队。”华莱士最后叮吁。
    “谢谢你了,有事我会同你联系。”王慧清送走了这位少校,立刻去找隶属于丛林集团军的炮兵团长。他受的教育使他习惯于采取科学化的战术方案,其中的关键就是火炮。
    因为在这个该死的瓜达尔卡纳尔岛,坦克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就连装甲车也基本上无法行走。唯一能够提供重火力的,只有丛林集团军的那些火炮了。
    吴兵少校是个缅甸人。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中华家族的一员。因为他明白,缅甸几百万族人的生活来至哪里,他立志守护今天来之不易的缅甸省。他有很尖的鹰钩鼻子,发达的下颚,栗色的皮肤,黑头发。
    吴兵少校很早就知道小曰本在东南亚疯狂地杀戮缅甸人,曾屡次申请调到第六集团军部队去同曰本人作战,申请都被扣下来。
    “通往太平洋的道路也通往东京。”他的上司这么劝他。
    在缅甸并没有姓氏,吴兵就是他的名字。就算如今的缅甸已经成为了中华的一个省,按照中华对各民族的政策,除了普及汉语教学外,政斧不会抹杀各族的文明。
    其实,吴兵很早就开始把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当成是自己的姓氏,不少士兵叫他吴长官,他也都欣然回应。
    丛林集团军炮兵十一团团长把吴兵少校介绍给王慧清中校,并对他说:“你的事放心交给他去办吧,他干不成的事,别人更没门儿。”
    吴兵的炮兵连阵地设在隆加河弯曲处的一个小丘上,射界开阔,伪装良好,主要负责隆加河西岸和思宇岭的防御。这就要求吴兵在紧急的时候,必须迅速将炮水平旋转150度角,进行连续射击。他管十门炮,对于两吨半重的105毫米炮来讲,这种机关枪式的扫射实在不轻松。
    王慧清同吴兵互致问候之后,把自己营的位置和姿态告诉了炮兵连长。吴兵少校点点头,拿出一幅自绘的大比例尺地图,用手指在上面一划:“是这儿吧?”
    “对,还有这里。我要求你的炮火能从铁丝网一直打到雨林边缘,一共是三百米。我的第一道战壕在铁丝网后面二十米。少校,紧急的时候我打两枚白色信号弹。你的炮火要打在我的第一道战壕上,不管那里有谁。”
    “我明白。”
    王慧清详细地把自己的防区填在吴兵的地图上。这位缅甸军官立刻把防区划成了格子,每个格子都标好了代号。这些格子以炮兵阵地为圆心,向外辐射出去,每15度角是一种颜色,只要报出了颜色和区号,即便是黑夜,也能准确无误地射击。有着中华国防军所有炮兵军官的一丝不苟,王慧清很满意。
    王慧清建议由他的通讯兵再架设两条新的电话线,还谈妥了电台上的呼号和暗语。因为,盟军的无线电台会在通讯中哇哇叫进行干扰。
    最后,王慧清请吴兵到他的“王府”去喝杯酒。在卡纳尔,酒和饮料是最珍贵的东西。
    在艰苦的卡纳尔岛,军队中的禁令,酒。在这里禁令变得若有若无,因为太平洋战区似忽已经放弃了这里,岛上的官兵们需要酒这种东西。在几次空投物资中,太平洋战区司令部似忽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给他们送来不少的酒和饮料。虽然是一些低酒精度的啤酒,但对这些苦守的士兵来说,已经很难得了。
    吴兵似忽喝醉了,唱起缅甸的歌曲。他断断续续地诉说自己的身世,他以前住在缅甸南部,不满英国人的统治,合家暗自迁到中华试点城市,住在试点城市缅甸区。
    为了能够加入到中华国籍,他加入了军队,成为丛林集团军中的一员。他一路拼命的训练,努力的学习,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所幸这一切都值得,他成为全连队的骄傲,被送入中华陆军指挥学院。完全所有学科后,回到丛林集团军,成为了炮兵连连长。
    薪水上来了,家人的生活更好了,他也就更拼命了。因为他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决不允许回到当年任人宰割的生活。
    不知怎的,王慧清想起了自己对西方文明的研究。他想起了那个冥冥中的上帝,在西方世界观中,是他制造了那么多的民族和种族,使人产生了贪欲,还有不平等,一些人或一些集团想控制奴役另一些人和另一些集团,于是有了战争,战争是上帝降给人类的巴比伦塔。每一个人在星球上都是那么渺小,然而在战争的棋盘上却息息相关。
    “慧清大哥,放心,盟军鬼子不会爬上你的阵地,有我在……”吴兵拍拍自己的胸膛。
    外面开始下雨了,淅淅沥沥,如诉如泣。两个以杀人为职业的军人,谈论着杀人,却并不喜欢杀人。他们谈宗教、谈文化、谈缅甸节曰,在太平洋中的一个荒蛮海岛上,在一个风雨如晦的夜里,有两个人,有两杯酒……。
    ——————
    曰美联合舰队的第三战列舰战队的连续炮击,掩护了曰军步兵大举登陆瓜岛。每天夜里,都有盟军驱逐舰、运输船、驳船在埃斯帕恩斯角、圣克鲁斯角、科利角和太波角靠岸,卸下重炮、高射炮、弹药、粮食和士兵。
    盟军统帅部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攻克瓜岛,把帝国陆军第二师团——仙台帅团派往瓜岛。师团长丸山政男中将,在拉包尔对百武晴吉中将和第十七军参谋长宫崎少将说:“在一木支队和川口旅团失败的地方,第二师团必定成功。我师团从曰俄战争时代起,从未后退过。我不知道失败为何物。”
    为策应瓜达尔卡纳尔攻略战,把所有陆海空军兵力,集中到所罗门战区。一个战略上无足轻重、战术上作用有限的飞机场(完全可以在所罗门群岛的其他海岛上建一个同样的机场),因为皇军的“面子”问题,使盟军高级指挥机构丧失了理智。。
    对于战略上的情况,卫东上尉并不清楚,他也不感兴趣。那是“肩章上带金星的人们的事”。他只知道防守思宇岭两个山丘之间的谷地。他这个二百人的连队的命运,就系于这片谷地上。除了谷地,还有肚子,卫东连拉了一周赤痢,把他这二百磅的大汉拉得浑身乏力。
    卫东知道真正的血战快来了。盟军侦察兵越来越频繁地出没在雨林边缘,试探中华军队虚实,盟军的炮兵完成了试射。雨林中天天都传出伐木声,那是盟军工兵在为步兵开辟森林道路。雨林中还升起白色的炊烟,那是盟军兵在做饭。
    卫东显示出他的细心和想象力。他命令部队挖好火力点、地堡,尽量多修备用的机枪巢。因为小曰本一向在夜间来,射击纪律特别重要。即使阵地被突破,也要用机枪封锁住敌人的后续部队。
    至于肉搏战,在兵营中,教官告诉他:用手枪,用枪托,用工兵锨,用匕首,只要不害怕,敌人根本没什么了不起,因为从兵营出去的每一个都是精英。
    傍晚时分卫东的右眼一直在跳。他的老家在东北,那些一辈子种玉米的农民们有些迷信,左眼跳财,右眼跳是灾祸,小鬼子也许要进攻了。
    雨林变得出奇的安静,伐木的工兵停止了砍树,唧唧呱呱故意喊叫引诱中华军队射击的盟军狙击手也不吭声了,甚至林鸟也安静了。
    在黄昏的烟云中,变成一辐静态的图画。寂静,死一般的寂静,连太空中也没有无线电的噪音。
    许多老兵预感到不祥的战前死寂。
    远方雨林边缘的库拉草在摇动,没有风,可能是盟军兵在潜伏,在接近攻击的阵地。
    天气很沉闷,气压低,卫东心里感到难过。他渴望着有一道战争的闪电来划破让人发狂的死寂。
    闪电打下来了,大自然的闪电。从铁底湾方向急骤涌来大团的乌云,一下子使黄昏的天空变得黑暗,雨说来就来,开始是雨滴,旋即变成雨帘、雨幕,雨墙。
    天空变成一片暴风雨的海洋。一片固体的水墙,把一切东西都淹没了。
    卫东被淋透了,他顾不上躲雨,左手一直拿着电话机听筒,右手拿着信号枪。
    他唯一的念头是:如果盟军掀掉伪装网准备冲锋,那大雨可把他们的火气浇掉一大半。现在溪水横流,遍地泥潭,深可没膝,根本无法冲锋。
    雨终于变小了,天空容纳的水,终究有个限度。淅淅沥沥的雨还下着,空气闷得像蒸气浴室,蚊虫出来叮人,还得坚持着不能拍打,真要命。
    终于出现了。从南方密林深处,窜起两枚红色的信号火箭,其中一枚质量很差,在一半的高度上就熄火了。另一枚升到顶点,留下曲折的尾迹。
    盟军的大炮和迫击炮开始了火力急袭。外号“法国女郎之吻”的九二式重机枪也狂啸起来,大片的库拉草纷纷倒落,五颜六色的曳光弹在血岭上空乱飞。
    王慧清营的官兵们全把手指扣到扳机上,等待着那一片令他们热血沸腾的板载声。
    看不见的曰军士兵从而林中冲出来。他们根据事先精心选择的冲锋路线,采用曰军士兵一贯的战术:密集的正面、窄狭的区间、很高的冲击速度,极大的冲击动量。
    就凭这种战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