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红色警戒之民国 >

第3章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3章

小说: 红色警戒之民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米处的北约制式钢板(3。5毫米厚)。后坐冲量只是5。56×45mm枪弹的30%,比巴拉贝鲁姆9mm枪弹后坐冲量少60%。4停止作用优秀,在命中目标后产生翻滚运动而不破碎,并能迅速释放出存能。该弹的停止作用是9mm巴拉贝鲁姆弹的3倍,单发击中人体躯干部位即可令人失去抵抗能力。
    这枪不算很大;完全可以放进口袋里;拿起另外一个弹夹;装进口袋里;陈绍直接走出大门;一个弹夹20发子弹;加上枪里的那个刚好40发子弹;完全够用了。只是出去打点野味;又不是去打仗。
    陈绍忍着肚子发出的抗议;趴在一颗树上;等候猎物的到来。就在他准备放弃伏击地点的时候;一直獐子慢悠悠的走到树下;看到猎物到来;陈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封獐子走到树下的时候;对着獐子的脑袋就是一枪。子弹穿过獐子的脑袋;串出一股血花;这只獐子已经倒地而亡。陈绍慢慢的爬到树下;看着地上这只少说也有20斤的猎物;心里犯了嘀咕:煮没有地方煮;烤呢;这么大也不好烤;而且自己有没有刀;杀也不好杀。要不直接拉到昨天发现的那个村子里;反正那个村子也不远;请他们帮忙;反正自己一个人也吃不玩。
    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直接抓起一直獐后退;直接往山下的村子里走去。
    民国时期的田间地里,种的东西很匮乏,简单的几样东西而已,很有一些知青小说中那个上山下乡时期的感觉。
    川西南,滇西北的民风,陈绍是很清楚,穿越前他就是四川人。这里的民风看似彪悍,但那要看对谁。如果是普通人,需要帮助的人,好人,乡民们是再热情不过,用一句话讲,那就是真汉子,自古西南多出真汉子。
    当陈绍能听到狗叫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到村子了,稀疏的狗声不像后世一些乡下家家户户都有狗,人都不吃饱,整个村子有一两条狗已经是了不起了。
    走到村子口的时候,村里的人来了。
    “小兄弟,这大白天,拖着只死獐子;你是去哪啊?”为的是一个老先生,看起来有些学识的样子,看着陈绍后面还拖着一直死獐子开口问道。
    身后两个带着砍刀的村丁,看来是村子的防范力量了。
    陈绍看他不像普通的乡民,心里已经有了说词,“我是在美国念书的学生,前几天刚回来,本来想投奔华石县一个亲戚的,没有想到物是人非;我现在就住在离这里不远的山上;刚刚打了只獐子;我自己不会煮饭;来村子里想请乡亲门帮帮;顺便乡亲们一起尝尝”说完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的一声叹气,其实也说明了当时西南的情况,匪患横行,军阀混战,一个归国学子能找到自己的亲戚才怪。
    “呃?原来是念洋书的学生。”老先生颇有些察言观色的本事,见陈绍根本就是人畜无害,斯斯文文的做派和学生倒是吻合,也就拱手道:“鄙人是村里的村长孔洪,敢问小兄弟名讳!”
    “老先生客气了,在下陈绍。”
    孔洪捻须说道:“既然陈兄弟如此热心,不如先进村吧。”
    陈绍是求之不得,聊了一番就答应。
    回头望了一眼村外远处群山,陈绍知道从昨晚起,自己就告别了一个旧的过去,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大时代。
    孔洪是村里的村长,有两三间土房,儿媳挤了一间,自己住了一间,把獐子给孔洪的儿媳妇去处理;还没有走进屋里;陈绍的肚子忍不住又咕噜了一声;听到自己肚子发出的声响;陈绍忍不住脸红了下;干笑一声:&;quot;不好意思;早上还没有吃饭。&;quot;
    “村子里没什么吃的,小兄弟先到屋里对付着填下肚子吧。”
    一碗两指粗的煮红薯,一海碗山茶水,用很久没见过的土陶碗装着,但陈绍却很感激,吃了个干干净净,味道真的不错,红薯个儿虽小,但吃起来却唇齿留香。这才擦了嘴,准备和这位有些见识的老先生谈谈。
    “多谢孔老先生款待,小生实在是感激不尽。”
    “哪里哪里。只是我们清河村穷了些,你这满肚子洋墨水的学生倒是受委屈了。”孔洪捏了捏旱烟锅子,里面已经没有烟丝了,叹了口气,说道:“都是这世道害的。”
    “……”
    陈绍历史插得可以,虽然知道现在是1914年,但想破头也不知道这个1914年代表了什么,隐约有些印象,也是模糊不清的。这个时候,他是何其羡慕那些小说中的穿越者,个个神通无比,大小历史事件倒背如流。自己只记得大概的事情,一时间只好答道:“是啊,北方闹得厉害,有的人只想权势通天,却全然不顾百姓死活。”
    “百姓?他政府什么时候把我们当过人了?大的方面不说;小的方面,军阀混战,匪患连连,唉……”
    也许是身为村长的缘故,虽然身在小村子,但孔洪比起其他这个时代的人,明显多了些忧虑。大的方面忧国忧民,小的方面,关心自己肚皮,既有见识又不是空说者,算是小半个人物了。听这个归国学生这样感慨,倒也激起了他心里那几分还没有最后磨灭的心性。
    “这世道,少收多收三五斗都活不了人,世道害的。”听孔洪一讲,陈绍才想起原来明年是民国初期的一个大日子,1915年12月13日,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宣布废除共和政体,实行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自任皇帝;1916年3月22日,宣布废除帝制,重归共和,前后总共历时83天。同年6月6日,袁世凯病死。
    孔洪磕了磕旱烟锅子,拿起旱烟袋小心地加了点烟,问道:“小兄弟以前是学什么的?”
    “孔老先生叫我陈绍就行了。”陈绍心道问上门来了,看来是有事,心想如果说自己是搞技术的,估计就没戏了,看来得说点其他:“在国外学了几年;对算术生物自然等学科有一定理解。”
    “算术?”孔洪显然不太懂那些琳琅满目的学科名,只对算术有些理解,心里倒也有了几分喜色,“陈兄弟看起来很是博学啊。”
    “哪里哪里。”陈绍心道,算术这些当然会了,好歹也算专科毕业,丢了八成还能捡回来几分。
    孔洪沉思良久,吧嗒吧嗒地抽了几口旱烟,吐出来一阵阵烟,这才说道:“不知道陈兄弟以后有什么打算?”
    终于问到正事了,陈绍装作若无其事地说道:“这世道真是够乱的,我住到这清河村,一路上可是吃了太多苦头。如今南方闹事,四处闹匪,去哪里都不行;而且此次我来到清河村就是看这里民风淳朴;想在这里办工厂;也算造福一方。”
    “办什么工厂;是开在山里吗?还有陈兄弟既然住在这附近;老汉有个不情之请!”孔洪高兴地说道。
    “孔老先生的意思是?”
    孔洪:“我看城里的孩子们都有新学上,寻思着想让你来给他们上上课。”
    “这个,小子怕是难当大任。而且,这新学课目繁杂,就我一个人怕是难以面面俱到;要不过两天我的一个朋友过来;直接让他也帮忙教一阵子。”陈绍说道,他是想留下来,但也不想以后自己就被捆死成了教书先生或者郎中;而且过两天自己的第一个生化人就出来了;他相信叫一个间谍来给那些小孩子教那是绰绰有余。
    哪知孔洪似乎早就想到了,说道:“这个是当然。每天抽点时间给孩子们讲讲就行了,至于讲什么,你是老师,照你的安排就是。”
    陈绍生暗自点头,要想发展中国;军事是一方面;但是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单单军事拯救中华民族;也是一时的拯救;要想中华民族永远立在世界之巅;教育是必须。
    “恭敬不如从命。”
    一拍即合,两人就此说定。
    孔洪走出去看獐子搞好了没有,搞好了准备一家送一点过去;这也是陈绍的要求;虽然每家分的不多;但也是一点心意。
    摸了摸放在口袋里的手枪,坐在椅子上的陈绍心里异常沉重。
    1914年是个什么概念?民国初创,如果是想钻营,以自己后来者的身份和见识,外加红警基地;南方机会多得是。就算不是轻而易举,费点心思也能达到目的。
    退一步,钻到某个有前途的军阀手下,悉心经营,等他挂了再摘果子,似乎也是条路。
    再不行,厚积薄,乘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开始,倒卖点物资也能做个足谷翁。
    但这些似乎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先看看吧,或许这些都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个人坐着无聊;站起身来走厨房门外;已经好几年没有在乡下生活过的他,听到那熟悉的锅碗瓢盆的声音,觉得是那么的亲切。
    看到孔家儿子和孔洪正在处理獐子;儿媳妇正在做饭;和陈绍打了招呼后,三人又继续忙了起来。看了看手表;才发现已经11点了。
    “文鸿,你媳妇做的是什么?”孔洪的儿子叫孔文鸿,陈绍见他们好一阵忙,有些过意不去想帮忙。
    “陈大哥,这是玉米糊糊,乡下人的东西。”孔文鸿说道。
    “那个我倒是认识?”陈绍好整以暇地看着孔家媳妇将一点酸菜坛子里的酸水倒出来,和洗干净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侧耳根拌在一起,撒点辣子。
    “是的,陈大哥好眼力。”
    两人正说话间,那只獐子也处理得差不多;大大小小分成差不多有30几块;一块差不多有半斤左右。等完全分好了之后;孔家媳妇拿了两个竹筐进来;把分好的肉放进竹筐;和孔文鸿走出家门一家一家的发肉去。
    孔文鸿就带着自己的媳妇回来了,还带了一点在当时比较稀罕的挂面。
    村长家有客,还带来一只獐子分给大家;做饭的香气引来了不少孩子远远地围观,却碍于大人的吩咐不敢进门去,一个个扯长了脖子闻着孔家媳妇在锅里炖着獐子肉在那吞口水。
    陈绍也没注意到门口那些孩子,不时便被叫上了桌,一顿非常丰盛的午饭就开始了。
    孔家媳妇没上桌,就陈绍和孔家父子。
    “来,陈兄弟多吃点,乡下没什么吃的,凑合着吃点;要不你带来的獐子,我都不知道怎么招待你;以后苦日子还长着呢。”家中没酒,众人喝茶,孔洪倒了一小杯茶,敬了陈绍。
    “我也是穷苦长大的,孔老哥别客气。”陈绍也不客气,几人你来我往开始吃喝起来,玉米糊糊虽然没有大米饭那么好吃,但却别有一番风味,久不吃粗粮的他吃起来反而觉得不错。
    “哎呀……”
    正当几人有说有笑地吃饭的时候,;门外里却传来一声惊呼,陈绍刚好坐的位置靠近大门,也就急忙起身去看。
    原来是孔家媳妇打翻了碗,里面没有玉米糊糊,也没有獐肉,里面一点好像是煮的焦糊了的玉米糊糊,两三根煮熟的野菜。旁边有一碗开水,这就是她的午饭。
    “孔老哥,你怎么能这么见外,我,我一个外人,怎么忍心吃这么好的午饭。”犹如一道惊雷,陈绍这才意识到什么是旧社会,什么是人饿得可以吃树皮的旧社会。就算西南地区稍微自产丰富一些,但也不过是饿不死而已。
    眼前的一切告诉他,这个社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吃饭。
    一个吃不好穿不暖的社会,自己既然回去了,应该做点什么呢?什么文成武就,什么扬名四方,赶得上让国人都吃上饭穿上暖衣更重要吗?
    一种自内心最深处的耻辱感让陈绍耳红面赤,不错,自己是现代来的,没吃过那种苦,但身为中国人,见到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