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红色警戒之民国 >

第218章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218章

小说: 红色警戒之民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就是这条生命线,还随时有被中华切断的可能,因为如今的婆罗洲也是中华的,日本的航道再一次靠近了中华的势力范围。
    从中华进口资源,也是一个不错的提议。两国距离很近,不但可以降低运送成本,效率也很快。日本也看中中华很多资源,这些资源能从中华进口,就暂时不必到欧洲去购买。
    德国的提议让日本极为心动,日本方面也清楚,像这样对苏联的挑衅行动很有可能会爆发战争,但为了眼前的利益,日本也顾不了那么多,再者说后面还有德意两国。
    而且日本在心里对现在的美国很不感冒,几年的倾销下来,让日本人心中都憋着一口怒气。和德国结盟,就是为了摆脱美国对日本的影响力。借助德国之手,来对抗美国。而现在,只要中华向日本开放水道,那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有了保障,就不惧美国对日本的贸易封锁,反而言之,海上通道的安全能够保证,那日本就不惧怕美国。
    在日本舰队出发前,中华方面就给日本发来的照会,同意德国的提议,向日本开放台湾海峡和南海的线路,并且允许一些特定的资源向日本出口。而德国也给日本送来了不少装甲车坦克的相关技术,并且再次承诺,以后若是日本需要,并且还是站在德国这一边,可以再次给日本牵线搭桥,让中国直接出售武器装备给日本。
    德国已经给足了资本,日本方面极为满意,也乐于炫耀日本的武力。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千百年来欧洲各国总结出来的。用来诠释如今的日本,是最好的。
    斯大林爆豆了,克里姆林宫到处是斯大林的咆哮声。
    库页岛还在日本人手里不说,现在日本人又搞这一出。全世界都在看苏联要怎么去应对日本人的挑衅行为,抗议太苍白了。并且出于对红色政权的忌惮,其他国家并未声援苏联,反而都是一种隔岸观火的架势。埋头发展的苏联,不符合各国的利益。他们都希望有人出来向苏联挑衅,让苏联没有办法一心一意的发展。
    眼见日本的舰队已经快要接近库页岛了,而苏联的太平洋舰队还龟缩在海参崴。只能看着海上扬威耀武的日本舰队,实力差距很大,并不是苏联海军不想出海,而是不敢出来。没有上级的命令,一旦出来和日本抗衡,要是引发了战争,那这些所谓的太平洋舰队,很可能重蹈当年日俄海战的覆辙。
    届时,不单单是库页岛,就连远东地区,都将面临日本兵锋的威胁。比起苏联,日本距离远东地区实在是太近了。根本不用多久,源源不断的大日本皇军就能去祸害苏联。
    苏联不惧日本,但日本也不惧苏联。除了当年的日俄之战外,两国都未再次交手。中日之战的失败,让苏联也相当看不起日本,但一方面畏于日本的海军,一方面,如今的苏联还不是和人开战的时候。因为德国还在一边虎视眈眈。
    而日本并不畏惧苏联,当年的日俄之战,日本打败了俄国的陆军,又打败了俄国的海军。虽然败给了中华,但日本也想在苏联身上早回自信。因为经过推演,日本怎么算也都利于不败之地。
    斯大林要不是因为理智让他不得不考虑德国在后面,或许已经向日本宣战了。因为这件事处处透着诡异,斯大林也不敢打包票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日本和德国结盟,马上就唱了这么出戏,要说这里面没有德国人的动作,打死斯大林都不会相信。而如今斯大林也不清楚德国是怎么想的,德国想对苏联动手,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斯大林很清楚,只不过这个时间不好掌握而已,难道这么快就要对苏联动手了?
    而且这段时间,也有一点让斯大林十分迷惑,德国已经慢慢向苏联透露出友善的意思。看德国的意思,还想和苏联签订两国互不侵犯条约。只不过这种事情,斯大林并没有立即答应而已。
    在斯大林看来,这一切都太矛盾了,也太不符合办事逻辑了。对于日本的举动,加上德国暗中示好的表现,让斯大林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很拿捏不准希特勒的脉搏,很有可能这种示好背后,隐藏着冰冷的杀机。
    在考虑了两天后,斯大林便下定的决心。只要不开第一枪,看看对方在搞什么鬼。
    日本海军的临时联合舰队正在绕着库页岛行进时,接到了苏联的太平洋舰队驶出海参崴的情报。日本方面顿时一震,联合舰队急忙赶回,迎着苏联的太平洋舰队而去,而留在日本本土的舰队也组成本土防御舰队,防止苏联的舰队对日本本土展开突然袭击。各个沿海城市的海岸防御部队也都接到了随时战斗的准备,岸防炮都露出了炮管,对准海面。并且吩咐情报部门,对苏联展开大量的情报侦查,把苏联的意图调查出来。
    远东的局势一时间变得微妙无比,原本看起来像是惧怕日本舰队的苏联舰队,现在不同了,苏联海军也出动了,在远东所有的海军力量都出了海参崴。
    西方国家的一些媒体甚至已经开始预言,远东地区即将爆发新的战争,而战争的第一炮,将在海上展开。
    而就在这关键的时刻,斯大林又命令远东的苏联军队集结,兵分两路开赴库页岛对岸和靠近朝鲜的双城子地区。
    全世界仿佛都闻到了火药味,许多人呼吁,远东这个大炸药桶要爆炸了。
    日本方面也不示弱,朝鲜的六十万关东军部队开始集结,以应对苏联陈兵双城子,本土三个师团也奉命,即将开赴库页岛。兵锋对兵锋,同样和苏联摆出一副兵戎相见的局面。
    双方重兵集结,中华方面也不敢大意,东北军区三个集团军和一个完整建制的空军师也已经做好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准备,防止战争爆发波及到中华境内,威胁到中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青岛的航母战斗群也结束了出海训练任务,回港添加燃油和物资弹药。济州岛的潜艇部队也相继出发,尾随监视两国舰队。
    在斯大林下命令的十二个小时后,陈绍就得到了准确的消息。随即命令,中华三军的警戒级别下调,不需要如此紧张。就算双方真的要开打,中华方面的表现也过于明显,原本会打起来,看到中华的架势,也很难打起来。
    他们可不想双方激战正酣时,旁边还有态度不明的几十万部队在看着。因为这种事情,实在是让他们心中没底,天知道中华军队会不会打过来,更何况两国一直都和中华不对付。
    中华的动作,让这个看起来就微妙的局势,变得更加的难以预料。
    (未完待续)


第两百五十七章 战争的种子
    接到情报的陈绍并不担心战争会打起来,他并不希望两国这么早就打起来,那不符合中华中华利益的最大化。也与陈绍的计划不一样,这件事情说到底还是陈绍在背后搞鬼。
    日本的富士号战列舰交付日本海军只是一个引子,中华借助德国之手挑起这场争端。德国是想和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但本质上,希特勒还是一直想对苏联动手。陈绍计划的结果,让希特勒也很感兴趣,他也想看看苏联的底线在哪里。所以才有斯大林看起来十分矛盾的局面。
    希特勒对于日本和苏联会不会打起来,并不看重,只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没有签订,苏联就不会放心后方空缺。所以这场战争是很难打起来,除非日本登上苏联远东地区的领土。而现在的库页岛还不会成为双方战争的导火索。
    希特勒想试探下苏联的反应,而陈绍则是想给日本提个醒,别老惦记着中华的土地。这个世界上资源丰富的土地还有很多,日本周边还有不少可以下手的目标。激发日俄的矛盾,让双方紧绷的弦绷得紧点。为以后双方的战争,埋下伏笔,省得日本老是对中华土地垂涎欲滴,引导日本野心的宣泄口。
    以此同时,陈绍也打算慢慢的放松对日本的紧箍咒。开放水道给日本,这个好说,反正到时候还可以随时截断。出口资源给日本,那也好说,反正只要是战略级的物资不给日本就行了。
    自要日本能在前面挡风挡雨的,陈绍也不介意扶持日本。只要是有利于中华的战争,就是送武器装备给日本都可以。当然陈绍也不会那么好说话,特别是对日本,要武器装备,可以,拿钱买。
    日本是不清楚中华的打算,德国也没有向日本说什么,这件事情的始末也就只有希特勒和陈绍两人清楚。希特勒本来就没有打算和日本结盟,因为现在的日本和美国走得很近。希特勒对拉拢日本的事情并不看好,一战时,日本就是站在英法一边的,在希特勒看来,如今的日本也一样。不过这件事还是在陈绍的再三建议下,才得以实施的。让希特勒觉得很意外,日本很快就同意了德国结盟的要求。对此,希特勒也只有高兴,毕竟多一个盟友比多一个敌人来得好,反正日本看起来也不弱。同时对陈绍的和他讲述的诸多计划,日后实施起来信心也多了不少。
    陈绍和希特勒是稳坐钓鱼台,但其他国家并不这样想。远东一副要大战的样子,的确是迷惑了不少人。就连斯大林都有些不确定日本到底要不要打,不过他并没有命令部队率先出击。
    而日本也不确定苏联的具体目地,也严令部队不要开第一枪。日本只是要得到更多的利益,并不是要现在和苏联死磕。现在日本国内还没有做好和苏联这等大国战争的准备,发展工业,储备军事物资才是第一要务。
    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齐聚远东的时候,日本的联合舰队和苏联的太平洋舰队在鞑靼海峡外相遇。
    就在两支舰队越来越近时,双方舰队响起了警报声。一个个水兵快速的跑到战斗岗位,调整属于自己的武器装备。
    不过上方虽然都拉响的警报,但并没有下达战斗命令。反而都同时命令士兵,绝对不能开第一炮。除非遭到了攻击,否则不能还击。
    苏联太平洋舰队中的一艘巡洋舰上,阿洛夫斯基和战友一起操作着一门105MM双联装副炮,看着越来越近的日本舰队。在舰队中飘扬的太阳旗,十分的引人注目。特别是当中的几艘航母,舰载机的马达声,传出老远。不过舰载机并没有升空,只是做好升空的准备。
    双方舰队相距不到五海里,这个距离已经非常近了。两支舰队都没有主动远离对方舰队的做法,反而是直线行前进。反正只要不相撞就可以了。不过这个距离,一旦发生海战,那场面绝对会超级热闹。
    两支舰队的炮口相向,都瞄准了各自的目标,但都很克制,并没有开火的意思。就连日本的航母都没有远远的离开,主要是因为苏联的舰队除了那艘中华卖给他们的昆仑山级战列舰外,并没有其他的大舰能对日本舰队构成威胁。
    “那艘就是日本新的战列舰,比我们向中华购买的战列舰大很多。不过那舰桥,歪歪斜斜的太难看了,又造得那么高。你看我们的战列舰,舰桥多漂亮,又很有规则。”阿洛夫斯基看着远处了富士号战列舰,在看看自己舰队中的主力战列舰,对旁边的一个战友说道。
    “就算是如此,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建造的主力战列舰。伟大的苏联红军,连一艘战列舰都造不出来,你看人家小日本,都能造出五万多吨的巨舰。要是我们也能自己建造这样的巨舰,今天就是我们扬威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