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红色警戒之民国 >

第168章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168章

小说: 红色警戒之民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通知学员张自忠(张治洲、薛岳),于明天早上八点准时到达中华国防部,参加建国授衔仪式。
    中华国防军最高统帅:陈绍”
    通知书很短的一句话,让三人感动之余,心中又升腾起一股难以掩盖的激动之情。
    三人都是南京的老将领,南京归附西南后,三人也一起进入中华军校进修。这次三人受邀来到北平参加建国大典,本身就已经感到十分的荣幸。现在再次接到这份大礼,怎能不叫他们激动。
    如果是刚刚进入中华军校时,他们还不会如此,可是这短短的几个月来,他们三个已经被里面的东西深深震撼着。不说那些先进的战斗理念,就是那些学员迸发出的学习热情都让他们感到内心的震动。庞大的军事图书馆,各个训练场地都时时让他们流连忘返。
    不过这些都只是片面上的东西,当他们正式接触到学习科目时,这里面所教授的知识让他们感到汗颜。三人原本就已经是一方将领了,原本以为自己对行军布阵、战术指挥这些东西都是耳熟能详,可当看到教科书上的内容,他们有种理念被颠覆的感觉。像他们之前所认知的那些知识,在这里只是基础,根本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像一些空地一体打击、海空一体打击、伞兵洲际战略投送等这些东西更是闻所未闻,一些战术课程也让他们有种以前自己学习的军事知识都是小学课程的感觉。就连这些东西他们都很陌生,机械化快速挺进、步炮协同、炮坦协同、步坦协同、空地协同。
    在学习之初,就搞了一次模拟对抗演练,单单靠军旗推演。而他们三人的对手是三个军校的本届毕业生,在同等兵力的情况下,三人被迅速的击败。这件事一直让他们三个感到极度的羞愧,不过此事也给了他们极大的激励,往后的几个月中,三人爆发出极强的学习热情。原本他们就有丰富发统兵经验,在这里他们的学习速度可以用飞快来形容。三个月后,他们三人都可以轻易的击败自己的导师。
    先行火力准备,突然发起攻击,进行重点突破,实施连续突击,分割围歼敌人,不断投入后续力量,发展突破成果。战术突破可以从行进间或与敌直接接触时实施,一般从突然猛烈的火力准备开始,以炮兵、航空兵火力,消灭突破口上敌有生力量,歼灭其反但克火力点及其防御工事,压制两侧支撑点、纵深的炮兵阵地和预备队。步兵、坦克兵充分利用火力准备效果,协调一致行动,发起勇猛冲击,迅速通过通路,实施连续重点突击。打开口子后,迅速向两翼卷击,或实施钳形攻击,割裂敌战斗部署,攻击敌浅近纵深支撑点。向敌纵深发展突破成果时,及时投入预备力量,与迂回或包围部队相配合,适时使用穿插部队、机降突击或袭击支队,突破敌战术防御地幅,为战役突破创造条件。随着高技术兵器的发展,将充分发挥各种火力突击效果,从行进间发起攻击,从正面、翼侧、立体同时突破,有时战术与战役突破也可能同时实施。
    这些战术他们已经是了如指掌,不过他们越学习下去,越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了。特别是图书馆里的一些军事武器样图,虽然很多都只是笔画的草图,但是其记录的战斗性能,让他们爆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当然在他们学习中,接触的东西越多,也让他们对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感到震惊。三人经常在心中推演,自己要是率领一个军编制的北伐军部队,能不击溃对方一个团。开始时还觉得最少能打个平手,可当他们学习的知识丰富起来,这种结果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一旦对方呼叫空中支援,那毫不客气的说,一个军的北伐军会被对方一个团赶得到处跑。
    三人也明白,指望对方不呼叫空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他们学习的第一课就是第一时间夺取制空权,只有夺取制空权,战争的天枰才会向己方倾斜。制空权是未来战争胜利与否一个巨大的筹码,在同样的实力下,谁夺取了制空权,谁就能掌握主动。
    现如今这张通知书让他们有种一种被信任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放在他们身上,让三人都格外的感动。毕竟他们是原来的南京将领,能得到如此重视,实在是难得。
    根据蔡锷的说法,他们三人是所有南京将领中最成功的三个。刚刚在给他们三个送这份通知书时,蔡锷就很明确的告诉他们。
    “原南京将领就你们三个收到这份通知,收到这份通知就意味着你们可以步入国防军高层,因为有这份通知的最少都是中将军衔。当然这和你们在军校的表现有关,还有就是中华国防军最高统帅皇帝陛下的支持,这三张通知书都是陛下亲自批示增加的。我希望你们三个都能记住这一点,不管以后身居何位,都不要辜负陛下对你们的信任与期望。”
    中华国防军即将展开授衔仪式他们是知道的,和其他南京将领一样,他们以为会到正式从军校毕业出来,才会被授予军衔。对于错过这样的授衔仪式,说不遗憾那是不可能的。可现在原本在他们看来遥不可及的事情,正儿八经的摆在他们眼前,三人起初都有些不敢相信。不过事实就是事实,很多东西都无法用常规来解释的。
    中华国防军的军衔含金量很高,在整个国防军系列里面,中将也就是那些人,现在他们能挤进去,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耀也未为不可。他们知道,在以后国防军新一轮的整编完成时,中将所对应的职务就是集团军司令,就算是以后成立军区,当个军区参谋长也不错。当初他们还只是南京政府一个小小的军长,比起军衔的含金量和其他东西,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当然他们也不是完全冲着那些职务去的,他们感动的原因是,陈绍对他们的信任。此时陈绍在他们心中,本来就挺拔的身姿,更是无限的高涨起来。
    将心比心,当他们身在陈绍的位置时,能做出这种举动吗?结果让他们感到惭愧,让他们也更加佩服陈绍的胸襟、气度。
    他们三人都知道,国防军能授予中将的本来就不多。他们哪一个不是战功赫赫,可以说那些人能得到中将军衔都是靠自己奋斗来的。而他们自己呢,降将的身份就不说了,就是战绩也拿不出多少值得称道的。和这些原来的国防军将领对比,人家是领兵亲自击败日本军队,英法联军,是为了祖国,为了民族而战。而自己只打过军阀内战,相比他们的大义,根本算不上有任何荣耀。
    这是陈绍还在南宁时就已经决定的事,当他看到那一列授衔名单时,心中总是感到有些缺憾。当他翻开南京将领在中华军校进修的名单时,看到成绩一直摇摇领先的三人后,便在授衔名单添加了三个人的名字。
    薛岳本身在上海防御日本军队时就表现不俗,加上在中华军校时的优异表现。陈绍才把他的名字提上。
    张自忠更是后世陈绍一直敬佩的一个抗日将领,也是后世中为数不多阵亡后受到日军膜拜的中华将领,并且当时日军还将他的遗体庄重收殓入棺,用专机运送到汉口。
    张治洲,陈绍是看上他的爱国情操,虽然很多人都有爱国之情,但只有那些把爱国之情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才算是真正的爱国。
    陈绍不介意给他们一点殊荣,也不介意给他们机会。只要能好好的表现,中华的舞台就有属于你的位置。
    (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九章 授衔以及军队扩编
    9月28日
    建国授衔在新建的中华人民大礼堂中举行。
    中华国防军三军最高统帅陈绍,拟定的中华国防部部长蔡锷,中华国防军三军总参谋长蒋百里,陆军总司令陈福钦,空军总司令钱鹏飞,海军总司令陈绍宽等人主持了这场授衔仪式。
    来自国防军全军的287名中高级将领汇聚一堂,参加了这场隆重的国防军建国大授衔。
    对于这次建国授衔,陈绍十分的看重。
    中华一统,新政权建立了,必定要给予那些追随者们论功授衔。虽然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中华解放与复兴这个伟大目标而参加、奋战,但他们同样需要嘉奖。
    陈绍也清楚,绝大多数人并不看重授衔,能有则好,没有也能心安,他们更看重的是将与授衔后立即进行的全军扩编。能否指挥更多的军队,在将来的战场上更好地杀敌建功是他们最看重的。毕竟,一个排长和一个军长相比,那种挥斥方遒,挥手敌灭的未来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那份授衔名单,陈绍也有慎重的考虑,里面的一个个人名,都是几经思考,才确定他们的军衔。
    这次所授的军衔普遍都不高,原本陈绍所拟定的大将军衔并没有派上用场。这里也有陈绍的一点私心,随着以后二战的爆发,如果这次所授军衔过高,那之后国防军将出现有功难封的尴尬。而且,如果某个衔级对应过多的职级就会失去军衔应有的作用,庞大的军队基数,将官过于泛滥将带来负面作用,这也是后世1965年取消军衔制度的最大原因。对于授衔的控制,陈绍还想体现出国防军军衔的可贵,也为其他人留下了进步空间。
    战区司令(军区):上将
    战区副司令(副军区):中将
    正集团军:中将
    副集团军:少将
    正军:少将
    副军:大校
    正师:大校
    授衔的标准是按照正师级军事主官授予大校基准,这样一来,在国防军扩编到250万人后。以陆军为例,一百二十个正规师,就有200万人。比如三个师为一个军,就需要最少四十个军级军事主管,之后的集团军下来,加上副职军官,参谋将官,这些加在一起,就要一百多个。之后还有武警部队、海空军、预备役的将官、独立的炮兵部队、装甲兵部队加起来287个将官,一点也不多。
    同时在职务上,陈绍取消了步兵旅这样的编制,旅级编制只保留在火炮部队和装甲兵部队,一般都是军级编制的独立单位,独立旅级军事主官的军衔同等于师级军事主官的军衔。火炮部队和装甲兵部队的师级编制,其军事主官同等于军级军事主官,一般是作为集团军的独立编制。比如说一个正常的集团军下辖三个军的陆军,还会具备一个独立炮兵师和独立装甲师。不过这只是正常情况,会根据作战目地的要求,或者是战场环境的要求,这些东西也都会在变换。
    陈绍始终挂着国防军三军最高统帅的头衔,本来陈绍是不打算接受军衔,不过最后还是决定给自己搞个名誉军衔:三军大元帅。
    主要是因为大元帅以下,会为以后的战争留下元帅的军衔,但此次授衔并不产生任何名额。大元帅以下设大将军衔,同理,此次授衔不产生任何名额。
    国防军此次授衔,实授的最高军衔除开陈绍外,为上将。考虑到以后二战时国防军将具备的千万规模,此次最高的上将军衔为二级上将。上将总共五级,为以后的授衔留下了绝对的充足空间。
    授衔仪式非常隆重。身为国防部部长的蔡锷率先开始了简短的讲话。
    “我们国防军已经走过了十四个年头,战争年代,军队南征北战,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安宁建立了丰功伟绩,人民群众视国防军为子弟兵,称其为“最可爱的人”;和平建设时期,国防军人又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