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远扬-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了早朝之后,黄福一脸笑眯眯的找上了朱高炽,老家伙自从太子回来后,他的日子又开始风光。以前那些避他如蛇蝎的同僚,这会又开始对他活络起来,老家伙也总算是过回了以前的正常日子。
黄福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到朱高炽的面前说:“这是码头那些商人转交上来的一封信,老夫已经看过,是唐明写来给你的,太子想不想看?”
难得能收到唐明的书信,朱高炽自然毫不犹豫的抢了过去,利索的掏出信纸当场便看了起来。
不久后,他便皱着眉头言道:“唐明这家伙就是不能安生,现在他都是什么处境了,居然还说不日就到北平来观看迁都大典和大阅兵。这不是胡闹吗?”
黄福只不过看了信封的表面,里面是什么内容他并不知道,这会听朱高炽这样一说,吓了一跳,不可置信的言道:“唐明居然要来大明,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朱高炽却连连摇头道:“你老误会了,唐明那样聪明的人,定然不会傻到做那样的事情。所以你根本就无需为他担心这个,倒是他为什么要来看这些,颇为令人不解。”
黄福显然要比朱高炽还要了解唐明,他撇嘴一笑便道:“这有什么好不解的,我敢打赌唐明这小子定然不愿意来的,真正要来的人应该是郑和与姚广孝!”
经这一提起,朱高炽也顿觉有理,以唐明的性格自然不会在这种时候,还冒险前来看什么迁都大典和大阅兵。刚想通这些,朱高炽却又为另外的事情头疼起来,把信纸和信封给翻了个底朝天,却不见唐明有说何时要来,要怎么来?
朱高炽拧紧了双眉,沉声问道:“送信来的是何人,他可还有什么话要说没有?”
“怎么了?信只不过是唐明寄放在顺路的商人手里带来的,并没有听他说还有什么话要说,人也早就返航回去了!”黄福不明朱高炽这是怎么了,突然间就变得愁眉苦脸起来。
“还能为什么?我现在严重怀疑这信到底是不是真的唐明让人送来的?如果这信不假的话,那么他应该会告知我几时会到大明,与用如何的方式到来。可你看看这信里,除了一句简单的他会来就什么都没有说了,如此一来叫我到时如何接应安排他们?”
朱高炽越想越觉得这信很可能是假的,唐明是一个聪明人,做事向来也都是周到,绝不会做出这样漏洞百出的无厘头事情来。
黄福仔细一想也觉得太子说得有理,可这信明摆着里面什么有价值的信息都没有,是谁吃饱了闲得蛋疼整这么一封信来骗他们?
两人绞尽脑汁始终想不出谁会弄这样一个恶作剧,最后朱高炽提议不用去管他了。若这信是真的,唐明必然后面应该还会再次派人送消息过来。自然不会糊里糊涂什么都没准备就来大明。
黄福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同意了朱高炽的提议,随手收好信封,两人便匆匆离开。迁都大典就在这两天要开始,现在不仅皇上自己忙,他这个做太子的也得帮衬着忙里忙外。
朱高炽最近可是除了早朝之外,便是每天各个部门来回跑,为他们协调一下之间的物资和准备工作,确保大典和阅兵都能如期正常进行。
第515章 巨额花费
唐明并没有再送来消息,朱高炽也把唐明要来北平的事情给忘到了脑后,忙得脚不沾地的他已经无暇去顾及。
今天便是大朝觐的开始,朱棣天刚刚亮的时候,便已稳坐在他的龙椅之上,各大臣也早早就站立于大殿的两侧。
第一缕阳光从地平线上照出时,大朝觐也宣布开始,各国的使者早已等候在殿外,依次进入大殿对朱棣这个君主行臣子之礼。并献上他们各国的一点特产,做为庆贺的礼物。
朱棣由始至终脸上都带着和煦的微笑,各国使者的朝拜令他很是得意,在他想来今天这样的场面可谓前无来者后无古人。就算是盛唐时期也没他今天的场面大,千古一帝的称号他是占定了!
今天朱棣这个皇上是高兴了,太子却在下面看得心疼,他很怀疑这些各国使者是不是为了拿好处才来的。一个个只需对朱棣这个君主行个臣子之礼,然后再说几句漂亮话,再送上一点点的土特产。
而他们换来的却是大明实实在在的财富,大大小小近百个国家来的使者,朱棣在一个朝觐上送出去的回礼,朱高炽在心里粗略的算了一下,便已经高达几千万两白银。
为了一个面子而花费如此大的一笔钱财,朱高炽深感可惜,但他已经学会隐忍。现在他已经明白,在其位只谋其职的道理。当太子就管他太子该管的事情,像父皇的事情无论他做什么说什么,他只需睁只眼闭只眼即可。
好与坏,对已错都不是他现在应该去关心的,一切都要等自己坐上皇位的时候,才能真正的做主。
朝觐结束的时候,时间来已来到午时,朱棣特意在皇城内大摆宴席款待各国来使与众大臣。杯酒言欢热闹无比,各国而来的使者都得到了不少的好处,人人都自觉很满意。但他们都知道,这只不过是开始,到了他们要离开的时候,按照惯例,朱棣这个大明的君主还会有厚礼相赠。
人人都是冲着好处来的,自然没人会真正在意大明是否真正的强大,尤其是那些距离大明遥远的国家。他们这些使者的眼中看到的大明不是强大,而是富裕,他们觉得大明有取之不尽的财富,这里是一块大肥肉,如果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咬上一口也不失为一种生财之道。
他们眼里有的只是贪婪,没有一个是真心臣服于大明或者朱棣这个君主,以朱棣的精明他自然也知道这些。可他却当成看不见,依然把大明的财富大把大把的送出去。
午宴过后自然便是大典的祭天,还有各种表演和庆祝,而其中最为重点的便是大阅兵了。为了给这些对大明虎视眈眈的各国使者,一个有效的震慑力。朱棣就必须把大明如今的强大兵力展现出来。
由于此次大阅兵的军队人数和兵种颇多,朱棣又想增加震慑力所以直接动用了几十万的大军。阅兵擂台就搭设在北平城的郊外,所有人在朱棣的御幡带领下来到了阅兵擂台上,各自找好了观看的位置,大阅兵也即将开始。
而就在此时,所有人都注意到天上有一个奇怪的东西在飘着,起初大家还以为那也是朱棣安排的,都好奇的仰头观看。
朱高炽和黄福也是一脸好奇,他们与别人的想法一样,都以为这是皇上暗中做的安排。可只有朱棣心里明白,天上飘着的那东西根本就与他没有任何的关系。脸色骤然间一变,他立刻暗中下令身边的侍卫去查清那到底是何物。
而为了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让大阅兵得以开始,他也只得故作神秘。
来的自然是唐明的飞船,在一千余米的高空中,船舱内不仅有郑和,姚广孝和方孝孺,还有小茉莉与小伯虎。除此之外四个女人与唐天豪同样在场,整个不大的下层船舱几乎被他们给站满。
人手一个望远镜,全都兴趣颇浓的通过观看孔洞,认真的打量着下面密密麻麻的人。
郑和却看到了朱棣刚才脸色的变化,沉声对唐明言道:“皇上为何对我们的出现一点都不在意似的,小子你为何吗?”
唐明此刻却看到几个侍卫从朱棣的身后离开,边走还边对着自己的飞船指指点点的,虽然听不到他们在说些什么,可唐明还是从其神色上知道他们要来察看飞船是为何物。
因为在会场的外围,有几十个弓箭手和火统手在侍卫的带领下,正往山上而去。为了安全起见,唐明先给上层的肖俗下令,远离脚下的山头后才对郑和言道:“朱棣这哪是不好奇,他是为了不让阅兵出现意外,才古作神秘而已。这不,你看那半山腰,正有人想把我们打下来呢!”
郑和在唐明的指点下,也看到了那几十个人,笑了笑他就不再言语了。飞船上没有去管那几十个想对飞船不利的人,凭他们现在手上的武器,想要对付飞船根本就不可能。
阅兵的擂台外,已经聚集了准备接受所有人检阅的大军,规模之大的确出乎飞船上的所有人。而且唐明居然从那些大军中看到了许多以前从未见到过的攻城战中的武器,大炮,投弹机,还有威力巨大的床弩。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他闻所未闻的奇奇怪怪的东西,这时他才明白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并不是浪得虚名。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其实要比他想象的还要多得多,许多东西他虽不知道其名,但还是能从其构造看出其是做何用的。
唐明两步挤到郑和的身边,捅了捅其腰部示意他看那些器械,然后才向其问道:“义父,那些器械到底叫什么做何用途,可否为小子一一介绍一下。”
郑和望了眼那些东西,然后斜了眼唐明,见其满脸的好奇,这才笑着一一为其简单的介绍了一些。
其实眼前出现的那些战场上的器械,主要还是用在陆地上打仗所用的,从守城到攻城的几乎无所不包。从大威力远程抛射到近身战时的小型武器都有,倒是那些东西绝大部分都无法用到海上的船战中。
因此,郑和对那些东西认识得并不是很全面,许多他也不认得其用途。所以想全部了解那些东西,就只能静等大阅兵上,那些军士为他们而展现出来了!
第516章 为火药而战
正式的阅兵在朱能出现的时候拉开了帷幕,几十万大军的大阅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步兵开始到普通的火统兵,燧发枪兵,弓箭兵,而后才是逐一的各种军中的兵种。朱棣确实有意要震慑一把这些远道而来的各国使者。
在大阅兵的过程中全都使用了实打实的做法,各国的使者其实在一早到达大明的时候,朱棣却已经命人带他们到大明的许多地方去做了一次深入的了解。
中西亚二十余个国家的使者人数却达到了六百余人,其中尤以埃及的使者对朱棣很是不屑,郑和的远航船队便是在埃及的红海遭受到拦截。埃及不愿让任何中亚地区国家的船只进入他们的红海,此刻自然也是对朱棣颇为不敬。
就在大朝觐的时候,埃及的使者便没有对朱棣行臣子之礼,好在朱棣并不为意,他知道要让这些人心服口服就必须得拿出真正的实力出来,唯有这样才能令其从心里对大明朝臣服。
此次大阅兵被朱棣冠以名号‘猎捕’,而唐明看到的几十万大军,其实真正出现在各国使者眼中的却只有区区十万。
朱棣精心挑选的明朝“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
“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近一年的操练让这些参加大阅兵的将士,完美毫无瑕疵的在各国的使节面前展示了大明的强大。
列国使节在观看之后俱惊,尤其是“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火龙枪”(骑兵专用火枪)、安南铳(抬枪)、“一窝蜂”(火箭炮)、“火龙车”(火焰喷射器)等诸多高科技武器,这里面自然还有唐明发明出来的燧发枪。
捕猎大阅兵要完全展现出来,足足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唐明并不允许在此全程观看。飞船的燃料只够在北平的上空漂浮两天,所以在观看了前面的阅兵之后,唐明便下令返航。
一千余米的高空,就连朱棣最后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