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清末枭雄 >

第263章

清末枭雄-第263章

小说: 清末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军训部一方面是从其他部队抽调尽管,同时提前了军官学校第三期学生的毕业时间。还大胆改革,把部分表现优秀的士兵直接晋升为少尉级别的军官,以补充基层尉官的严重短缺。

相对于军官和士兵的补充比较困难,武器方面倒是没有太大问题,这是因为此战中中华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是武器的损失并不算大,后续的战场打扫也是中华军方面进行。

不仅仅己方死伤士兵的武器得到了回收。同时还缴获了英法联军的四千多支米尼步枪,以及少量火炮。

只是战斗中也有大量的步枪被损耗掉,比如膛线被打光或者干脆是出现其他问题。

这一进一出,这步枪上还能多出一千多支来。

火炮方面的话。陆军方面的火炮损失不大,倒是海军那边的重炮损失不小,目前已经累计被摧毁了十余门重炮。这些损失的火炮都需要林德机器厂加班加点生产进行补充的。

弹药尤其是炮弹方面的缺口比较大,英法联军和中华军的交战过程中。实际上只有炮兵部队从头打到尾,双方的步兵决战阶段持续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如此也就代表着相对于步枪以及子弹方面的消耗,炮弹的消耗才是大头。

数百门火炮持续进行战斗,这消耗的炮弹可不是几百几千发,而是几万发之多,这些都是需要林德机器厂方面一一生产并补充的。

诸多武器和弹药的补充都需要依赖林德机器厂,这也好在是吴淞之战挡住了英法联军,如此军方才能够对皇室产业的负责人信誓旦旦的保障,上海绝对不会陷落,你们的上海造船厂,林德机器厂以及其他企业可以安心正常生产云云。

英法联军打不进上海来,那么搬迁一事自然不用再提,如此林德机器厂等企业也就能够继续保持高强度的生产,持续不断的给中华军提供各种军械弹药。

中华军方面补充弹药武器兵员的时候,额尔金伯爵率领的英法联军也是躲在舰炮的掩护下,构筑堡垒同时等待补给的抵达,他们的损失也不小,而且身在异国他乡作战,各方面的补给都非常麻烦,粮食以及生活物资还好说,带的算是比较充足,但是炮弹等作战物资被消耗了后就很难得到补充,他们需要用舰队从香港甚至从南亚地区运输过来,这来一趟少说也得十天上下。

双方都忙着舔伤口,一时间战争彷佛停止了一样。

吴淞之战后第三天,包令也是带着几个外交人员重返商贸区,和宋关前等帝国外务部的官员进行第二轮的谈判。

这一次谈判的核心内容却不是双方之前的争执内容了,而是英法联军的那两千多俘虏!

“请贵国能够对我军被俘将士给予充分人生安全保障,并给予被俘军官和他们相符合的待遇!”包令说这话的时候,丝毫没有战败者的觉悟,说的话彷佛不是请求,而是要求一样。

“哦,俘虏这事嘛,我军征战多年已经俘虏过不计其数的战俘,对于怎么处理俘虏已经有着一套成熟的体系,贵使不用担心!”宋关前呵呵说着,他其实也是瞎说,中华军虽然抓过数以十万计的俘虏,但是那些都是清军或太平军,而这次抓的却是洋人俘虏,这两者的差别可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处理。

这倒不是说中外有别,或者洋人比国人更高贵之类的,而是因为之前中华军抓到俘虏后一般是直接整编为协防军部队,可没有修战俘营白白养着战俘的习惯。

而很显然,那些英法联军的俘虏不可能会被收编,因此怎么处理这些战俘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对此军方也是懒得自己麻烦,直接把这些战俘的处理工作转交给内阁方面,自己只是充当看押者的角色。

但是不管现阶段怎么处理这些战俘,但是外务部方面很明显是想要把这些俘虏当成谈判筹码,为后续的谈判争取更多的利益。

只是这些洋人会在乎他们的俘虏生死吗?(未完待续。。)u

第三百一十一章 俘虏问题

打仗抓到了俘虏,这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里发生的次数不计其数,但是通过堂堂正正的正面会战击败敌军,并抓到超过两千人的洋人俘虏,其中还有诸多金红或者红色碧眼的欧洲白人,这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稀罕事。

自从抓了这两千多俘虏后,就有诸多帝国官员跑过来特地看一眼,当然了,没事看热闹的人还是不多,更多的还是外务部的官员们。

军方抓了这些俘虏后,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既不能杀了,也不能放了,同时也不能整编进入协防军,所以干脆是只看押但是不处理,把处理的权力全权转交给内阁方面。

而内阁方面整整负责和外交事务有关的也就是外务部了,也就是说,这些俘虏要怎么处理需要外务部那边来做决定。

而外务部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把这两千多俘虏充当谈判的筹码,为此外务部的人和包令在商贸区外滩饭店里就俘虏待遇问题讨论了整整三天时间。

最后双方谈成了一个初步的临时意向,达成了一个口头协定,之所以是口头协定而不是什么书面文件,是因为中华帝国的宋关前执意要把这些俘虏的处理问题和最后的谈判放在一起,也就是说战争结束了才能够谈,包括关税以及通商口岸等诸多问题。

包令那里肯啊,英法联军虽然进攻吴淞炮台失败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众多的船只往来上海和香港以及南亚其他港口之间,运送来了大量物资补给,甚至他们还在继续抽调兵力增援上海方面。

这战争还没结束呢!

因此在这方面谈不拢后,包令只能是和宋关前达成一个口头上的协议,用来解决俘虏的人生安全以及相对应的待遇。

口头协议包括,这些俘虏被关押期间,中华军方面不得虐待俘虏,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同时给予军官,尤其是贵族军官的和他们地位相对等的待遇。

这里得解释一下为什么会特地提到这些军官的待遇问题,因为这年头的英法这些老牌强国的军队里的军官和中世纪的军队没啥两样,相当多的军官都是由贵族担任的,普通人是很难担任军官的。

这种情况在英国里非常普遍,他们的所谓皇家海军里的军官体系尽管已经被相当多贱民所占据,但是在陆军依旧保持了贵族传统。在诸多描述维多利亚时代以及一战时期的或者影视剧。都可以看见贵族在战争爆发后踊跃参军的情况,嗯。唐顿庄园的那个伯爵还有小律师都是先后参军,那小律师还被搞成了半身瘫痪,小鸡不举。

而且他们参军和平民参军不一样,尽管他们没有受到专门的军事训练,但是参军后依旧根据社会地位担任不等的军官职位。

实际上这种情况和中华军里也有些类似,尽管中华军里的军官没什么贵族,但是基本清一色是读书人,而士子在中国,尤其是明清时期其社会地位是要远远高于平民的。也就是所谓的社会特权阶层。

不过中国的特权阶层基本是来自于读书和科举,但是目前西方国家,哪怕是披着民‘主外衣的国家,其特权阶层也大多数来自于血脉,即贵族阶层。

用后世的人才公平角度去看,这方面中国甩他们一百条街那么远。

当了解了这些,就会发现参战并被俘虏的英军里头。有着不少的英国贵族,恩,当然了也少不了法国人。

用包令的话说是,这些绅士们自然是不能用普通俘虏去对待的,必须给予和他们社会地位相匹配的战俘待遇。

既然你包令都这么说了,宋关前一拍大腿。好嘛,要想好待遇还不容易,赶紧给我钱啊,你英国佬拿出几十万几百万来,老子保证他们天天大鱼大肉的。

于是乎这份口头协议的后头,就是为了维持联军俘虏的生活,联军方面将会按照俘虏士兵的人数以及身份给予生活费。

比如说 每个英国、法国的本国士兵。按照每天一英镑的标准支付伙食费费、住宿费等乱七八糟的费用,每个印度、印度支那等殖民地士兵,按照每天十先令的标准支付伙食费、住宿费等。

这些普通士兵的费用标准是宋关前亲自定的,恩,绝对不是参考中国的物价以及消费水平,而是直接照比伦敦物价,本来他还想把那些印度、南亚地区的士兵也收一英镑,但是人家包令死活不干,甚至直言国会是不会关心非本国士兵的待遇如何的,这十先令还是东印度公司出的钱,联军是一毛钱都不出。

士兵的标准好判断,但是那些军官们的标准就不好判断了,本来宋关前他们制定的是以军衔为准,大概是按照中华军现有军官薪资的两倍来计算,这个价格已经不算低了,但是人家包令一看立即就怒了。

“绝对不行,亨特子爵必须得到和他身份相配的待遇,每天三英镑的标准绝对不行,太少了!”

宋关前看着这包令也是有些愣住了,开始还以为他是嫌多,但是听了竟然发现他是嫌给的少了,那一瞬间,饶是他已经是和外国人扯皮扯了不知道多少回,早就连就厚达数米的脸皮也是忍不住面露尴尬。

“那贵使的意见是?”

“最少也要每天五英镑!”包令用着骄傲的语气说着。

宋关前无语了,他计算的价格就是按照亨特子爵的军衔,也就是陆军中尉的价格计算,但是很明显这个包令是用爵位来计算的。

得,他们喜欢出更多的钱,自己也没理由拦着,反正就算给钱了这些俘虏顶多就是能吃饱一些,不用干苦力的活而已,可不会说给了钱就把你当大爷供着了。

双方一同扯皮后,很快就是确定了大体的款项,联军方面会先支付大约五万英镑的款项作为俘虏的费用,后续部分再说。

嗯,值得注意是,这绝对不是什么赔款,双方更是连文书协议都没签,就是宋关前和包令达成了一个口头约定,然后他们直接给钱,顺道还派了几个人去了战俘营里头查看战俘是否还活着。

当几个联军的外交官看着自家的俘虏在俘虏营了被饿的发晕的时候,那是看者伤心,闻者落泪啊,当场就质问外务部的外交官为和会这样的时候,外务部的官员倒是干脆:“你们之前没给钱!”

联军的英法外交官们一边安慰着俘虏们,一边从这些俘虏手中接过一些书信,不少贵族军官还想着送信回家,让家人筹集赎金呢。

当联军私底下支付了所谓的生活费后,这些战俘们大多情况也是好了起来,中华军还是收钱办事,这收了钱后,战俘们至少不会被饿的发晕,一天里头也能吃上一顿干饭,恩,伙食标准照比协防军。

至于说大吃大喝是不可能的了,有钱也不行,人家中华军自身的物资也不充足,自己都过不上天天吃肉喝酒的日子,总不能让你们俘虏先享受不是。

此外虽然说没有安排体力劳动,但是中华军的几个高级将领一肚子坏水,说你们现在住的营房是我们军方的,不给住了,想要住房子自己修去,于是乎这些战俘们只能自己动手给自己修战俘营。

那些军官们,尤其是贵族军官们的待遇要到得多,看来包令拿出那么多钱的份上,基本上是保证了这些贵族军官的基本生活需求,修建营房的体力劳动也不会逼着他们干。

此外一些人还打起了从这些战俘身上赚钱的注意,外务部的人直接在战俘营里开设了个类小卖部,里头吃的穿的喝的啥都有,如果有需求甚至还能从外头帮忙请来青楼女子,一切只需要战俘们自己拿钱来,而且价格是外头的好几倍不等。

这些战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