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美国的敌人 >

第58章

美国的敌人-第58章

小说: 美国的敌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 欧洲无法容忍美国这个〃主人〃     
欧洲与美国,这个看起来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团体,曾几何时是世人瞩目的亲密盟友。可就在一方力量逐渐强大的时候,利益天平就失去了平衡,换来的就算不是分道扬镳,起码也是同床异梦。     
在美国遭受到恐怖袭击的时候,欧洲国家第一个挺身而出,坚定地站在美国身边,大声地宣布,要与美国并肩战斗,将反恐进行到底。不管是欧盟还是北约,都信守了盟友之间的协约:当对方受到伤害的时候,要如同自己受伤一般,承担起还击的责任,与对方共进退。欧洲做到了,法国在〃9·11〃发生后的第二天就在本报上发表文章,力挺美国,言辞恳切;希拉克甚至亲自飞到了华盛顿告诉布什,法国人民支持他。     
可惜的是,盟友们的主动和热情并没有感动美国,这些举动被美国像防贼一般地防了下去。美国在对全世界发表的国情咨文中,从未提及欧洲盟友对美国的支持和帮助。而且,当北约首次动用《北大西洋公约》,告诫恐怖分子,打击北约中的任何一员就等于与北约全体成员国作对。北约将责无旁贷地替成员国出气时,美国竟然派人前往北约总部制止北约行动。欧洲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想讨好美国却惹了一身骚。     
美国的反常举动伤了欧洲盟友的心,也让他们看清了一个道理,伙伴是拿来利用和出卖的。     
其实,从2001年美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退出《京都协议书》的那刻起,欧洲就看到了一个大国的自私嘴脸。之后不久,美国又退出了1972年与苏联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这两次毫不犹豫的退出,都是为了本国利益,美国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抛弃了它的盟友。     
当美国的世贸大厦被恐怖分子无情摧毁时,这些盟友却依然坚定不移地靠在美国周围。倘若美国能抓住这次机会,稍稍表现出一丝感激,双方关系都有可能峰回路转。只可惜,美国在遭受打击和屈辱之后,变得更加疯狂。美国在这种歇斯底里之下制定出了一系列围绕反恐展开的打击计划,时不时就在〃邪恶轴心〃名单上加上一两个国家,然后借助这样的理由去满足自己的战略需求。     
美国完全忘记了盟友的存在,这种存在对它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     
在美国反恐旗帜的掩饰下,欧洲受到了一种威胁,一种霸道的威胁。美国在制定反恐计划的同时,也是在告诉全世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凡是阻碍美国成为全球霸主的,都不会有好下场,欧洲也不例外。     
欧洲感觉自己受到了天大的委屈,无论是什么时候,它都义无反顾地支持美国,美国却这般恩将仇报。2005年,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大西洋两岸〃恋情〃的结束》的文章,文章毫不掩饰地提出欧洲与美国正在渐行渐远的事实。欧洲不傻,知道在冷战结束后它与美国是个什么关系,正如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美国从来都是主动采取行动,而欧洲总是被动响应。     
从欧洲意识到这点开始,它对美国也就不是从前的百依百顺了。逐渐地,双方开始摆明立场,分歧一点一点地暴露出来。当布什擅自提高钢铁关税的时候,欧洲包括英国在内的几个国家都勇敢地和美国展开了钢铁大战;当美国要求在国际刑事法庭上享有法外特权的时候,欧洲的不满再次演变成了一种冲突;在后来的伊拉克问题上,美国与欧洲之间的裂痕显而易见。欧洲情绪的爆发,让美国大为不快。在美国的意识中,一个〃随从〃是没有资格发脾气的,对于这些不满自然也没必要费神理会。     
美国带着它膨胀的狂妄与自大在世界上推行美利坚主义,不得不承认,这个骄傲的国家正在全世界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实力足够雄厚时,优越感就油然而生,欧洲不必要对这种自然规律感到愤懑,当初的大英帝国是如此,奥匈帝国是如此,罗马帝国是如此,法兰西帝国亦是如此,大家彼此彼此,谁都不必为谁感到委屈。           

第148节:欧盟欧洲是欧洲人的(5)         
就像美国卡纳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所写,美国与欧洲已经失去了相同的世界观。欧洲的世界是靠法制维护起来的,任何事物都必须在一定的规则约束内进行;美国的世界内不存在着稳定的法制和规则,一切都是可变的,只有武力才能使其安心。两个世界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最终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     
欧洲和美洲拥有不同的世界观,双方不愿意道破,却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人敢于面对事实,卡根可以,其他学者也都可以。     
德国总统施罗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这种世界观的不同中崛起,利用本国的反美情绪登上权力之巅,美德之间的关系也由于一个〃不识时务〃的总统而走向崩裂。这其实就是一种表现,二者世界观背道而驰的表现。     
这两种不同的世界观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思想在做着支撑,在西方人的思维里,应该是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理念。按照他们的传统概念,除非是人家打到了自己头上,否则作为一个民主国家,是不该对别国发起进攻的。欧洲人意识中的世界,应该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的〃持久和平〃,这样一个有秩序的世界才是他们所期望的。而美国人却不按常理出牌,它所提倡的先发制人完全不被欧洲认同。在欧洲人看来,美国那种颠覆传统思想的做法十分可怕。欧洲喜欢怀旧,因为它有漫长的历史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美国的年龄相比欧洲小了很多,更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它对〃传统〃二字没有很深的情感,因此就变得嚣张起来。     
更让欧洲胆战心惊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学习了美国的〃坏毛病〃,动不动就来个先发制人。国际社会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焦躁起来。     
可美国却不这么想,它认为实力是最好的权威,欧洲之所以畏首畏尾就是因为没有雄厚的军事实力做支持。也就是说,美国对自己的军事实力十分有信心,已经到了可以随时开战的程度。欧洲人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在美国眼中一文不值,在他们看来,欧洲就是没有强大的军事基础才提倡什么和平外交,这是一种惧怕而不是政策。美国的想法简单纯粹,而且也十分现实,它不像欧洲很多大国都有过十分辉煌的历史,也就不会像那些国家一样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卡根曾经在他另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根据其实力来决定的。这种说法代表了大多数美国人的观点,也就难怪美国会在现如今动辄就拿武力来吓唬人。对实力的过分相信,让美国丧失了作为一个世界公民起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单边主义、武力威胁、全球策略、中东计划,这些美国努力为之倾注一生的追求却都在慢慢偏离常规轨道。卡根还指出,欧洲的对外政策是建立在一定秩序之内的,力图化干戈为玉帛,〃和谈〃是他们解决争端的基本方式。欧洲人善于运用他们的耐心,可以忍受长时间无结果的谈判,这份忍耐力传承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历久弥坚。     
其实,欧洲这种〃文明〃的外交政策并不是贯穿始终。在两个多世纪之前,欧洲在世界称王称霸的时候,也一度是野蛮到了极致,四处征战、烧杀抢掠,不理智的事情做得并不比美国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欧洲似乎没资格来对美国嗤之以鼻。如今的美国其实就是两个多世纪之前的欧洲,两者在实力变化的同时也变换了角色。     
事实证明,美国的〃实力说〃也是铁律,当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大到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也就无所谓法制或是规定。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世界首屈一指,所以它可以发挥自己的强项来实现利益,欧洲的军事相对薄弱,就只好避其短处利用传统的力量争取自己想要的。     
从二战结束到冷战开始,美国便一跃成为西方国家的领袖,美国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的地位和实力,于是就习惯了将其他国家当作了自己的卫星国。无论处理什么国际事务,美国总是一马当先,欧洲也只有〃听命〃的份。但是在国际冲突上,欧洲从来都不肯违背自己的原则,矛盾从此开始。           

第149节:欧盟欧洲是欧洲人的(6)         
事实上,从欧共体到欧盟,这个组织一直都在欧洲本土做着扩充。欧盟中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深厚的根底,也就那么几个国家还有点实力,但综合一下,整体水平就被拉下了一个档次。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在全球称霸的野心迅速膨胀,但世界却越来越趋向于多极化。欧洲诸多国家开始积极地变成多极中的一极,便开始挣脱美国的捆绑,寻求更重要的国际地位。而欧洲的这种挣脱正好违背了美国意愿,于是,矛盾再次加深。     
这种矛盾在〃9·11〃之后变得尤为突出,美国的尊严受到了挑衅,这种受到侮辱后的复仇心理驱使美国不顾一切地打击恐怖主义。欧洲本能地,或者说是无奈地要在国际上建立起一种有条不紊的新秩序,加深法律意义,加强法制手段。其实说白了,欧洲国家就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来遏制美国日益膨胀的野心。不难想象,美国在面对束缚时会表现出怎样的歇斯底里。     
受过严重创伤,往往会把自己武装起来,美国虽然有些过分,但也情有可原。在对待反恐问题上,美国作为最大的受害者,自然成为反恐急先锋。然而,让欧洲无法接受的是美国不择手段地利用反恐来破坏他们精心维护的国际秩序。于是,在很多问题上,欧洲都站在了美国相对的立场。     
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认为只有一个解决方法,那就是武力。欧盟则三番五次出面阻挠,甚至搬出了联合国。可欧盟忘记了,如果美国对联合国有一丝一毫的忌惮,也不会如此难缠。美国公开发表声明,如果联合国与美国对着干,美国只好直接对萨达姆政权使用武力了。这是赤裸裸的警告,美国连联合国都敢警告,就不会在乎盟友们是不是赞同。欧洲在美国人眼里根本不算对手,说话没分量,做事没底气,一旦有个强国敢于打破他们的规则,欧洲只能退让。伊拉克战争的打响就为美国的铁律再次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欧洲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也在依赖美国的庇护,一旦与美国反目成仇,自己的那层保护也随之而散。这点更是让美国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是欧洲的主人。     
更为悲哀的是,欧盟本身并不是个团结的整体,欧洲各个国家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从未曾真心团结过。欧洲各国领导人在很多问题上都无法做到精诚一致,各自的利益便是欧盟这道铁壁的软肋。1991年,〃共同外交〃的概念第一次在欧盟首脑会议上现身,首脑们看似十分欢欣,然而却是貌合神离。在处理起国际事务来,依然是我行我素。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欧盟首脑们不断地强调〃共同〃二字,提出了〃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而且还像模像样地选出了一个负责共同外交的代表。根据欧盟的规定,有关共同外交的所有决定都要经过首脑会议的一致通过。可见,这些领导人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只不过在利益面前,理想和信念都得靠边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