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刘备军师-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卫月跟着关二爷回来了,刘大爷心里有些难以置信,不过看到陈大军师刘大爷心里就知道一定是他帮的忙。
虽然还有疑惑,但是刘大爷也知道,这已经最好的结局了。
当天晚上没有人提到那黑山贼,而是开怀畅饮,不过陈大军师这次可老实了不少,没喝多少就回家了。
倒是张三爷和鞠义这对冤家,频频拼酒,一直到两人都不省人事这才罢休,高顺还是一如既往的稳重。
次日朝会刘大爷端坐于大座之上,俯视群臣。
“臣等拜见中山靖王”
“免礼”
刘大爷的话刚刚说完,见一个文官走了出来,此人倒是面生的很,这下陈大军师就奇怪了,这人哪来的?
“主公,如今四海沸腾,天下苍生蒙难,主公乃汉皇后裔,当以天下苍生为念,挥师取天下,救万民于水火,挽大厦于将倾”
陈大军师不禁眉头一皱,从说话来看,此人倒是有些才华,可是陈大军师就奇怪了,这个人怎么突然之间就冒出来了,他这才离开几日。
现在河北正在实施新政,如何能在轻起战端?这分明是胡闹嘛?
“主公,如今我河北正在实施新政,百姓都在翘首以盼,此时绝不能轻起战端”田畴出列道。
当初刘虞将田畴等人交予刘大爷之后,陈大军师没少栽培田畴等人,如今刘大爷帐下的文武之中还没有然敢违背陈大军师的意思。
没想到这个老家伙竟然公然炮轰起陈大军师来了。
“主公乃是汉皇后裔,当以天下百姓为先,岂能为河北百姓置天下万民于不顾?陈琳叩请主公出兵洛阳,迎回天子,中兴大汉必能建千古奇功,名垂青史”
陈琳?陈大军师一听吓了一跳,怪不得这家伙出口成章,原来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
其实陈大军师对于陈琳的映像更多的是他的那一篇讨贼檄文,可谓是雄视千古的大手笔,一篇檄文吓得曹*半夜惊醒,历史上曹*对于陈琳讨贼檄文的评价就是可抵十万雄兵,可见陈琳这篇文章的冲击力。
怪不得刘大爷直接就用了陈琳。
陈大军师不禁多看陈琳一眼,这才发现现在陈琳的年纪也不小了,约有五十左右,按理说也是知天命的年纪,没想到竟然还谈什么汉室,莫非这老家伙乃是一个和刘虞一样的迂腐之辈?不过想想又不可能,因为就是刘虞最后不是也看透了,要不然也不会为刘大爷治理幽州了,想到这里,陈大军师顿时有些嗔怒。
“天下万民也好,河北百姓也罢,都是主公的子民,难道先生不知道攘外必先安内?现在河北刚刚和曹*在黄河大战,粮草空虚,又正逢施行新政,加上黑山贼作乱,如何能挥师取天下?”陈大军师忍不住出列道。
刘大爷任然面无表情的坐在大座之上,仿佛只是一个旁观者。
“军师此言,在下万万不敢苟同,兵法云以战养战方位上策,如今主公雄兵百万,战将千员,黄河一战,更是大胜曹*,如今携大胜之师,竟然退军是何道理?新政已经有并州借鉴,如今早已不需主公事事亲为,与大战毫无关系,至于黑山贼寇不过是疥癣小疾,怎能撼动三军?”
众人一听都是面面相觑,尤其是那些武将脸上都有一些心动,谁不想建功?
其实在河北有不少人跟这陈琳一样,都巴不得早日挥师取天下,因为当初在新政之前,刘大爷军力鼎盛,那时候就已经是取天下的最好时机,后来因为新政弄的连冀州,幽州还有长安和西凉都丢了,如今虽然恢复了不少元气,但是比起当初来还真是不止差了一截。
虽然新政的成果超乎了他们的想象,但是比起整个天下来根本就不值一提,河北的朝堂上看似文武一心,其实不然,因为历朝历代都一样,就是曹*的帐下还分为寒门和士族两派。
但是陈大军师却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更加不会放弃新政。
“敢问先生知兵否?”陈大军师问道“兵法倒背如流”陈琳毫不客气道。
“那先生可知那战国的赵括否?”
这一下陈琳的面色终于变了,恼怒道:“军师是在暗指在下只会纸上谈兵?”
“正是,这世上本就不缺夸夸其谈之辈,但是千古以来却只有一个韩信,先生的确饱读兵书,但却不求甚解,以战养战要看对手是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如今我军刚刚经历大战,天下人都知道我军缺粮,先生却还要以战养战,我且问先生,要是曹*据城坚守,我军如何应对?若是到时粮草不济,先生又当如何面对?”
陈琳一听面色阴沉,但是还无处反驳。陈大军师却不想就这样放过他,接着道:“先生说河北新政与大战毫无干系,这就更加令在下不解了,新政关乎农生,商贾,没有农生何来粮草?没有粮草,大军吃什么?大军没的吃如何能打仗?”
陈琳的面色都快滴出血来,众人也都是不禁摇头叹息不已,这陈琳跟谁耍嘴皮子不好?偏偏要和陈大军师来这一套,不是没事找事吗?
“至于黑山贼,现在依附太行山脉,带甲十多万众,连阎行的西凉铁骑都败了,先生却要说是疥癣小疾,那是不是要等黑山贼攻陷邺城,才是大疾?”
陈琳听完之后气的险些一口气没上来背过去,胸膛都在起伏,但是却无法反驳陈大军师的话,恼怒无比,随后面向刘大爷道:“主公,陈琳羞愧,无颜再为主公效力”
刘大爷看了陈大军师一眼,陈大军师立即知道刘大爷的意思了,随后道:“先生且慢”
陈琳再也把持不住怒道:“军师既然将我陈琳说成夸夸其谈之辈,陈琳留在此地还有何用?”
“先生说笑了,在下对先生仰慕之至”陈大军师笑道。
“想必军师是还想消遣在下?”
“先生此言差矣,当初先生力劝何进不要招董卓进京,何进未采纳先生之言,这才身首异处,可见先生大才”
“军师到底想说什么,不妨直说”
“天生无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先生文采冠绝当世,须知手中之笔,有时能胜过十万雄兵,然而先生舍长取短,实在不该啊”
陈琳一听顿时面露思索之色,随后眉头慢慢舒展开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军师好文采”沮授震惊道。
陈大军师一听,心中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是抄袭别人的。
“军师之言,振聋发聩,我本以为这世上无人知我,没想到军师与我素未谋面,却是世上最知我之人,陈琳受教了”
第三三六章 陈大阎王【二十一】求鲜花
刘大爷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要知道在汉末这士族和士林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陈大军师依稀记得历史上祢衡裸衣骂曹*,但是曹*却不敢动祢衡,因为这祢衡乃是士林代表,所以曹*没敢杀祢衡,而是把祢衡送到了荆州刘表帐下,想借着刘表的手来杀祢衡,而刘表也知道士林的恐怖,最后把祢衡送往了江夏,江夏太守黄祖本就是无脑之辈,见祢衡傲慢,一怒之下杀祢衡,使得诺大一个黄家就这样没落了。
士林中人大多为饱学之士,有的甚至被冠以当世大儒的称号,可以说这些人可怕程度比起士族也不妨多让。
刘大爷和陈大军师两人都不惧士族,就更别谈士林了,但是谁也不愿意多得罪人,要是能收为己用就更好了,当然前提便是这些人不是出生士族。
陈大军师一席话折服了陈琳可谓是皆大欢喜,再加上祢衡可是建安七子之一,文章更是冠绝当世,也正是现在刘大爷帐下最缺的人才。
陈琳退到了一旁,现在他终于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擅长朝政,陈大军师那句手中之笔可抵十万雄兵让他好像找到了方向一般。
当初他确实在何进帐下做幕僚,劝何进不要引董卓进京,可是何进没有听,陈琳知道要大祸临头,所以跑到了河北,一直就没有再出仕,可是刘大爷一步步的壮大起来,再加上当世明主的名头,还真让陈琳动心了,后来又观察一段时间,才发现原来刘大爷真的要比何进要强的多,这才决定投效。
“备得先生辅佐,如得一臂助”
“主公过誉了”陈琳有些不好意思道。
“先生不必过谦”刘大爷夸赞了陈琳几句,随后话锋一转道:“如今黑山贼作乱,河北人人自危,众位有何看法?”刘大爷环视群臣道。
“主公,末将愿领昔日旧部前去讨贼”张燕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其实张燕心里也是恨的要死,哪来的贼寇,非要打着他黑山贼的名号,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是人家提起黑山贼想到的第一个还是他,这让他十分恼怒。
而且他带着当年的黑山贼投靠了刘大爷之后,几乎没有立什么战功,本来还可以比比关二爷找找自信,可是现在不行了,前翻关二爷大战吕布,演绎刀道极致,一举扬威天下,而他先在还是河北副统帅,在军中除了关二爷之外,就属他最大。
刘大爷见张燕说话,眼中闪过一道精芒。
“有张将军前去,自然放心,但是此次讨贼非同小可,还需一员大将和军师,不知众位谁愿意走一遭?”
鞠义立即出列道:“末将愿随张将军出征”
高顺顿时也出列道:“末将也愿意出征”
“好,当日两位将军的先登和陷阵二营让本王大开眼界,今日你二人一同前去”
两人顿时大喜,眼中都燃烧着战火,当年两人校场演武,先登和陷阵并没有分出胜负,前翻大战马超虽然鞠义声名大涨,但是高顺却在守城,哪怕是鞠义再是好大喜功,也不会厚着脸皮说赢过高顺了,如今却是再好不过了,两人再次同台竞技,势必要分出胜负。
“主公,在下也愿随军出征”陈大军师出列道。
陈大军师这一出列,众文武的面色都变了,高顺和鞠义都是河北名将,先登和陷阵都是天下强兵,再加上一个河北军的信仰,陈大军师,这样的阵容去讨一群山贼,这不是明显欺负人吗?
“军师近来辛苦,在下自投效主公以来,无尺寸之功,愿意为军师代劳”
众人纷纷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谋士,一声儒衣,满脸的自信,正是法正。
“孝直先生,前翻你锦龙军团讨贼大败而归,我看此战还是由再下代劳”审配立即出列道。
关二爷眼中十分兴奋,要知道这次大战,至少需要十万大军,也就是说肯定会有一大军团随军出征,而审配是他青龙军团的军师,他青龙军团定会随军出征。
审配和法正这一争,除了颜良和他的黄龙军团还有诸葛亮镇守黄河一线之外,其他人都纷纷请战。
争的是脸红脖子粗,不可开交,刘大爷扫视了众人一眼,最后把目光落在陈大军师的身上。
“军师,这些日子,你也辛苦了,再说我河北智谋之士无数,何须军师事事亲为?如此便请你选定军师人选吧”
陈大军师一听,哪里还能不知道刘大爷这是为他着想,毕竟家里媳妇快生了,现在再让他出征刘大爷显然过意不去。
“孝直先生,此次还是劳烦你走一朝吧”
陈大军师此言一出,众人纷纷不解。
“前翻孝直先生之所以战败,乃是因为不知敌军虚实,故而非战之过,再者孝直先生早年居益州,哪里同样群山环绕,比起这太行山脉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孝直乃是最合适人选”
众人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