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骑战机-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飞行甲板上,看着自己的“暗戟”顺着甲板电梯往机库内沉下去,林默摘下了自己的头盔,挥手放声大喊:“晚上我请客!航空组!一起来!”
“切!”
在飞行甲板上看热闹的航空组学员和教官们对此话嗤之以鼻,2000块钱,十个人是够吃了,可是航空组学员加教官至少也有150人,2000块钱还不够塞牙缝,也就是每个人打份两荤一素的盒饭。
“后面加个零!”林默眨眨眼,嘿嘿一笑,补了一句。
声音不大,却在空旷的甲板上清晰可闻。
“此话当真!”林默带的第15号训练组中,代号叫“贼”的飞行员许章杭少校还真得像贼一样突然冒了出来。
“骗你是海王八!”林默伸出手掌示意着一个在爬的王八形状手势。
“航空组的弟兄们听好了,林教官大请客啊!两万块钱标准!大家快去啊!”
许章杭少校倒是一点都不客气,冲着航空组成员们放声大喊道。
航母食堂吃饭非常实惠便宜,就算自己掏钱点菜也贵不到哪里去,因为有国家补贴运费,虽然远离大陆本土,却和陆地上馆子的价格差不到哪里去。
每个人至少一百块的标准,那绝对是有质有量,不会比高档餐馆差。
能上航母的食堂大厨绝对是有一手的,整治些出彩的菜色,凭着食堂里的先进设备。
“林教官万岁!”
“龙骑士万岁!”
“包场!包场!通知食堂!晚上航空组加餐!两万块钱标准。”
飞行甲板上充满了飞行员们的欢呼声,辛苦训练一天,美国人巴巴地给他们送菜,在这枯燥的航母上面,也算是难得的白食了。
这堆吃货不仅仅可以胜任舰载机飞行员,甚至能够胜任跑堂小二,这在这当儿的功夫里,好几名心急的航空组学员直接去找附近的电话机向食堂点菜,这种小事,甚至用不着林默费心,自然有人会安排好。
“甲板组!武器组!同去同去!”林默用力拍了拍手,冲着在飞行甲板上忙碌着的甲板组和武器组工作人员挥着手大喊道。
几乎一瞬间,周围其他两组的成员都楞了楞,紧接着也跟着露出微笑起来。
这可不是两万块钱的额度,而是真的大请客。
在航母的飞行甲板上,跟航空组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甲板组和武器组,甚至可以说是最亲密无间,林默的大方,立刻引来了两个组的同志们一阵欢呼和举得犹如丛林般的大拇指。
够义气!
两个组的同志对林默的豪气全部服气了。
“我说,林教官,你可是要大出血了,这真的还是逗大家开心。”教官队副队长苍中校带着似乎有点不太相信的表情,走向了林默。
这家伙不显山不露水的,出手竟然有这样的大手笔,就算飞行员的薪水优厚,这顿下来起码也得吃掉这家伙小半年的工资吧。
“小意思!放心吧,这点钱我还是出得起,人均标准一百五,随便吃。”林默笑了笑,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反正要大出血请客了,哪里还在乎多添几双筷子。
林默过手的钱多了去,连自己都没个数,哪还在乎这些。
“许少校,帮我通知下面的机修组,也一起去!”林默更是连连出乎众人的意料,竟然连机修组也拉上了,好家伙,算上机修组,这四个组加起来的蹭饭大军几乎有四百多人,都快有整个航母在编人员的十分之一。
咝咝!苍中校抽着冷气,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因为是请不起啊,看来这个年轻的教官竟然是真得舍得血本摆大席面了。
这绝对是惊人的大手笔,林默竟然请航母十分之一的人吃饭,这得多大动静。
考验林默荷包的时刻到了。
哦不!
应该是考验食堂炊事兵大厨们的时刻到了。
比起兴高彩烈准备向食堂进军的四个组官兵,“施琅号”航母的食堂大厨们却是咒起了杀千刀的“龙骑士”,这不是给他们打突然袭击嘛,合着舰载机什么时候学会向食堂发动空袭了。
比起24小时连轴转三班倒给全舰5000余人供应伙食的食堂,林默搞得这一出绝对是要逼着给他们增加不小的工作量。
食堂十几样自助式菜都是大锅菜工艺,只要洗剥干净配好菜,按着顺序丢进机器里,比起一般的灶台明显要先进很多,几乎可以实现工厂化餐饮加工流水线。
也有摆有大锅的炒菜灶台,这可不用什么特制菜铲,而是最常见的铲子,又叫铁锹,平时人们用来铲雪铲泥用的,全钛钢打造。
想像一下,一个灰头土脸的大兵拿个大铲在几乎可以炖大活人的铁锅里挥舞着,应付了几千张嘴吧唧,随便拎出一个主铲的炊事兵,最起码也是个鲁智深的级数。
比较让食堂的炊事兵大厨们费点心思的是需要额外花钱的菜色,用上小锅小灶,平时也稍微准备一点复杂的菜色让舰上的官兵们打打牙祭,反正量不多,精工细做一下,也能忙得多来。
可是林默突然来这么一出,无异于突然给食堂的炊事兵们一下子猛增了相当大的工作量。
四百多人,十人一桌也得四十多桌。
这是提前招呼打好,那也就罢了,准备一下,一组在岗的炊事兵也能应付得过来,可就是怕这样打突然袭击。
点菜倒是很容易,一桌十七八个菜,也难不倒点菜的人和炊事班的大厨,可是需要的食材现在要冻得跟铁块儿似的硬梆梆,要不在冷藏中还没洗剥干净。
顾客是上帝,特别是航空组的大爷们,全航母上下各部门都是围着航空组转的,刚刚逮着一艘老美的核潜艇,也该庆祝一下,算是天津地义。
更重要的是,晚上“施琅号”的九位值班舰长也会出席,当然,那位倒霉的“汉普顿号”核潜艇艇长也会出现在现场。
顺带着甲板组、机修组和武器组的人跟着沾光。
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应该是一项不涉及政治的政治任务。
食堂负责人当场下达了动员令,炊事兵们连歇口气的功夫都没有,就开始忙碌起来。
除了刚换完班去休息的一组炊事兵外,下一班的炊事兵不得不提前上岗。
唯一让炊事班们松口气的是,小灶不是一窝蜂的上,按惯例分了三组轮餐,好歹压力也轻了一些,只要合理安排,也能应付得过来。
对此突发情况,恐怕抱怨最大的不是食堂负责人,而应该是补给舰的舰长,这顿盛宴绝对要一次性消耗掉航母舰上大半的特殊食材,他们又得提前返回海南的海军基地去补充采购。
第三百一十九节有人欢喜有人忧
航空组是遇上了大金主,四个组的官兵们哪管食堂怎么安排,他们只管到了饭点儿就嗷嗷叫着冲进食堂在餐厅区紧急划好的区域,在那新隔开的大包厢里,十几张大圆桌被支了起来。
航母其他部门的人无不带着羡慕的眼神,航空兵的待遇不论在哪里都是钢钢得硬。
对于刚刚笑纳了沈阳飞机制造厂300万人民币秘密奖金的“暗戟”新操作驱动系统买断费用,林默也应该借此机会小小的回馈一下自己的战友,自己发了财该让大家一起沾沾光。
觥筹交错间
别想歪了,杯子里都是无酒精性饮料,飞行员想沾烟酒那绝对是想自找下岗。
更何况整艘航母上下除了少量储备酒水和食堂用料酒外,唯一含酒精制品的,就只有卫生队的消毒酒精。
饮酒误事,这条高压线除了俄罗斯和北欧少数国家以外的各国军队中都是天条。
来自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七舰队洛杉矶级“汉普顿号”攻击型核潜艇,编号SSN767的艇长史密斯上校以及航海长莫伦克少校也跟着沾了林默的光,嗯,还得算沾了自己的光,能够登上中国第一艘航母“施琅号”蹭顿晚饭。
不过两位美国海军军官却对着满桌在南中国海上难得一见的丰盛菜肴以及中国高级军官连连敬酒,完全食不下咽。
他们这一桌是唯一有酒水的餐桌,而且包括航空组在内的庆功宴完全由林默买单了,五万多直接刷卡机刷了出去,餐厅支持卫星连线刷卡,也算一种特殊的便利。
不仅仅给对方送战功,还要参加对方的庆功宴,把自己卖了还给对方数钱,这比打脸还难过。
史密斯上校和莫伦克少校两个强撑着作强颜欢笑回应着中国军方的敬酒,对着一桌美食完全是食不知味儿。
这狗日的一只狼被一群老虎围了,美国人还能有什么好值得高兴的。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回应着,那些值班舰长们恍若未见,仿佛在热情地招待远方的客人,心情格外得好。
当然好,简直是大好,这是一笔真实的战功。
酒桌上的中美两国军官心情完全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汉普顿号”核潜艇上的美军官兵们也被送上了一份不错的中国晚餐,当然,这是由海军买单,回过头来这帐单还得五角大楼掏,以中国舰队补给“汉普顿号”的名义。
来自东方古国的美味远远比艇上那些高保持期食物更加令人食欲大开,一百二十多名美军潜艇官兵几乎和被请到“施琅号”的两位长官差不多的心情,有的或站或坐在甲板上,有的闷在艇舱里,百无聊赖得混着肚子。
在“汉普顿号”的指挥舱里,虽然有潜艇官兵在维持基本运作,可是却不敢有轻举妄动,在中国人的水面火力范围之内,这艘潜艇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艇上有些美军潜艇官兵甚至羡慕起被史密斯艇长赶上“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空母舰,跟着返回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海军基地回国的值更官左拉少校。
这个傻货真是因祸得福,完全不必像他们这样无奈的被挂上向中国人投降的耻辱烙印。
可以想像得出,这次事件将又是中美两个大国博奕间的一根中国特色的竹杠,美国人送了,中国人收了,马上就会敲回来。
“老美可傻了!”
或许以后外界又会冒出许多诸如此类的言论。
上浮在海面上的洛杉矶级“汉普顿号”攻击型核潜艇虽然安逸的漂浮在南中国海上,甚至只需要开着被动声纳,享受着中国航母战斗群的“保护”。
“汉普顿号”上的美军官兵们却依旧提心吊胆,虽然不用担心五角大楼会放弃他们,跟中国人直接翻脸,把他们当作弃子。
可是潜艇上的防御系统却在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们,中国人至少有两艘护卫舰的四门主炮正瞄准着他们,还有超过六枚反潜导弹系统24小时开机锁定他们。
不仅如此,护卫舰上的高平射机枪和速射炮,随时可以撕裂洛杉矶级核潜艇的单层艇壳,还有位于潜艇尾部方向的“施琅号”航空母舰,只要一个命令,马上就会有装载着反潜鱼雷的直升机冲上天空,还有挂载着航空炸弹的舰载机扑过来。
对于一艘上浮在海面上,关闭了推进引擎和攻击系统的核潜艇来说,随便一枚50公斤装药量的炸弹都能将它送进南中国海的深处。
唯一让“汉普顿号”官兵们庆幸的是,中国人没有采取驱离艇员的打算,这应该感谢美国政府正在跟中方密切联系,或许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会让他们安然离去。
中国北京VS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
在外界新闻媒体毫无所知之下,两国官方高层对话一下子密集起来,甚至两国首脑桌面上的秘密电话都互相响起了两次。
又一次,不分两国所处时区的昼夜,中美双方间相关人员放弃休息,不约而同的集结起来,组成紧急应对小组,对于此次突发事件开始行动起来。
至于其中过程是如何,在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