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盛世中华 >

第358章

盛世中华-第358章

小说: 盛世中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问题一百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眼下的军备主力燧发枪,还依旧有这样的隐患存在。

而火帽击发枪就完全不同于燧发枪了,虽然击发枪也有传火孔,但是传火孔的外面却螺接了一根l型的金属传火管,传火管的另一头朝上则用于安装火帽。击发枪的击发组件要比燧发枪来的简单的多,燧发枪的击发部分是由上下两片带内孔螺纹的夹铁通过一根可旋转预紧螺柱将燧石固定在两片夹铁中间,火枪发射时由夹铁中间的燧石撞击前方的钢片【击砧】来产生火星粒引燃下方火药池中的火药。但是长时间的射击产生的震动会有使燧石松动甚至脱落的可能性,这样在战场上对精神高度紧张的士兵来讲是致命的

想想看,双方的将士都在红着眼以命相博,自己手中的枪却突然因为燧石的松动不能及时击发,这样的心理压力是异常恐惧的。而且燧石不发火的原因还有过度使用或是潮湿的环境等等。

在现在的欧洲,拿破仑麾下的法军在每一场大规模作战前,都会重新更换自己火枪上的燧石,以免战场上出现倒霉情况。而普鲁士因为本国之内没有上好的燧石矿,普鲁士军的军用燧石都需要英国人的支援。

与燧发枪相比火帽击发枪却简单的太多了,它不需要夹铁更用不着燧石,取而代之的是一整个铸造或打造的整体式金属击锤。击锤头部有内凹,可以和传火管的头部啮合,当然这种啮合也只是大略上的啮合,严格来说是稍大于传火管外径的。

扣动扳机时击锤头降落打击在传火管头的火帽上,之后击锤头凹槽紧压火帽从而密封住传火管,实现枪管尾部的密封,减少或杜绝了枪尾传火孔火药燃气的泄露。这样的构造比之燧发枪来说较简单的多,性能也可靠的多,毕竟枪支的零部件越少意味着出事故的几率也越少,维修也更简单,更重要的是后勤部门更换枪支零件也会方便的多。

火帽击发装置,取消了火药池的设置,这样就消除了火药池中的引火药爆燃和传火孔不密封造成的火药燃气产生刺眼白光的缺点,使击锤能牢牢的扣在装有火帽的传火管上,大大减少了火药燃气的泄露甚至形成密封。

雷汞单位能量比之黑火药大的多,且受击而发,敏感度较高,火帽中的雷汞只需要一点点的量就能足够通过传火管引燃枪管中的发射药。这样也就减少了燧发枪原本枪尾部分泄漏的能量损失,从而使弹丸的初速更高,射程更远。更重要的是,和燧发枪相比火帽枪几乎没有延迟,在火帽发火的瞬间就引燃发射药,有效射程内可以实现精确瞄准射击。而且,士兵再也不用害怕刺眼的白光伤害自己柔弱的眼睛,能够从容、精确的同步跟踪瞄准目标射击,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射击精度。

火帽枪pk燧发枪,真的是绝对优势的完胜一拳ko

第二卷烽火连天四百六十五章‘赤字’刺激出的银行!

四百六十五章‘赤字’刺激出的银行!

“这是多么惊人的对照:我们的高级军事权威正好在自己的领域内大部分都保守得可怕,可是现在未必能找到另一个像军事这样**的领域。《我当年在库弗尔格拉班从军时使用过的六磅或七磅的滑膛榴弹炮和现在的后装线膛炮之间、在当时的大口径滑膛枪和现在的后装五毫米连发枪之间似乎相隔有几百年之久;而这还远没有到头。

技术每天都在无情地把一切东西、甚至是刚开始使用的东西当作已经无用的东西而加以抛弃。它现在甚至在消除富有浪漫色彩的硝烟,从而赋予战斗以事先绝不能预见到的完全不同的性质和进程。而我们在作战的技术基础这样不断**化的条件下,将不得不愈来愈多地考虑这种无法估计的因素。”——恩格斯

——————————————————

火帽枪的成功令梁纲很高兴,但是火帽枪成功所带来的另一方面影响,中华帝国却也需要一点不剩的全盘接受。

那就是刚刚完成全军武备更换不久的中华军,需要立刻迎来第二次全军大换装,这简直是悲催到了极点

而且更让梁纲无语的是,中华一式步枪变成‘出师未健身先死’的真正代名词。还没来得及露面,就变成落后的了。这不由得不让他想起恩格斯说过的那一段话。

很长的一段话,也是梁纲唯一能够记住的恩格斯说过的一段话。

“这个不需要遮掩,生产出来后会在第一时间就换装部队。内阁所需做的是保证军备部生产所需的一切钱财物资的充足供应。”

梁纲没有保留火帽枪的想法,雷泵这东西在西方出现了二十多年,说不定各国私下里早就已经在实验着用在军事上呢远不如中华一式步枪那般具有保密价值。

那日从校场回到皇宫之后,梁纲第一道圣旨就下到了军备部柳严辰手中。从即日起,停止一切燧发枪的生产,全国各地兵工厂一律更改生产火帽击发枪。

“臣遵旨。”王邵谊领命退下。

转回内阁,王邵谊把梁纲的命令向内阁诸位大臣完整宣告了一遍。财政部尚书汪大可当即就苦皱起了一张脸。

自从他坐上这财政大臣的宝座以来,每年就都需要伸手向内帑伸手要钱。国内基础建设投资大,军费开销巨、官员俸禄多,以及华北赈灾等等,好不容易熬到今年,华北水灾基本平复,军费开支大减,虽然不能说国库年岁盈余多少,但汪大可还是有不向内帑伸手要钱的信心的。可谁知道,欣喜都没维持几天,就再度被踹下云端了。

财政部的哀嚎,梁纲听了不置一笑。

全军大换装,可不是件轻松地事情,财政部只是其中被牵涉到的部门之一,而且还是最轻松的一个部门。不过是拨了拨钱罢了,不够了还有梁纲的内帑在顶着。

比西方诸国那些年年赤字,岁岁窟窿的财政大臣来,汪大可已经幸福的太多了。

不过年年的大笔透支,梁纲的内帑储备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消减。现今剩下连一亿两白银都没有了。

想想当初的宏伟壮观,梁纲心头再是不心疼也感觉挺不是滋味的。前世他只是一个拿拼命钱的小替身,没机会去体会那种在钱上打滚的享受。现在他终于有机会拥有金山银海了,却又在自己手中迅速消失掉。

五日后,养心殿。

梁纲掂着手中的奏折,吃惊的望着下面的汪大可。作为他自己亲选的财政大臣,梁纲清楚地知道汪大可的为人,知道他并不是一个多么激进、胆大的人。

可今天,就是这么一个老实的有些本分的人却给自己上了一道‘开中华古今未有’的奏折

“你要办银行?”如果是动漫,梁纲的眼睛就凸出来了。

“皇上,臣自知道‘银行’这一事物后,悉年来使人于洋商不断咨询、探究,感觉于国甚有大益。

此番全军武备换装,财政再出赤字,虽可以照前例于内帑进补,然此计绝非长久之计。臣以为,当确立中央银行行,取富取财于民,发国债券……”

汪大可突然间‘一鸣惊人’,这绝不是脑袋一热就下的决定。而是真正经过深思熟虑的,是认真负责任的。

事实上今年即便是不出现全军二度换装一事,汪大可也决心成立中央银行,把梁纲一直停留在纸片上的设想变成现实。

这些年他直接或是间接地从洋人那里得到过不少关乎银行的消息,同时对西方社会的财政运营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就如同梁纲下意识的认为钱庄、银号不如银行一样,汪大可也认为钱庄、银号不如银行,只是这一决定他是经过认真反复的探究之后才做出的。

西方社会的商业运营较之中国更为兴盛,汪大可如此认为。兴旺、发达的商业决定了西方银行更早一步的发展。而中国历代重农抑商的政策则是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

无论是钱庄还是银号,在职能上比之西方银行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可以说西方的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钱庄+银号的统一。

中华帝国未来的国策是什么,汪大可十分清楚明了。重农不抑商,未来的中华帝国,商人的势力和地位会越来越高。

李家这些年在朝外跳上跳下,大大长了商家的士气,但落在汪大可眼中,那都是因为一个绳子在牵着他们呢而牵着那根绳子的手,则就是坐在皇宫里的这位帝国至高至尊者。

梁纲手下有两本奏折,除了现在掂在他手中的那一本外,另一本就是财政部计算出的此次全军大换装所耗费的大致钱财数额。奏折上附加的还有财政部今年做出的亏空预算,在一千万元到一千五百万元之间。

这是一笔不大的数额,合成白银还不到八百万两。汪大可成立银行之后,就准备第一批发行两千万块银元的国债券,五厘的利。

中央银行成立以后,并不准备发行纸币。眼下时候纸币的防伪手段非常劣质,之前银票就常有造假。以至于一些银号取银子,除了银号开出的银票外,还需要有对的上号的信物才可以取到手。

中华帝国几年的内战下来,金融业不说是遭受了灭顶性的打击,也绝大多数是元气大伤。许多商家被抢被劫,局势重新安定下以后,陪个倾家荡产。并且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有官商背景的,后台就已经倒霉了,银号、钱庄本身就更惨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说的就是这个理

之前几年,国内商业、金融都一直处于恢复期,现在前者已经走上了高速发达的通天大道了,后者却还在步履维艰。

汪大可要办银行,也是看准了这一点。趁着国内的商贾巨头还都没有投资钱庄、银号业,财政部先把银行搞出来,抢占市场

今后,极有可能这银行也能变成财政部手下一个下金蛋的老母鸡

汪大可早早就知道‘银行;这个停留在梁纲纸面的计划,但却并不了解,这个停留在纸面上的计划,不是他给财政部留下的自留地,而是要如后世的央行一样**出去的。

今后财政部是财政部,中央银行是中央银行。撑死了等日后银行多了再成立一个银监局。

“那就开吧。”梁纲心思翻转了几番,最终定下了注意。

中华帝国朝廷眼下在民间的信誉极好。虽然老百姓甚至是许多商人和官员都不了解什么是银行,但是国债肯定有人买的。

发行国债靠的就是国家的信誉,所以中华帝国的国债券不是大明朝后期的宝钞,市场不成问题。而‘银行’,只需要一些时间,它终能走进人们的心中的。

中央银行的诞生还可以由此带动民间金融业的发展。那些个中小型区域性钱庄、银号【大型的都完蛋了】,面对威胁肯定会飞快的自我进化。他们的资本不足以开设银行,因为已经下了决定的梁纲,准备把私人银行开设的本金定在五百元银元,也就是过去的二百五十万两白银。

其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各地各家钱庄、银号的加速融合和联合。因为中国一直是官本位社会,朝廷倡导的‘银行’,民间的钱庄、银号是不会也不敢全力以赴的抵抗的。

他们只会摇身一变把自己也融入进去,尤其是现在中华帝国刚开国不久,朝廷威仪镇压四方

各地私人银行的发展,那就是中国金融业的繁荣。各类证券、贷款等会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市面上,如此在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证券交易所也就不可避免又顺利成长的出现了。

梁纲对金融业不甚了解,但他的计划却十分确切的触及到了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