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大明-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秘密通道是俞咨臬用十年时间打造的,就是为了防备哈大全进逼两广。
今天终于派上用场,虽然他不希望这一天到来。
可求援信送出去,确迟迟没有得到回信。
不久一个超级好消息传了回来。
玛瑙山大战,以朝廷的胜利结束。
崇祯十三年(1640)二月初七日,总兵官左良欲,总督陕西三边侍郎郑崇俭等大败张献忠于太平县之玛瑙山。
唯一可惜的是没能擒获匪首张献忠,官军倒是把张献忠的妻妾抓了起来,抓几个女人顶缸,实在不是件爷们的事情。
玛瑙山大胜朝廷上下一片鼓舞。
确没人注意到张献忠的去向。张献忠逃入兴、归山中。不久又入兴安、房县境,官军畏惧山险不攻,张献忠潜伏密林中,贿山民买盐米,山民成为义军耳目,张献忠收得散士,声势复振。
张献忠没死,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麻烦。
哈大全也收到了相同的消息。王鑫担忧的说:“王爷,朝廷得此大胜,会不会趁胜南下,来对付我们。”
哈大全摇头笑道:“不会,不是还有一个李自成吗?在把农民军全部消灭之前,孙大爷不会发兵南下。只要我们掐紧朝廷的财源,朝廷就不敢轻举妄动。不过也得防着一点,叫加强各地的防御,防止朝廷大军突然南下。”
正如哈大全所说,朝廷不敢动。虽然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很愤怒。
哈大全出兵广西,就是在公开造反,挖朝廷的墙角。
有大臣提议,命令左良欲南下,以清剿农民军的名义攻入福建,将哈大全的势力一举剿灭。
这个提议充满了浪漫主义的yy色彩。是人都知道,靠一个左良欲是无法战胜哈大全的。要剿灭哈大全,必须举全国之兵,现在朝廷的军队空不出手来。
朝廷写信要俞咨臬坚持。
俞咨臬心道:“我坚持,我坚持得了吗?”
愁白了头的俞咨臬每日到城头巡视,他希望广东的同人跟他一起坚持。可惜,事与愿违,两广的大部分官员都投降了,少数死心眼的也被人砍死了。当然动手的不是哈大全,而是那些胆怯的投降派。
潮州城以成孤城,潮州数县全部失守,只有一个潮州城孤零零的耸立在那里。
崇祯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王八一率领两万大军在潮州城外扎营。他不急于攻城,要攻占一座城市,有时根本不需要动武。
听说哈家军来了,俞咨臬急忙穿戴甲胄准备出去迎战。穿好甲胄走出房间,却不见一个人影。俞咨臬大喊:“来人,快给本总兵带马。”
还是没人出来,俞咨臬闻到了危险的气息。他刚把手按在剑兵上,突然从屋顶落下一张大网,把俞咨臬罩在了大网下。网上带有倒钩,俞咨臬越挣扎,被困的越牢固,很快摔倒在地不能动弹。
这时从角落里冲出一群士兵,将俞咨臬捆了起来,并用一个黑口袋套住了他的脑袋。
潮州城门大开,有人把俞咨臬打包送给了王八一。
王八一客气的接待了俞咨臬。看到俞咨臬的样子,王八一十分的惊讶。
俞咨臬一头白发,连眉毛胡子都是白色的。传说中伍子胥一夜白头,没想到故事里的事真有可能发生。
王八一说:“你是何苦呢?你难道不知道,你在与一个巨人对抗吗?”
俞咨臬说:“我知道。但我是大明的子民。”
“死脑筋。我送你到马尾去见王爷,如何发落就看王爷的心情了。”
俞咨臬被再次打包送到马尾。
哈大全当时正在视察蒸汽机的生产,他没有见俞咨臬,直接把俞咨臬送到了台湾。俞咨臬将得到了一个小农庄,被软禁在那里直到终老。
如果是以前,哈大全会杀了俞咨臬,因为哈大全还没有志在天下。
现在,他会留着俞咨臬,让天下人看到他的仁厚。
王八一没有在潮州多做停留,他继续率军南下进入广西境内。哈大全再次发出王令,要求广西各地官员投降。
广西巡抚瞿式耜,总兵吕大器断然拒绝了哈大全的要求。
为了防止手下背叛,他们采取了很严厉的措施。他们是没有被部下抓捕打包送给王八一,但他们的部下全部逃跑了。
瞿式耜和吕大器带着亲兵向哈家军发起了自杀式进攻。
结果就不用想了,亲兵队全军覆没,瞿式耜和吕大器被打断了双腿受伤被俘。这是王八一特别命令,不然他们两个也得死。
两人也被送到马尾,哈大全一样没有见他们。只是说:“送他们去与俞咨臬做伴吧。”
自此两广地区落入哈大全的囊中。
哈大全的行动迫使朝廷向南调兵以防御哈大全。这变相的救了农民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朝廷要剿灭农民军可就难了。
朱由检已经急眼了,他要求左良欲、洪承畴南下,他要狠狠的教训哈大全。
孙大爷希望皇帝冷静下来,忍一忍,不要跟哈大全正式开战。大明朝的局势越来越动荡,这个垂老的巨人已经走到了死亡的边缘。
不久之后,将有另一个新生的巨人走出来,掰断老人的拐棍,让他永远的倒下。
是农民军?是哈大全?还是关外的鞑子?
刚刚来到明朝时,哈大全没有改变历史的能。而现在的哈大全,已经让历史走向了新的方向,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洪承畴与左良欲硬着头皮南下,他们都知道哈大全厉害,都不愿到南方拼命。
占领两广,哈大全就准备跟朝廷撕破脸,他亲自率领大军准备北上,并把目标锁定苏杭二州。
就在此时,老天爷让战争停滞了下来。
苏州、松江、湖州等府大水。
崇祯十三年(1640)五月十三日,苏、松、湖等府的吴江、归安等地昼夜倾盆大雨,水势骤发,霎时汹涌,不分堤岸,屋宇倾倒。而米价腾踊,斗米至银三四钱,富家多闭粜,民食草木根皮俱尽,抛妻子死者相枕。强横之徒三五成群,鼓噪就食,街坊罢市,乡村闭户人情汹汹。
突如其来的大洪水,让浙江成了一片泽国,百姓流离失所,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有洪水阻拦,这仗是没法打了。
哈大全看着天边的乌云,这时一缕夕阳从撕开乌云照射向大地。在一片漆黑之上,染上了无比的火红。
“不知老天是在帮我,还是在帮大明朝。”
第480章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正文 第480章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第480章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大水无情,浙江境内河网纵横,许多堤防年久失修。一场大水夺取了数万人的生命,使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更可怕的是,洪水过后爆发的瘟疫,她将夺走了更多的生命。
百姓陷于危难,这正是收买人心的好时候。
哈大全从福建各地调拨粮食果蔬,由大军押运到台州、金华府,开设粥棚赈济灾民。顺便接收了台州与金华的地盘。
台州与金华知府聚众抵抗,还写信向洪承畴与左良欲求援。可大水阻拦了道路,朝廷的援军根本到不了。哈大全一路走来,反倒没有任何的阻碍。
哈大全不用三天就攻陷了台州与金华。他发布闽王令,约法三章,不多百姓一分一毫。很快就稳定了两地的局势与民心。
哈大全开设粥场赈济灾民,民心开始向哈大全倾斜。竟然有人公开说:“如果闽王当了天子,天下百姓便有福气了。”
以前说这种话,绝对会被按谋反论处。现在说这种话,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朝廷已经管不了了。
民心才是天下的根基。
朝廷不敢坐视不理,在孙承宗的强烈呼吁下,朝廷开始了一系列的面子工程。
崇祯十三年(1640)五月十六日,崇祯帝告谕户部、都察院:近来直省告饥,而畿辅、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又有百姓茹土食菜,并无菜色,且剜肉爨骨,殣以泽量,言之堕泪。或天灾流行,人谋感召,贪婪助旱魃之虐,繁苛鼓冯夷之波。民生其间,勿死何待。近虽屡颁轸恤之诏,充耳不闻。今闻惰媮者玩世不遵,虐恢者又奉行未善,各地方官给发积谷银钱若干?赈济招徕流徙复业若干人?田地荒芜,有无给种买犊,多方开垦?富室乡绅,果否输资发粟,设法鼓劝?蠲停钱粮,曾否榜示通知,俾沾实惠?该抚按官以察吏安民为务,务要减从躬行郡县察勘,即以地方饥徒之有无,察官属之殿最。
朱由检的决心是好的,对百姓也十分的关心。
可旨意到了下面,就完全变了样子。地方官员只顾搂钱,根本不理会百姓的死活。朱由检一道圣旨,反倒成了地方官员公开搂钱的尚方宝剑。他们到处搜刮大户,强制征收赈灾银,*死了许多人,更害死了很多人。
短短一月有余,浙江的民心就彻底倒向哈大全。他们认识到,跟着朝廷走很可能饿死,只有跟着闽王走才能吃饱饭。
许多富户甚至居家逃到了哈大全的领地。
这一轮抢夺民心的战斗虽然不鸡烈,却至关重要,为哈大全夺取浙江打下了基础。
朱由检干的不错,他是个关心百姓的好领导。孙大爷干的也不错,他是一个尊敬领导,也体恤百姓的好管家。
可惜大明的天下太大,靠两个人是管不了的,而且他们没有可以依靠的帮手。
哈大全每天都会到各地的粥场巡视,关心难民们的疾苦。可难民的数量实在太多了,不能让他们白吃白喝。为了解决难民问题,哈大全大量招募劳工,修复台州与金华破损的河堤,开垦河岸边得无主土地。
这些土地被租给了参与工程的难民,每亩土地要交四层的收成做租金。只要按时足量交付十年的租金,土地就归难民所有,税赋回落到正常的水平,可以转让和自由买卖。
有活路,有土地。报名的人流不断,许多人为了一个用工名额打破头。
水利工程有限,用人也有限。
为了分流难民,哈大全鼓励福建境内的作坊工厂雇佣难民,凡是雇员超过十人的商家都可以免去一部分赋税。雇员超过二十人的商户,可以得到每人一元的用工补助。雇员超过五十人的商户,能得到更多的限制商品配额,雇员越多,商户得到的好处越多。
在利益的趋势下,商户纷纷雇佣工人。很多难民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无产阶级。
为了让大家都吃饱,不发生工人罢工,工人起义的丑事。哈大全强制规定的用工工资额度,如果被发现恶意降低工人工资,将受到十分严厉的惩罚。
除了修水利,到工厂做工,还有一部分难民坐上免费的渡船,南下南洋闯天下。南洋等地的华侨,再一次大规模的增加。
这次移民,对南洋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彻底改变了吕宋、苏门答腊、新加坡的人口结构。三地的南洋土著,彻底沦为少数民族。
哈大全的一系列举措抢到了民心。
孙大爷也不是白给的,他很快就想出了对策。朝廷没钱,拿不出大笔的银子抚恤难民,也拿不出土地分给难民。
孙大爷就是孙大爷,可谓老奸巨猾,很快就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即节省了银子,又解决了难民的问题。
孙大爷拨出粮饷,让洪承畴、左良欲在浙江招募军队。在短短二个月时间里招募了大军三十万。
二个多月过去,大水也退去了。浙江一带还是一片泥泽,没有办法行军。
三十万新军,加上原来的军队,有将近四十万人。如此庞大的军队,每天吃喝的费用巨大,成为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为了人尽其用,不要浪费国家资源,在大水未退的时候,这支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