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激情电子书 > 少年天子 >

第74章

少年天子-第74章

小说: 少年天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若望在胸前划了个十字,合掌叹道:“主啊,饶恕这些可怜的罪人吧!〃他转向当年的学生,象个指迷长者似地谆谆告诫:“体面的中国人特别顾及面子,他所视为第一义务的是外表品行端正,无可指责。至于他实际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很少顾及,只要没人知道他的缺德、缺点,或是罪恶过失,他就胜利了。这可真正是这个民族的一大缺点,这就是虚伪!许多人决不承认怕死,总拿出冠冕堂皇的理由:老母在堂,子孙年幼等等作怕死的借口。议政王爷们分明贪恋权势,却拿敬天法祖作幌子,反抗皇上的变革……真可悲啊! 
  皇上,如果你不注重你的臣子们的道德训戒,以后的事情更难!欺骗、讹诈,哦,多么丑恶,上帝啊!……”有句话或许是他想说而不敢说的:皇上分明想集中更大的权力,却也寻找着虚伪的托词……玛法的道德说教使福临厌烦,玛法那纯洁的上帝离福临太远。面临这样严重的争夺,谁讲真诚谁就缺乏取胜的手段和下台的梯子。玛法不懂得华夏,他的上帝,不理解华夏! 
  玛法的说教却从另一方面点醒了福临。此时他才看清,太祖、太宗皇帝为了集权在手,是怎样煞费苦心:不仅一边强调合议制,一边设置三院八衙门分去王公旗主议政会议的权,……用玛法的话说,这又是虚伪的,……先皇不是还做过几件真正可以称得上是英明而又残忍的事吗?还有,睿亲王多尔衮若不抄没削爵,福临焉能有今天?这不是什么道德不道德,虚伪不虚伪,这应该叫做:雄才大略! 
  福临倏然站起,仿佛心血来潮,十分兴奋地说:“好,朕也有对付的办法了!他不是要把大学士都降成正六品吗?朕就来它一个'照旧例兼衔',大学士兼理六部,仍旧正二品,看他们还说什么!哼!〃汤若望的说教忽然被打断,已是吃了一惊,听福临这么一说,好半天默不作声地望着年轻的天子,好象他是一个垂危的病人,眼光里满是怜悯和遗憾。 
  福临心里毕竟知道正直、真诚、友爱这些玛法倡导的道德是好的,是对的,在汤若望这样的注视中,心里渐渐觉出些羞愧和不安。他〃嗐〃了一声,重新坐下,沮丧的心绪不知不觉地又抓住了他。 
  转眼间,又到了中秋。 
  顺治皇帝在学士王熙、冯溥陪同下,在西苑万善殿召见两位高僧。一位是去冬皇上在南郊偶遇的海会寺住持憨璞性聪,他后来被请入万善殿与皇上谈佛法、讲禅机,很得看重,赐号明觉法师。皇四子夭亡,顺治心绪恶劣,十分消沉,广购佛像,并在信佛的太监们怂恿下,决意召请南方高僧来京说法。憨璞性聪于是推荐了他的两位法祖:玉林通琇和木陈道忞。今天在座的另一位高僧,便是龙池派禅宗第四代得道高僧中的玉林通琇。他已到京有些时日了。 
  召见礼节、见面问安等等已经过去,谈话继续着,神秘而吸引人,福临简直有一种忘形的明慧感。玉林通琇那稳如泰山的打坐姿态,长眉疏髯、清瘦宁静的面庞,从容蔼然的表情,细长的眼睛里那超凡脱俗的光亮,使福临象发热的病人在额前突然敷上冰雪一样,心下的躁乱顿时化尽,无比清爽。他带了几分敬仰说:“从古以来,治理天下都是祖祖相传,日理万机,不得闲暇。如今朕好学佛法,从谁而传?〃玉林通琇道:“性聪来书,称皇上佛心天子,久修梵行,慧性敏捷,时以万几之暇,体究禅宗。今蒙皇上召对,果如所言。老僧观皇上,乃金轮王转世,夙植大善根、大智慧,天然种性,信仰佛法,不化而自善,不学而自明,故为天下之至尊。〃听一位高僧这样揄扬自己,福临心里非常高兴,笑道:“朕想前身的确是僧。如今每到寺院,见僧家明窗净几,总是低回不忍离去。”“皇上夙世为僧,未曾忘却习气。〃玉林通琇点头道。 
  福临兴味更浓:“朕再也不能与人同睡了。凡临睡时,都命一切诸人出去,才能睡得着。若闻得一些气息,则通夕辗转不寐。”“此亦习气使然。有睡诀云:先睡心,后睡眼。”“老和尚此诀真古今未发之妙!〃福临欣然又问:“参禅悟道后,人还有喜怒哀乐么?”“逆之则怒,顺之则欢。”“大都如此,参禅还有何难?〃福临笑问道。 
  “也不难。不见庞公云:'难,难,千石油麻树上摊。'庞婆云:'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灵照云:'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却是灵照超过庞公、庞婆。”“正是。参禅学道,不需别处寻讨,但二六时中,向穿衣吃饭处会,行住坐卧处会,于此平常心即是道,无憎爱心即是道。不需截根盘之固执,钻骨髓之治疴,冷地里忽然觑破,始信从前都枉用了功夫!〃福临心顺口服地赞道:“老和尚说的是!哦,请问,寿昌无明和尚与云门湛然和尚俱有高名,果真悟道善知识吗?”“二老悟不由师,而知真行卓。无明和尚有偈云:'冒雨冲风去,披星戴月归,不知身里苦,难虑行门亏。'至于湛师,则云流天空,事过即忘,尤称无心道人。〃福临称羡不已,又问,“还有个雪峤和尚,听说他性情真率,从不事事,末后示寂又十分超脱。老和尚可知此人?”“雪大师乃老僧的先法叔。丁亥年八月十九日微疾,次日亲书一纸示众云:'小儿曹,生死路上须逍遥,皎月冰霜晓,吃杯茶,坐脱去了。'到二十六日酉时,果然索茶饮,口唱雪花飞之句,奄忽坐化。“福临听着,无限神往。高僧那圣洁的、超凡脱俗的事迹,神秘而富有诗意,对他这个在红尘欲海中沉浮得伤心、厌倦的人,有着无比的吸引力。他问起的几位老和尚,都是江南有名的大师,不但佛学精深,诗文素养也都很高。福临情不自禁地说:“朕极喜雪峤大师书法。先老和尚磬山与雪峤师兄弟书法孰优?〃玉林通琇淡淡笑道:“先师学力既到,天分不如;雪大师天资极高,学力稍欠。故而雪师少结构,先师乏生动,互有短长。先师常对琇讲:'老僧半生务作,运个生硬手腕,东涂西抹,有甚好字,不过亏我胆大罢了!'〃福临笑道:“这正是先老和尚所以擅长书法的所在!挥毫时若不胆大,则心手不能相忘,到底欠于圆活。老和尚书法也极好,字画圆劲,笔笔中锋,不落书家时套。不知老和尚楷书曾学什么帖来?““通琇初学黄庭不就,继学遗教经,后来又临夫子庙堂碑。 
  一向不能专心致志,故无成字在胸,往往落笔就点画走窜了。〃福临道:“朕也临此二帖,怎么到得老和尚境界。”“皇上天纵之圣,自然不学而能。但通琇辈未获一睹皇上笔下龙蛇势耳。〃福临立刻命侍臣就案上研墨,把笔架宣纸放在书桌上。他选了一支大笔,迅速濡毫,写了一个〃敬〃字。他写得来了兴趣,起立往八仙桌上,连书数幅大字,和尚和学士都凑过来看。福临搁笔,拿了最后一幅给玉林通琇看,笑道:“这幅如何?〃玉林通琇也笑了:“此幅最佳,乞皇上赐给通琇。“福临笑着连说〃不堪不堪〃,通琇已从福临手上轻轻拽去,连连致谢说:“恭谢天恩。〃福临笑道:“朕字不足道,崇祯帝的字才真可称佳呢。〃他立命小内监取崇祯字幅和书桌上的常读书过来。 
  福临拿崇祯的字幅一一向玉林通琇展示,赞不绝口。 
  玉林通琇不住地看,不停地点头,不说什么。这正是他的特点:皇上不问,他决不强自奏对;即使回答,也不涉及古今政治得失,人物好坏,显示出清净无为的佛门子弟的格,这就更使福临钦佩。 
  福临又指着内监抱来的十多部书,说道:“这些都是朕读过的书,请老和尚看看。〃通琇细细翻看一遍,《左传》、《史记》、《庄子》、《离骚》以及先秦、两汉、唐、宋、元、明著作,无不毕备。通琇不由合掌笑道:“皇上博占通今,真乃夙世之大智慧!〃福临微微叹息,道:“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晏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因而失学。十三岁上,九王谢世,朕始亲政,但批阅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发愤读书,每辰牌至午,除处理军国大事外,经常读到夜晚。不过顽心尚在,很多不能熟记。每到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计前后诸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过血。从老和尚来,朕才不苦读了,今唯广览而已。〃玉林通琇确实动了真情。他原先只对这个夷狄之君能说流利的汉话,有这样高的汉文素养感到惊异,听了这一番话,他很感动,说,〃天子如此发愤,实在历代罕有。由此可知,皇上参禅悟道,决计不难。〃一阵醉人的甜香,随风飘进万善殿。福临深深吸一口气,道:“真香,仿佛是丹桂。老和尚以为如何?〃通琇笑而不答。王熙奏道:“皇上,今日是中秋节。〃福临恍然道:“真的!朕竟忘却了。下午还要往皇太后处拜节,不能久坐了。他日再来拜会,求老和尚赐教。〃通琇连称〃不敢〃,逊谢着送皇上出殿。 
  万善殿前,松柏成荫,几株桂树满身是花,嵌在绿叶枝干之间,香气浓郁。福临笑道:“'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这白乐天的名句,想必是老和尚身边风光了?”“不敢说。〃通琇笑道:“皇上渊博,精通古今词赋,信手拈来,皆成文章啊!〃福临觉得在松柏丹桂下交谈别有意趣,谈兴正浓,没有就走的意思。他顺着树干,向上望到一棵古松的顶端,说道:“老和尚说到古今词赋,朕以为,纵观历代,词如楚骚,赋如司马相如,都是所谓开天辟地的文章。到了宋臣苏轼,他的前后《赤壁赋》,则又独出机杼,别成一调,尤为精妙。老和尚看这前后两篇,哪篇最优?〃玉林通琇沉思片刻,说:“非前篇之游神道妙,无由知后篇之寓意深长。前赋即后赋,难置优劣。〃福临高兴地一拍手,说:“老和尚论得极当,与朕意一般无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他竟背诵起《前赤壁赋》来,有声有色,非常流畅,一双明净如秋水的眼睛,出神地望着松荫,望着松荫之外的阳光绚丽的天空。不,他已经视而不见,完全步入苏东坡勾画的秋江月夜的清奇美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笄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王熙、冯溥和性聪都听得呆住了。玉林通琇抚摸着稀疏的长髯,很是入神、专心。 
  福临以〃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一句结束了全文。王熙和冯溥互相交换一下目光,笑意中甚至带了点自豪的味道。福临问:“老和尚,朕念得可对?“玉林通琇实实在在地答道:“一点不错。〃福临道:“前后相较,晋朝无文章,唯陶潜《归去来辞》独佳,朕也为老和尚背诵背诵。〃福临接着就诵起那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名篇,那位辞官归田的东晋彭泽令的佳作。从序言开始,一字不差,如行云流水,真挚明朗。象所有想要显示一下自己才智的文人一样,福临也流露出那种小小的得意。听一位〃夷狄之君〃、天下之主津津有味地背诵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仅滑稽,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可是博古通今的学士也罢,道德深湛的高僧也罢,都又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