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106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106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生过日子都不容易,哪里还能允行她们内斗。

    所以,高太君才如此做主。

    见王氏诧异,高太君看了眼站在李诚下首的双生子,道:“五郎、六郎还身边还需要人教导,你这做祖母的,往后就多费费心。”

    王氏见话有深意,神色一僵,道:“媳妇尊老太太吩咐。”

    高太君点点头,让李语上前,将匣子送到孙氏座位旁的小几上,道:“这是五百两银子,你先收着,以作家用。”

    孙氏起身,看了看神色不定的王氏,犹豫了一下,道:“老祖,早先是由太太管家,孙媳妇怕管不好。”

    高太君摇头道:“你媳妇都娶了三个了,还说这个话。

    现下不比早先,你需要照看的就这十来口人。

    你婆婆上了年岁,你就,尽尽孝心吧。”

    孙氏见说的这个地步,便不再推脱,屈膝应下。

    高太君点点头,又叫青梅取了几个银封,道:“女人家,总要有些银子傍身方好。

    李家遭此浩劫,你们的私房与嫁妆也都付之东流。

    我这还有些银子,今日分给你们,数目不多,你们是想要赞下,还是想要添置些想要的东西,都自己个儿拿主意。”

    说着,叫青梅依次分了,王氏二百两。

    孙氏一百两,全氏等三人六十两,赵氏、吕氏、胡氏每人二十两。

    分完银子,她对李语、李诚道:“我这还留了两千两银子,一千留着给你们祖父花用,一千留着看是否能赎你们父亲的刑罚。”

    李语、李诚听了,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既是欢喜,又是羞愧”曹府,兰院,上房。

    看着地上跪着的李诺,李氏亲自扶他起来,道:“十多年没见,真是有些不敢认。

    都是自家人,作甚行此大礼?”原来,李诺从刑”。

    出来,想着高夫君还在曹府,又想着受了曹家的大知情来给亲长们请安。

    “多年没见姑祖母,孙儿不敢失礼。

    此番祖父与父亲在京,还多亏姑祖母与表舅照拂,孙儿正当叩谢。”

    李诺道:“老祖何在,请姑祖母先允了孙儿去请安,而后再陪姑祖母说话。”

    他今年二十四,留着短须,看着老实稳重,像极了年轻时的李翼。

    李氏看着他,想到李翼被其父拖累,断送了仕途,这几个孙儿不知能不能撑起李家门户。

    “老太君放心不下你们,清早就离了这边,去新宅了。”

    李氏听他这样问,回道。

    李诺听了,便陪着李氏说了会儿话,不过是讲述这几个月李家问罪的详情。

    李氏听了,喘嘘不已。

    对于李煦,竟是说不出是怨还是怜。

    若是堂兄能听进劝诫,跟丈夫一样收敛光芒。

    早日筹划,何至落到这个地步。

    说完家常,李诺犹豫一下,终是问道:“姑祖父,表舅可说过,祖父何时发遣?”李氏道:“提过一速,因你祖父前一阵子身子不好,现下正在调养,好像是在月底。

    你放心,总会让你去一面。”

    李煦既已经定罪,就没什么可避家属的,又安排在内务府慎刑司,想要见一面却也不难。

    李诺听了,道:“姑祖母,祖父年迈,孙儿想要与祖父同往。

    侍候祖父膝下。

    不知衙门那边会不会允,倘若不允,孙儿想求表舅”李煦年迈,李氏心中也不放心,但是李诺是长孙,李煦、李翼都不在,这李家上下还需要有照看。

    “怎么不是语哥儿去?你是你父长子。

    这一家子都是老弱妇孺,还得你照看。”

    李氏问道。

    “二弟心思活络,比孙儿处事更周全,还是他留在京城更妥当些。”

    李诺道。

    李氏见他执意,道:“既是如此,我就叫你表舅问问看。”

    李诺再次起身谢过,因不放心家人,他告了个罪,离了曹府,由人领着去李家新宅。

    李家新宅这边,高太君将银子的事交代完毕,就诸事不理,任由孙,氏安排。

    孙氏便安排了住处,王氏的屋子,是高太君指的,就在后院正房西间,高太君住了东间。

    其他人的住处,则有孙氏安排。

    两间耳房,住着三个妾室。

    后院东厢三间屋子,给李诚夫妇。

    西厢三间给李讲、李证兄弟。

    前院堂屋三间,孙氏住了东边,西屋留做客厅。

    东厢给李诺夫妇,西厢是李语夫妇,倒座三间,做了厨房与库房。

    李诺回来时,众人已经从高太君前散去,回去收拾各自的屋子。

    李诺见新家不大,却井井有条,心中对高太君甚是感激。

    他先到高太君处请了安,而后说了想要侍奉祖父去盛京之事。

    高太君也想着此事,毕竟现下李家没有下人,李煦年岁又大了,还不知能不能熬得过,总要有子孙在跟前才好。

    晓得这个大重孙打小稳重,她还想着留他在京当家掌事,便想要劝他留下,安排李语前往。

    李诺苦笑道:“老祖,李家已经败落,成了百姓之家,哪里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孙儿料理?三弟身子不好,又一心要应考,是动不得的。

    二弟虽寡言,却是个有主意的。

    今日虽借老祖的光,让孙儿们有地方安身,却也不能就这样干闲着。

    二弟有聚财之能,李家以后,还得靠他多费心。

    孙儿不过是偷懒,给自己选了个轻省的活儿。”

    虽说李家现下萧条,但是见几个重孙辈都是懂事的,高太君也颇觉欣慰。

    “我这里还有三千两银子,原想着等你父亲回来,再给他,让他买地或置产。

    既然你说二郎有这个能耐,那我就拿出半数给他,任由他施为可好?你可要想好,这三千两银子,是李家最后的本钱。

    若是折损,往后的日子就要更艰难。”

    高太君想了想,道。

    “孙儿信二弟,定不会让老祖失望。”

    李诺道。

    高太君沉吟片刻,道:“既如此,那就这么办,”曹腼落衙回来,听李氏提及李诺来请安之事。

    曹颇对他的印象,还是康熙四十九年那次见面,当初李诺七、八岁,因是庶出,行事甚是乖巧。

    算算他现在,也不过才二十出头。

    他是李翼长子,在父、祖都不在时,由他照顾家人。

    他本能以管家为名,打发兄弟去流放地进孝,却是要亲往。

    单这孝心,就让曹颗生出几分好感:“倒是承继了大表哥的忠厚,若是他真要如此,我定想法子,成全他这片孝心”。

    (未完待续)

第十卷 游龙舞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点醒

    乒煦是四月二十出京的。

    同行的坏有长孙李曹颗与孙文成两个”都到城外为李煦送行。

    押送的兵丁,是内务府属下的,早已得了十六阿哥吩咐。

    并没有给李煦上枷,也给了他们说话的时间,没有催促着启程。

    通过半月调理,李煦的伤势已经疮愈。

    他先吩件了留京的李语、李诚兄弟几个,不外乎是本分行事,好生奉养亲长,云云。

    而后,他谢过孙文成来相送。

    又郑重谢过曹颐。

    虽说李家所住的屋子名义上是高太君的,但是她是一老姐,没有曹家帮衬,哪里会将一切都安排得妥当。

    只是,这份郑重相谢,倒也点出三家现下关系,再不复早年亲近。

    三家家主在此,对此是心知肚明。

    曹家几兄弟都是青壮,业已出仕。

    家族已呈兴旺之势;孙文成虽免官。

    但是其兄弟与次子都进了内务府当差,他自身的罪名也不重,随时能起复;只有李家,断了两代人仕途。

    孙辈还不成器,能不能再列宦门。

    都是不保准之事。

    李煦的心中,不无酸楚,可是看着孱弱的嫡孙李诚,他还是说不出“勤勉攻”的话。

    “立身方是孝之根本,不可过劲,一切量力而为。”

    李煦临行前,对李诚道。

    “孙儿谨遵祖父教导。”

    李诚含泪说道。

    看着李煦年迈的身影渐渐远去,曹颇叹了口气。

    他转过身来,请孙文成上车。

    孙文成看了眼李诚道:“诚儿体弱,来与我同车。”

    李诚躬身道:“谢外祖父体恤。

    只是孙儿还好,且能骑得马。”

    孙文成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说话。

    上了马车。

    李语见状,眉头微皱,终是没有说旁的。

    双生子李讲、李证两个站在旁边。

    看着孙文成与李诚说话,眼中带着几分失落。

    李翼当年带他们出京时,他们已经六、七岁,都已经事。

    虽说这几年下来,他们已经接受自己是李家子孙的事实,但是更加怀念在孙家的生活。

    嫡母可亲可敬,“父亲”宠爱,远不是李家这几年的锦衣玉食就能替代的。

    若是还在孙家,眼前这人就是他们的祖父。

    曹融见李诚如此。

    晓得他是怪罪外祖父没有援手李家。

    明明是打小就伶俐的孩子,现在却是糊涂。

    孙文成未必有能力援手李家,却有能力照拂李诚这个外孙。

    眼看孙文成起复去内务府在即,李诚要是乖觉些,科举不成,就考内务府笔帖式,也是出仕之路。

    曹颗想到李诚心高,怕他惹祸。

    少不得想着要嘱咐两句。

    不为旁人,就为让高太君与李氏少操点心。

    想到这个”他抬起头来,对李语道:“万重,我有话对守真说,你先同五郎、六郎回去。”

    李语道:“既是表叔吩咐,侄儿就先带弟弟们回去了。”

    曹颗点点头,看着他带着双生子。

    随孙文成的马车去了,方对李诚道:“你外祖父自身尚且不能保,如何能援手李家?你若生怨,为难的只有你母亲。”

    曹颗待人向来温煦,眼下却是有斥之意,又说的是李家家事。

    李诚的脸色变了又变,看着曹颗,有些不解他此话的用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若是可为,你外祖父不会袖手,任由你父问罪;我也不会旁观,让你姑祖母与老祖为李家日夜忧心。

    你还没有经历过先皇诸皇子阿哥夺嫡时的惨烈,以臣谋君,才是你祖父真正的取祸之道。”

    曹颗肃容道。

    李诚听了,皱眉沉思,半响方道:“表叔此话。

    是指皇上在追究祖父早年献银九贝子、十四贝子之事?不是因国库空糜,整顿吏治丰盈国库?不是为了空出江南三个织造职。

    以待皇上心腹?”曹颗道:“三者都有,后两者不过是以事论事,前者却是以事论人。

    无开解之道。”

    李诚犹豫了一下,问出心中所惑:“观表叔行事,早年亦与皇子相交。

    莫非表叔目光如炬,早就辩得真龙?”曹颗摇摇头,道:“如今在京城。

    有心人多,往后守真开口前还需三思。

    何谓真龙、假龙。

    诸位皇子阿哥都是龙子龙孙,我不过是守着“无欲则网”四字,与诸皇子坦诚相交。”

    李诚心中犹疑不定,曹颗的话倒是不算假。

    根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