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062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062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枷躬身应下,李氏便请十三阿哥慢坐,她带着初瑜下去预备素席。

    十三阿哥起身相送,待李氏婆媳走了,才瞥了曹颐一眼,冷哼一声。道:“曹配莫非爷近日得罪你了。

第十卷 游龙舞 第九百九十九章责问

    一;歌有此愕然!“十二爷一一纹话几从何说起。”

    十三阿哥见他不知所谓的模样,冷哼了两声,道:“若是爷没得罪你,为何你的虎骨膏四处都送到了,就是落下爷?”这可是“欲加之罪”那虎骨膏,曹颐拢共就送了七阿哥与十六阿哥两人。

    见十三阿哥虚张声势,曹颐先是觉得好笑,随后猛然警醒。

    七阿哥处的虎骨膏是初瑜打发管家去送的,若是外人晓得也没什么;十六阿哥处,是曹颐在说完私话送的。

    北方人多风湿,权贵人家,虎骨膏也算常见的。

    十三阿哥若是没有准确消息,也不会笃定十六阿哥处的虎骨膏是自己所送。

    十六阿哥只是个无权无势的无爵皇子,为何还这般受关注?莫不是因十五阿哥的缘故,受了猜忌?曹颇心里转了几个弯,面上露出讪讪之色,道:“是前些日子得的四匣好膏药,原想着孝敬十三爷的,只是十三爷如今身份不同”以十三阿哥的通透,不难猜到曹颐的心思。

    这个时候诸多辩解,还不若实话实说。

    果然,十三阿哥见他实诚,面色好看些,带着几分责怪道:“你呀你,思虑太多,也不怕长白头发。

    即便爷封了爵,就不是爷了?就让你对爷避而远之?若是你只是朝臣,爷还能体谅体谅你;你身为和硕额驸,爷的亲侄女婿,这关系是能断得了的?”口气中虽带了责备,但是他心中并没有真生曹颐的气,反而因他的“退避”感触颇多。

    从十四日,被封亲王、委任为四个总理事务大臣之一,至今不过短短五日,十三阿哥府从过去的门可罗雀到如今的车水马龙。

    因十三阿哥差事繁忙,上门的男客多是为了送礼而来,多是由管家打点;这女客,有的还是宗室长辈,十三福晋只能陪着应酬,一天到晚,不胜其扰。

    十三阿哥见状,心疼妻子,想要闭门谢客。

    十三福晋是女人,想得多些,怕因自己的缘故,使得丈夫名声受损,被戴上“狂妄”的帽子,劝阻了丈夫,勉力支撑。

    十三阿哥沉寂多年,尝遍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对于这些“锦上添花”之人,多是嗤之以鼻。

    越是有这样人比对着,越是显得当年“雪中送炭”之人的可贵。

    岳父家、连襟家、曹家他们对十三阿哥府这些年的援手,十三阿哥牢记心头。

    乍升高位,他虽是提着十二分小心,也不愿因这个缘故,就断了同曹家的往来。

    那样的话,他岂不是成了忘恩负义之人?听着十三阿哥的责怪,曹颗只能带了几分惴惴听了。

    他想起十三阿哥壮年病逝之事,不由地收敛了脸上尴尬,正色道:“十三爷,有句话臣说了,许是逾越,却不吐不快。”

    十三阿哥听了,倒是生出几分意外。

    他晓得曹颐的性子是极谨慎的,凡事都按照规矩来,鲜少有不合规矩之事。

    “有话就说,客套行么?”十三阿哥道。

    曹颇斟酌着,说道:“十三爷,虽说您如今正当盛年,可早年劳损过甚,这几年身子才不过网养好些。

    如今又是国丧,又是国事,十三爷您也当多多保重身体为要”若是积劳成疾,使得皇上担忧,到辜负了皇上这番器重之意,”十三阿哥闻言,颇为动容。

    这般单纯的关切,除了十三福晋,也就只有曹颐。

    他叹了口气,道:“外头都说爷“大器晚成”爷定会好好爱惜自己,多给皇上当几年差。”

    说到这里,顿了顿,看着曹颐道:“你也不必因怕给爷惹嫌疑,就避而远之。

    皇上是个重情分的,晓得咱们两家这些年的交情,万没有因这个怪罪你我的道理。”

    曹颇无意与十三阿哥辩论。

    只能默默。

    四阿哥是重情分不假,但是皇帝就是皇帝,出发点与常人不同,忌讳的事情也多。

    今日恩重时,什么都没错;明日论罪事,对也成了错。

    十三阿哥见曹颐不说话,只当他听进去自己的话,心里松快许多。

    这会儿功夫,初瑜已经置了素席送过来。

    十三阿哥忙了一下午,倒是真饿了,就着几道烧蔬菜,吃了两碗米饭,才撂下筷子。

    看看座钟,时辰已经不早,十三阿哥道:“快别藏着按着了。

    赶紧地把你的好药给爷拿出来。

    爷这几日,真有些骨头酸。

    别只拿一匣,皇上那边你也得孝敬些。”

    曹颇听了,晓得十三阿哥好意。

    四阿哥既赐下东西,以示亲厚,曹家除了恭顺,就要回之以亲近,才能让新皇心里舒坦。

    曹颇使人传话梧桐苑,少一时,就有婆子将两匣虎骨膏送来。

    曹颐接过,打开看了。

    其中一匣,已经用过一次,但是此刻已经让初瑜挑平,倒是看不出什么来。

    十三阿哥笑着接过,道:“别舍不得,爷保证,你这礼不白送。

    到时候,爷还要恭喜你。”

    曹颇见他这话说得肯定。

    心下一动,道:“十三爷,莫非田大人要高升?”户部汉尚书田从典,不管是政绩,还是人清廉,都是汉官中的翘楚。

    四阿哥既厌贪官,那对清官自然是另眼相待,尤其这田从典执掌户部几年,与四阿哥关系甚谐。

    田从典高升,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曹颇虽在满旗,但是身为汉人,充汉缺也不算什么。

    能让十三阿哥恭喜的,除了升职还有什么?十三阿哥点点头,道:“不过听皇上提了一句,想让田从典掌吏部,如今六部京堂,年老不当用着甚多。

    以你的能力,加上皇帝对你的器重,升上一级,也不算稀奇。”

    曹颇听了,却只有后背冒冷汗的,没有半点欣喜。

    四阿哥登基后,就是清查亏空,这户部尚书岂是好做的?一不心,就要成为皇帝的替罪羊。

    他脸上露出惊诧之色,躬身道:“还请十三爷援手!”十三阿哥见他如此,笑容凝结在脸上。

    他慢慢地皱眉,盯着曹颐,沉默半晌道:“此话怎讲?”曹颇自不会傻的实话实说。

    告诉十三阿哥户部是个烂摊子,自己打死也不愿意接。

    他带着几分挚诚道:“十三爷,臣是康熙三十三年生人,转年也不过而立之年。

    虽出仕十余年,多是恩萌,又有几任是实任?六部之中,以臣的年纪与履历,任侍郎已是令人侧目。

    幸好是副堂。

    上面有尚书大人坐镇,两年来总算没出砒漏,如何敢不自量力,窥视正堂之位?不堪驱使,坏了前程是小;影响民生大计,辜负皇恩是大。

    真若到了听曹颐剖析得清楚,十三阿哥有些踌躇。

    道:“你向来行事谨慎,即便到时不出什么政绩,也当不会出太大砒漏才是,”“十三爷,户部乃国之重器,关系朝廷命脉。

    皇上登基伊始,正当选能臣执掌户部,以创佳绩。”

    曹颐恳切道:“不说旁人,就说张伯行张大人,就是不二能臣。”

    十三阿哥摇摇头,道:“张伯行不行,听皇上的意思,有意点张伯行接管礼部。”

    “前漕运总督施大人,也是以清廉擅政闻名。”

    曹颐想了想,说道。

    看来,四阿哥是要大力提拔清官,那接下来就该开始清查贪官、整顿吏治。

    施仕纶自遇刺受伤后,就卸了漕运总督职位,如今还没有起复。

    听了曹颗的话,他沉吟片刻,道:“倒是忘了他,他倒是上好的人过,曹颇见状,心里松了口气。

    十三阿哥看了他一眼,道:“荣辱不惊,重国事甚于重视名利权势,这点爷不如你”这几日,爷也有些轻浮了,日后也当同你学习,不勉力行事,凡事以国事为重。”

    对于十三阿哥的褒奖,曹颗有些汗颜。

    送走十三阿哥,曹颐立时去了兰院。

    四阿哥心血来潮,赐了康熙用过的旧物来,怕是李氏睹物思人,图添感伤。

    还好,初瑜在这边陪着说话,李氏神色如常,并无哀色。

    “御赐之物贵重,要是留在外头磕着、碰着,反而是咱们的罪过,让媳妇收起吧?”提及十三阿哥过府之事,李氏带着几分问询,对曹颐道。

    曹颇自是点头,同意母亲的提议。

    见气氛有些沉重,初瑜岔开话道:“爷,今儿大姑奶奶回门。

    还专程到西府坐了半晌,说是有事请爷帮忙。”

    “哦,何事?”曹颐有些意外。

    曹颖性子是有些怯懦,可骨子里也带着几分网性。

    她与孙孙分产别居,但是仍是孙家妇的身份。

    虽说偶尔回娘家探望亲长,可鲜少有开口求助的时候。

    不为旁的,不过是为了儿女,怕落下口舌,使得孙氏宗亲迁怒到孩子身上。

    “是孙礼从学堂里得了信儿,说是明年要加开恩科。

    孙礼想要下场,大姑奶奶想要请老爷帮忙,给孙礼纳监。”

    初瑜说道。

    孙礼在景山官学书,那里收录的内务府包衣三旗子弟。

    曹颇听了,不由皱眉,道:“既是想要明年下场,怎么没参加今年的童子试?”孙礼的年纪比天佑大四岁,要是真有信心参加乡试,就不该规避童子试。

    这纳监参考,虽说省事,但是年轻人还是当稳当些好,不宜取巧。

    没等初瑜回答,李氏开口道:“这个我晓得。

    你二婶念叨了几次,我耳朵都要起茧子。

    二月里,你外甥原准备下场参加县试的。

    不想,他兄弟出水痘,开始时怕走出花。

    他一是不放心家中,而是怕自己出门将花染给旁人,才没有参加考试。

    这样一来,接下来的两场也就都耽搁了。”

    “还是大姑奶奶教养的好,是个懂事知礼的孩子。”

    初瑜跟着赞道。

    “谁说不是,摊上那样一个不着调的老子,还能长成这样,确实是好孩子。”

    李氏道。

    听了这其中隐情,曹颐也跟着点头。

    “不是什么大事,等新皇登基大典过后,使曹元去料理就是。”

    曹颐道。

    明年恩科,明年的正科就要挪到后年。

    连着两年乡试,对于书人来说,也是天大的机会。

    天佑他们几个”还是年纪太学问有限,要是再大几岁,也能跟着下加…次日,已经是十一月十九。

    距离二十日的登基大典,只剩下一日。

    早起,十三阿哥在樟宫前祭拜完毕,就随着三阿哥往太后宫请安。

    太后还同并几日一样,称病不见。

    三阿哥失了皇位,心中正是愤愤难平,即便得了总理大臣的缺,又顶什么用?从明日开始,或者说从十三日皇父驾崩那一刻,他与四阿哥就分了君臣。

    见太后这般执拗,三阿哥乐不得看热闹,面上却带着几分忧虑,道:“明日就是登基大典,皇上要带着王公大臣到太后宫见礼的。

    太后既凤体不豫,这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