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034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034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铜色的肤色一身鼓鼓的腱子肉看着就带了几分彪壮之气。

    姥姥真抗冻啊”李卫看直了眼睛不得不佩服。

    这时就听有人道李大人”

    李卫回头一看笑吟吟的正是数日未见的曹腼。

    李卫满心欢喜可是众目睽睽之下顾不得寒暄先行了属下之礼。

    热闹不。”曹腼虚扶一把笑着问道。

    李卫搓着手笑着回道真是见世面了看得俺心里直痒痒典不得脱了这身官皮当兵去。”说到这里他扬了扬拳头道大人俺李卫也是有两下子的真要当兵怎么也能当个伍长。什长出来。”

    曹腼听了笑而不答视线落在会场上。

    李卫不是旗丁入伍只能进绿营。

    战事起时朝廷用绿营太平年景朝廷对绿营只有防的。绿营腐败比旗营更盛哪里是真养兵的地方。

    那光着膀子的蒙古汉子逛荡胳膊换着左右脚跳着。

    他对面是个身材魁梧汉子穿着单衣看着打扮应是先锋营的。

    两人都将辫子盘起转瞬之间已经搭上对方的肩膀角斗起来

    场合一阵阵起哄声。

    李卫忍不住对曹腼低声道大人蒙古人真禁冻。西北战事久持不下是不是就因这个缘故。”

    准格尔在西北天山附近新疆北部嚎尔略在正北幅员辽阔大喇嘛驻地往北数千里之外。到了七月中旬那边就入秋过了中秋节就要下雪。对他们来说京城现下这点温度实不算什么。”曹腼说道。

    真是苦寒之地怨不得数百年间他们都不肯安生。”李卫小“声道。

    会场上两个摔跤手敌逢对手还没比出高低远处的高台上坐着几个皇子与嚎尔嚎王公贝勒处处都是和乐融融的氛围。

    李卫这话说得有此不应景。

    又阶还需慎言”曹腼低声道。

    李卫也觉得冒失忙闭紧了嘴巴全心看着场上

    看台上十六阿哥坐在二阿哥与四阿哥下首视线落在时面的扎萨克图汗世子格坍克延不勒身上。

    要是外人不会觉得什么熟悉恒生的仔细看格捋克延不勒就能瞅出异样来。

    想着恒生生下后就由曹腼抱养的这个格捋克延不勒没有尽到半点为父之责十六阿哥就有此愤愤。

    还好这个格捋克延不勒识趣还晓得对恒生这个流落在外的长子给予补偿。要不然的话绝对不能便宜了他总要替恒生出了口恶气才好。

    自打十六阿哥想着联姻之事时恒生就多有关注。加上恒生在上书房相见也便宜。十六阿哥寻由子将恒生带回阿哥所几次十六福晋对虎头虎脑的恒生也颇为喜爱。

    自打生母李氏病故弘普就去了小时候的活泼任性极会看人眼色。这份小心翼翼让十六阿哥瞧了心疼开解了他几次。

    弘普过后虽不那么拘谨了但是父子之间还是有什么不同。

    恒生与弘普同龄却是憨实可爱

    阿哥想要儿午同他亲浙此但是却不且成敌。

    倒是养在十六福晋的六子今年四岁不粘同母兄弘普反而最粘恒生。

    格捋克延不勒察觉十六阿哥的视线抬起头来举着杯子微微示意。

    十六阿哥跟着举杯笑容可掬半点不肯失礼。

    上座上一阿哥与四阿哥看着两人的互动不置可否。

    一阵欢呼声场上已经胜负那旗丁被摔倒在地蒙古摔跤手赢

    加上这场已经让蒙古人赢了一场一阿哥心里有此不自在心里直埋怨几位内大臣不早早地挑几个能拿得出手的人出来。

    心中腹诽他面上还得哈哈”出声时旁边的蒙古王公道好样的喀尔嚎真是能人辈出不知这是那部的英雄。”

    他左手依次坐着一个亲王一个郡王格捋克延不勒坐在第一位。

    听一阿哥发问他站起身来道是我们扎萨克图的勇士。”说着使人叫那摔跤手上来见过几位皇子阿哥。

    那摔跤手踏步再来给几位皇子阿哥磕头见过。

    一阿哥称赞了两句一个赏”字就有人端了铜盘上来。

    铜盘上的红绸揭开下面金灿灿的几个金兀宝。

    这是这几日比集的规矩只要上场的赢了就有赐金赐银自然都是以康熙的名义。

    那摔跤手望向格坍克延不勒见他点头才跪着接受了赏赐。

    四阿哥在旁看着眼里已经添了寒意。在蒙古人心中只认他们的王爷哪里将朝廷放在心上。

    之所以这此年蒙古人乱了又乱就是因为他们不认朝廷更没有所谓忠君爱国”的说法。

    除了准格尔蒙古内蒙古导外蒙古这此年都在修生养息。

    内蒙古还好抽了不少丁口编入蒙古八旗移驻京城慢慢地酬化去了野性外蒙古朝廷鞭长莫及只能听天由命。

    现下从他们归顺朝廷不过两。一代这此王公贝勒就蠢蠢欲动时日久了成了气候就要成为祸患。

    一个准格尔十几万人口扰得几十年不太平喀尔嚎人口数倍于准格尔若是南下只有长城天险。

    不能再放任蒙古人了要防患于未然。

    四阿哥眯了眯眼睛想着该如何计较。

    泽卜尊丹巴胡图克图是知趣之人心向朝廷没有野心。要是换做其他人在略尔嚎又这么大威望若是有不臣之心那朝廷就极为被动。

    此时的曹腼已经同李卫离开会场寻了处安静地方说话。

    大人您不是后日才过来么怎么今儿就来了。”李卫才想起这个问道。

    田尚书身子有此不舒坦御前禀过后先回城了我就提前过来轮班。”曹腼道。

    时于那位御史出身的老尚书李卫到底真心敬重听了唬了一跳

    没事吧。老爷子今年是七十二还是七十三。都是坎儿年。”

    来牧场前我到尚书府看过瞧着还好太医也去瞧过给下了方子。”曹腼回道。

    这位老尚书平素安安静静的没有在左督衙门时的咄咄逼人。但是他的影响力却是不知不觉地渗透在户部上下。

    若是没有他的支持李卫这个站着户部肥缺却不知好歹”的家伙早就牺牲在人事倾轧中曹腼这个户部侍郎也没有成为尚书的传声筒年纪虽轻资历虽浅却能得以独掌一面。

    曹腼的愿望就是希望田从典能在户部多待几年。有一位能保护下属不与属官枪功的上司这是幸事。

    李卫想来也想到这此道要是老尚书能年轻十岁多好也不用每年冬天都叫人提心吊胆的。”

    康熙朝的臣子相继老去对于即将到来的雍正朝曹腼很是没底。

    他侧过头看了李卫两眼很是羡慕他。

    李卫民人出身挑出八旗权贵圈更容易让四阿哥放心。

    曹家这此年虽经营八方但是这好处也是坏处。

    自己除了在农事上能有建树外还能做出点什么政绩来稳定家族稳定。

    曹腼摸着下巴陷入沉思。

    李卫见曹腼不说话也转过头来看着他道要是老尚书能熬上两任大人也资历够了就能接掌户部。”

    曹颗听了直摆手道我在户部已经数年只盼着能尽其责就好。至于尚书之位倒是不敢想。要是有朝一日升正堂我倒是宁愿去平嘟养老。可惜的话我又没有进士出身想要讨那个轻省也不能。”

    李卫听了不由失笑大人还不到而立之年怎么就想起荣养来。就算是熬十年大人也不过是年将不惑正是大展宏图的好时候。”

    曹腼没有说什么只是想着十几年后就是乾隆朝了自己岂不是成了一朝兀老

    十六阿哥六子与十四阿哥嫡长子同名都是弘明。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

第十卷 游龙舞 第九百七十一章 围场

    魏珠与赵昌一道,站在帐门口内听差。

    表面看来,魏珠行事不动如山。仿佛已经接受既定的命运,陪着自己侍奉的君王慢慢地走向死亡;实际上。他是极怕死之人,为了抓住那半点希望,不惜主动出击,以身犯险。

    以康熙现下的性子,要是发现身边人同皇子阿哥勾结,怕是没有好性子听人巧言金色,直接就送到警察局去。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他心里说不出上心焦,就因为皇上对赵昌越来越器重。

    赵昌二十多岁,原是内务府的掌案太监,被钦点到御前,做了传旨太监。

    按照规矩,后宫太监不得识字,但是太监中不乏识字之人。

    因为太监入宫的年纪不同,有的十几岁入宫,在外头识字也没法子。这样的人,通常不能在御前侍候,多是在敬事房、内务府这些衙门当差。

    赵昌就是识字的太监,但走出身又与外头那些穷苦人家过不下去净身为侍的不同。

    他是粱九功的侄外孙,襁褓中失父。梁九功当时正是御前当用第一人。在宫外也有私宅,想要过继儿子养老。

    老家亲戚中,推了不少少年出来。

    这赵昌之母,是梁九功的亲侄女。

    梁九功听说侄女孤苦,直接使人将赵昌母子接到京城。而后见五、六岁赵昌小年纪就晓得孝顺母亲,对了梁九功的脾气,梁九功就断了收继养子的心思,直接收赵昌为养孙。

    而后没两年,赵昌之母因病身故,剩下爷孙两个,感情渐深。

    不想,没过多久,梁九功因参合皇子夺嫡之事,犯了康熙忌讳,被拘押在景山。

    这些上,最不乏落井下石之人。梁九功夫了圣心,以无翻身之力。谁还会同他客气。

    赵昌当年十五,见祖父问罪,有人惦记祖父的外宅产业,不是他螳臂当车能阻拦的,到是干脆,直接将产业尽数变卖,折了金银在手,半数用来打点宫里,好让梁九功在景山少遭些罪,半数孝敬到十六阿哥跟前,不求旁的,就求进宫侍候祖父。

    梁九功虽获罪,但也是御前风光三十多年,对王嫔也多有照拂。十六阿哥怎么会收这份银子,也不赞成赵昌入宫。

    赵昌是个好的书苗子,已经考取秀才功名。这样的人进宫为内侍。实是太可惜了。十六阿哥觉得那是造孽,怎么也不肯点头。

    赵昌年纪虽心志却坚,花银子直接净了身,调理好了,才二次求到十六阿哥跟前。

    这份孝义,使得十六阿哥也只能选择成全。

    只是赵昌手上那批银子,是梁九功御前当差攒下的家底,十六阿哥才不会沾手,让赵昌存进钱庄。留着做梁九功的养老之资。

    十六阿哥执掌内务府,收个小太监也便宜,就直接安排的赵昌去景山西园听差了。梁九功拘禁之地,就是景山西园。

    梁九功见最疼爱的养孙净身,却是欢喜不起来,气了个半死,亲自执鞭子,将赵昌打了个半死。

    赵昌只是跪受,最后还是梁九功下不去手了,收了鞭子,嚎啕大哭”

    这以后,赵昌就成了景山西园的小太监,每天里的差事,就是给“看守。犯监梁九功。

    梁九功从御前第一太监,到高墙里的囚犯,加上最疼爱的养孙绝了人事,打击之下,就中风病倒。

    赵昌床前侍疾,把屎把尿,从不言半点辛苦。

    不知梁九功心中何想,就是当时听闻此事的魏珠也都觉得不可思议。

    既是这般有主意的少年,又把着梁九功的家底,就算京城不得安身。离了京城就去,竟做到这个地步。

    谁说太监六根断绝,得善终者少。梁九功有这样一个孙子,就算老死南园,也是有福之人。

    梁九功这一病就是三年,赵昌做了三年床前孝子,梁九功才从病榻上起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