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元文集-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写什么文章(指评论)到月中你们自己议去。
等和急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等中央布置。有一类是思想作风问题,不涉及政策问题。从党成立那一天起,共产党员就反对资产阶级,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就要搞社会主义。另一类是现行政策也不允许的,如贪污盗窃,现行制度也都是不允许的。当然,要划清两类矛盾。还有一种是在现有政策上要加以限制的。这类要研究,如八级工资制、货币交换等,这类问题需要研究。
经济学有个问题要研究。对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本书,如何正确评价,那些是对的,那些是有缺点,有片面性的,那些是有错误的。希望作些研究。主席有本笔记,陈伯达又否认,说是田家英搞的。反正主席思想我们掌握了。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问题是从斯大林这本书来的,所以要研究。这个,不能写文章,但要弄清楚。围绕着弄清楚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来研究。
《资本论》中有些分析很深刻的部分,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讲到一些问题作了很深刻的分析。如对分工的问题,有些很深刻的分析。我们在改造人的方面,要逐步减少分工带来的局限性。主要是体脑差别,但不仅是体脑差别。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细致。从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分析工人怎样从全面掌握技术到片面,一步一步不能了解全过程。这些分析,可以提供我们思索。
《资本论》两个译文(郭大力译本和马恩全集本),那个译本好些?
有些名词两个译本不同,如手工制造业──工场手工业;劳动日──工作日。两个译法。
编 33 条语录校对时发现许多翻译上的问题,有的与原意有出入但我们不敢改,有的意思搞反了。如捞一把,联系上文,是指历史上的。还有的翻译搞错了的,如带红领章躲进安乐窝,并不是共产党,而是指向白俄军官。组织解释性的文章,这个问题要注意。你们可以向编译局要一本对照表看看。
下期批林批孔的文章可以发一点。
北大要写的无产阶级专政与叛徒林彪一文,你们要帮助他们改,集中一点。主席还看红旗文章时经常对我说:一篇文章讲清楚一、两个问题,不要多。讲三四个问题就要平列,没有力量。讲一二个问题就可以集中讲清楚。主席还批过“宜开门见山”。
还要提醒作者:文章是反映客观实际的,而实际不是静止,而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文章要反映客观运动的趋势,根据主席的路线,反映运动、发展。要注意发展,不然就会雷同。基本观点不变,但要解决的问题是逐步深入的。不然,一、二、三期写出来的文章都差不多。
要从事物的矛盾运动中去分析事物,不是孤立、静止地去看。这样,文章可以深入,对当前运动推动也大些。当然不一定都很大,但比脱离实际的那种文章要好一些。
国际形势,大动荡的局面,动荡得厉害。苏美两霸争夺,重点在欧洲、地中海、中东。现在看来,美国是个破落户。它自己不承认。实际上在越南、柬埔寨它是土崩瓦解。越南地方没有打什么大仗,但阮文绍已经土崩瓦解。施莱辛格比较有头脑,他说美国衰落了,有人要试试美国的力量(指苏)。
苏修扩张得比较厉害。总要走向它的反面。如美国在五十年代那样,手伸得很长,最后群起而攻之。现在苏修利用修党到处搞欺骗。我们同日本订友好条约,现在日本要从田中访华公报后退(不称霸也反对第三国在亚洲谋取霸权),现在不写反霸权。这主要是苏修压力。这点,我们不让步。公明党竹入,社会党左派也是支持我们写反霸的(当然苏修对社会党的控制很紧)。不写就不写,友好条约推迟几年也没有关系。
苏修对葡萄牙,通过葡修搞了许多名堂。
美国对我国艺术团访问美问题搞了文章,不去就不去,没有什么了不起。台湾是我们内政问题,不允许美帝和别人插手。
尼克松境遇很潦倒。真正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是尼克松,不是基辛格,下决心的是尼克松。
对苏修方面,可以搞点小杂文,揭其假面具。电台也希望有点小杂文,问题小又很具体的,一、二页篇幅。揭露其美帝国主义真面目和欺骗手段。苏修,还是主席过去讲的,战线很长,野心很大,力量不够,本质上是虚弱的。欧洲有些人看不清这些问题。苏修内部矛盾很厉害,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各个派别的矛盾。
(请示黑龙江文如何处理)作者是不是涉及两派?如果不涉及就可以。黑龙江两派斗争比较尖锐。调查一下写作的人和告状的人是不是两派的问题,再定。
现在不要再搞两派了,尤其在党委内部,要尖锐而有分析地讲一下,我也没有希望一下子解决,但要让他收敛一下。
(请示上海学习《国家与革命》一文如何改)怎么讲、重点讲什么,我也没有考虑好,照这个架子很难改,可以放一下。
内蒙搞有基础,可以开点座谈会,征求点意见再改一下。
(请示能源史征求意见问题)可以送上海和《争鸣》都征求一下意见。
办好自然科学研究刊物一文可以收集一下意见。是否可以接受得了。原来想把问题提出来如文风问题,自然科学的文章为什么那么难懂。自然科学是个独立王国,没有人管,你去管,他说你不懂。许多刊物,开头一篇批林批孔的文章题目很大,请工人或农民写,下面的文章还是老一套,去掉前面的,完全和过去一样。
《争鸣》办起来可能好一些,我积极支持它要搞的。
有几个问题你们可以研究一下:
( 1 )银行储蓄的利息,什么性质,属于那一部分?
( 2 )房子是生活资料还是生产资料?
农村造房子,自己搞木料,自己所有。
城市盖房子,会不会变为生产资料剥削手段。
有的干部在杭州山上盖两层楼小别墅,整天在上面从窗户看风景,这还算是共产党员?
( 3 )还有协作和非法交易的界限问题。这个问题很大。
不要协作不行,交换渠道要研究,完全由国家计划统一分配不行,有缺口就有资本主义活动的场所。如何搞好协作,国家、地方、单位。这个问题搞不好,就堵不住资本主义。揪了一批,还会出问题。这个问题要研究。
划清政策界限,批判资本主义但协作还要搞好。
除了国家计划分配外,缺口怎么办?
经济问题,自己读点书,作研究,将来要涉及到比较具体的问题,有些问题的文章也可以采取批苏修的办法来写文章。
93 姚文元对《红旗》杂志编辑组召集人传达毛主席指示
姚文元 1975。06。23
纸张怎么样?总该好一点。上期决心压缩篇幅,七十二页。以后工、青、妇杂志出了,《红旗》发行可能会少一点。
今天开个短会,上期没有开。主席的指示,和外宾的谈话,中央文件,你们都有。按主席指示执行就是了。现在正发稿。打破月初开会的惯例,把主席指示讲讲。是否传达,如何传达,你们决定。传出去不好,但精神要掌握。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篇文章,主席看了。问题提得及时,有了这篇文章,就不发文件了,问题提了,但仍讲得不够,对于主席指示,要及时贯彻执行。
传达一下主席最近的指示(我归纳的,不是原来的),有的我们要很好研究。
一、关于两条路线斗争问题。主席说,我们现在还是两种可能,一个社会主义,一个资本主义。王明、张国焘、高岗、彭德怀、刘少奇、林彪,他们是要搞资本主义。我们党五十年,有十次路线错误。其中四次跟苏联没有关系,陈独秀、瞿秋白、张国焘、罗章龙。六次跟苏联有关系。反对我们,分裂党,都失败了,党没有分裂,把他们排斥出去了。以后五十年,或者一百年,还有两条路线斗争,一万年还有两条路线斗争,到共产主义还有两条路线斗争,不然,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讲对立统一(用英语讲对立统一这个词),只说一个,就是形而上学,两个,就是对立的统一,对立的斗争。我相信马克思说的,列宁说的。姚:主席这段话的精神,在巡视各地时都讲过。我在文章中也引用过。争论中有一个问题,到共产主义还有没有两条路线斗争?仍然是有的。
二、关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主席说,我们正是列宁说的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个国家为了保护资产阶级法权,工资不平等,在平等口号的掩护下,实行不平等的制度。我们现在就是这样。还有多少年,还是这样,然后才能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也有两条路线斗争,先进和落后的斗争,现在还不能讲得很完全。这些话我们是在报纸上公开说的。
姚:主席这段话很重要。资产阶级法权的实质问题有争论。主席明确提出平等口号掩盖下实行不平等的制度。这是从商品、货币交换来的。这个不平等现在还不能解决,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我们的国家还是保护它,写上了宪法的。资产阶级法权问题还要继续搞点文章,还要逐步地去做,是长时间的事,这是公开说的,不怕明确说出来,例如编语录,公布主席指示。
三、关于反修防修问题。主席说,道路是弯弯曲曲的,苏联从列宁时代,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就不同了,将来一定还会回到列宁的道路。中国也是这样,将来可能也变修正主义,但最后还会回到马克思、列宁的道路。
姚:这是主席长期反复讲的。我提出改一篇上海讲商品的文章(即《苏修鼓吹“三不”主义的目的何在?》)文章缺一点,就是列宁如何讲的,最后他们仍会回到列宁的道路。《参考资料》反映苏修也讲商品交换绝对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和列宁讲的不一样。将来他们仍会回到列宁的道路。
四、有一个批示。有一个问题主席要我们研究,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有一位同志写信给主席,提出穷队、富队关系问题。说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中,农村穷队、富队有差别,有种种原因,其中条件不同,土地肥沃不同,工分值不同,一般的一元,城郊二、三元,低的四五角,说除因阶级斗争抓得不紧,群众社会主义积极性调动不够之外,主要是因为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提出国家对农产品收购价格应根据不同情况来考虑。主席批示:“此事办起来甚复杂,应在几个公社试点。富队可能不高兴。富队也有贫户,贫队也有富户,看看结果如何。”农林部正派人进行调查研究,这是个大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农林部觉得很复杂,倾向于国家支持穷队的办法,实行收购价格上的这个办法困难。
这里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穷队富队、穷户富户的关系问题,应当采取什么政策。最近上海作了调查,寄来材料,他们的结论是贫下中农生活上升最快,但生活水平中农、富农中农最高,因为他们有技术,工分高,掌握货币最多的是地富,他们不买东西,存款。有具体的统计,不知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这牵涉到对待级差地租的问题。如何看,作为研究的问题。
五、关于供给制问题。主席说,我们解放初期曾保留了两年军事共产主义,党政军实行供给制,那时这些坏事比较少(指小病大养,无病呻吟,贪污腐化)。这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