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军工传-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申就为此忙得不可开交。
不管中国同志有何反映,执行条令条例是绝不含糊的。奥列霍夫铁面无情,他认为不符合条令规定的人和事,都给予尖锐的批评。
一日,奥列霍夫和陈赓去基础教授会检查工作,看见孙本旺教授正伏案工作,案头有一只小巧玲珑的宜兴紫砂茶壶,孙教授喜欢饮茶,所以总在手边备有紫砂壶一只。奥列霍夫沉下脸,马上指着茶壶对孙本旺说:“办公室里不许放这个东西,如果要喝水,到外面去喝。”幸好奥列霍夫不知道这玩意儿是茶壶而非水壶,否则将是更为严厉的申斥。后来,陈赓见到孙本旺,笑嘻嘻地说:“喝茶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和苏联不一样,在办公室里可以喝茶,以后看见苏联顾问来了,你把茶壶藏到抽屉里不就完了。”说罢两人相视一笑。
奥列霍夫在陈赓面前也是直言不讳、有话说在当面。有一次,他对中国军队里常常使用的“代职”发表议论,他说:“现在三系的黄景文同志是代系主任,张文峰同志是队列部代部长,代者,是临时代行职务的意思,这会使他不能有长期打算,也不能安心工作,害处不小。”
陈赓不以为然:“我从朝鲜来这里以前,就是志愿军代司令员,有这么个代字,不是照样工作吗?”
“这就是了,你有了这个代字,就是临时的,你还不是没有代多久就被调回国来当院长吗?”
两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1955年4月下旬的一天下午,乌云密布,骤降春雨,装甲兵工程系403教授会助教符启霈进系大楼路过门卫,看见警二连的卫兵没穿雨衣,衣服被淋湿了,就把自己的雨衣脱下来给卫兵披上。警二连战士写了篇短文《一件雨衣的故事》登在《工学》报上,表扬这位爱护战士的教员。奥列霍夫知道了,他让苏联翻译甫维卡给院办打电话,接电话的是秘书王秉衡。
甫维卡说:“首席顾问认为,这件事应该受到批评,因为它违背了卫兵勤务条令。”
王秉衡吃了一惊,赶快往上边汇报。这就是哈军工历史上有名的“雨衣事件”。
在后来的干部会议上,奥列霍夫就“雨衣事件”批评道:“卫兵在执行勤务中是一时一刻也不能分散注意力的,哨兵出事常常是在他不注意的时候,在不警觉的瞬间被敌人暗算袭击的。我们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有过多次这种血的教训,敌人化了装,以关心哨兵为诱饵,靠近哨兵后动手的。现在虽然是和平时期,但卫兵也应该养成一种战时观念,在执勤时绝对禁止在岗位上与任何人谈话和接受物品。”你能说奥列霍夫讲的没有一点道理吗?
对首席顾问的批评,不少干部不以为然。陈赓会后对大家说:“首席顾问从严格执行条令出发,意见是对的,不要反驳他;但也不要批评我们的干部和战士,我军尊干爱兵的光荣传统是必须保持的,大家今后注意遵守卫兵条令就是了。”
7月6日,《工学》报编辑室专门为“雨衣事件”做了检讨。
三年后在“反对教条主义”的运动中,“雨衣事件”被当作哈军工教条主义的典型例子,谭政大将在作报告时,肯定了为战士穿雨衣的作法,为雨衣事件“平反”,此乃后话。
17 条令如山 奥首席细查内务卫生(4)
严格执行条令条例,实现正规化的校风建设,是哈军工的优良传统,当时,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一丝不苟的精神令人钦佩。有一次,陈赓和奥列霍夫沿文庙街向东走,在快到空军工程系的路上,偶遇迎面而来的唐铎,只见唐铎军容严整,立正敬礼,大声喊道:“一系全体同志注意了,立正!报告院长同志和首席顾问同志:一系全体同志正在工作和上课当中,请指示!” 陈赓和奥列霍夫立即还礼,简单询问几句,唐铎这才敬礼离去。翻译锻钢想笑没敢笑,他看看四周,就唐主任一个人嘛。这就是军人!
6月的哈尔滨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松花江水欢畅地滚滚东去,太阳岛上丛林葱茏叠翠,白杨飞絮,刮起“六月雪”,丁香飘香,引来群蜂忙。
军工大院,出早操的学员们以班为单位,在文庙街上跑步,“一、二、三、四”的响亮口令声,此起彼伏。一期学员经过了84天的高中文化补习,已进入复习和准备本科入学考试阶段,人人努力向上,谁也不敢松劲。
陈赓今天起得早,冲完冷水澡,看了一会儿报纸,就到路上遛弯儿,他心中有事,转了一小圈就掉头折回小平房,敲了敲张衍的门。
张衍正在洗脸,满脸的香皂沫儿还没擦净,大花脸就来开门。
“今天秦基伟来,该准备的都落实了吧?”陈赓进屋坐下,看着张衍擦脸,问道。
张衍说:“都准备好了,上午10点我带几个处长去火车站迎接,下午就在王字楼礼堂作报告。”
“我也去火车站!”陈赓站起来说,“那是我们志愿军的英雄军长,也是我们三兵团的骄傲,我和你们一块儿去欢迎他。”
志愿军三兵团15军军长秦基伟是中国“将军之乡”——湖北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素以英勇善战,果敢刚毅闻名全军。抗美援朝的第二年春天,作为三兵团的三个主力军之一,秦基伟率15军入朝参战,直接受陈赓指挥。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就在15军和12军防守的一块只有3。7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展开。在长达44个昼夜的攻防争夺战中,两个军的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共歼敌2。5万人,取得举世震惊的“上甘岭之战”的胜利。
1953年夏,秦基伟奉命回国。在北京,彭德怀向毛泽东举荐这位英雄军长,毛泽东于6月10日在中南海接见了他。
陈赓听说秦基伟回到北京,住在前门外的部队招待所里,马上打电话找到秦基伟,邀请他来哈尔滨,为军工的教职员工和学员们作报告。秦基伟见过毛泽东之后,立即登车北上,去见老首长陈赓。
两人在哈尔滨火车站的月台上重逢了。秦基伟中等身体,紫铜色的脸膛,腰杆笔挺,军容整齐,大步流星奔向陈赓,一个标准的军礼,声若洪钟:“陈司令员,15军原军长秦基伟前来报到!”
陈赓紧紧握住秦基伟的手说:“老秦啊,我们又见面了!你辛苦了,我代表军事工程学院全体同志欢迎你呀!”
陈赓挽着秦基伟走出车站,和张衍等人回到学院。分别整整一年了,两个老战友上了小车就谈,一直谈到小会议室里,还是有说不完的话。陈赓向他打听王近山、刘有光等三兵团领导干部和各个军领导干部的近况,陈赓说:“我真想念大家呢!”
秦基伟说:“大家也都想念你呢,见面就打听陈司令员在国内干什么?很多人知道你在办大学,都说等打败了美国鬼子,回国找陈司令员上大学去。”
陈赓开怀大笑,连声说:“好,好!”
下午的报告会,组织得井然有序,会场里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让任何人都不敢交头接耳开小会,每个人都在认真做记录,生怕漏掉秦基伟的一句话,陈赓和院领导坐在最前排,聚精会神听报告。
秦基伟没有讲任何大道理,他只是把上甘岭战役的真实情况,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大家。
“……15军已经进行了七个昼夜的鏖战,那是怎样的七天七夜呀,一出一进,一攻一守,战斗是异常的残酷和惨烈,15军每天至少要打掉几个连,军预备队都用上了。战争,对于战士,是枪对枪,刀对刀,而对于指挥员,则是智谋和意志的较量。……敌人向537。7高地北山进攻时,前沿指挥所的电话线全断了,第135团第1营电话班副班长牛保才冒着枪林弹雨,立即外出查线,中途他中弹受了重伤,右腿被弹片切断,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拖着断腿,艰难地爬行,终于又找到最后一处被炸断的电线,但缺口太大了,接不上,牛保才在这关键的时刻,把铜丝缠在左右两手的食指上,就那么死死坚持着,线路通了,指挥部的电话信号不断从他身上通过,这位太行山的儿子最后壮烈地牺牲在战场上。
……在597。9高地反击战中,第135团2营通讯员黄继光主动请战,在火线上被任命为6连6班长。他率领爆破小组冲向敌阵,两名战友相继牺牲,他自己的左臂也被子弹打穿了,鲜血染红了军装。可黄继光仍咬着牙,向敌人的火力点接近,他又连续炸掉了几个火力点,但敌人还有最后一个火力点在疯狂地扫射,黄继光拖着浑身是血的身体,用尽最后一丝气力,猛地一跃而起,扑向敌人的暗堡,用胸膛死死堵住敌人的枪眼,为后面的突击部队扫清了道路。”
秦基伟讲到这儿,哽咽地讲不下去了,他的泪水夺眶而出。会场里,人们在低声啜泣,泪水打湿了笔记本,陈赓也摘下眼镜,掏出手绢,擦着满脸的泪水。
17 条令如山 奥首席细查内务卫生(5)
“我们军还有一位英雄的战士,是29师87团9连的,他叫邱少云。”秦基伟平静一下,又以洪亮的声音讲下去,“10月11日晚上,9连奉命在离敌人阵地60米远的小山脚下潜伏,那是一片长满灌木荒草的开阔地,他们凌晨到达;要潜伏20个小时,准备在12日的晚上向敌人发起突然进攻,夺取391高地,战士们都伪装得很好,敌人没有发现他们。没想到上午10点左右,敌人从阵地里打出十几颗燃烧弹,燃烧弹炸开后,飞溅的火苗正好落在邱少云潜伏的地点,草烧着了,火迅速向邱少云烧过来,他只要躲开,就不会被烧着,但那样就可能暴露目标,他一动不动趴在那儿。火终于烧到邱少云的身上,他还是一动不动,周围的战友向他打手势,要他在地上翻个身,火就会压灭的,可是,邱少云摇摇头,为了500多名战友的生命,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咬紧牙关,一动不动。火焰从邱少云的腿上爬到腰上,邱少云痛得满脸抽搐,两手深深插进泥土里,把脸埋在地上,他宁可烧死,也不暴露目标。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了,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翻滚,战士们眼睁睁看着战友被烧死而不能救援,心里万分痛苦。烈火整整烧了30分钟,火熄灭了,邱少云同志全身都烧成了黑炭,只剩下一双插在泥土里的手……”
听到这里,陈赓猛然站立起来,双目圆睁,面向全场,举起右臂,大呼道:“同志们!我提议,我们大家起立,为我们志愿军烈士们默哀三分钟!”
全场肃立,人们低头静默着,在心里向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们致敬。
秦基伟的报告整整讲了四个小时,没有一个人离开过自己的座位。志愿军的英烈事迹如霹雷闪电,震撼着大家的心房,冲击着人们的灵魂。那天晚饭,食堂里剩了许多饭菜,学员们双眼红肿,心情沉重,他们在深深地思考,他们在对照志愿军,自己的人生之路应该怎样迈步?
第二天,秦基伟又为训练团的战士、部分干部及家属做了两场报告。临离开哈军工的那天晚上,陈赓让院系领导陪秦基伟喝茅台酒,大家尽兴而散。
皓月当空,月光如水。喝了酒有点发热,秦基伟解开衣服扣子,和陈赓在文庙旁的小路上慢慢走着。
“你的报告讲得太好了,多少年没有听过这样激动人心的报告!”陈赓还沉浸在报告的激情中,他又颇有感触地缓缓说道:“一个好的政治报告对教员和学员的思想进步,树立革命的人生观有很大的意义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