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哈军工传 >

第43章

哈军工传-第43章

小说: 哈军工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月5日,陈赓和徐立行、徐介藩、唐铎偕苏联顾问团全体成员到南苑,参观空军司令部举办的教学模型展览。

看过展览,空军科班出身的奥列霍夫对陈赓说:“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苏、英、法等国的空中大国,敢与美国人较量,这真是军事奇迹!”

陈赓笑道:“那要感谢美国佬哟,我们应给他们的司令官晋升两级呢!”

从南苑回来,陈赓对徐立行和徐介藩说:“我得先回哈尔滨,好迎接顾问团。你们二位负责陪同他们。周总理这几天要会见顾问团一行,你们可以抽空儿陪他们去逛颐和园啦,看看故宫啦,到哈尔滨后就没有玩的时间了。另外,照顾好唐铎同志,他可是一大家子呢,在北京该买什么,就买什么,用钱到许鸣真的账上去支。”

陈赓带上秘书,风风火火地回哈尔滨去了。

5月13日下午,哈尔滨阳光和煦,天朗气清。陈赓带领院部系领导到火车站迎接奥列霍夫一行。西装革履、头戴礼帽的唐铎陪同奥列霍夫走出软卧车厢,陈赓迎上前去,与奥列霍夫亲切地拥抱,年轻的姑娘把鲜花献给顾问们,接站的干部们争着去拿顾问和唐锋一家的行李、提箱,大家忙了一阵才鱼贯而出,直奔大和旅馆。

大和旅馆的里里外外已粉刷一新,淡黄色的外墙一尘不染,再配上深褐色的窗框;使这座俄式建筑十分美观。学院在编制上专设为专家服务的招待科,并特地留下铁路局招待苏联专家的原班服务人员和西餐

厨师,由工作认真细致的科长申东初领导,为了接待好苏联顾问,学院真是煞费苦心。

奥列霍夫一行人走进大和旅馆的房间,惊讶得耸肩晃头。陈赓对奥列霍夫说:“我们已经给您和夫人准备好了一幢小楼,在红军街33号,等一会儿我陪您去。”

锻钢刚把陈赓的话翻译过去,奥列霍夫马上摇头,连声说:“不,不,这里的条件这么好,我为什么要离开呢?我要和我的同事们在一起。”

陈赓钦佩地点点头,但学院已经安排好了,他劝说奥列霍夫先住过去再说,奥列霍夫耸耸肩,勉强表示听从主人的安排。
 

  

  

15 唐铎归国 哈军工盼来苏联首批顾问(4)
 
陈赓向奥列霍夫一一介绍院部系领导干部之后,首席顾问马上就要求谈工作。

“好吧,懋之和张衍简短地向首席顾问汇报一下吧。”陈赓没有办法让奥列霍夫休息,只好都挤坐在房间里,谈起工作来了。奥列霍夫提出,明天他要到学院去看一看。

翌日上午,奥列霍夫和叶果洛夫等顾问来到哈军工大院,在陈赓和李懋之等院系领导的陪同下,开始了全院范围的大视察。

奥列霍夫兴致勃勃地走向工字楼,一楼是学员大食堂,炊事员们正忙着准备午饭,看见进来一大帮人,除了陈院长,还有几个大鼻子外国人,都愣愣地望着。

“炊事员为什么不穿白围裙?”奥列霍夫指指那些穿着军装,满身沾着油腻的炊事员问道:“这样是不符合要求的。”

锻钢刚译成汉语,陈赓连忙向身后的参谋们说:“快记下来!”

奥列霍夫又走到餐桌前,掏出手绢,擦擦桌面,仔细看过后说:“餐厅的卫生要加强,桌子上有油痕,擦得不彻底。”他转身看到两个大木盆立在架子上,问道:“这是什么?”

李懋之说:“这是学员打饭的木盆,装高粱米饭或大米饭的。”

奥列霍夫用手摇摇木盆,又俯身仔细看看,想了想说:“食堂里水多,蒸汽多,木盆用久了要生霉菌的,一定要在外面包上薄铁皮。”

大家又到楼上,那是新生大队六队学员的宿舍,学员正在上课,宿舍里没有人。奥列霍夫从门缝瞅了瞅,没看见什么,掉头到洗脸间张望一阵,他问过学员的人数,对李懋之说:“洗脸池显然不够用,这会影响学员出操,要再修几个洗脸池。”

陈赓和奥列霍夫来到助教们的宿舍里,看到助教们大多坐在床铺上看书,奥列霍夫马上提出意见:“宿舍里坐凳太少,要增加,军人不能坐在床上看书,床只是用来睡觉的。”

在知致前楼的化学实验室里,奥列霍夫嗅了嗅,又看看窗户,指示说:“化学味道太大,要装抽风机,否则对教员和学员的身体有害。”

出了知致楼,李懋之问:“首席顾问同志,走了半天了,要不要休息一会儿?”

奥列霍夫说:“不需要休息,”他一眼看见东边的文庙,“那是什么地方?”显然,大成殿的琉璃瓦引起他的兴趣。

“那原是供奉我们孔夫子的文庙,”陈赓介绍道,“现在是我们的

图书馆。”

奥列霍夫在文庙里东转西转,兴趣盎然。他听说苏联顾问的办公室就设在两侧的厢房里,满意地偏头问叶果洛夫:“怎么样?”

叶果洛夫连说两句“奥钦赫拉少!”(俄语:很好)

“要在这里多种花草,栽一些果树,让它成为一个大花园。”奥列霍夫站在大成殿的台阶上指点着文庙大院,“阅览室里要铺上地毯,让学员看书时感到舒服,又能减少噪声。”

第二天上午,陈赓继续陪同奥列霍夫视察,陈赓的两条伤腿隐隐作痛,奥列霍夫也累得面色苍白,陈赓向奥列霍夫建议结束视察,他们走向王字楼。说来也巧,这两天工人们正在王字楼前整修花坛,刚刚用红砖围成了一个和平鸽的外形,准备在里面种花。

奥列霍夫站定,一脸严肃,他指着“和平鸽”说:“我们是军校,军人不应该有和平思想。”

陈赓点头说:“是啊,军人要时刻准备着打仗,朝鲜战场还在打嘛。”

李懋之忙说:“我们下午就换掉它,重新搞个花坛。”

陈赓和奥列霍夫进了王字楼,走了两天的参谋们松了口气,小声嘀咕道:“哎呀妈呀,这老大哥首长怎么这么多的意见呀!”

李懋之问:“首席顾问一共提出多少条?”

“数了一下,一共35条意见啦!”

“好哇,陈院长说过,要好好学习苏军的工作作风,你们今天都看到了吧,这就叫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下午,在王字楼小会议室举行欢迎苏联顾问团莅临学院并第一次联席会议。当陈赓和奥列霍夫出现在门口时,唐凯立即高喊一声洪亮的口令:“全体起立,立正!”

陈赓院长首先致欢迎词,他赞扬苏联政府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无私援助,他说:“我们对建设这样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陆海空军综合性的军事工程学院毫无经验,希望专家们把学院建设当作自己的事业,发挥你们的才智,办好学院,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最高质量的技术军官。”

奥列霍夫致答词,他热情洋溢,表示要尽全力把学院办成世界第一流的军事工程学院。

在这次联席会议上,针对各个系都有争师资的倾向,陈赓定下一条规矩,他说:“今后凡来院报到的技术干部,干部部先带去晋见我的顾问奥列霍夫同志,了解其学识和专业情况,提出初步分配意见,干部部研究后再报我。”

是夜,陈赓在大和旅馆设宴招待全体苏联专家,学院师以上的干部和教授、副教授都出席作陪。陈赓高举酒杯说:“今天我们可以开怀痛饮,不过爱跳舞的同志要悠着点儿,会后有舞会,喝醉了,你踩了姑娘的脚就不好意思了!”

半个月以前,在参加“五一”观礼活动期间,陈赓曾向彭德怀等军委领导汇报学院的工作。5月中旬,在中央军委的一次例会上,根据陈赓的要求,专门讨论了军工第二期招生的问题。彭德怀认为第二期招生的数目过大,全从部队选人可能有困难,今后主要是从地方高中毕业生中招生。另外,军工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亦应有个长远规划,这样才好把招生工作纳入正常轨道。
 

  

  

15 唐铎归国 哈军工盼来苏联首批顾问(5)
 
5月15日,彭德怀亲自向军委主席毛泽东呈送一份报告,报告中说:“军事工程学院去年秋招生一期学员982名,该院要求今年再抽调1200名……要办好这样大的工程学院,确实困难很多,在我国历史上尚系创举。学校需要的各种器械装备极多,能够担任教授的人才有限,以及目前我国财力情况等等,都无充分保证。故在军委例会上经过研究,需将该院提出的每年收生数字适当减少。会后又经张宗逊同志约集有关部门具体讨论,估计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全军最低需要3200名工程技术人员。因此拟确定该校每年毕业800名学员。……该校只需把现有编班由15人扩大至20人,不需再增加设备,即可完成。是否可行,请核示。”

这份彭德怀签名的报告除送毛泽东外,又多打印六份,分送聂荣臻、张宗逊、陈赓、总政治部、总干部部和军委办公室。

毛泽东当天就看到了这份报告,迅即做了批示:

“彭德怀同志:同意这个计划,即每年以毕业八百人为限度。

毛泽东

五月十五日”

这是毛泽东对哈军工的第一个正式书面批示,其速度之快,充分说明毛泽东对这所筹办中的大学给予极大的关注。在“五一”节庆祝活动中,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哈军工观礼代表团全体成员,陈赓向毛泽东一一介绍成员的姓名和职务,毛泽东握住周明【溪鸟】的手说:“你们都是军工的开国元勋啊!”

毛泽东听过陈赓的简短汇报后,边点头边说:“陈赓同志,要把军工建设好哟,让她成为中国的第二个黄埔军校。”

毛泽东心中牵挂着远在哈尔滨的军工学院,他相信他选择的陈赓必不会辜负自己的重托。

话分两头,在毛泽东批示彭德怀的报告之前,刚从北京回到哈尔滨的陈赓为一期学员的测验成绩犯了愁:将有200人左右因成绩不理想而难以进入本科学习,一下子冒出个“大窟窿”,可怎么补呢?他突然想到“留苏预备生”,这是当时国家选拔出来的最优秀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是新中国视为宝贝的人才,陈赓有办法了。

5月12日上午,陈赓端坐在办公桌前,窗外一片新绿,空气清新凉爽,他做了一个深呼吸,静下心来,挥笔作书,潇洒酣畅的钢笔字跃然纸上:

“周总理:

根据同顾问商量,军事工程学院每期应有八百人毕业始能勉强适应部队需要,现军事工程学院有学员九百人,但其中二百人需要补习文化,明年才能升学。现在必须设法凑足八百人,但马上从其他地方抽调非常困难,提议从留苏学生中(因条件稍差不能赴苏的)挑选百余人给我们,是否可行,请批示。

此致

敬礼!

陈赓

五月十二日”

5月25日,

周恩来在陈赓的报告上批示道:

“原则同意,请安部长办,但其政治条件必须较好。”

秘书李琦立即拿着周恩来的批示去找安子文,具体落实陈赓的调人要求。

留苏预备生转入军工学习之后,不仅提高了学员的整体素质,也使一、二期学员面上有光:“上军工和出国

留学是一个水平嘛!”

第二期招生的六个工作组迅速奔赴全国各地。半年前,全军有高等学历的年轻干部像被梳子梳过似的大多被哈军工招走了,这第二次选拔已所余不多,虽然各单位仍愿把自己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干部推荐给哈军工,但从部队来的合格学员仅够总招生数的三分之一。

甄硕义,河北人,1950年参加空军,不久进长春二航校学习。6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