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魔仙道尊 >

第103章

魔仙道尊-第103章

小说: 魔仙道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那林镇远再睡下去,九千岁可不愿意继续等了。那下人一愣,还是硬邦邦回答道:“林先生午睡不定时,有时候晚饭前便起,有时候便一觉睡到三更天,或者次日一早也是有的。”

九千岁登时大怒,心道这叫人怎么等下去?难道真等到半夜不成?简直成何体统,这狂生也太过怠慢自己!

想至此处,九千岁二话不说就站了起来,向院外行去,貌似要拂袖而去。

顾子瑶一直在关注九千岁的动静,此时眼看着九千岁忍不住,好戏要砸锅,连忙现身追了上来,口中高呼道:“王爷请留步!”

心里不住感慨,这九千岁虽然是一届王侯,但远不如起于草莽的刘皇叔,耐心终究还是差点意思啊。三顾茅庐一场好戏,可不能砸在自己手里。

九千岁听到呼声,停住脚步回头看去。却见是顾子瑶,更觉得头疼。他根本不想碰到这个等同于麻烦的青年,免得多惹出什么是非。所以见到时顾子瑶后,九千岁大人甚至连说话都不想说。反而加快了脚步。

顾子瑶一时情急,又叫道:“王爷屈尊降纡到此,学生会同林前辈送上一份大礼,大人缘何不受?”

大礼?九千岁一时没反应过来,但脚步是停住了。金师爷有些若有所思。他先拦住了东家,又想到九千岁不便与顾子瑶说话,就自己出面将顾子瑶拉到一边询问。

“我家王爷日理万机,何等繁忙,来往三次来访唐先生,你们为何如此怠慢?”金师爷询问道。

顾子瑶松了口气,不怕你不来问,就怕你问都不问。“九千岁王爷身份尊贵,林先生岂敢怠慢?故而先给大人呈上了这份大礼!”

金师爷忍不住又问:“什么大礼?”

顾子瑶忽悠道:“事情总有几张面孔,全看各人怎么看。如今京城中局面如此。大人礼贤下士的名声传扬出去,岂不是好事?

正所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只怕九千岁的行为,或许能成为千古佳话,岂不美哉?这是送上的大礼啊。”

金师爷瞪着顾子瑶,久久无语。我家王爷被你们怠慢到如此地步,最后还得感谢你们成全名声?这是什么鬼道理?

顾子瑶又添油加醋的劝道:“既然九千岁已经来了,而且也等了这么久了,就这样走了岂不等于半途而废。最后什么益处也没得到?”

金师爷又仔细一想,顾子瑶说的似乎不是没有道理。。。。。。对于东家绝对是个极大的诱惑,还是让东家自己拿主意吧。

做师爷的,可以帮忙参谋。可以帮忙打探,但不能帮东家下决定。金师爷又转头走回去,对九千岁耳语几句。

随后九千岁愣了片刻,皱眉看了顾子瑶几眼,才道:“他们倒是好算计,说是成全本王名声。但又何尝不是拖着本王成全他们的名气?”

“那就不等了?”金师爷试探道。九千岁一言不发,转身回到厅中,继续坐下……

顾子瑶看到九千岁的举动,远远的行了一个礼,也不多话,功成身退,重新回到隔壁。时间差不多,林阁主也该醒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 贤人出山

这时候就听内室传来吟哦之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这是大贤醒了啊!九千岁知道自己这时候必须“礼贤下士”,当先便站了起来。刚刚在打扫的伙计奔了进去通报,就听里间传来对话,林阁主不解问道:“外间可是有俗人来访?”

伙计老实道:“有九千岁大人到此,已经等了半日。”林阁主语气一紧,“怎么不早叫醒我?”

其后林阁主收拾衣冠,匆匆出了内室,向九千岁见礼,“学生有失远迎,怠慢王爷,还请恕罪。”

林阁主之前听到九千岁准备离去的时候,已经惊得差点要站起来冲出去。后来听到顾子瑶与金师爷对答,便啼笑皆非,现在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反正双方都是各取所需。

九千岁等了半日,这时候终于见到真人,心底也忍不住有些小激动。大抵是越难得到的东西,到手后越令人激动。

他示意林阁主不必多礼,笑道:“本王自从听到你的履历,便渴慕与先生相会。不想往返几次,缘悭一面,直至今日终于得见,足慰平生。如今京城中局面糜烂,还要请先生教我。”

要是平常,九千岁说不得还得绕些圈子,打些官腔。但他今天从正午坐到现在,腹中饥火腾起,不耐久待,干脆就开门见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顾子瑶在隔壁竖起耳朵听着,暗暗点了点头,这与他预料不差,九千岁如此急切要来见林阁主,确实是遇到了焦头烂额的问题。

京城这几年天地元气不足,旱涝不均,大灾不现,小灾也是难免。

顾子瑶他们一路进京城,沿途也听人议论,说是开春青黄不接,连种子都留不出来,只怕有不少人要逃荒成流民。

这倒也罢了,京城内的事,官场自然有办法捂盖子,只要不酿成民变大乱,总能够含糊过去。但京城的压力还来自于西南面的荆楚省,荆楚省去年大旱,北面山区近乎颗粒无收,虽有赈济,但到了今年实在无以为继,有大量的流民积聚于京城与荆楚省的边境。

京城当然不愿意这些流民过来,尤其是在眼下这时节。但流民可不是说拦就能拦得住的,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大量涌入京城境内。

这可是悬在头顶的利剑,布政司作为民政主官,实在要承担极大的压力,所以但凡出现一根救命稻草,就要想办法拼命抓住。

传统的办法,对付这种情形已经是束手无策。而林阁主恰巧在这种时候出现在京城,借着别人之手抛出一篇充满奇思妙想的文章,若说他不是有备而来,也还真没人会相信。

顾子瑶无非是想为林阁主出口气而已,所以捉刀代笔写出了那篇文章。他也没料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好在这也不算是坏事,只要林阁主能够撑得过去,对他来说,说不定是一场大好前程。

林阁主心中七上八下,九千岁的问题在顾子瑶预料之中,也早为自己准备好了锦囊。自己只要照本宣科,便不会错。

到了这一步,林阁主倒也是豁出去了,他一咬牙云淡风轻道:“学生本布衣,躬耕于汉江,苟全性命于当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自从他发现顾子瑶的文章厉害之后,干脆自己都不动脑子了,完全按照顾子瑶的嘱咐死记硬背。一番话下来,倒是让九千岁眼睛一亮,更是扯着大贤的胳膊不肯放手,非要邀请他入幕不可。

这个顾子瑶也早有交待,林阁主为难的拒绝道:“王爷好意邀约,学生本不该拒绝,不过再过半年就是省试,或等学生省试过后再议?”

偶然装几次逼,说些笼统的理论方法是足够了,但是正式入九王爷幕僚,拿出办法来解决实际事务,别说是林镇远,就算是顾子瑶亲自上阵,也未必能不出纰漏。

所以这是必须要婉拒的,好在此时正是省试恩正并科之前,以科举为名推脱掉邀请,也是理所当然的。九千岁再怎么爱才心切,也不好挡别人上进之路。

但现在情况特殊,九千岁也不甘心就这么放弃,但又不好死缠烂打的开口。金师爷颇有眼色,看到东家的表情就知道他的意思。

金师爷赶紧上前道:“科举正途自是我辈第一要紧之事,不过如今生民艰难,大人心急如焚,林先生既有大才,总不能袖手不顾。

大人的意思是,林先生你纵然不入幕僚,也请随着我一起去看看流民状况,帮忙参赞应对之法。一来一去耽误不了多少功夫,却是偌大功德,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这是要赶鸭子上架啊!林阁主楞住了,怎么也没料到九千岁的爱才之意居然如此殷切,这还真要他去干实事?原来无论屡试不中时,还是放浪形骸混迹花丛闯荡出名声时,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待遇?

这年头真是人心不古,居然越会装腔作势,越受大老爷们看重,林阁主心里默默总结道。

林阁主实在推辞不过,只能暂时答应了布政使九千岁的邀请。不过他按照顾子瑶的吩咐,借口对京城内的情形不熟,先要了不少公文案卷回来研读。先摸清情况,再决定他能掺合到哪一步。

九千岁大约是真急了,几日间让金师爷送来了许多文书副本,林阁主硬着头皮研读,求着顾子瑶帮他一起参详。顾子瑶倒没什么不乐意,只有再立下奇功之途后便是与圣上讨要那灵气圣器之时,到那时也不可能不接触实务,现在就当是提前实习罢了。

不过不看便罢,一看就感到触目惊心。原本以为当今太平盛世,应该到处歌舞升平,但是在站在布政使司的角度来看,至少在京城和附近几省却像是处处有窟窿,几乎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由此顾子瑶这才知道,当今形式的严峻了。堪称是问题多多,足以让最勤政的能吏也头大如斗……

第一百八十章 流民入境

不过危机大都潜伏在暗处,并未爆发出来,如果只打算混日子,庸官似乎也能过得下去。不过在智者看来,这却是最危险的时候。

灾荒不断,财政吃紧,流民四起,盗匪啸聚,内有妖族蠢蠢欲动,外有蛮族狼子野心。虽然到现在为止,还不曾有不可收拾的情形出现,但这乱糟糟的局面,有种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

顾子瑶又敏锐的发现,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天地元气的减少。这一点在雨水量的变化上最为明显。

从历年的邸报来看,最近十年的雨水总量持续下降,作为天下粮仓之一的京城粮产量也是逐年下降,已经到了一条危险的红线上。

以往都是京城向外大量输送粮食,但现在却要考虑自给自足问题,向外输送粮食不及顶峰时一半,而其余省份状况不言而喻。

正是因为天地元气总量的减少,纵然读书人有呼风唤雨、祈禳避灾之能,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各地灾荒频发。百姓日子自然是水生火热。

活不下去才会背井离乡,才会沦为盗匪,也正是因为中原上国这种内忧,所以才会有不安分的野心家开始动作。妖怪周知县的行径便是一例典型。

如果能够解决天地元气的问题,那纲举目张,后面一连串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可惜这天机流转,变化之道,就连文圣都只能言“畏天命”三字而已。顾子瑶是绝对没有办法干涉的。

现在最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天地元气减少的趋势还会不会持续下去。这天地元气变化,自有定数,一甲子为一变,从上升到下降,本是寻常,但最近几年却未免降得太厉害些。

要知道改朝换代,乱世起时,往往也就是从天地元气的变化开始。不过本朝方才享国三百余年,如今众正盈朝。也未听说当今皇帝有什么昏君言行,按说不至于有末世之兆。

“若不是到了京城,又因缘际会看到这许多机要,我也不知局面竟然到了如此地步。”林阁主向着顾子瑶长叹,“如今想来,在汉江府醉生梦死,却像是在炉中迷梦,让人愧甚。”

汉江府相对富庶,林阁主虽然平时常常无钱,但他一副字画也值得几文。又是秀才和阁主的双重身份,从来没有真正为生计担忧。只管吃酒作乐,又哪里知道外界的萧条?

“怪不得入京城之后。见街边巷尾的乞丐都多了许多。”顾子瑶也是感慨,现在才知道,这些人都是从外地逃荒来的。进了京城乞讨的其实只是零星,后面还有大批人被阻挡在京城的境之外。

一股悲天悯人的感觉又从顾子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