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洪荒之火神纵横 >

第97章

洪荒之火神纵横-第97章

小说: 洪荒之火神纵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是上策。

而人教之中可堪此任者必是惊才绝艳之辈,自身根行足够才可。纵观门下,也就只有玄都一人,连挑剔都不可得,一来二去,只好将这事着落在多宝道人身上。

这多宝道人乃是截教通天坐下大弟子,法力神通自不必说,根行也够,即便是当年封神之战,截教中神圣陨落不可计量,这位道人能存活下来,可见一斑。此刻又在八景宫之中听老子讲解太清大道几百年,兼修双家,更是不可揣度。

就见多宝在前引着青牛,青牛背上载着老子李聃,缓缓西来。在桃园中静听大道多年,多宝对这位大师伯心中也是钦敬不已,更何况,流落在外,哪里不是一样,自己根本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也就听从老子安排,准备西出函谷,化道为佛。

两人一牛缓缓而来,周围大路上被风激扬而起地尘埃纵横乱扬,夹道穿来的凛冽干风也是带着轻微的呼啸,传入耳膜,却都在身外翻滚,一行都是片尘不染,离世出尘。

走到函谷关外,就见一人跪伏在地,那人眼见老子前来,慌忙奔上前来,拜倒在青牛之前,“尹喜拜见圣人。”

多宝见来人如此,眼中精光一闪,随即默默,沉吟不语。老子却见来人方脸厚唇浓眉,脸上正气凛然,锐意勃发,心中一动,轻声一笑,“果然不错,神州大地,人杰地灵,到底还有可传我道统之人。”当下两人一个诚心拜师,一个有意收徒,一拍即合,老子有出关之任,却也在函谷关馆舍中停留几日,传下道德真经五千言,分上下两卷,详述大道奥妙。

《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是为流传千古的《道德经》。

尹喜得之如获至宝,恋恋不舍之下毅然跟随老子一路西行,走到峨眉山时不得已之下才放弃跟随,就隐身在峨眉金顶之上,因思及老子乃是白眉白发,便字号长眉,创下蜀山一脉。

最为开始的蜀山承奉老子之精要,分为不少的门派,修行之道也是条条不同,各有其妙。不似后来那般以修剑斩妖为主,其中炼丹服饵,辟谷食气者亦不在少数。而且,刚刚开始那般以修剑为主的修行道还是为旁门所看不起的。

但到了南北朝时,南梁武帝信奉佛教,大肆诛戮天下修道之士,无数高僧和尚法师杀上蜀山,那些炼丹的,辟谷的因为战斗力不强,死伤无数,最后还是修剑的力挽狂澜,杀得梁武帝兵马惨败,这才开始作为蜀山主修的神通为世人所知。

却说老子与多宝出了边界,一望无垠的尽是无穷尽的琉璃宝光,纤尘不染,光明繁盛,中有点点妙音梵唱,天女散花。一片极乐盛景,惹人遐思。

老子遥望其中。眼神迷离一片,雪白地须发飞扬,长叹一口气,“就是此处了”

多宝道人身子微微一僵,随即又恢复原样,脸容如千年古井,波澜不惊。转过身来向东方默默眺望。天上白云悠悠,天风荡荡,不留一丝尘世痕迹。

便在此时,东方天际一道模糊的人影徒步而来,背后隐隐可见四道剑气冲天,将手一伸,虚空托起一方古朴阵图落在多宝身前,再放眼看去,那道原本就已经十分模糊的身影已是消失不见。

多宝跪伏在地,双手托着自天上而落的古朴阵图。脸色刚毅,棱角分明的脸庞此刻竟是不带丝毫感情,生硬冰冷地口气让周围空气为之凝固,转过身来,冲老子开口道:“还请大师伯施法,多宝恭领。”

老子随手一抛。一个亮灼灼白森森的圆环随之而起。白光如炽,浓烈之极,竟连天上的阳光都遮盖下去。

多宝再不多言,微微躬身,从圆环里一穿而过,消失不见了。

老子又是一声叹息,收了金刚琢。这琢子乃是老子收集赤铜所炼,正好借此化胡之功德成宝,一拍坐下青牛。紫光巍巍如山岳。飘逸洒脱,上九天而去。偌大的虚空中间突然裂开一道门户。直直通往三十三天外的混沌深处,老子偕同青牛一起消失不见。

不久之后,迦毗罗卫国降生一名太子,此子出世不凡,方出生便能言举步,前后左右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言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三界内但凡有些神通者皆有感应,莫不震惊。

多宝降生,果然拜入阿弥陀佛门下,修成无量金身,自命释迦牟尼如来,在截教时以数千件先天灵宝斩出的化身反唤作多宝如来。而后精修西方寂灭**,以诛仙阵图斩出忿念,既是忿念,做不得慈悲普度众生的佛陀,是为五大明王,降服一切邪魔外道,守护佛教。

【第156集:儒教出,赤松子成圣!】

第156集:儒教出,赤松子成圣!

且说扶炎岛之上,西王母与通天教主皆已闭关多年,当年一战,虽然给他们带来了一身重伤,却也同样带来了突破之机,疗伤之余,便闭关潜修,已经是数百年不曾露面了,除了通天教主其间元神出窍两次,第一次是将金鳖岛搬去混沌天外,一次是…………总之世事如水,东去不回,白云苍狗,时光易过,匆匆几百年过去了。

仙人从来不怕时间流逝,也感觉不到。百年时光,或者这是稍稍一闭关而已,弹指一挥间。人间却是风起云涌,当然这里说得人间却是指南瞻部洲一域,西周建国不过三百年就出了个周幽王,留下了千古流芳的烽火戏诸侯,结果被杀死。次年周平王即位,迁都于洛邑。只不过经此一乱,国力衰减,威信荡然无存,各地诸侯纷纷自立,不服大周,礼乐征发自天子出的时代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东周一起,便是春秋战国,正是诸子百年争鸣,群雄并起之时。

经过三百年休养生息,西方教可以说是大兴当年界牌关前,诛仙剑阵一役,罗天为了诛杀原始天尊,不惜破碎洪荒,灵脉崩散,反倒是冲破了鸿钧封印,放出了魔祖罗睺,或许正因如此才成全了西方,罗睺一去,西方大陆灵脉虽少,却是源源不绝,使得原本贫瘠得鸟不拉屎的西方竟然一改从前的凋零,渐渐的人杰地灵山清水秀起来。

当初从截教搜刮来的许多人才,都被接引准提以**力大智慧渡化,渐渐消了心中对截教的眷恋,投入西方。尤其是长耳定光仙,创出了欢喜禅一脉,被封为欢喜定光佛老子化胡之后,多宝转世投入西方教门下,为接引、准提所奉,成为西方教教主,二圣依照鸿钧老祖法旨在混沌之中潜修不出。

燃灯道人与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以及慈航真人投了西方,燃灯虽然没有得到定海神珠,终究还是依仗着自身的大悟性、大毅力开辟出了诸天世界,毫光照耀寰宇,被接引道人加伸大持正果,拜为燃灯上古佛。文殊普贤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另外就是观音菩萨了,这观音菩萨不是旁人,正是那阐教唯一的女性金仙:慈航道人,被准提渡化,就连当年修习的神通都是准提有意留下,自然而然的就水到渠成,并将一个截教门人原形所化之金毛吼赐予其做了坐骑。

另外尚有凤凰老祖长子孔宣作为护法大明王,苍龙老祖也将一些龙族送入西方教成立的天龙八部,一时之间,西方教强势无匹,又因其教名带有很强的地域性,遂更名为佛教。多宝道人也就是释迦摩尼被尊为万佛之祖,是谓阿弥陀佛,万佛朝宗,齐齐礼敬,口诵阿弥陀佛。

佛教势强,门人弟子更是无数。纷纷入主尘世,宣扬教义。道教这边式微,原始天尊身陨之后,阐教已然是名存实亡,顶得起大梁的只剩下云中子、广成子等人,却也是分身乏术,老子虽然又立下上洞八仙,却终究是杯水车薪。

截教已经破败,扶炎岛这边更是消极怠工,一心要看人、阐两教自己惹下的祸患,任凭佛教做大,让人、阐两教去头痛。无论是无当还是赤松子还是后羿,亦或是截教幸存的几大门人,都在扶炎岛或金鳖岛上潜修。

老子见阐截两教一方无奈一方罢工,只得亲身临凡,化身李聃,欲行教化,宣扬天道思想。

此时正是东周国力衰弱,各方诸侯并起,欲要逐鹿问鼎,天下纷纭,正是各种思潮泛滥,老子横空出世,未离母腹头先白,才到神霄气已全。诸天大神通者都有感知,却也不敢有任何动作。

却是老子临凡教化生灵,天降异像,生来白须白发,紫气盘旋。三界众人但凡神通广大的都有感知,却谁也不敢做什么。大抵魔祖罗睺功力大减,火神罗天又被封印,其余神圣又都顾忌老子背后的鸿钧老祖,对之自然不敢有半分异动。

如此四五十年之久,扶炎岛之上,问天宫之中,赤松子与后羿相对而坐,此时,无当圣母、金灵圣母、龟灵圣母、羽翼仙、乌云仙、金光仙、一气仙余元、焰中仙罗宣八位截教仅存的二代弟子俱都在侧,另外,扶炎岛上,嫦娥、张羽、琼莲、杨蛟、邓婵玉、十二元辰以及上百位门人也都在场,便是杨天佑、云华仙子夫妇与广寒仙子子贤这等“外人“也都在场。赤松子突然开口出声道:“大师兄,时辰已到,师弟这边去了,扶炎岛便有劳大师兄及众位师叔、师弟、师妹们照看了。”

无当圣母等人率先道:“师侄放心”自封神之后,他们才得知罗天与通天教主的谋算,心中只感觉无比愧疚,恨不能神通大涨,去与诸圣决战,这些年来各个一心修炼,又肩着神位之便,却都是神通大进。

一众门人俱都出声道:“二师兄放心”

最后,才有后羿开口,只说了两个字:“放心”

赤松子点头微笑,周身光华大作,一道紫气缭绕旋转不休,肉身封存于问天宫之中,元神飞驰而出扶炎岛,径直落入洪荒世界,转世而去,是为孔子。

世间传说,孔丘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传下“仁、义、礼、智、信、恕、忠、孝”九道,与道家佛家先天之外,更重后天教化努力,积极入世奔走,为亿万生灵谋求福祉。相比与道家地出尘飘逸,佛家的慈悲出世,却是更加符合人族地发展,为世间君王将相接受,平民学子奋斗之精神泉源。

然则赤松子毕竟是来自后世的罗天的弟子,得罗天日常教诲,儒家教义如此,却也不是一条胡同走到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讲“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取的就是道祖的阴阳平衡,万物和谐之道;儒家讲“忠恕”,也是有道家光风霁月,万物不萦怀的出尘气息;儒家讲“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鸿钧所传修道之大智慧,大机缘,大毅力。

可以说,儒家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当其冲的,仍旧是静修己身,完其修养。所以后来人说,儒家和道家乃是人格理想地两端,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个人的自然理想都是道家。

儒家学子修行,于道家佛家之外,再辟蹊径,却是不分仙凡。依次为“有志,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六个阶段。

凡初学修行者,皆是“有志”;等到“而立”便是挖掘自身潜能,独立与喧嚣尘世之外,可以调度天地威力为自己所用;“不惑”乃是在“立志”的基础上讲自身与天地融合,达天人合一境界,天雷地火,风霜雨雪皆由身发,随意调度,比之“立志”,更加从容淡定,纵意行之;“知天命”就是下学上达,下学者,知人事否泰,上达者,晓天命穷通,察觉自身祸福,自能趋利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