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唐皇帝李治 >

第183章

大唐皇帝李治-第183章

小说: 大唐皇帝李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条彩虹横跨在整个天空上,从地的这一端跨到那一端,各种颜色织在一起相映生辉,像一座金桥,气势雄伟地横卧天际。

千丈虹桥望入微,天光云影共楼飞。

雨后的天空蓝的像块巨大的琉璃,李治从来没有想过天空会如此美丽,这么令人感动。

远处,一些不知名的鸟儿也从惊恐中飞出来,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暴风雨后的欢悦和庆幸。

李治漫步走在泥泞的大营中,回忆着洪水压境的十多个多时辰里,一切想来,却如此弥足珍贵。

无数沿途倒在营帐边上的唐军还醒着都无声无息的爬着起来,单膝跪倒朝李治行礼,在所有人的记忆中,若不是李治,也不会有那好似已经在心中凝聚成“永恒的瞬间”的土墙、人墙了

这些淳朴的汉子,不知道如何像他们的皇致敬,只能用这样最简单的方法。

李治看着他们,眼睛微微湿润。

一个人挡着湍急的洪水,瞬间被吞没;十个人跳入湍急的洪水中,被冲得东倒西歪;一百个人,上千个人跳入湍急的洪水中,手挽手、臂连臂,肩并肩,像钉子一样,站成一排、两排、三排,无数排。

洪水灌进鼻腔耳朵里,听不见甚至不能呼吸了,却紧紧的立定脚步,环住彼此的手。

人墙就这样形成了,洪峰就这样温驯了

可李治知道他们累,洪水过来,哪怕百万人亦难挡,但没一个人叫苦叫累的,好像是一颗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一个唐兵,能顶四五人,扛土包,湿漉漉的土包,每袋百来斤,生死时刻,唐兵每个人的一口气都能扛几十袋不歇脚,脚下还“叭叽叭叽”地一个劲儿地跑。

一说哪处漏了要排险,甭管风多大,浪多高,水多深,眼皮都不夹一下,“扑嗵扑嗵”地就往水里跳。

这让李治想起了后世的那支开国红色大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李治生的晚,没有见到,但此刻看了唐兵那个拼劲,心里觉得值了,不看也罢

李治来到一个衣服上满是泥浆的青年唐兵边上,按住了他要挣扎起来的动作,笑道:“连着干了十多个时辰,累得够呛了。”

“嗯……有一点,陛下”青年唐兵尴尬挠了挠满是干硬泥浆的髻,呵呵一笑,满脸只剩下一口大白牙是干净的了。

“累就累,什么叫有一点,不管将军还是小兵,就是我这个皇帝,谁不累,累就大胆说出来,就歇着,没人会笑你,要是笑,你就问问他‘你就不累了?”李治说的有趣,听的那个青年心中诚惶诚恐的,但又十分受用,旁边不少唐军都聚集过来,满脸羡慕的看着那个青年唐兵。

“不。。。不行陛下,陛下您还有那么多将军国公校尉都亲自上去挡洪水了,俺们这些小兵蛋子还有什么说的?”唐兵大着胆子道。

顺着话茬儿,李治温声笑道:“那你觉得那些国公将军校尉的,怎么样啊,抗不抗得住?”

那年轻唐兵又挠了挠脑袋,想了半天才在旁边唐兵的暗示催促下道:“俺也不知道怎么说,只感觉有些将军平时感觉也不咋样,可这一抗洪,一个个的还真像那么回事。特别是李靖老爷子的‘军令状’‘生死状’一出,谁不敢稀里马虎。因为,他负责的那段,要真出了问题,就要摘将军们头上的乌纱帽。这招就是灵。我看这招也可用到平时去,当头头的,你打了败仗,还乌纱翅一晃一晃地做官,真不像话像这次抗洪堵口,你负责的坡段决了口,还能再放到你到另一个堤段去当官?小将觉得,这次抗洪,不管能力如何,每个将军校尉那都是拼死的。”

李治笑了,装作没看见后面人叫年轻唐兵少说两句打的手势,继续道:“那你觉得天下党党员怎么样?”

这个口无遮拦的唐兵,肯定是吓坏了,希望找一个泄口,闻言朝李治鼓起大拇指,让李治微微一愣。

“陛下,还别说别看这些天下党党员平时和其它将军两样,也就多识了几个字,但到了关键时刻,读过书的人就是不一样,人家把那个三爪蛟龙的标志往脖子上一套,大旗一挥,都是挡在我们前面,冲锋在前。”那个年轻唐兵满脸兴奋让凑过来的天下党党员心中稍安,可不能在自家老大面前丢了老脸。

李治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突然起身越众拦住了一个担架,对着抬担架的两个唐兵道:“他怎么了?”

那两个唐兵就待行礼,被李治拦住了,“现在还行个屁礼,快说。”

“回陛下,张小二为救同袍,军医说他胸椎骨脱位、脊梁横断损伤,这辈子只能躺在病床上了。永远不能再站立了。”说完那个唐兵忍不住低头垂泪。

张小儿动都不能动的躺在担架上,脸上从容依旧,尽管难耐的巨痛无时不在提醒着他,厄运已将把他带入另种人生,但还是冲李治恭敬的笑了笑。

李治这一刻突然有想哭的冲动,原本一切都可以避免,一切都可以顺理成章地不生,如果自己早点意识到这场大暴雨,也许自己不兵出大非川,也许……

没有也许了,这个花季唐兵,完了。

所幸,自己还有机会去补偿,尽管永远补偿不完。

“你怎么伤成这样的,能不能给朕说说?”李治眼眶含泪的问道。

那张小二腼腆的笑了笑,一旁抬担架低垂落泪的唐兵说道:“昨晚,西营处的坡面出现大滑坡,泥土下陷,张小二就第一个跳入水中,在齐腰深的激流中拿刀柄敲着从辕门弄来的木桩,一干就是三个时辰。伍长叫他上来,他说‘没事,我多干一点,大家就多一份安全’,死活不肯上来,后来被伍长强行从水中上拉上来换另一个人。

后来又一次摔倒在泥水中,半天没爬起来,大家去扶他时,他竟睡着了,满手血泡,满身泥浆,满脸汗水和雨水,然后就热,阴寒入体。

结果想不到这傻小子逞能,偷偷的溜下了水,伍长当时又没看见他,结果取土时,土层突然滑动,差点被冲走,但却被一根辕木非砸中了,于是就成这样了……”

围观的唐兵流泪了,李治却笑了,一边笑一边流泪,他既欣慰又痛心又感动。

蹲下来,李治握住张小儿的手,道:“你的伤,朕治不好,朕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你还有和你一样受了伤甚至死去的人下半辈子不愁,朕决定,让你成为大唐皇家军校的荣誉学员,为你记一等功,号召所有人向你学习,让你死后能入你家乡城隍庙,受你乡亲父老的香火,你还怨朕带你出来打仗吗?

坚强的张小儿笑着对李治安静的摇摇头,两只一直没有流过泪的眼睛,泪水如决堤的洪水一般汹涌而出,怎么止也止不住,喉咙间更是出一股压抑不住的悲恸哀嚎。

李治猛地上前轻轻抱住张小二,“我的兄弟。”

说完后,猛地直起身吼道:“我的兄弟,你们都是朕的兄弟,我们同生共死,永远也不抛弃谁,也不放弃谁,今天我们胜了,以后我们也不会败,朕将带着张小二一起去打仗,朕将和你们一起血染沙场,不破吐蕃,誓不休战好不好?”

“愿为陛下死战,不破吐蕃,誓不休战”

“愿为陛下死战,不破吐蕃,誓不休战”

…………

一阵阵怒吼声直冲云霄,无数筋疲力竭的唐兵,用他们沾满泥土的刀,高举着向李治嘶吼,他们要把所有的伤心、难过、愤怒全都泄到吐蕃人身上,没有仁慈,没有怜悯。

一场与自然的惊天大战,唐兵每个人尽管一脸疲惫,但就如同新生蜕变了一般,同袍间彼此相互对视时,都好像心有灵犀一点通,默契十足。

一股一往无前哪怕泰山压下来也不变色的铁血军魂,无形间在此刻的唐军中形成。

不知何时,脏乱的还不如路边乞丐的归海一刀窜到了李治身边,悄悄在李治耳边低声耳语一番,李治那激动的心情,霎那间冰凉一片,不可思议的看着归海一刀。

归海一刀脸色肃穆哀伤的郑重点了点头。

李治泪水顷刻间汹涌而出,带着哭腔对所有唐兵悲吼道:“卫国公归天啦,大唐军神卫国公——归天啦”

所有唐军都呆了,大唐军神卫国公李靖,归天啦?

可爱的分界线

小妖梦语:百战唐军成哀军了,写这一章写的小妖有点心痛,唉……古代当兵不容易啊。未来大唐的一个个老国公还会走的,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如此悲伤血勇的场面,可以有推荐打赏吗?

大唐皇帝李治。。。第七章惊喜?行道积石河口

:2011…10…132:33:50本章字数:6971

大非川暴风雨说来就来了,狂风卷着暴雨像无数条鞭子,恨命抽向唐军,猛烈的好似要将三十万唐军活活抽死。

而早早被李治差遣当了先锋的尉迟恭,也不可避免的被暴雨深深洗礼了一把,但较之李治的人品,尉迟恭无疑是幸运的,大雨没有给他带来任何伤害,反而避免了一次全军覆没的危险。

事情是这样的……

唐军此次南征吐蕃,战术部署是李靖制定的,计划如下:把大本营扎在大非川,留三十万人固守:遣尉迟恭率轻锐,迅而出其不意地攻打乌海吐蕃前锋,吸引敌军主力;待攻陷乌海后,则由李靖亲率主力大部队随后跟进,与敌军进行主力大决战。

李治身为天下至尊,无论他自己怎么想,李治的安全无疑是此战最重要的,甚至比战役的胜负还要重要万倍。

换一种说法,李治是充满着象征性的,他只要露露笑容,如同吉祥物般摆几个造型,喊两句热血的口号,鼓舞一下士气就行,其它的不要他插手。

可以说李靖的这个战术部署,强调的仍然是唐军一贯为之的“机动作战”重中之重是要行动迅,大唐闪电战。

但世事又如何能随人之意愿而行,天道自有其运行规律。

青海的复杂地形和高原气候,让唐军不得不面临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不把他做掉了,唐军在青海,以及随后以青海为根据地进攻吐蕃,都将处于一个令人骂娘的绝对劣势。

大唐和吐蕃的战战场是在青海的河源地区大非川,此地平坦广阔,适合大兵团铺开作战,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大非川就像是老天的尿壶,一年四季雨雪泥泞,大兵团作战又极其艰难,补给有极大的可能被吐蕃切断的危险,行军布阵与中原地区多有不同。

而中原士兵”哪怕是唐兵这样的精锐,对高原作战也是极其不适应,这不关乎训练,完全是平原人到高原的正常应。

高原反应之下,大唐军队的士兵和战马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而从地形来看,大唐军队是从低海拔向高海拔仰攻,而吐蕃军队则相反,所以占有地利的优势。

而且吐蕃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对其气候已经适应,而大唐军队的大部分士兵则是来自中原和草原干旱地区,从低温到多雨雪、高海拔的河源地区,即便后世有四轮驱动也行走艰难,疫疾时有流行,天时之利又不及吐蕃军。

这颇有点象三国时代曹操强大的北方军队在推进到长江水网沼泽地区后屡遭败绩的情况。

所以尉迟恭的作为先锋,作用不仅仅是突袭吐蕃军,捞点便宜,打打吐蕃的士气,最好是能将吐蕃大军诱出来,和唐军决战。

毕竟高原作战,对唐军太不利了,若是能一战而决”怕是唐军所有将领都会笑的菊hua都开裂了。

另一点也是在试探吐蕃的反应,看看对方在青海布置的网到底是如何的,虽然李治有信心在正面战场上扇吐蕃几个大耳光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