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故事的故事-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厢房一直由大姑妈一家三口居住,咸菜对在苏州陆篙荐谋事的大女婿凤生,尊称为凤老爷。凤生也确实是一付老爷派头。
原来由阿德家五口居住,后来让给二姑妈的是东厢房,含两间卧室、一间书房。
从正屋再朝里走是大厨房和柴房间,旁边还有一个带水井的天井。出厨房间有个约一百平方米的花园,设后门可直接上街。
花园是孩子们自由活动的天地,凤生的儿子立立、阿德的三个儿子:伟建、伟奋、伟微,以及阿判的几个儿女,都是在十几岁的这个年龄段内,他们在花园里玩过捉迷藏、放风筝、官兵抓强盗等游戏。
从某种意义上说,亨元在开往苏州的轮船上所期望的也就是这一种时刻。花园里的桃树结出的虽然是生毛桃,却清脆可口。
还有一种叫金钩子的树,成熟季节,用长竹竿套上个铁丝,往树枝上一摘,黑黝黝的果实大颗大颗望下掉,食之甘甜无比。有一年大丰收,咸菜好婆、眼镜婶婶以及大姑妈将它熬成糖浆灌了十几瓶,自己吃不完,分送亲戚友好。
花园是缤纷绚丽的世界,但有时候也略显恐怖。据说,严肃得犹如贾宝玉父亲的阿德,有一次因大块头不听家教,一怒之下竟将其绑在树上洒日头。
亨元从小父母宠坏了,读书远远比不上同龄堂弟,阿德视他为不屑子弟;他对"好叔"也敬而远之。虽然如此,他也有特长:童年时代练就的翻筋斗、竖蜻蜓,大块头望尘莫及。
阿判以此为傲,要儿子现场表演给好叔和几个堂兄弟看,阿德看了侄儿的杂技不以为然,要大块头也来试试,无奈伟奋从来没有练习过,且屁股太大,两只脚乱蹬一气,总是翻不上去,阿德很是扫兴。
他是一个勤勉的职员,按时上下班,从不在家闲耽。星期日和晚上休息时间,除偶而与亲戚叉叉麻将外,从不象阿判那样到外面去被三朋四友抬"轿子"。
在家里或督促孩子们功课;或带他们到近郊去远足或一起上北局看场电影,回来还要品评一番。刚解放那年,添了个女孩,取名丹娘,宠爱异常,谑称"小妹郎"。
过春节的时候,阿德洞箫横吹,为小妹郎跳秧歌舞伴奏,伟建和伟奋也分别用铃铛与铅笔匣击节和声,亨元在旁羡慕不已,下决心要学会一、二样乐器。
经过若干个月的努力,果然无师自通,掌握了些吹口琴和笛子的皮毛,还能扯扯胡琴,这三样乐器成为他日后的生活伴侣,直到中年为止。
另一家亲戚是穿珍珠巷姨母家。亨元称姨母为寄娘,是纳香人的大姐,嫁与东山富商龙生作继室。龙生寓居苏州,在穿珍珠巷买下一幢石库门中西合璧式楼房。
里外有二十多间,阳台、天井、客厅、厨房,一应俱全,独缺花园,活动天地不如衙门场那边宽敞。好在龙生前妻生的儿女,有的出嫁,有的留东山,大多不在身边,倒也清静。
住在穿珍珠巷的除了老夫妻外还有一位前妻生的闺女,粗细活样样能干,对继母言听计从,所以尚能和睦相处。
在日本沦陷区时期,龙生财发身发。家里雇有佣人民政府和车夫,虽坐的是黄包车,倒是崭新的进口货:钢丝锃亮,车灯、车铃、喇叭俱全。亨元跟纳香人到寄娘家来,那老两口躺在床上吸鸦片,兴之所致,邀姨妹也来过过瘾。
寄伲子觉得无聊,寄娘打发车夫拉着他到大街上去兜兜圈子,车夫手掀皮喇叭"叭波"一声,亨元脚踩车铃"叮当"一响。"叭波…叮当";,好不威风。
亨元在寄娘家最高兴的事是跟着她到观前街去看京戏,看好京戏逛玄妙观。寄娘迷信,总要进里面的三清殿朝拜一番。三清殿是苏州最大的道观,内置玉皇大帝和四大金刚等神佛像,都高达丈余。
亨元对道观不感兴趣,他向往的是殿外的小吃店和各种玩具摊头。寄娘烧好香后才带寄伲子到馆子里去吃锅贴。
那锅贴皮薄馅鲜,堂倌:"奄,重汤焖肉面来哉;奄;汤包来哉"的吆喝声和厨子用菜勺故意在平底锅上敲击出的伴奏,组成一曲令人馋涎欲滴的交响曲。
从小吃店出来,意犹未尽,那边是买窝酥豆糖粥的摊头,一只木桶里装着糯米粥,另一只装的是咖啡色的蚕豆糊,先把糯米糖粥盛在特制的小碗里,再浇一层蚕豆糊浮在面上。其香味百步之内可闻。
闻者胃口大开,似乎十碗八碗也能吞下,真正吃上一碗,小肚皮就沉甸甸了。玄妙观的玩具摊头更是琳琅满目,笃信";阿弥陀佛";的寄娘总是给寄伲子买木鱼,念珠之类物件,亨元则坚持要木刀木枪。
经过一番软磨硬缠,寄娘最终总是掏了腰包。寄娘一生行孝积善,年轻时为医母病,效法二十四孝割股伺母,平时连对老鼠也不舍得杀生,可是在"文革"中却因不堪忍受凌辱,在龙生坟墓旁边的小浜里投河自尽。
转眼已至一九五四年的春夏之交。亨元面临初中毕业,学校发了一本介绍各中等专业学校的小册子,油墨未干,他翻来翻去仔细阅看,以至将这种特殊的气味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到底应该考哪个学校才能出风头?这是他考虑的首要问题。晚上,和围墙合被睡在一张棕绷陷下去的小床上,必须将前腹贴着这小子的屁股,围墙才感到惬意,否则,就嚷嚷着要"原什梗"(即照原来的方式睡觉!)
一天,天气十分闷热,他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可以报考的学校,但志愿却只能填一个。多次的"原什梗"更使亨元烦恼不堪,故而半夜十二点还没有睡着。索性披衣起床,站在小天井发呆。
纳香人被大儿子的举动惊醒了,也起床陪他闲聊。据母亲的分析,最理想的是苏州医士学校:离家近,医生又很吃香。可惜亨元胆子很小,连打一个蚊子都不敢下手,岂能握手术刀。
另一个可以报考的是苏州建筑工程学校。哈哈的同学上一届毕业的刘珍就在那里。亨元却已有了自己的主意:
现在多数同学均报考南京电力学校,据说这个学校最难考,录取比例为十分之一,越是难考,说明这个学校越好,而且校址在南京,是大城市,从小世面见得很小的亨元,多么想到外头去闯闯呵。
结果,电力学校没有考上,倒考上了省内有名的苏高中。
第六回
自恃名校俊生其实池中浮萍既属充数竽那堪课堂提问
阿判的大儿子在沾沾自喜之余,幻想着进了省中后如何像该校发来的录取通知和祝贺信中所说的那样:有机会选派为留苏预备生,若能到苏联去留学,则一生足矣。
围墙看着长兄踌躇满志之态,颇为不满,坐在用两只长凳搁起来的门板上自编自演了一出评弹:"一江春水向东流,几家欢乐几家愁。
(此两句并非围墙创造,也不是这小子随手从唐诗中拈来,乃当时正在放映的一部电影的开首语)
手握弦子弹一曲,熏鱼耐听好勿要……走"。他一手佯握弦子一手佯弹曲调,双眼微闭,摇头晃脑。
在他的弹词中,以"不料他考取省中后"为排比句,刻意塑造了一个得中功名(考取省中)后对原配夫人(亨元幼稚班的同学董英)予以抛弃,另觅新欢的陈士美式的人物。享元听着听着,鼻孔冒了烟。
一九五四年金秋,阿判的大儿子带了行李铺盖前往苏州就学。开学尚早,暂住衙门场。这次在叔父、姑母家扎足了台型,大块头堂弟虽然也考取了高中,但他读的是市一中,毕竟比亨元低一个档次。
据堂弟解释,他报考第一志愿没有填省中,是怕考不取。言下之意,若我报了省中,肯定比你先录取。
大块头的不服气并没有抵销亨元的荣誉,特别是立立表哥的另眼相看,(他在省中对面的工专读书,并非凭真才实学进去,而是开了后门的)亨元想起两年前陪盆子来苏州考幼儿师范的情景……。
盆子因母亲生三弟一场重病而辍学,只读到初中一年级,且学业已荒废很久,要报考必须具备初中毕业资格的幼师如海中捞月。
此时,与她同龄的伟建虽然尚未参军,在省中读高二,但住宿在校;立立自恃这个大家庭里数他文化最高,热情为盆子进行考前辅导,无奈穷尽平凡之智力,盆子仍然一知半解,其结果是可以预料的。
好在她考不取幼师并不失学在家,早就靠当区长的姐夫林茹推荐在同里粮库谋得一职。
亨元陪盆子到苏州考学校也有自己的打算,想转学到当地任何一个中学去读书,他没有考虑到吃饭和住宿问题。把这个计划谈出来后,衙门场的人竭力反对,亨元得不到支持,只好作罢。
当时,阿德的同事英礼和他夫人还住在墙门间后面的厢房里,这对小夫妻之间不够融洽,据说英礼的丈人是江苏无锡一位名医,英礼以前跟他学过医术。
名医重才不重貌,看中了矮个子又戴一付金丝眼镜的英礼,根本就不同女儿商量,就把他招为东床快婿。结婚多年没有生育。
英礼工作勤奋,转业来苏州成了阿德的上级,还不时作为视察到同里邮局查账。而名医千金却不甘寂寞,凭着自己有三分姿色,最好天天有男人陪她逛马路、看电影。
衙门场有两位已经逐渐成年的小伙子:伟建和立立,伟建为人清高,与英夫人接触不多;立立受父亲的指示,努力博取名医千金的欢心,以便让她在枕头旁向英礼为两个阿舅美言几句,饭碗头保得牢些。
读初一的亨元陪盆子到苏州考幼师,闲暇无事,他的大姑妈向名医千金推荐这位男童,可以暂时陪她白相几天。亨元不知所以然地由姑妈陪到前厅来,娘姨正在给英夫人梳头。
名医千金看着镜子里的男童问娘姨:"这孩子长得怎么样?";油头粉面的娘姨对英夫人说:"长得是蛮好,就是黑了点。"
当日,名医千金就安排了和亨元的活动计划:吃过午饭后到大华电影院看影戏。英夫人牵着亨元的手走了约二十分钟到影院门口,买了两张票入座。电影即将开映,片名是:《白衣天使》,周璇主演。
突然,一位挂着省中校徽的青年坐到名医千金右首的位置上,英夫人勃然动怒:"奈格人纳亨什梗勿识相,我走到啥地方,奈跟到啥地方?"边说边拉着亨元的手在楼座上另找一个地方坐下,臊得那位中学生满脸通红。
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她向流动小贩买了两只茶叶蛋,给男童一个。亨元学着英夫人的样子,剥了蛋壳,细细品尝,若按平日,早已三下二除一把它吞下去了。
出得电影院,英夫人带着男童到对面百货公司逛了逛,碰到熟悉的女售货员,谈起周璇在<;白衣天使>;中的演技,售货员告诉她一个消息:金嗓子由于感情问题受到刺激精神失常了。名医千金听了惊叹不已。
晚上,英夫人与立立等人在前厅闲聊,她报告了金嗓子精神失常的消息。亨元扯开话题自作聪明地把大华电影院的一幕当作新闻告诉众位堂、表弟兄,却反而遭到立立的呵斥:"小孩子懂啥,不要乱扯!"
两年后再与立立相处,感到彼此都是高中生,可以平起平坐的时候,可惜,局长千金已经跟随他的丈夫搬出去了。
过了农历七月三十,大块头陪堂兄到省中办理入学手续。座落在三元坊的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不愧为名牌学校,绵长的围墙,占据了一整条马路,直至与孔庙相接。
办公大楼雄踞正中,前方一颗大柏树欢迎四方学子。新盖起的两幢教学楼在办公楼的右侧;学生宿舍则要绕过办公楼左侧的食堂由一条西北方向的走道而入。
亨元被编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