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不是故事的故事 >

第14章

不是故事的故事-第14章

小说: 不是故事的故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星期天,罗倩带了她的女友来到东一号宿舍。亨元根据皮旦的指示,正在教工食堂与炊事员商量加菜的问题。
回宿舍一看,坐在"芦笙情歌"旁的另一个女士竟然与皮旦的面孔十分相配,只是肤色略白些、雀斑略多些而已。他头脑里第一个反应是:我决不能要这个姑娘做妻子。
那女子对亨元颇有好感,因而在这次聚会中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午饭后,自告奋勇去楼下小河浜洗刷碗筷。乘其短暂的离开,皮旦急于向亨元征求意见,答复是:下次不要再见面了。
第十九回
    情书飞入农家避嫌暗度陈仓动员流生得法书记慧眼相马
晚上,两人拥被倾谈,皮旦似对罗倩逐渐产生厌烦情绪,可是怯于海嬷的权威,不敢公然断交,思想处于苦闷之中。两个人感到:找对象应该自己去追求的,才有味道,经人介绍总有委曲求全的成份。
原来,皮旦在高中女生中已有相互倾慕的对象;亨元也不得不招认自己所教的女生中哪几个是看得上眼的。对安琳,皮旦与他的观点相同,认为犯不着为个女人给自己拖一个包袱。
亨元在原初三、现已升入高中的女学生中还有一个比较看得入眼的叫林芬,她是那个班级的班长,而且坐在靠近讲台的第一排位置,他上课时能清楚地看到她的面貌。
使亨元难以忘怀的是有个星期天,他借了教工会的一辆自行车出游离枫林约七、八里的查里,公路两旁绿油油的庄稼惹人赏心悦目,途经赵家桥附近,见一农家少女在开垦公路旁的荒地。
车子逐渐靠近时,看清楚是初三甲班的林芬。那时候,自行车是时髦的交通工具,正在辛勤耕作的林芬不禁抬起腰来朝驾车者望了望,彼此认识,心照不宣。
亨元到了查里,既无熟人可访,又无市场可逛,甚为无聊。在小店里吃了些点心,就骑回枫林。途中,他期望在赵家桥再遇到这个农家少女。其实,人家早已劳作好了,岂有此理在马路旁等待游春回来的政治教师。
皮旦听了亨元的一番叙述,知道他对那个身材矮小的女生动了感情,就毛遂自荐表示愿为之牵线:"她现在是高一甲班的团支部负责人。我团总支开会经常能碰到。一方面,我可以逐渐向她介绍你的情况,另一方面我派你到她那个班去指导团的工作,借此机会和她接近。
放寒假了,那日,亨元准备回家过年。牵挂着谈朋友的事尚无眉目,隔夜曾到高一甲班的教室转了转,见林芬正与班里的一位男干部一起值班,两个头凑得很近,不知在说些什么。亨元感到有点酸溜溜,更激起了追求这个农家少女的决心。
在震泽家中,他经过几个不眠之夜后,写了一封信寄往浦江县枫林公社某某生产队,指名由林芬同学亲收。一个多礼拜后,阿判从邮电局下班回来,取出一封信交给儿子,并且莫名其妙地说:"这个姓林的不知是什么人,会从乡下给你写信。"
盆子从笔迹上分析出自女性之手,亨元连忙粉刷:"这确是一个女学生从家里寄来的信,她是团支部负责人,因我指导她们班级团工作,所以来反映有关情况的。"此时盆子孙已经与湖滨公社秘书张林结为夫妻,对兄弟的事也就不再多加盘问。
他即上楼急拆来信。林芬写道:"收到金老师的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我的印象里,你是个好老师。现在,你提出要与我作永久的朋友,我是十分愿意的。"林芬还描述年初一在家里喝糖茶,吃青豆,团坐在堂屋里拜年的欢乐情景。
寒假在感情生活的种种憧憬中度过,枫林中学以一种从未产生过的吸引力,使亨元按时回到了岗位。这是他第二年担任初三的政治教师和一个班级的班主任。
已经是下学期了,学生都是熟悉的。他别出心裁地在班级组成了个"乐队",除口琴、笛子、胡琴等杂牌乐器外,还配之以算盘、面盆和木拖板,演奏当时颇为流行的伊拉克民歌。
亨元要这些小罗卜头到高中部各班去循环演出,目的无非是想在林芬面前显示自己的组织才能。却不料此举引起了许多教师的非议,认为将面盆、木拖板当乐器是对战斗音乐的亵渎。亨元怕发展下去会牵涉到政治问题,连忙解散了这个拉圾乐队。
通过皮旦的协助,总算把林芬动员到东一号宿舍楼上,与亨元幽会了几次,后来被伙夫头兼电工的曹元开门撞见,才放弃了这个地点。他开门进入教师宿舍,名为检查电灯线路,实质是受命于秦东和皮旦,怕亨元控制不住自己。
亨元感到自己的恋爱活动,似乎处于许多人的监视之中,心里十分不快,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产生:何不等到暑假,把林芬带到震泽。有十天、二十天的时间相处在一起,便于相互了解。
恰逢平望木业社的哈哈给他来信。三姐对兄弟找对象不讲门第,不畏世俗偏见的精神深表同情,很想与亨元的女朋友见见面,问能否利用暑假将这位农村少女带来平望?
他把这个计划说给林芬听,并拿出了三姐的信以示证明。她勉强接受了邀请。双方商定在那天碰头,然后登上了西去嘉善的公共汽车。然后乘十点四十分的沪杭普客到嘉兴。
林芬是第一次乘火车,而且跟着比他大六岁的男人一起旅行,未免引来一些好奇的眼光。不仅她显得紧张,他的心也加大频率不安地跳动着,唯恐碰到枫林的熟人。
在嘉兴吃了顿简单的午餐,买到下午一点经过平望的长途汽车。两点半左右踏上了吴江的土地,亨元才显得自由自在起来。
小兄弟陈三暑假放得早,已来平望多日,与哈哈的男朋友同铺。现在又来了一男一女,哈哈巧作安排:请男友让出铺来,给金家两兄弟睡;林芬则与她同卧。
晚饭前,喜欢摄影的哈哈邀请林芬和她们金氏三人到照相馆合影。这张照片把亨元和林芳的年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尤其是他的身躯和面孔显得特别大,几乎是对方的两倍,比例严重失调。
在平望过了一夜。次日,三姐悄悄对大弟评价他的女友:"胆子很小。与我合铺,缩在角落里一动也不动。是一个老实的女孩。"
弟兄俩与林芳一起乘车来到震泽,阿判和盆子买了不少点心、烧了可口的小菜款待亨元的女友。围墙已考取南京大学,还没有放暑假。
几天住下来,林芳发现这个家庭吃的方面很大方,穿的方面却很随便;挣工资的人不少,却几乎没有什么积蓄;特别是亨元,参加工作已经整整两年了,还是两条光胳膊。
傍晚,在与他游震泽公园的时候,她以非常现实主义的态度规劝亨元对经济要有算计。湖光暮色之中听这番话很煞风景,与他的浪漫主义情调不合,他嘀咕了一句:"矮子肚里疙瘩多"。
 岂料这句话伤害了她,滴下泪来,并且好几天不搭理亨元。平静下来以后,她又提出了一个人先回枫林的要求。阿判担心林芬一个人回去会迷失方向。她说:“不要紧,来的时候已经记熟了路线。”
亨元假期尚未度尽,对她突然提出回去心里很是不悦,就听之任之。
暑假结束回到枫中,知道新来了一位领导,是浦江文教局派来担任支部书记兼校长的,名叫叶明。此人前额宽大,身材修长,略微深陷的双眼炯炯有神。独揽大权的秦东只得退居次要地位。
在新的学年里,校方分配亨元担任初三丁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级只有十三个学生,教室远离教学区域,设在办公室对面另一排平屋内,隔壁是作为实验室的大教室。
他的师生恋已被领导察觉,因未发现越轨行为故不作处分。又考虑到他的自尊心,也没有点穿。由于上学期心思不在教学上,所以这学期得不到领导的器重,仍然"留"在初三任教,并且把一个人数只有别个班级四分之一的初三丁交给他负责。
在刚从吴江回来的时候,亨元又从教工会借了自行车从枫林向查里方向行驶。这一次可不是毫无目的的郊游了。
途经赵家桥,从小商店里买了两纸包(用粗草纸包装、正面夹一张红纸然后用细麻线扎好)糕点,挂在车头上,沿着小路,推着车子进入林芬所在的生产队。
打听到她的家,走进堂屋一看,是老式的三开间屋。这时,天还十分热,一位青年妇女赤裸着上身,在堂屋和厢房间走来走去;一位壮汉眼睛恶狠狠地瞪着这个不逐之客。经介绍,他们是林芳的姐姐和姐夫。
女友领着亨元来到西厢房,这是她和父母居住的一间。林芬的父亲躺在肮脏的老式木床上,他显得十分衰老,瘦骨伶仃、两眼爆出。他打开了亨元送的纸包,从中取出一块桃酥在嘴里咀嚼,赞不绝口地说好吃。
他气喘吁吁地对亨元说一些感激的话:"林芬能与老师结交是她的福气。……"
不久,一个星期天下午,亨元在办公室备课。林芬背着书包从家里返校。(她是寄宿生)悄悄溜进办公室,塞给"老师"一个带盖的塘瓷茶杯。待她走后,打开茶杯一看,装满了糯米圆团,还有些热气。亨元三下五除二消灭了个干净。
十三人的班级倒好治理。同学们都有一股不甘落后于其他班级的上进心。体育锻炼、清洁卫生、劳动任务等等,都经常得到学校的表扬和鼓励。
此时盛行学习领袖著作,亨元率先在全校建立了第一个学毛选小组。以毛泽东思想为精神武器,推动全班同学进一步在学业、文体、卫生等方面不落后于别的班级。
新校长看到对面那个十三人的班级,在有点浪漫气息的班主任调理下居然蛮有起色,把亨元列为建党对象的念头渐渐产生。
在这十三人中,有本镇的走读生也有农村来的寄宿生。有一个姓洪的农村学生,家离枫林有近十里路,因学习跟不上和不习惯寄宿生活,元旦过后就逃学了。
亨元为了不使自己的班级少一个学生,在寒冷的冬天徒步走到他家里。由于不熟悉田间小路,还走了不少冤枉路。到他家时已近黄昏,而且下起了雪珠。朱姓家长大受感动,热情挽留亨元过夜并答应次日早晨让儿子与老师一起返回学校。
在饱餐了一顿农家的朴实饭菜(特地为他煮了一碗红烧肉)后,亨元在煤油灯光下兴致勃勃地对围坐在饭桌旁的学生及其父母、姐妹讲述自己不久前参加四清工作队,从山东老干部那儿听来的一个故事。
说的是渡江前,他担任南下工作队队长,队里有一个知识青年,不习惯艰苦的行军战斗,中途想开小差回去。队长发现了,将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并警告说,如果真的变成可耻的逃兵,将军法制裁!吓得他只得继续跟随大军南下。
到了上海,大家各奔东西。谁知时隔数年,他们两人在一次会议上又相遇了。知识青年今非昔比,成为某个部门的小领导。
他见了当年的顶头上司,二话不说,跪在地上连连叩头。问其原因,说:"若不是当年你拉我一把,我仍然在山东当个小学教师,岂有今天的地位……。"
这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对动员洪姓学生打消退学念头很有说服力。亨元自己也陶醉在滔滔不绝的演说中。
第二天一早,洪姓学生的姐姐,撑着一只尖头小船,把弟弟和他的老师送回学校。亨元动员"流生"一炮打响,像凯旋归来的英雄。
第十八回
    赤脚踏雪下乡吃苦方能入党心软被批涉右侥幸运动转向
回过头来说说元旦前参加四清工作队的情况。中央在一九六三年搞了个农村工作二十三条意见,目的是要打击“正在”抬头的资本主义和封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