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秦剑 >

第145章

秦剑-第145章

小说: 秦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惺裁匆馑肌�

想到了这一点,吕省、郗芮二人还能说什么呢?

第231章 亦敌亦友

秦都雍城。

秦将王荡擅自率军渡过大河在晋国地界上追击并屠杀的茅津戎的事情引起了两国间的矛盾,在晋国派使追问的情况下,秦公任好只好将王荡革职查办。

说白了,秦公任好也不单纯是因为王荡带兵擅闯晋国这件事查办他,而是因为王荡没有把国君的命令当回事,就擅自越境。

这触怒了每一位国君的底线。

试想一下,天下哪一个国君会允许自己的部下对自己的不敬,把自己话不当回事呢?

借着这个机会把这个不听话的王荡正好拿下,也是对其他将领一个警告,看看以后还有谁敢对国君不敬?

雍城大郑宫。

“诸位爱卿,近日有何要事奏报上来。”

秦公任好话音刚落,相国百里奚出列道:“启禀君上,晋国发生大事了,上月初十,晋国国君姬诡诸薨了。”百里奚并没有一股脑把晋国的所有事情都说出来,他要一点一点的倒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引到秦庭按照自己的思路来。

“哦………,爱卿是说晋国国君薨了,好啊!诡诸已死秦国东进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不是何人现在是晋国的国君?”秦公任好问道。

“晋国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国君了。”百里奚答道。

“好长时间没有国君,这是为何?”对于百里奚的回答,秦公任好甚是吃惊。

“晋公诡诸薨后,晋国国内因为国君之争引发了血腥屠杀,晋军主将里克为了给原太子申生报仇,连续杀死了奚齐、卓子两位继承人,现在晋国已经多日没有国君了。”

晋国已经多日无君?

对于西边的秦国来说,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消息啊!

秦庭上下立即充斥着一种难以言状的兴奋。

“君上,当下的晋国已经多日无君,对于秦国来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正好借此机会向他们的西河之地发动进攻,攻下西河。”秦将公孙枝出列对国君禀奏道。

西河之地,也就是晋国在大河西面占领的土地,这可是秦国东进毕竟之地,也是晋国在大河以西最主要的地方。

在秦国占领了镐京和矢国之后,晋国的西河之地已经成了秦国东进的最后方向,这块地方正处在关中的最东边,地势开阔,平坦富饶,一直以来是晋国在关中牵制秦国的屏障。

现在秦国若趁着晋国没有国君的机会抢占了西河之地,这对于东进的秦国来说无疑是占领了战略上的制高点。

意义非同一般啊!

莫要说公孙枝是这样认为的,就是秦公任好心中也无时不刻惦记着这块土地。

“君上,末将也认为应该趁此机会占领西河之地。”见国君又在思考,将军韦昱也出列道,“多少年来,西河之地一直是牵制秦国最主要的地方,有这块土地在晋国手中,秦国在关中的土地始终就不完整,既然秦晋之间迟早要因为西河之地发生冲突,何不趁着这个机会迅速出兵将其拿下。”

迟早都有一打,这正是最好的机会,秦公任好心动了,他用征询的目光望着百里奚与蹇叔。

他知道这两位老臣在关键问题上的意见始终是一直的,听了百里奚的也就等于听了蹇叔。

这一次两个人都没有表态,看来还是不能高兴太早。

“二位相国,你们对此事持何意见?”秦公任好问道。

百里奚看了看蹇叔,蹇叔不做声,于是便出列道,“君上是不是想出兵讨伐西河?”

秦公任好点头道:“有这个想法,不过还没有拿定主意。”

“哎………,看来臣多嘴了,不应该告诉国君晋国无君这件事情,因为它迷惑了国君的视听。”百里奚叹道。

“相国何出此言?”

“晋国国君虽然薨了,但绝对不代表晋国就此消弱,更不代表晋国就此灭亡。如果我们趁着这个机会进攻晋国,只能让晋国把国内矛盾迅速转化为对外矛盾。如不出所料,原本不愿意回国继承君位的重耳也会立即回国继承君位,跳起晋国的重担,随后晋国人在重耳的带领下,拿起长戈来对付秦军。到那时秦国不但不会得到西河之地,反而会丧失自己的土地。”百里奚说道。

经过百里奚这样一说,秦公任好刚刚还急切的心情稍稍有所平息,他很清楚此时的晋国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都比秦国要多的多,“那依相国之意,我们当如何?”

百里奚稍稍一想道:“这就要看国君是想把晋国当做敌人,还是当做盟友了。”

“此话怎讲?”

“敌人有敌人的对策,盟友有盟友的办法。”

秦公任好想了想道:“亦敌亦友呢?”说这话的时候,秦公任好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君夫人,毕竟自己的君夫人穆姬可是晋国人,若自己一心把晋国当做敌人,今后将如何面对自己的夫人。

当然了晋国也不是自己的盟友,毕竟秦国东进,晋国始终是其最大的敌人。

于是乎,秦公任好说出了“亦敌亦友”的决断。

亦敌亦友吗?

百里奚想了想说道:“亦敌亦友吗?这确实有些难。”

见百里奚面露难色,秦公任好道:“那就请相国说出另外两策,让寡人来决断。”

“如果我们把晋国当做敌人,当此晋国无君之际,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让晋国的内部斗争扩大化,进而拖垮晋国;如果我们把晋国当做盟友,那我们就出主意化解晋国国内的矛盾,让晋国尽快走出困境。”百里奚说道。

“相国的话,我有些听不明白,还请明言。”

“君上,诸位大人。晋国虽说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了国君,但据我的观察,晋国将会从重耳或者夷吾两个人中选择一位来当国君。这两个人各有特色,重耳为人方正,重信重义;夷吾为人圆滑、诚信不足。”

虽然没有见过这二人,但是秦国国内对于这二人还是有所了解的,毕竟秦晋两国谁都睁大了眼睛注视这对方,能不关注他们的君位继承人吗。

“如果重耳继位,对于晋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好国君;但是晋国的好国君,对于秦国来说恰巧就是有力的对手。”百里奚的话说到了点子上,对手的明君,绝对是秦国的有力对手。

“相国的话说的太对了,我们绝对不能让重耳继承君位。”秦公任好说道。

“臣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应该扶持夷吾回国继承君位,像夷吾这样以诚信不足的人回国之后,一定会在晋国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内耗,最后拖垮晋国;到那时秦国在出兵占领西河之地就唾手可得了。”

继续扩大内耗?

什么意思?

秦公任好不解的望着百里奚。

第232章 夫人之见

百里奚毕竟是上来年纪的人,说一会儿就要稍稍缓一缓,随后继续说道:“因为夷吾这样的人,为了能够当上晋国的国君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比如事先许诺给里克等人一定的职位或者城池,可一旦等他当上了国君,肯定又会翻脸不认账,这样一来,无疑会加大里克等人与国君之间的矛盾,诸位试想一下,里克什么样的人,已经杀了两位继承人,他还怕杀第三位继承人吗?说不定晋国的下一次屠杀还会来到,到那时,晋国一定会陷入无休止的屠杀与内斗中去。这样无休止内斗的晋国对秦国来说是不是好事吗?”

听完百里奚的话,秦公任好连连点头,“相国说的很对,不过,既然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难道晋国的大臣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吗?想想狐突、士蒍、郭偃等等这些大臣都是当今的名士,他们一定会极力劝诫里克迎接重耳回国继承君位的。到那时秦国要想离间晋国可就难了。”

“重耳必不会回国。”百里奚肯定的说道。

“相国为何如此肯定?”莫要说是秦公任好,就是群臣也对此很是吃惊,为什么百里奚就敢如此肯定重耳必不会回国继位。

“因为重耳是个明白人,他很清楚当下的晋国凶险万分,这个时候回国就等于是把自己的性命放在案板上。如果通过出卖晋国的利益让秦国或者是齐国帮助他上台,重耳又做不出来,于是他就只好放弃晋国的君位了。”

刚才百里奚已经说过重耳的为人,结合这一点,秦公任好一想或许重耳真的不会去当国君。于是说道:“既然这样,我们该当如何?”

“静待时日,扶持夷吾回晋国。”

“对,扶持夷吾上台,总比扶持重耳对秦国有利,顺便借此机会让晋国划出土地给秦国。”秦公任好说道。

听完百里奚的分析,秦庭也不在那样激动了。随着实力的增大,秦国的文武百官也知道除了武力之外,智谋也是打垮一个国家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付那些大国更需要智谋。

过了一会,秦公任好问道,“相国,虽然我们说了这么多,万一夷吾不派人来请秦国出兵呢?我们岂不是要失算了。要不我们可以遣使前往梁国,主动向夷吾示好。”

百里奚想了想道,“这也可以,大凡国君继位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国内的太子顺利继位成为下一任国君,另一种就是外逃在外的公子在大国的护送下强势回国继位。现在夷吾身在国外,肯定需要大国的支持他才能够堂而皇之的会晋国继承君位。若国君有意,可派人前往梁国与夷吾商谈。”

“嗯………,那就派公子挚前往梁国与夷吾商谈此事。最好能够让他答应把晋国的西河之地划给秦国,至少也应该划出五座城池来。”自从上次帮助梁国打败茅津戎之后,秦国已经从梁国西边划得了两座城池,这一次若能帮助夷吾上台,再得到晋国的五座城池。何必要出兵占领呢?

就在秦庭商议准备扶持夷吾继位的时候,晋国公子夷吾的使臣郗芮已经走在前往雍城的路上了。

雍城大郑宫。

回到宫里,秦公任好便将晋国发生的事情跟君夫人穆姬说了,毕竟夫人也是晋国的公主,母国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能不跟她说吗?

穆姬听罢,泪水就下来了,“千错万错,要是当年君父不听信骊姬谗言的话,又怎会发生今天的一切?”

说白了,今天之所以发生如此多的事情,其实还是由于晋公诡诸一心要换掉申生,重新册立奚齐为太子引起的。

说完了,哭够了。穆姬问道:“不知国君想扶持哪位公子为晋国的下一任国君?”

穆姬突然问道这个问题,让秦公任好有些吃惊,虽然他的心中早就有了人选,但他不想在夫人当面说出来,于是极力掩饰道:“夫人何出此言?晋国的国君人选,应该由晋国的文武百官决定,我秦国岂能插手他国内政?”

“夫君,话虽这样说。但是天下谁都知道,秦晋在地理上相互依存,更何况我还是秦国的君夫人,如今晋国发生如此大的事情,秦国岂能袖手旁观;即便是秦国想袖手旁观,估计也不可能,毕竟重耳、夷吾两位兄长若想顺利回国登基,都需要又大国的支持,试想一下,当今天下,除了秦国还有那个国家能在这个时候出手相助。”从小就在晋国公室生活的穆姬虽说是一个女子,但是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还是有所了解的。秦公任好此时想瞒她不是那样容易。

既然君夫人已经把话说得如此明白,秦公任好也不好继续隐瞒下去,于是问道:“那以夫人之见,我们应该支持哪位公子?”

“二哥重耳。”穆姬很坚定的说道。

“重耳?为何不是夷吾?”秦公任好反问道。

“重耳重信重义,若他能在晋国登基继位,秦晋之间将会长期友好,对于两国来说,将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