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飞雄-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憧匠秸蜕⒘恕3怨诵∈常切┬枰淼闹卮笪募鸵凰偷缴频畲怼D抢锉纠唇行碌睿蛭芑淞醣傅淖郑鸥某烧饷锤雒帧A醣复碚窬褚恢币淼酱笫常ㄏ挛�4点多)。然后皇帝把值班的和重要的大臣找到一起开个小会总结一下,布置一下下阶段的工作,这一天才算了了。
天不见亮,刘封就得起来,汉代法服穿起来真是麻烦,又捆又扣的,没几个人帮忙还真难把那些长长的蔽膝拴紧。扎了牛皮带还得在外面扎很宽的“武带”,带上佩环。梳头完毕后,要扎上红色的介帻(大头巾),然后再加上长冠——又叫刘公冠,一种据说是刘邦同志最喜欢戴的又长又卷的帽子。
穿一身法服,想灵活地动一下都难,那袖子的摆幅太大了。哦,剑那肯定要带上的,这东西象征着身份和地位,不带可不行。
坐上红色轮子的大车,刘封这就去上班了。
到了景钟门,一帮官员都到了,自觉地按照品级站好。刘封第一次到这里上班,有点搞不清楚状况,只看见走来一个人,看不清楚什么官阶。汉代官员大多穿乌衣,黑不溜球的一群乌鸦一样。这时候天刚亮,看不清楚。
等那人近了,从帽子才看出来,那人戴着武冠,那肯定是武将一类的人了。
那人一拱手行了个长礼:“赵云见过将军。”
原来是赵云啊,这位后世三国迷心中的超级英雄,在现实的三国中却是不太得意的,现在的品级仅为四品,只能算中级官员。但是他也是刘备的老部下,现在担任差遣是虎贲中郎将,有点后来卫戍军区司令的意思。一个警卫的头目。
“子龙将军,好久不见,你清减啦!”刘封一偏身,他可不敢受赵云一拜,虽然赵云的职位比较低,但是权利大,也是刘备的核心人员之一,资历也比他老。
赵云是个精细的人,看到刘封来了,知道他第一次朝会,肯定不习惯,所以特意来为他解围。
刘封找到了班次,居然站到了文官的最前面。
虽然有几个刘封都认识,但是大家只是相互寒暄一下,就一言不发等着。
过了一会有辆大车来了,下来的人是诸葛亮。
大家有意识地退了几步为诸葛亮让路(古代相权颇重,至南宋,凡官不满五品见宰相都必须行君臣礼。其他大臣如果和宰相的车驾冲突必须让路,也不可以和宰相并行。在战国时期,相甚至可以和国君一起接受大臣的朝拜),偏刘封也不让,上前一步,一拱手:“丞相安好。”
这个场面非常的微妙,大臣们虽然假装不在意,其实在意得很。
诸葛亮一笑回礼:“司空安好。”原来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到曹操恢复西汉初官制,刘备也沿用了西汉初官制。倒不是他们赶时髦,因为西汉初官员制度精简。到了后来加七加八,官员繁冗,中间又有个喜欢改名字的王莽同学,虽然汉代官职没后来宋朝那么捣糨糊,但是也够让人脑袋大的。
西汉初官职来自秦,秦法虽然严峻,但是却是中国官僚制度里效率最高的。身为精通韩(非)、申(不害)之学的诸葛亮(很多人认为他是儒家,实际上就诸葛亮本身的做法更接近于法家人物的做派。那时候儒皮法骨是汉朝政治的特色。当年汉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喜欢儒学,经常和儒生来往,他老爹宣帝气得大叫:‘我们大汉的治国是结合儒家的道德力量和法家的制度力量,现在这小子偏好儒家,将来让大汉衰落的一定是这个臭小子啦。’还真不幸说中了——对此司马光同志狠批刘病己同志)嘴巴上不说,但是实际上最为推崇秦制的。
在这个尴尬时候,钟声响起,大家排好队上班啦。
“解剑,脱履。”中使说道。
大家按照等级把剑交了出去,到了殿前把鞋脱了。一双双光脚走在榻上,找到各自的位置坐下了。
刘封坐在诸葛亮下首,对面的太尉的位置空着,张飞生病呢,没时间来上班。三公的位置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们是侧着的,正坐的时候可以看到皇帝半个脸。
“皇帝履殿。”刘备穿着黑色的法服,头戴通天冠,手里捧着玉圭。前面是提香宫女,后面是葆羽等等。也是一派帝王气象。
“下臣等拜见皇帝。”司礼御史叫道。
“参见陛下!”诸葛亮为首,大家叩拜。
“诸公!”刘备起身弯腰,算是回了一个礼。大家这才坐下。
“臣刘封拜见陛下!”刘封单独出了班,磕头行礼。
刘备非常客气地直起上半身一抱拳:“御史大夫请起。”
刘封没起,直接禀告:“主臣。臣有本奏。”
“讲。”刘备语气平和。
“臣自觉得年浅识短,不能担任如此重职。”刘封摘下帽子。
刘备还没开口,就听一人出班:“臣张存有本奏。”
刘备没说话等他下文,这人素自命才高,曾经在南阳的时候在刘封手下,当时战事危急,刘封为安稳民众伤害了不少豪强大族利益,也包括这个人的家族。
“臣弹劾御史大夫刘封市恩省中,沽名地方,其心叵测。”张存的声音洪亮无比震得大厅余音环绕。
********************
因为三国官制里只有曹魏完整保存了下来,而其他两国零星见于书,也不系统,所以本书参考曹魏的制度而设。实际上有许多品级和官职混淆,因为本人所知有限,盖为说明。还希望达人指教一、二。
第三节 鮣鱼之蜕
一场激烈的庭辩,刘封起码免冠去衣搞了几次,他用眼睛瞟了一下同样面带惊讶的诸葛亮,由看了看坐在上面面无表情的刘备。
“这些事情朕已经通过御史大夫的奏章知道了。”刘备阻止那些跃跃欲试的官员,“这些都是专阃之权内的事,并没什么不妥。”
诸葛亮也开始为刘封开解,说明那些都是他作为方面军主帅不得不为,否则军队怎么管理呢?
对于这一君一臣的双簧,刘封心里自然是清楚得很。着力地推辞,但是刘备的态度比较坚决,否决了刘封的请求。相比较授予骠骑将军和御史大夫而言,后者对楚汉政权的威胁小得多了。难道刘封还能组织一群文人去造反吗?笑话,谁不知道刘封和文人们的关系是楚汉主要将领里最糟糕的,根本不担心。
边打还要边摸,毕竟刘封现在要铁了心,生出二心来,那关中就会立刻动荡开来。刘备请刘封吃饭,名曰家宴。
刘备年轻的时候虽然家里条件不太好,但是却也做得些帮闲的角色,喜欢结交朋友,对那奢侈的生活也是很熟悉的,但是年长后经历了那么多艰难,所以又变得非常深刻。他自帮闲出身(虽然这么说不厚道,但是他的同学里和公孙瓒友好,看公孙那世家子弟不投其所好是万不能和他友好的,刘备发迹也着落在公孙瓒身上)久历人事,刘备炼就了一双独到的观人之法,终其一生,识人最准,气量恢弘。从识人的角度上看,他比诸葛亮还厉害。和孙权会了一次面,他就下结论这个人那也不是个久居人下的人,曹操这么心机深沉的人都被他蒙骗过去了,可见此人才量。他还顶看不起诸葛亮非常推崇的马谡,结果诸葛亮没听,吃了街亭败仗。他还很清楚诸葛亮是个什么人,所以说了一席话被后世认为厚黑学家家认为最经典的案例“白帝城托孤”。
“公受,不要以日间事为怪,这些大臣吹毛求疵习惯了。”刘备安慰刘封道。
刘封装着很气愤的样子:“孩儿这些年在外面为国家流血,这些腐儒怎地一件都不提。儿子委屈得很,当初曹孟德兵临城下,孩儿只要一点头那就是泼天的富贵。震慑那些蛮子也是为了尽快安定关中,恢复国家元气,怎得是我的不是了。”说着挤出点泪来。
刘备到底是心术专家,脸色不变,只是抚慰。
宴会是在中和台举行的,一色都是姓刘的。
刘备给刘封介绍了几位他新纳的妻子,这几位刘封都听说过,只是见面是第一次。正宫皇后甘皇后因为身子骨一直不怎么好,所以一直在养病中。刘备也是个懂得广播种多打粮的道理的,子嗣艰难不仅是他个人的问题,也必将威胁到帝国的未来,那也是个政治问题。所以当年唐太宗在知道儿子李治不喜欢广纳美女的时候,对身边的大臣说:“这个臭小子,这是要让这个国家毁灭啊。”并想更换接班人。分别收了邓夫人、蒯夫人、赵夫人(赵云之妹)等几位此外的充华、德容等等就不可数了。
刘备的儿子也不少,除了禅、永、理外还有芬、方、昭、宇。此外还得了几位公主。不过这里面除了刘禅和刘永稍微大一点,其他都大多还是咿呀学语,或是还在襁褓。
“臣刘封拜见太子。”刘封一眼认出那个站在一边的小胖子,看岁数应该是刘禅那个废柴无疑。其他的小P孩和嫔妃还不值得他三公之位的高官去折礼。
刘禅倒是不敢接受,虚让了半个身子说:“兄长请起。”看那样子也并非一个白痴嘛。
“公受,这是家宴只叙家礼。”刘备笑道。嘴巴上虽然那么说,但是看到刘封这么尊重自己的接班人给自己面子还是比较高兴的。
“父皇,这些是我给各位您和各位夫人的礼物。”刘封拍了下手。几个皂隶抬着些箱笼放在台下了。
“这是西域乌孙人的美玉,这是大夏的犀角,盘越的牦牛毡,高附的锦罽,大秦的壁流离(玻璃)盏,安息的麻刀,婆丝奴(波斯)的打马弯刀。”说着刘封还取出一个小盒子,“此为西域名香,是乌孙莫昆进贡的龙涎香。”又取出一串子珍珠,说:“这是婆丝奴大君盘许进贡的西珠(产于今乌浒尔河,其在波斯语里为“珍珠之河”),还有……”
刘备哪里见过这等奢侈的东西,各位夫人也看得眼睛发亮。
“这里还有几位大秦化人(魔术师)”刘封笑道。
刘备一沉吟:“当年吾游学洛阳曾见,不知是大秦之人。”表示咱也好似见过世面的,你别拿俺当土包子啦。
几个稍微大点的小孩子嚷着要看化人百戏,刘封说了几句希腊语(罗马文明大多继承希腊文明,其前期大多说古希腊语,后来才逐渐拉丁化,这个时候正在罗马开始拉丁化的阶段),那几个罗马魔术师连忙把自己最拿手的技艺表演一番。要知道面前那个坐着的人就是丝国的奥古斯都啊,那还不讨好得了啊。
“公受你怎地会胡语?”刘备问。
刘封说道:“孩儿想要对付这些胡人就必须知道他们的语言风俗,所以就学习了一些。”
刘备说道:“你不喜欢读书,我是知道的,但是这胡人尽是些无君无父的,有空还得多读读圣贤的书才是正道。”
“孩儿省得。”刘封不知不觉改变了称呼。他那带着吐火罗口音的希腊话还是高师尼舍教给他的。
折腾了一回,刘备其实也满高兴的,至少刘封也没显露出什么要闹独立的倾向,至少自己还在,还能压得住,等刘禅大点,刘封一见没什么希望野心也就慢慢熄灭了。却不知这时候的刘封那压抑已久的野心开始逐步生长。
在回到官邸的路上,刘封开始考虑自己的去向。虽然历史已经改变,但是人的性格很难去改变,虽然自己不会像历史上的刘封那样因为关羽之死而被逼死。但是刘备对自己这个假子的戒心却越发深重了,身在襄阳的他也逐渐感受到了风暴前的讯息。
开始来到三国,他其实并没有要一合天下的志气,最原始的想法就是活得更好一点,健康安宁地活下去,所以他选择了宽容的刘备。
但是这封建专制的怪胎偏不给他一条活路,要么选择服从,看着自己的羽翼被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