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爱情不流浪 >

第90章

爱情不流浪-第90章

小说: 爱情不流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我的人生该是什么?”李千千回过神来。
  “出国,深造,结婚生子。谋一个高等职位,或者全职在家,十指不沾阳春水,只为夫君做羹汤。那才是你。我养你。”温浩这话估计是借着酒劲酝酿了一路才说出来。
  “我养你。”他重复了一遍,伸手拉了李千千的手。
  出国,留学,嫁给一个有钱有才的大帅哥,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一切听起来就像是这十月天,爽气,优美,美得像是一个金色的童话,高高挂在天上,李千千知道自己只能望望。 
  “谢谢你,温浩。我恐怕没有那个福气。”李千千很感动,但是感动改变不了各自的轨迹,为什么不能,说不上来,就是本能的拒绝,李千千后来把这全都归结为“命”。
  温浩走了。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无非是两种:时间和空间。时间需要一点点去挨,而空间则可以是一张飞机票就可以跨过。温浩去了法国攻读研究生。李千千虽然没去留学,但是参加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的成人高考,日子里除了工作就是去听课,很单调也很充实。
  忙忙碌碌中,人们不知不觉跟着地球绕太阳又跑了一圈多,转眼是2015年的四月底了。粥天下的店面也早已转让,现在成了一家便利店。粥公馆依旧太平红火,李千千已经在这里做了两年多,她职业生涯史上首次突破两年。而两年也意味着一个员工已经稳定了下来,我开始教她一些经营和财务方面的东西,希望她可以挑更重的担子。
  “新华社消息,□□中央□□2015年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周一一早粥公馆的广播里照例播放新闻。这是我从当兵时候就养成的习惯,无论是后来从政,还是各种经商,没有特殊情况,每天早晚是一定要听新闻的。粥公馆的客人们也都习惯了这种老土的非音乐背景广播。
  “京津冀协同,我看首先是房价协同。你看保定这房价,官方还没撂话儿,它早特么涨了好几番了。刚想在保定买套房,计划泡汤了。”
  “别急,你等着,一准儿往下落,都是房产公司炒的,你想,国家能让他们随便那么炒啊。放心吧。”
  客人们听着新闻,做着各自解读,盘算着个人的日子。
  “这京津冀协同,恐怕最难的是软件的协同。”李千千叹口气。
  我这些日子都在保定忙活我两年多一直秘而不宣的学业秘事,昨天刚回来,并没明显感觉到什么,忍不住问:“怎么讲?”
  “教育、资源、思想……啊,没法讲。”李千千摇摇头,没往下说,上楼了。
  “怎么讲,您不知道粥董,我侄女,上初中了,学习成绩特别好,这不是要五一了吗,我问她喜欢什么回去的时候给她买回去,您知道她说什么?”小王插嘴道。
  “说什么?”我问。
  “她说,我又什么都没见过,哪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小王一脸的您听听,“大城市,像北京这边,什么博物馆、科技馆、这乐园那乐谷,孩子们都看腻了,一点不觉着新鲜,可我们那边,就县城刚建了一大型公园,那都是天天人员爆棚,人们觉着新鲜啊,还能划船。就昨天周日嘛,我哥带着一家子去了,我嫂子说那大太阳把人给晒的,皮生疼,但俩孩子折腾一下午,愣是不想回来。”
  说到俩孩子小王直笑,我也跟着笑,没说话。能说什么呢,我就是一个开粥铺的,自己生活的感觉尚可,但是管不了小王老家的那些事。况且,我的那项学业秘事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将进行到关键环节,粥公馆里的很多事情,包括保定那边,准备都让李千千去□□了。
  李千千两边跑,我则专心致志忙活自己的私事,不过,事情能不能顺利进行,并不完全取决于主观,我的事进行得并不顺利,今年算是没戏了。在沈凌云面前,我大男人的颜面被撕得生疼。倒是沈凌云懂我,说这事三到五年都是正常。她不光用“正常”来修补我破烂的脸,还有她那简单却温馨的厨房手艺。我在保定的日子,很少让我去粥公馆吃。西红柿炒鸡蛋,尖椒土豆丝,居然还能用微波炉十几分钟烤熟几条小鱼。以前听李千千说她的沈老师只会煮方便面,我想李千千是不会撒谎的,沈凌云这两下子手艺也是真的。只是煮方便面是她一个人的光阴,这些简约的手艺则是两个人的日子。面对我面前的这个温柔如矿泉水一样的江南女子,我感激,感激高冷如她竟能如此待我;也心疼,心疼她孤身一人在这个无亲无故的北方小城经营自己的学术人生。
  “待我这学业告成,许你青丝白发。”我拥了她,喃喃地拽起了文艺腔。
  “哪里还有青丝,未来的日子里,恐怕只有白发了。”她取笑道。
  “只求此生相遇,哪怕只剩白发。”我轻轻吻了她的额头。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沈凌云也喃喃地念叨着自己的心情。
  “在我眼里,你永远都美。等我,明年娶你。”我给了沈凌云一个期许,给了自己一份压力。
  

  ☆、第140章 你值这个价儿(二)

  带着这压力,我回了北京。刚进南五环,世俗琐事就迎上来了。
  “老粥,你什么时候回北京啊,一块儿喝喝茶。太长时间没聚了。”打来电话的是白铁军,我的老战友,也是老同学。
  老白和我一起上军校,毕业又在同一个部队一起当兵十多年。后来他转业去了统战部工作,我则回了省办公厅做秘书,彼此联系多靠通讯工具。再后来,我因妻子病故,伤心之下辞去公职,开了粥公馆。据说,老白也跟着那拨儿创业潮下了海,创办了一个教育机构。各忙各的,联系渐少。只是粥公馆拓展到北京之后,彼此的联系才又频繁了些。老白的教育机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壮大,成为了一个多元发展的教育集团,涵盖幼儿园、国际学校、国际课程、教育咨询服务、在线教育等等。发展好了,资源也多了,人就要想着要扛点社会责任。老白的宏润教育集团这两年一直在做公益教育项目,每年都会从我这里搞些资助,我说他这叫杀熟,他则认为是捧场,而且是我应该捧的场,经常给我上纲上线,说是自己发展好了,时机到了,却不知道扛点责任,是犯□□错误。为了不犯错误,这几年粥公馆年年捧场,换来的无非是在捐助单位名单里露露脸。他今天打电话邀我喝茶聊天,不用猜,肯定是今年的捐助又开始了。不过,今年我打定主意不再去露这种脸,毕竟我也是个商人。
  “老白,这段时间没空啊。我这还没进北京城呢。过些天吧。”我一口拒绝。
  “你个老油条,别想躲。晚上六点,衷心茶庄,不见不散。”白铁军一句话就把我给挑破了。老同学,老战友,有什么好处啊?除了二话不能说的捧场添钱做奉献的义务,还没没得着一点其他的好处。
  这捧场若是实在躲不过去,我也不打算再亲自过问这拔我毛的事儿,一切让李千千去应付吧。
  “好吧,晚上我带个人过去。这事儿你以后找人和她对接吧。”我做了甩手掌柜。
  挂了电话,车子渐渐驶入了开发区,一路向北,又拐了几拐,把车停在粥公馆门前。看看表,已经是下午三点多。这个点粥公馆正是人少的时候。一进门这帮家伙像是见了尊贵客人一样地看着我。
  “干嘛呀这是,都什么眼神啊,一个个的。”我把他们挨个看看,笑道。
  “首长终于是露面了,不容易啊。”厨师长带头打趣。
  “怎么了,出事啦?”我赶忙问。
  “能出什么事儿啊,有千千在呢。你可是逮着个李千千,自己落个逍遥自在。”收餐盘的李姐可能是因为和李千千一个姓,替她打抱不平,“看把人孩子累的。”
  我四下找:“哎,是啊,李千千人呢?”
  “楼上吃饭呢,今天不知道人为什么特别多,两点多才清净了。千千姐楼上吃饭呢。”小郭子说。
  “大家伙都辛苦啊。这个月,每人奖金八百。”我甩下这句话和一阵欢呼,拎着手包上了楼。
  李千千正在专心啃馅饼。我一拍她的肩膀,吓了她一愣正:“哎哟,粥董,您吓死我了!呵呵呵。”
  “这段时间辛苦了啊!”望着李千千凹下去的两腮,我心里很感激,“涨钱,薪资再涨两千。”
  “真哒?”李千千两眼发亮。
  “见钱眼开的家伙,当然真的。”我坐上吧台椅。
  “老先生最近很是神采奕奕啊。”李千千看了我一眼,颇有意味地来了一句。
  “什么神采奕奕,我什么时候不是神采奕奕啊。”我装傻,语无伦次。
  “啧啧啧,哎,看来真是老房子着火喽。”李千千故意摇摇头。
  我心里有些发窘,佯装发怒:“脑袋瓜子成天琢磨些什么?晚上跟我去个地方,见个人。”
  “去哪儿?见谁?干嘛呀?”李千千总是很多问题。
  “我的一个老战友。在建国路那边,具体的,路上再跟你说。”
  一路上我把事情详详细细都讲给李千千听,再三传递我的意思,虽说对方是我多年的同学、战友,但我是个商人,对这种整天奉献没有回报的事儿,已经烦了。一次两次三次为朋友,第四次,得为我自己,尽量往外推,实在推不掉,再往最低了谈。
  李千千怎么也算是做过高级助理的人,虽然不成功,但我觉着能让沈凌云成天夸在嘴上的人,基本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应该是有的。结果到了衷心茶庄,和我的老同学、老战友白铁军同志一见一聊,两人大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白铁军还是那直性子,一坐下来就直奔主题:“老粥,这次这个职业启蒙项目可不是资助单个学生了,而是让千千万万的学生受益。你知道现在有少毕业生处在迷茫状态?高考填志愿,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大学毕业后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现实呢又逼着人得向前走,总要干点什么吧,稀里糊涂地就找份工作,干干觉着不是自己想要的,就辞了,辞了再找,找了再辞。” 
  “频繁跳槽。”李千千补充着。
  “没错。”白铁军的手在空中挥舞着,继续慷慨陈词,“有那孩子甚至一年能跳六七次。为什么跳槽啊,走来走去,他不知道自己该去哪儿了。为什么找不着方向啊?”
  “缺乏职业归属感。”李千千接着唱和。
  俞伯牙这回算是遇到了钟子期,白铁军一拍桌子,“小李说得太对了!十年寒窗苦读拼力走出来了,但是走出来之后呢?咱们中国,确切说是咱们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走出去的教育太够,走出去之后的教育太缺了!职业启蒙这块必须得补上啦,从中小学就得开始补,这单靠体制内的力量是不够的。老粥,你我,咱们可都是农村走出来的,都有这个责任。” 
  白铁军说到而红脖子粗,终于是拐到了我这儿。
  李千千频频点头:“职业启蒙教育不到位,很多学生的自我同一性都没有在发展的关键期,也就是十二到十八岁,建立起来。只有在所谓“学有所成”之后才考虑自己的定位问题,面临毕业了才考虑职业问题,很容易造成自我同一性混乱和角色冲突,形成“职业意识”的无意识,导致就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