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

第9章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第9章

小说: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于显知没想到我不同意发粮饷,让他不知道怎么往下说了,“皇上,宫中一年要花费八十万两,皇上!四镇乃关乎国之根本,这粮饷更是头等大事,耽误不得啊!一旦激起兵变该如何是好。”
朱由崧一年花八十万两,还真是出乎我的预料,不过想到我先前吃的鱼唇吐玉等菜肴,看来八十万两都是保守的预算。“朕看这皇宫年久失修,准备修缮一下,没有银子怎么能行呢!”我来回走了几趟,发现很多房间都已经坍塌废弃,一时就找了这么个借口搪塞于显知。
于显知脸上的肉抽动了几下,心中不由苦叹,昏君就是昏君,难道没有华丽的宫殿就不能做中兴之主了吗?看来大明江山气数已尽啊!恐怕不等满清打过来就得垮台。
我记得以前学习的时候,对封建王朝的苛捐杂税印象很深刻,“于大人,朕忘了问你,你刚才所说赋税,是和前时持平呢?还是另有加赋?”我可不希望加重赋税,因为不论到什么时候,老百姓都拥护轻徭薄赋的统治者,明末的农民起义根源就是赋税太重民不聊生,我可不想掉进老窟窿里。
“回皇上,赋税和先帝在位的时候持平。”其实于显知没说实话,此时的赋税应该是略有增加才对,因为朱由崧刚登基就嫌府库亏空,没有现钱,所以马士英献了一策,略微加重江南的赋税而免除西北山东的赋税,其实这根本就是胡诌八扯,那时候西北被李自成张献忠占据着,山东大部分也不是南明的势力范围,减哪门子税。于显知说的持平,怕是把那些没收税的地方都包括进去了。
我让于显知走后,心中非常盼望张开能早点回来,好和他商量一下这钱粮的事情,以及我想招募新兵的想法,我相信,只要我有钱,敢花大钱,我就不信没人不给我卖命,赋税的事情也得研究一下,和崇祯朝持平,记得崇祯皇帝执行的是竭泽而渔的赋税政策,哪怎么能行!老百姓不早饭才怪呢!想来想去就想到兵字上头,我往椅子上一靠,口中不由打着叹息,“钱啊钱,兵啊兵!我该怎么办呢?怎么样才会有一支自己的武装呢?”

 
正文 第十五章 怀念野人的士高
我在椅子上一坐就是一下午,想着目前面临的困境,我丝毫没有解决的办法,如果照这样下去,没等我有什么起色,估计多尔衮已经南下平定江南了。
“皇上!为什么叹气呢?您该吃晚膳了!”李香君进来就听见了弘光帝的叹息,心中不禁纳闷,一个富有四海权倾九州的皇帝也会有愁事吗!虽然时局不是很好,但他至少可以偏安江南,延续那东晋南宋的历史啊!
我看着眉目恬美的李香君,不禁猜想满清得了天下的时候她在哪呢,是和候方域在一起吗?“朕晚上没什么胃口,对了,朕不是命你找一些歪书吗,你找到了?”
李香君微笑点头,“都是我以前收集的一些残破孤本,皇上为什么喜欢看这些?”李香君把怀里的几本书放到龙书案上。
我不经意的一瞄,发现摆在最上头的赫然是《天工开物》,我对这本书有些印象,当年中考考历史的时候还有这道题呢!记得说它是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本著作。
我迫不及待的拿过来翻看,一下便沉浸在其中,虽然我对后世的事物比较熟悉,但我知道那些东西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时代,比如说我知道电视机的原理,但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这里生产出电视机;再比如我知道一些物理化学知识,可现在的科学条件不能承受如此先进的技术,我所知道的反不如《天工开物》能给我带来的帮助,因为它就是这个时代的技术总结,是完全能转化为生产力的著作啊!
“你在哪找到的?真是太好了!”我高兴的看着李香君,她真的帮了我大忙,我相信只要我能渡过眼前的难关,这本书对我以后发展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李香君掩口轻笑,“这是宋大爷写的东西,我好不容易要来的呢!皇上喜欢看吗?那我想皇上肯定会想见见宋先生。”
打住!宋先生,难道写这本书的宋应星还活着?难道他也想张开似的活了百八十岁吗?“香君不要骗朕,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宋应星真的还在世吗?”
李香君一愣,“皇上难道不知道宋大爷是工部的官员吗?他以前去过媚香楼,我见他穿的是官服,听妈妈说他是工部的小官呀!”
我脑袋嗡了一声,心中又惊又喜,这个活宝绝对不能让他跑了,估计马士英或者东林党人都不会重视他,因为在封建社会,手工业被视为低贱的行业,被那些读书人所鄙视,所以理解支持工人的宋应星根本得不到重用,他们哪里知道宋应星所代表的财富啊!
李香君见皇上像个孩子似的喜笑满面,不由有些觉得好笑,看来皇上也很有人情味!不过古人所说的伴君如伴虎一点都不错,刚才皇上还愁眉不展,转瞬就变了颜色呀!
我把李香君拿来的书粗略的通读了一遍,在我看来是很丰富的,比那些子曰诗云强多了,尤其是有人还提到了限制君权,要求政治改革的方面,我心中暗禀,记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是在这个时代,没准克伦威尔正在英国闹革命呢!我想到这心中顿时充满豪气,我一定要赢,一定不能让中华大地落入满清之手,我将来不但要平定神州,更要和英国,荷兰等欧洲强国争夺海上的霸权,把我泱泱中华之威洒遍全球。
“你怎么还在这里?”我从幻想中清醒,发现天色已经很晚了,而李香君却还在我前面站着,“回去休息吧!明天我们接着学。”
李香君刚才一直在偷偷的盯着皇上看,皇上的表情好奇怪呀!好似痴狂一般,此时她被皇上一叫吓了一跳,“皇上……皇上不是想听琵琶吗?我已经把琵琶带来了。”
此时我的心中还有些热血沸腾,“是吗!那好,你给朕弹奏一曲比较让人激动的曲子,朕想听摇滚乐!”一高兴,我还把摇滚乐说出来了,可我现在真的很想来一段野人的士高,那多爽啊!
李香君一愣,她还没听说过有摇滚乐这个曲子呢!但她听皇上要听令人振奋的曲子,她做到皇上对面,抱着琵琶先是深吸了一口气,一曲十面埋伏从她的手下急促流淌出来。
第二天,我实在是躲不开只能上朝去,我想马士英等人一定是为了四镇粮饷的事要召开廷议,而他肯定是要我答应尽快把粮草发放下去,毕竟马士英是因为有四镇武将的支持才荣升首辅大臣,要是把四镇武将惹火了,估计他的当朝首辅也就当到头了。
正如我所料,马士英等人确实是为了粮饷一事,但出乎我预料的是,以史可法为首的在外诸镇以及东林党人都急着要朝廷把粮饷发下去,这个时候我终于知道了当皇帝也有吃瘪的时候,光杆皇帝就是不好当啊!不过我猜想就是大明朱元璋在世,要是手下的群臣武将不玩活,他也一样玩不转。
迫于压力,我不得不把粮饷一事敲定,但只给原先商议好的三分之一,余下的我以要修缮皇宫为名暂时不发放,再次让群臣知道了皇帝是多么昏庸。同时我也想到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的道理,不管怎么说,四镇还是我的部下,总不能让他们饿肚子。

 
正文 第十六章 未来的工业大臣
“朕听说工部的宋应星在工艺方面很有见解,让他一会进宫见朕,朕想问问他北京的王麻子菜刀,杭州的张晓泉剪刀怎么那么锋利耐用。”我见群臣都没了什么事,在退朝前让工部通知宋应星来见我。
下面的大臣们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包括马士英在内,心说前时出了一个木匠的天启皇帝,这马上又快出了一个弘光铁匠皇帝了,大明朝还真出混蛋皇帝啊!马士英倒是很希望皇上不理朝政,那样一来他可就是实际掌握权力的人,走出大殿的时候知会工部尚书,让他赶紧把宋应星送到皇上身边,耽误皇上打铁的罪名可也不小呢!
宋应星今年五十七岁,年近花甲的他刚刚被工部招用,以前在江西的时候做过一任小官,那本《天工开物》就是在那个时候编辑的,北京陷落后他原本想回乡隐居,再写一些著作,没想到南明朝一立就把他招去了,怎么说他也是大明子民,为国出力是他的本分。可在工部呆了半个多月,别说出力了,一点工作都没得干。
宋应星今天和往天一样,泡了壶茶坐到椅子上品茗读书,刚看了没几页,就见自己的顶头上司工部侍郎姚大宏着急忙慌的进来。
“长庚!你的时运来啦!”姚大宏进来先喝了一大口茶,“赶紧跟我走,皇上召你进宫呢!长庚,我以往可对你不薄,你发迹了可不能忘了我呀!”姚大宏是个善于投机的官僚,听说皇上要玩打铁,马上就想到了天启皇帝,那就是说宋应星马上就要成为宠臣了,他可得打好关节。
宋应星一愣,皇上召见?“皇上见我干什么,你就别拿老头子寻开心了,是不是想喝我的大红袍啊!你直说嘛!”宋应星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品茶,买茶叶的银子几乎占了俸禄的三分之二,可以说宁可不吃饭,不能不品茶。
姚大宏见他不信,扯着宋应星的衣袖就往外走,“长庚,我骗你干什么,皇上要打铁,听说你很内行,这不,早朝的时候亲自点名让你进宫呢!怠慢圣驾可不好,快点走吧!”
宋应星做官做了二十多年,可却从来没见过皇上,等他听了姚大宏的话语后,心中又喜又忧,喜之喜,能在有生之年得见天颜也算了了心愿;忧之忧,大明恐怕真的要出第二个天启皇帝了,皇帝怎么能醉心打铁,治国平天下才是他的职责啊!
来到皇宫后,宋应星看着破败不堪的皇宫,一边走一边盘算着这个地方该怎么修缮,那个地方该怎么平整,经过二百多年的风雨飘摇,南京的皇宫确实不太适合人居住,也难怪皇上要修缮一下。
“微臣宋应星叩见……!”被一个太监领进御书房,宋应星看见前坐着一个身穿龙袍的人,马上要跪倒行礼。
我正在仔细的研读宋应星的著作,听见他来了,马上让田荣搀住要跪倒宋应星,打量着他,大概能有六十多岁了吧!脸色很黄,看样子身体还算硬朗,这可是我很关心的,毕竟真正要重用劳累他的时候在后面,“宋爱卿不必多礼,朕没想到你年纪这么大了,田荣,赐座!”
宋应星知道能在皇上面前坐一坐,乃是无比荣耀的事情,激动之余也不敢坐实,屁股轻轻搭着椅面,随时准备站起来。
“宋爱卿不必紧张,朕叫你来就是想让你教朕一些东西,朕已经叫人拟旨加封宋爱卿为太傅,从今天开始,宋爱卿就是朕的老师了。”我见他比较紧张,让田荣给他沏了杯好茶,听李香君说他爱茶如命,希望这个能缓解他的紧张情绪。
宋应星被沁人肺腑的茶香一熏,感觉好了很多,不过听了皇上的话险些从椅子上出溜下来,太傅?他没有听错吧?这也太离谱了,他一个工部的闲人转眼之间变成了皇帝的老师,这是真的吗?宋应星掐了掐自己后腰的肉,疼痛证明这不是做梦,可这也太让人意外了。
我拿着宋应星编辑的书走到他面前,他马上站了起来,我指着书中的一个章节,“宋爱卿,这个提花织机我有些不太明白,是不是织出来的布不用刺绣就有图案啊?还有你说的排除采煤时产生的瓦斯的技术,可靠吗?”这两个先进工艺技术我比较关心,也有些怀疑这是不是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