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周贤婿 >

第385章

大周贤婿-第385章

小说: 大周贤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殖ち豕夤滩蛔∑瓶诖舐睢V皇嵌滥灸阎В驼饷匆徽Q鄣墓し颍豕夤团懿坏袅恕�

刘光世率先跑了,庞万春的目光就被刘光国给吸引了过去,为了避免再放跑了刘光国,庞万春弯弓搭箭,一箭射中了刘光国的战马,刘光国当即被摔落马下,做了安西军的俘虏。

遭遇战从开始到结束,所用时间极短,庞万春一面命人打扫战场,一面将刘錡叫了过来,询问究竟。

“多谢这位将军出手搭救,刘錡在此谢过。”刘錡对庞万春抱拳一礼道。

“不必多礼,实话对你讲,你是否已是安西军一份子这事我目前尚不知晓,方才出手也并不是为了救你,而是要消灭这支平西军骑兵。你可否告知这平西军为何要追杀你。”庞万春摆摆手,开门见山的问刘錡道。

刘錡闻言也不见怪,问庞万春道:“将军不知我刘錡,可曾听过家父刘仲武的名字?”

“这个倒是听说过,令尊不是平西军中大将吗?怎么会任由你被人追杀?”庞万春有些纳闷的问道。

“……与贵军初战失利后,朝廷所派的主帅高俅有意让家父承担此次战败的责任,在下不服,便带着亲信将家父自虎贲军的军营中营救出来。实不相瞒,不久之前在下孤身入太原,已与大都护议定我父子率部来投,却不想当我回去与父亲汇合时,被提前知道此事的刘光世兄弟带人伏击。将军,我父如今可能凶多吉少,能否请将军给我一些人马,可以让我将家父的遗体夺回。”

面对刘錡的请求,庞万春有些犹豫,这毕竟只是刘錡的一面之词,并不足采信。可看刘錡的神色,似乎又所言非虚。

“那人是什么人?”庞万春一指被押过来的刘光国问道。

“此人乃是刘光世兄长,刘光国。”刘錡咬牙为庞万春介绍道。

“哦?刘光国?其父莫不是与令尊在平西军中齐名的那个二刘中的小刘刘延庆?”

“正是此贼。”

“喂,刘光国,方才刘錡所言可是真的?”

“哼!”刘光国冷哼一声,扭头不答。

庞万春见状笑了笑,对刘錡摆了摆手,“若是这刘光国回答,我反倒不敢信你所言,但见他这个态度,我反倒对你方才所言信了八九分。也罢,且让我赌上一赌,随你一同去将令尊的遗体抢回来。”

“多谢将军。”刘錡赶忙答道。

庞万春所率骑兵五百,留下一百负责将刘光国等俘虏押回太原,剩下的四百则随着庞万春一同在刘錡的带领下赶回了之前的山谷。等到庞万春带人赶到的时候,恰好正碰上惊魂未定的刘光世带着人走出山谷。

刘光世一见到庞万春,当即便慌了手脚,也顾不得去考虑迎敌,扔下此战的缴获,带着人扭头就跑。

“穷寇莫追,且看看那些人里是否有令尊在。”庞万春拦住刘錡说道。

第376章 损招

刘仲武没死,适才刘光世告诉刘錡其父已被诛恐怕还是想要乱刘錡心神。不过刘仲武受伤颇重,现在没死,若是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还是会挂掉。庞万春没有耽搁,当机立断便带着刘仲武父子退回了太原城。

提前得到消息的李墨亲自出城相迎,以李墨如今的实力,若是刘仲武能把所部尽数带来,那李墨还会在意一些,可一两千人,在李墨眼里也就不重要了。关键是刘仲武父子来投,只要他二人来了,李墨就满足了。至于那些普通的兵将,不来更好,也省去了叫刘仲武父子在安西军中立山头的可能。

“大人,刘錡把事情办砸了。”太守府里,刘錡单膝跪地向李墨请罪道。

李墨赶忙伸手相搀,出言安慰道:“信叔不必自责,其实对我来讲,有你父子来投,就是我李墨最大的收获。如今你父身受重伤,我知你心思不定,不必在此陪我,且去陪伴你父亲吧。你且放心,此仇我必为你报。”

“多谢大人。”刘錡感激的说道。

待刘錡退下去守护父亲刘仲武后,房学度轻声对李墨说道:“主公,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嗯,我知道。不过忠臣必出孝门,这刘錡是个孝子,值得我冒险一试。”李墨微微点头说道。

“只是眼下这刘錡与其父走投无路,日后若是另有出路,难保不会生出别的心思。”房学度依然有些担忧。

李墨见状笑了笑,“学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以诚相待,他日那刘錡若是背主,我自然也不会妇人之仁。”

房学度见李墨心里明白,也就不再提醒李墨,转而问起了李墨下一步的打算。自安西军起兵南征至今,除了一开始采取主动外,等拿下了太原城之后,房学度就觉得自家这位主公似乎有些不思进取,赖在太原城迟迟不肯南进,先前击败大周军后也没有乘胜追击,房学度实在是有点摸不准李墨的想法,这才出口相问。

“学度,那依你之见,我们此时该如何行事?”李墨想了想,觉得有些事还是要跟房学度这个军师说道说道,便开口相问。

“主公,以目前我军的战力,不是微臣夸口,即便是一口气打到京城也不成问题。”房学度闻言答道。

“那然后呢?攻破京城?我登基坐殿?”李墨又问道。

“难道主公没有想过?”房学度反问道。

“以目前的形势来讲,这一天迟早会来,但绝对不是眼下。没有错,以我军的战力,收拾大周的兵马并不存在多大的问题。大周军虽强,但我安西军更强。只是学度,这打江山容易,坐江山却难。可以马上打天下,却不可马上治天下。这治理天下,说白了就是要让天下归心,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对大周来说,我们是侵略者,即便同为汉人,但还是两个国度。而治理天下,离不开世家大族以及士子的支持。没有错,如今咱们安西兵强马壮,自身也培养了一批士子,可问题是绝大多数士子还是心向大周,在他们的眼中,我们安西还是乱臣贼子。”

“就如你方才所言,一口气打到京城,夺了大周的皇位,的确问题不大,可想要让士子归心,认可我们安西为汉人正统,那就不是光凭刀枪就能解决得了。”

“怎么不能解决?就不信那些士子的脖子能比刀枪硬。”

“可你有没有想过,即便那些士子迫于生死勉强对安西低头,但私底下他们若是心怀不满暗中捣乱,那我们安西又何谈什么发展。”

“那总在太原按兵不动就能争取到那些士子之心了?”房学度不服气得问道。

“当然不能,所以打一开始,我就没打算去争取那些士子之心,我的目标,是那些百姓的拥戴。士子虽然掌握了这天下的话语权,但真正可以决定天下归属的却是那些不被士子放在眼里的普通百姓,唯有得到那些人的支持,我安西才能坐稳天下。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没有了那些百姓的参与,一些就靠耍弄嘴皮的士子是成不了事的。”

“……那主公打算如何争取百姓的拥戴,光靠给他们好处?”房学度好奇的问道。

李墨摇了摇头,“光给好处是不够的,百姓都比较懒,在没有遇到损害他们切身利益的情况时,他们一般都会选择随遇而安。我们安西要争取民心,自然不能去做失民心的事情,而指望大周自己失去民心也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所以在这件事上就必须借助外力。学度,你觉得此时最有可能成为我安西助力的能是谁?”

“……金国?”房学度想了想后不确定的答道。

“没错,就是金国。”

“……主公,非是微臣不信主公,只是那金国里也不是没有明眼人,他们会听从主公的安排?”房学度觉得李墨有点异想天开,忍不住提醒道。

“呵呵,学度,在揣摩人心上,你还是嫩了点。你之所以觉得金国不会对大周下手,那是因为你不了解金人的习性,觉得周金结为盟友,金国的目标只有咱们安西一个。可问题是即便金国上层不愿与大周开战,可却挡不住底下人的意愿。金国开国以来,与辽作战连连得利,直到遇上了咱们安西才开始吃瘪,而对大周的作战,那回要不是咱们安西半路截胡,金国的获利会极为丰厚。咱们安西成了金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不假,但同时咱们也是金人眼中的硬骨头。就好比你喂狗,一块骨头是可能会崩掉狗牙的硬骨,一块是软硬适中的肉骨,你觉得狗会选择哪块骨头来啃?别把金国的人想的太高尚,与深受汉文化影响的辽人不同,现在的金人还是利益至上,在利益面前,咱们汉人讲究的礼义廉耻都要靠边站。等到金人无法从咱们安西捞到好处的时候,他们必然会开始打大周的主意,一纸盟约,对金人来讲一点约束力都没有。”

“……若是真如主公所说,那金国倒是的确可以利用。只是主公怎么就那么确定金国一定会上当,万一他不上钩呢?”房学度想了想后又问道。

“不上钩?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们又怎么会不上钩。”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呢?”

“万一?他要是不上钩,咱们就想办法让他上钩呗。不过学度,你觉得我这个祸水东引的想法怎么样?”

“呃……说实话,这个想法是不错,就是损了点。”

李墨:“……”

“呵呵……损了点啊……所以这个法子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你想出来的。”

“我?”

“没错,就是你。”

“……主公,这个,明明是你想出来的……”

“哎~作为主公,那必须是光明磊落,英明神武,所以这种缺德的主意只能是你们这些为求利益不择手段的下属才能想得出来。”李墨一摆手,笑眯眯的对房学度说道。

房学度心里不由苦笑,知道自己方才评价说这想法有点损的话引来了李墨的报复,不过身为臣子,维护主公的形象也是自己的份内事,反正这件事李墨也不可能对外宣扬,说是自己想的那就是自己想的吧。

见房学度认头,李墨也就不再说这事,有些事能做不能说,像刚才说的那件事就是不能说只能做的,而且还必须做得隐秘。

房学度事后仔细想想,发现主公李墨的想法还真是不错。眼下拿下大周不成问题,别看大周兵马众多,但只要安西愿意,拼着损失还是能将大周天子给拉下马。但问题是这正统的大义名分不在安西这边。干掉大周容易,可想要让大周百姓接受安西这个新的统治者却不容易,在没有遇到食不果腹,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很少有百姓愿意换个领导者。而攀附在大周身上获利的士子、权贵也不会愿意安西跑来抢走他们的饭碗,然后再给他们重新发一个饭碗。

真要是现在就解决大周,那安西需要面对的就是遍地烽火,四处平叛的局面。远不如李墨借用金人之手先把大周内部给祸祸一遍,让大周上下对朝廷感到失望,然后再让安西军充当救世主的身份露面,那样一来,日后遭遇的抵触就会减弱许多。

朝廷与百姓的关系,说白了就是保护者与被保护者的关系,被保护者按期缴纳“保护费”,保护者则为被保护者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祥和的生活环境。一旦保护者无法为被保护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那被被保护者舍弃也就成了理所当然。到那时,可以提供这种保护的安西也就成了大周百姓新的选择。同样都是汉人当政,百姓的心理抵触自然要比被外族统治要低得多。

了解了李墨心里真实想法的房学度也忙了起来,李墨不可能无缘无故跟房学度说这些,作为李墨身边的军师,自然也清楚此时安西军内对李墨迟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