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葬宋 >

第94章

葬宋-第94章

小说: 葬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明脸色一整,道:“如此先屈就将军了,此乃我赤红军印信,本官先任命你为赤红二军都统制,你麾下只要不逾制。可由你自行任命。此次若能成功,战船可全部与你,而粮食运回台湾。从此刻起,要小心驾驭手下,万万不能出错。”

陈吊眼点头称是,别不再提,手下诸位寨主听见可由其自由任命部曲,也纷纷兴奋,场上的气氛也热闹起来。

事毕,姜明和众人约定策略细节之后,便乘船转头回转,又直奔漳州而去,只是船舱内多了几百人的随从,皆是陈吊眼等选出的武艺精干之士。姜明的心里也愉快了很多,如果这次功成,不但麾下赤红军又多了一支精兵,而且从粮草上也充足了一些,最重要的是,在沿海算是又撕裂了一个口子,为下一步的登陆打好了基础。

王阿强并没有随他去漳州,而是仍旧留在了陈吊眼那里,姜明可以看出,陈吊眼对其的信任,也放心了许多,已经是九月十五了,唆都在月底之前随时可以到来。成败也就在此一举了。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十九章漳州行(上)

本来姜明是没有必要再去漳州犯险的,出了东山岛,就有人不住的劝阻他就势回到台湾主掌大局,以他的身份真的没有必要往漳州一行,但是姜明却执拗的做出了前往的决定。不是觉得自己的万能,而是对于古人的大局观真的感到十分的担忧,有自己这个钦差大人坐镇,应该会好一点。

来到了漳州,上岸后,自有人将几艘船开往船坞维修,那是为了打探漳州船只停泊的情况而在半路上故意搞坏的。非得大修不能成行,然后一行人就悠然的走进了漳州城。拿着蒲寿庚为自己写的引荐信直奔漳州招讨使府衙而去。

时间安排的恰到好处,当姜明等人凭借蒲寿庚的书信进入了招讨使府中时,正巧遇见柳七伤和一个中年黑髯男子寒暄而出,趁机为姜明介绍其为蒲家贵客,鸿儿乃是寿晟之女能能,居然让傅全深信不疑,视为上宾。特别是姜明让手下将奉送给傅全等人的礼物抬上来时,这个原大宋叛将竟然开始称兄道弟起来。待姜明说道船只不幸触礁,自己无法修复,傅全更是将胸脯拍的蓬蓬作响,马上写下手令,允许其进入官军船厂请技工帮其修复。倒是让姜明觉得有些太过容易,简直有些不敢相信的样子。

傅全本来也没有必要这样对待姜明,就算是蒲寿庚的面子在那里放着,但是漳州、泉州分为两处,两者本来是应该平起平坐的,但是偏偏蒲寿庚主市舶司,油水比他大了很多,而且上个月刚刚又任命其为福建行省中书左丞,基本上算是福建一带的最高长官,就凭借这些,怎么能让傅全起讨好之心呢?

双方相谈甚欢,对于自己长官的推荐过来的人,虽是一个平时自己很看不起的商人,但是也没有掉以轻心。特别是这位商人还送给自己很多海外的奇珍异宝,说话还捡着自己喜欢听的说,怎么不让傅全开心呢?要不是在这个时候有紧急的军情,傅全甚至要将其留宿于招讨使府内。

姜明他们很识趣的告辞,回到了漳州城内早已经预定好的客栈。关上房门,扮作姜明妻室的鸿儿就问道为什么不试着招降傅全,那样做起事情更加事半功倍,姜明摇摇头为鸿儿分析道:“像傅全这样的叛将,已经背叛过一次后,再想让其反正,要不就是自己这方有绝对的优势,要不就是想吕先生一样落入自己的手中,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那样他才会跟从你的步伐,现在漳州,傅全也算是一个封疆大吏,虽然只有一州之地,但是山高皇帝远,已经是一方土豪,要是自己不能给他更大的利益,冒然打探其心思,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但会让傅全有戒备,连带着蒲家也会遭受到怀疑,这样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鸿儿撇撇嘴说道,那这做官不是和做经商差不太多吗?要是这样看来,谁给的利益最大化就跟随谁的步伐,那么看来,这蒙古的官儿并不可怕。

姜明其实心里此时也是感慨万千,无论是古今中外,向来不缺的就是打顺风仗的人,谁的形式强,就随谁而动,反而有骨气的人不是太多,有限的志气之士却又大部分是郁郁不得志。当然,既然是高风亮节,当然不屑于委曲求全了。所以大宋才会落的如此田地。

否则,以大宋仅仅以江南财富就可以抵御蒙古那么久呢?但是姜明却不是那么认为,他来到宋朝那么多年,觉得南宋的弱,弱在进攻,弱在战略进取心。但并不弱在经济和战斗力。

蒙古铁骑蹂躏了半个亚洲。成吉思汗死后,他的继承者窝阔台、蒙哥、忽必烈继续用驰骋的骑兵和火炮,换来了鲜血和征服,所过之处,以秋风扫落叶的进攻使抵抗者屈服,给东西方文明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和破坏。

然而,蒙古的锋芒却受到以军事积弱著称的南宋的阻挡,竟然花了近五十年的时间才最后征服了大宋。与曾经称雄一时的金和顽强彪悍的西夏,以及其他被蒙古征服的亚洲和欧洲国家比起来,南宋帝国抵抗蒙古旋风的时间最长,蒙古用了二十三年时间灭金,用了二十二年年时间灭西夏,其他所征服的中亚国家都没有超过二十年的抵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难道真地只是南宋地处富饶地江南地带。经济发达。而且一道长江就是一道天堑。阻挠了不适水地蒙古人吗?不。绝不是。以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大宋抵抗地坚决和顽强。

还有一点。就是姜明怎么也不会说不出来地原因。有很多人把大宋灭亡归咎于贾似道执政以后。南宋地法令败坏。赏罚无章。有功反受打击。于是将士离心。叛变投降蒙古者纷纷。所以才败亡地。但是姜明最主要地认为。就是大宋地败亡。主要是败亡在那些士族门阀手里。因为。无论是谁当皇帝。都要用他们地影响力去统治疆土。比如说刘整一系、吕文焕一系、蒲寿庚一系。不想去做无谓地牺牲。说明白了就是不想为大宋做无谓地挣扎。才会有地这个结果。

这就是姜明此次来漳州地原因。他心里想了。无论花多大地代价。都要在漳州大战一场。给那些正在观望地人一个警示。

是夜。柳七伤来到客栈。细细地想姜明讲了今天所通报地军情。果然是关于唆都要来地消息。由于柳七伤是奉命来漳州协助移交战船地。所以得以参与整个商议过程。

由于蒲寿庚地作用。唆都在泉州又要耽搁两天。可能会在九月二十来到漳州。共计会到来战船四百二十艘。平底船六十艘。运粮计五万石。唆都带军士三千人。携带马匹于闲置战船之上。以骑兵去广州助战。

而四百二十艘战船。分别大部分为福船和楼船。便于运输兵卒和接弦而战。其中少量海鳅车船。便于机动。而元军大部分都在后者以便护卫战船和运粮船只。

而在漳州所要交付的战船则大部分为广船,较福船坚而巨,利于冲击敌船。其形制“下窄上宽,状若两翼,在里海则稳,在外洋则动摇”。广船因为使用铁梨木建造,而铁梨木产量只是在潮州或者漳州数量适合生长,而且材料有限。所以此次漳州主要负责建造的就是广船。

姜明被一些陌生的船名所迷惑,但是也不想深究,无论是什么战船,总比落在元军手里要好,特别是柳七伤所说的广船,听到形容简直就是一个海战中的坦克,就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但是奇怪的就是开始蒲寿庚说的不是有二十万石的粮食要运到广州一带吗?怎么现在只有区区的五万石呢?足足少了四分之一。忙问是什么原因。

柳七伤说道。由于最近东南一带暂无战事,元朝为了一次功成,本来是让福建宣抚使王积翁前去助战的,但是王积翁却是积功要去大都觐见忽必烈,所以特命蒲寿庚前往崖山襄助。海路一是风浪无测,二是没有那么多的平底船,所以蒲寿庚将以督粮之责,顺道带兵前往。

柳七伤没有估计鸿儿在身边,笑道:“估计蒲寿庚正在头痛该怎么办,相信最近这两天就会有消息传来。具体的那傅全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所以我更加不知道了。”

姜明和鸿儿微微的皱着眉头,心里也是想着不好办,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变故。蒲寿庚离开泉州倒是没有什么,但是要是到了崖山该怎么办呢?出力的话,就是再加上一笔罪恶。要是不出力,恐怕逃脱不了回头的张弘范等的弹劾。触怒了忽必烈那么在泉州的大好形势就荡然无存了。那么对于台湾的发展肯定也是起了一定的制约。

姜明心里更是有些为难,在他的记忆中,最后蒲氏还是会触怒忽必烈而被灭族。难道这个结果又要提前?不由的感到一阵阵的头痛。上次的危机感,是蒲寿庚决定降元,这次呢?会不会导致他再次的反复呢?这个可不能不防患于未然。

慢慢的劝慰着鸿儿去休息,然后和柳七伤在室内商议了一会,不管怎么说,还是让柳七伤用这次带来的全真门人尽量的监视蒲寿庚所派来之人,然后再严密的监视漳州招讨使傅全等官员你的状况,另外,就是要通知陈吊眼等加快速度将一部分人潜进漳州,以备有变。

另外,柳七伤还打听到,现在漳州城防不算坚固,由于周围山中经常会有对蒙古人不满的忠义之士出没。不时骚扰船厂,企图阻碍其造船的进程。害怕万一有所疏忽,所以傅全将船厂附近驻扎了约有一千名骑兵和大约两千名步兵。在那里游弋,防止意外的发生。

而漳州的驻军一共只有八千左右,其中包括五千人的步兵和三千人的骑兵,对于水军,由于近年来对于海上行朝的围剿,早就被带走的一干二净,所以不用担心。

虽然漳州还有两千骑兵和三千步兵,但是漳州西北多山,东南临海,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多样,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这一点兵力是远远不够用的。平日里骑兵和约有两千步兵根本不驻扎于城中,而是分别在距离漳州城约三十里处龙溪西面沿线驻扎和在东面长泰县沿线驻扎,拱卫漳州。

城内常驻兵卒,不过千余人而已。但是如果没有得到这次的船只,或者有足够的船只撤离,就算是拿下了漳州,不过杀的也是汉奸走狗,然后必会得到蒙军从泉州、潮州和梅州的疯狂报复,那样的话,根本不能久守,得之无益。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二十章漳州行(中)

得到漳州容易,但是要守住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姜明这样想着,送走柳七伤就熄了灯在床边坐着想这个问题。变数出在蒲寿庚身上,蒲家参战于崖山是姜明意想不到的。

努力回想着所知道的历史,虽然已经被自己修改的面目全非,看着是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迹,但是姜明依然感到历史仍然在顽强的朝原来的方向走去。文天祥又脱离了朝廷在外边孤军作战,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了李恒和张弘范的力量,但是本来应该去安南的唆都和镇守泉州的蒲寿庚却又参与了进来,不由的不让姜明感到一阵的无力。

想到蒲寿庚左右摇摆的商人习气,姜明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够完全驾驭着这个老狐狸。他真的想跑到蒲寿庚那里揪着他的耳朵对他说,你千万不能再变节了,因为就算你为忽必烈卖命。不久的将来他也会找到借口把你们蒲家灭族的。

仔细回想为什么蒲氏家族会被灭族,却是没有什么印象,只是知道元朝的皇帝派兵攻入泉州,“凡西域人尽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