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葬宋 >

第8章

葬宋-第8章

小说: 葬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鞣酱炊栽桨艿南ⅲ彩且桓庇迫蛔缘弥Q耆挥心舛ǘ圆咧蛩恪R恢钡搅说弥绺痔恪⑴伟惴溆刀吹脑乘е保帕钏缶!安铡倍种烈簦灰材苄闯伞鞍傺邸甭穑�

杨太后听后,神色也是一动,“丞相所说预言伯颜攻破临安之人,与这个姜明是什么关系呢?”

陈宜中不敢隐瞒,道:“大贤上师在伯颜大军直逼临安之时,曾到臣的府上相见微臣,当时君实先生和宋瑞大人也在敝处,现在君实先生也在,可由君实为太后讲明可好”。

前半句是对杨太后说的,后半句却变成了和陆秀夫说话了。

陆秀夫也没有推辞,直接起身,恭敬的放下卫王。朝杨太后躬身道:“启禀太后,微臣那日正在陈大人的府上商讨卫戍临安之事,大贤上师突然登门到访,言道,吾泄露天机,必遭天谴,自知已不久于人世,但是推算出大宋之出路在于海上,愿尽余力,为大宋先走一步查访,但见有人带吾信物来访,既是大宋之救星也。”

陆秀夫平素也不多言,说罢,就躬身退下。

杨太后毕竟是妇道人家,听到这些话,也觉的有些激动,转头问陈宜中“丞相所言姜明之人,难道就是大贤良师所说的持有信物之人?”

陈宜中点头道“启禀太后,正是此人。”

张世杰还是对于观感不好的姜明持有偏见,从中插嘴道“丞相,你可看仔细了?这小子赤身裸体,出言不逊,吾看乃登徒子已。”

好像早就习惯张世杰这大大咧咧的性格,陈宜中并不理他,仍朝杨太后道:太后,微臣虽然眼拙,但是大贤良师的“七星隐龙戒”还有随身法器“寸芒剑”微臣不会认错的,何况刚才的寸芒剑还断了张大人的。

说道这里,陈宜中瞟了一眼张世杰,适当的时间收住了嘴,多少要给张大将军留点面子是不是。

张世杰老脸一红,也不忌讳的说了出来,“原来断我刀的是“寸芒剑”怪不得那么锋利,还未出鞘就断我腰刀,要是出鞘了还能了得!”

虽然没有直接说,但是也证实了陈宜中的判断。

听到众人的一番话,杨太后也有了精神,“既是大贤良师所说之人,何不请进来大家一起参详一下,也好有些指引。”

候着的太监见没有人反对,及时的躬身“诺”声就退走到帐篷口后,转身去请姜明。

先不说杨太后和众大臣露出的激动之色,姜明此时也不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救世主,心里也正坎坷不安,初来就见皇上大臣,老天也真的是太会开玩笑了。

正文第七章烈士陵园?

听到通传,从太监谄媚的表情中,姜明知道自己暂时并没有风险,但是伴君如伴虎这个古语还是让他心生警惕,虽然是一个连牙也没有扎齐的小老虎,但是在他身边的可是一群狼啊。

怀着对陌生无名的恐惧,走进帐篷,见到众多的面孔,看着一个个都露出满面的沧桑,都在或明或暗的注意着他。不过夜并没有感到害怕。

和他见过面而又和蔼的陈宜中首先迎了上来,满面笑容的道:“快来拜见皇上和皇太后”说着,将姜明面朝的方向转了一下,正对着卧在榻上的皇帝和坐在榻前的皇太后,姜明心道,要跪下磕头吗?却鬼使神差的将手伸了出去,习惯的想同皇太后握手,吓得陈宜中恨不得一脚将他踹跪下,但是当着皇太后有不敢,顿时有些尴尬。

张世杰露出不屑的神情,哼了一声,但是没有动,而几个侍卫虽然没有出声,却不声不响的往近处靠了一下,手也扶上了刀柄。

姜明听见张世杰的冷哼声,知道不好,习惯成了自然了。但是自己的确也不愿意跪下叩头,只能顺势将另一只手也伸了出来,抱拳弯腰算是行了礼,口中也不伦不类的说道“化外之人姜明,拜见皇上皇太后。”说完,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就愣在了那里。

陆秀夫看见冷场,遂走了过来,拍了拍姜明的肩膀,问道“老夫陆秀夫,你是哪里人士?”

姜明也不好回答,只能说:“我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父母早亡,在海外历练多年,刚刚回返,却中途遇见海盗,被迫流离于荒岛。”

听姜明说是在海外流离多年,杨太后脸上好看很多,挥挥手,“罢了,又不是在行宫里面,大家还是随意点吧!”

“哀家问你,“七星隐龙戒”还有“寸芒剑”你是从何处得来的?”

听见“七星隐龙戒”还“寸芒剑”的名字,姜明若有所思的看看手戴的和拿的那个匕首,才知道他们真正的名字。

看来此些物件还是大有来头的。姜明想到这里就想往海边沉船处看看,谁知被杨太后误解,扭过头来,吩咐道“闲杂人等下去吧,陆大人,张大人,陈大人和国舅、卫王留下,其他的先出去。”

话音落地。几个御医和太监等依次退下。帐篷里面顿时显得空旷了一些。

“有什么话就说吧。现在在场地诸位大臣都是国之栋梁。四周有御前侍卫围着。都是皇上和哀家深信之人。”

姜明不由地一愣。没有想到自己一个眼神竟然可以达到这个效果。随后听到在场地各位大臣地姓氏。闭目思索一下。没来由地发出一阵长叹。

陈宜中。字与权。浙江永嘉。在大宋倾覆地时刻逃离皇帝一行。携家眷到了占城(今越南境内)。后来元军攻占城。他又奔走遥国(泰国)。后卒于此。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长建里(今属江苏建湖)人。祥兴二年(1279年)崖山海战为元军所败;负赵昺投海自杀。

杨亮节。杨太后之弟。护宋帝为元兵追逐至于海隅九龙驻跸。后移师大屿山驻节大澳。亮节侯护驾并御元军。旋杨侯婴疾。然军为旁午。仍运筹帷幄。求却强敌。带病奉公。不幸药石无灵。薨逝九龙。

杨太后,前度宗杨淑妃,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也相继投水殉国。

赵昰,南宋第八位皇帝。因元军追兵逼近,不得不浮海逃往冈州(今广东省雷州湾),经此颠簸,又惊病交加,于4月病死。

赵昺(bǐng),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

张世杰,范阳(今北京)人。原为金国人,从张柔戍杞,蒙古灭金后后投奔,成为南宋末年最重要的统帅。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投水殉国。

睁开双眼,发现大家都在诧异的望着他,不由自主的惨笑一声,整个帐篷像是一个烈士陵园一般,每个人的头上在自己的眼里仿佛都立了一个墓碑,每一个人恐怕都活不过明年了,但是自己呢?

自己该何去何从,据自己所知,最大的张世杰估计今天才四十五岁左右,而其他人大都正处壮年,小皇帝和卫王也就是10岁和7岁,这样的年纪在现代还在小学中过着快乐的童年。

自己想帮助他们,但是自己能帮助他们吗?

姜明这样的问自己。但是现实的情景又不由的自己去思考,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看见惨笑的样子,杨太后不由的心头升起一丝不安起来,姜明看到杨太后的神色,已经猜出她所想问的问题,心中一酸。不由的跪在地上。

“太后,请恕小人不礼之处,这“七星隐龙戒”和“寸芒剑”乃至身上的道服,是一位高人所赠。赠送与在下时,曾说过“学过文武艺、卖于帝王家”让我凭此匡扶大宋,为国家尽一些绵薄之力。”说罢,就将扳指及匕首双手奉上。

陈宜中接过,反复看了一下,点点头,传到陆秀夫手里,陆秀夫也是看看,遂恭恭敬敬的把物件呈给杨太后。

杨太后那里见过这些东西,当时谢太后掌权时,他只是宋度宗的一个妃子而已。只是接过来看看了,就让陆秀夫还给了姜明。

不过心里仍然感到仿佛见到曙光一样的希望。

母凭子贵,凭空得来的荣华富贵。已经使本性善良的他战战兢兢了。本性纯良的她,指向安守本分做个正正经经的皇太后,看着儿子安安稳稳的做皇帝,母子共享繁华盛世,而这一切都不可能了。

但是在这国破家亡,眼看就要陷入绝望境地的时候,陈宜中和陆秀夫的话又让他生出了无比的希望,如果眼前的人真的像他们说的是大贤良师找来的大宋救星,此时此刻的杨太后就像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满怀的希望,就在姜明的身上。

正文第八章救皇帝就是救自己

看着太后这样殷切的望着姜明,四周大臣各自都在思量着,在信任和不信任之间徘徊,刺客的姜明看着就是二十岁出头的年纪,一头与当时时代格格不入的短发,怎么看只像个和尚而不是一个道士,身为大贤良师,道教的开宗立派的人物,怎么会找了一个这样的人来拯救大宋呢?

光凭着几个信物吗?还是姜明的一面之词,几位大臣的心思远比杨太后缜密,这个时间,听见躺在杨太后怀里的景炎皇帝咳嗽了几声,随即又呕吐了起来,,心痛的杨太后连忙帮其擦拭,看着小皇帝难受的样子,杨太后的眼睛顿时红了起来,姜明心里也不是什么滋味,可惜自己不是学医的,也帮不上什么忙。

由于自己还在宋氏皇族和诸位大臣的考察阶段,争取一个印象分还是很有必要的,姜明想到,最有优势的是自己知道历史,小皇帝绝对不会死在这个无名的小岛上,既然是这样,凭着比宋代多出的700余年的经验,难道连一个晕船也治不好吗?

姜明不信这个邪了,信步走向前去,向杨太后道:“太后,可否让臣试一下呢?”

杨太后狐疑的看着他,毕竟姜明有着大贤良师指定救世主的身份起了作用,“你说该怎么做。”扭头喊道:“常福,拿笔墨纸砚来”

“不用了,太后”姜明急道:“太后可将陛下平放在榻上,并将四周布幔撤去,陛下患的是晕船之症,此症由于微臣在海外历练,所见很多,一般患上此症者都会感到头晕、冒汗、肤色苍白、恶心,最后可能呕吐。微臣刚才观察陛下症状正是如此。”

杨太后边听边观察小皇帝的反应,果然同姜明所讲相差不多,不由的也放心许多,在想刚才为皇上诊治的太医大都是医学大家,对于姜明所说晕船之症,说不定还真的不如一个常在海外游历之人,何况大贤良师所托付之人,想来本领应该不差吧。

杨太后在这里心里琢磨,姜明却流了一头的汗,自己文绉绉的说了半天土不土、洋不洋的话,居然能过关,真的可以为自己骄傲一番了。眼见杨太后没有反对,又继续说:“太后,凡患有晕船之症的人,一般离开船后片刻就会慢慢恢复,但是需要通风以顺畅呼吸,而太后支起布幔是害怕陛下受了风寒,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听着姜明所说也算是有些道理,杨太后遂命人将帐篷撤去,

暖暖的阳光照了下来,一阵海风吹过,帐篷内原来聚集的浊气一吹而散,只过了一小会,就看见小皇帝的呼吸渐渐平缓过来,众人皆舒了一口气。

姜明更是出了一大口气,原来小常识也能救命。自己算是过了这一关了。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容易。

趁热打铁。姜明有适时地继续说道:“太后可令御医熬制安神汤药。但记得要清淡。另外要是带有虎骨、麝香等药材地话。待到陛下醒来。用完药后。可令将其研制成粉末。制成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