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葬宋 >

第2章

葬宋-第2章

小说: 葬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六君子上书,关心时政(书,志,相片,电影片断)

陈宜中,(1236——?),字与权,浙江永嘉人。年少时,家贫如洗,但他为人“性特俊拔”。曾经有一个商人推算他的生辰,认为他将来必定大富大贵,于是把女儿许配给他。并把他送去太学院读书;陈宜中文章写的很优美,得到了许多饱学之士的赞誉。他为人正直,很关心时政。宝佑年间,丞相丁大全;倚仗权势,横行霸道。陈宜中和同学黄镛、林则祖等6人联名上书朝廷,评击丁大全。丁大全十分恼怒,取消他们的太学生资格,并将他们发配到地方。临行那天,太学院的其他学生衣冠整齐地将陈宜中等送别到桥门之外。丁大全更加恼怒,于是在太学立了一块碑,碑文告诫太学生不要乱议国家政务。许多文人根本不理他这一套,倒是对这6个上书的太学生赞赏有加,故被誉之为“六君子”。

二、平反昭雪,金榜题名

后来六君子得到平反,景定三年(公元1263年)参加廷试,陈宜中名列第二;高中榜眼。以后很快得到升迁,先后任绍兴府推官校书郎;监察御史。当时;由于政争严重;在朝延很难有所作为,于是他选择去做地方官,比较有利于自己建树政绩,先后转任浙西提刑、崇政殿说书、福州知府。他在任职期间安顿生产,主张抗战,兴修水利,政绩明显。十年后,升任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该职位相当于副宰相之职。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度宗死。丞相贾似道将他4岁地赵显拥立为帝。史称宋恭帝。这时。贾似道无能无道。陷害忠良。在督师芜湖一役;无心作战。幻想求和。求和不成与伯颜地元军迎战于丁家洲、鲁港。一败涂地。贾似道失败逃跑。后被谪为循州团练副使。在南去途中经福建漳州城南时。被山阳县尉郑虎臣以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名把贾杀死在木棉庵内。。'木锦庵石牌贾似道被杀处镜头'

三、忍辱负重。苦撑残局

此时;皇帝在曾渊子等人地请求下。陈宜中被拜为特进。自此。他开始左右南宋局势。

当时南宋王朝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但是统治集团士大夫内部之间地争斗却并未休止。谢太后任命陈宜中为左丞相。留梦炎为右丞相。留梦炎既无能又无耻。王、陈之间矛盾尖锐。当时朝廷命张世杰等四路进击元军。陈宜中与留梦炎都没有出来督战。王熵坚持要丞相出兵吴门督战。以安抚诸将。鼓励士气。当陈宜中准备出师时。但皇帝及许多公卿都决计不下。德佑元年(公元1276年)七月。张世杰地军队兵败焦山。政敌王熵为了报复陈宜中。王熵地儿子唆使京城大学生刘九皋等伏阶上书诉陈陈宜中过失十条罪状。陈宜中一气之下。弃职回家。谢太后六神无主。连忙罢免王熵。下令逮捕刘九皋。又恳求陈宜中地母亲杨氏动员陈回朝主政。陈宜中只好才答应回朝。任右丞相。

陈宜中此次回朝之后。开始为抗元救宋想尽办法。首先是抗战。动员全民皆兵。其次是求和。但形势已万分不利。元军攻占独松关。临安城下仅有文天祥地勤王兵3、4万人。右丞相留梦炎又私自出逃。为了挽救奄奄一息地王朝。积蓄力量。十二月。陈宜中派将作监柳岳前往元军大营求和无果。陈宜中又派正少卿陆秀夫前往。请求称臣纳币。元军宰相伯颜不答应。

四、丧母之变。忠孝难全

此时元军已兵临临安城,形势危在旦夕;在抗战无力,求和不成的在情况下,为了保存宋室江山;只能选择先退而后图策略,陈宜中极力建议迁都,谢太后不答应。陈宜中在朝廷中痛哭哀求,太后只好从之。约定了迁都日期,然而仓皇之间又发生了变故,此时陈宜中的母亲刚好逝世,陈也就匆匆离开临安赶到温州奔丧守孝。迁都之事搁置未能实行。

同年正月,元军进驻臬亭山(浙江杭州市东北郊),临安城里一片混乱。朝中文武百官纷纷逃离临安。太后无计可施,派任丞相文天祥和吴坚与伯颜议和但没有结果。是年二月,元军进攻临安。三月,皇帝及皇亲、后宫人员数千人被元军押解北上。至此,南宋王朝实际上已经灭亡了。

五、舍家为国,漂泊行朝

德佑二年正月,益王赵昰,在福州称帝,改元景炎、册封杨淑妃为皇太后,封赵昺为卫王。

陈宜中正在温州守孝丁忧,陆秀夫、张世杰前往劝求陈宜中以国家为重,出山扶左赵昰,并强行将陈宜中母亲灵柩装上船启程到福州,被任命为左丞相。此时,赵昰年仅8岁,史称宋端宗。

(1276年)十一月,元军进犯福建,福州知府王刚中开城投降。陈宜中与张世杰将端宗护送到海上;从此在福建的泉州、东山、广东的南澳、井澳、新会崖山一带海上漂泊行朝。期间陈宜中途经东山在穿山湖安营扎寨时,发现大帽山下一块风水宝地,叫风山坡,于是他就将母亲灵柩安葬于此,;并留下三子陈元朴守坟代为尽孝并在此开开基后代,也就是现在的陈城村。

随后陈宜中奉杨太后懿旨前往占城联系借兵和移朝之事。

景炎二年十二月,陆秀夫等拥端宗帝南下飘流到井澳(广东中山市南大洋中)时,遭到飓风袭击,几乎舟毁人亡。从此,端宗惊悸成疾,不久死于雷州湾硇洲的船上,死时年仅10岁。

陆秀夫立卫王赵昺为帝,与少傅张世杰共同秉政,改元祥兴。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六月,帝移居崖山(广东新会南海中),张弘范率领的元军与张世杰在崖山决最后一战,张世杰一味死守,拉开战线,陷入了被动局面,全军阵亡。陆秀夫闻讯大哭,背着帝昺跳海而死。杨太后闻知,亦跳海而亡。至此,1279年宋朝伴随着逝去的海波,烟消云散。

六、尽忠报国,客死异域

陈宜中在大宋倾覆之前奉杨太后觳旨前往占城(今越南境内)联系借兵和移朝之事,祥兴二年五月当他返回至广东新会崖山浅水湾时适逢元军攻陷宋营,陆秀夫背帝丙跳海成仁,此时侍从大臣黄材、许达甫、张世杰十六只船奉杨太后之命保护着闽冲郡王赵若和冲出元兵包围正好与陈宜中船相遇,并商议一起返回福州收复失地另立郡王赵若和为新主,复兴宋室,但天不遂人愿,当北上至距南澳七十里海面时;忽遇飓风,张世杰船沉人亡,陈宜中船破,不得已在合浦登岸(今陈城村);黄材只好带着剩余的四只船保护着郡王赵若和漂流到福建漳州漳浦浦东上岸,隐名埋姓逃避元兵的追杀,并在此开基赵家堡村和湖西村'见汴京国族宋闽冲郡王族谱、黄氐族谱赵家堡镜头'

陈宜中自从崖山之败后,北上福州又遇飓风;船破;其结果究竟如何呢?,据史料记载,陈宜中眼看宋室大势已去,依已之力,难挽狂澜,复国无望,但又不愿做亡国奴,又不愿贪生求荣侍新主,绝望之际,只好携家眷避居海外(泰国),忧愤含恨,客死异域,成为温籍华侨先驱。

正文元朝灭宋前后的人民起义

一二七六年(至元十三年)二月,夏贵以淮西诸郡降元。镇巢军统制洪福,原是夏贵的家僮,因战功任镇巢雄江左军统制。迸戍镇巢军的元军是由阿速人组成,极为残暴。洪福诱使他们入城,备酒设宴款待。元兵酒醉,洪福率领城中居民,将元军全部杀死。夏贵来进行招降,洪福不听。元军攻城报复。夏贵伪作单骑入城,与洪福商议。洪福轻信夏贵之言,开城门接纳。元伏兵擒洪福,处死。城中抗元居民全被屠杀。

一二七七年(至元十四年),元军主力北上与昔里吉作战。三月,宋文天祥复梅州,出江西,进复会昌。四月,张世杰复潮州。江西各地军民群起响应。舒州张德兴杀大湖县丞张德顾,与六安野入原民刘源起兵反元,蕲州傅高也起兵响应,攻据黄州、寿昌,传檄淮东四邵,大江南北诸城邑多乘势杀守将响应。湖北宣慰使郑鼎出兵镇压,义军决堤灌水,元军溃败,郑鼎也舟覆溺死。接着,义军进逼阳罗堡,鄂州大震。七月,元军围剿起义军,寿昌、黄州复陷。九月,司空山寨被攻破,张德兴牺牲。傅高出走江西武宁,在官府的追捕下无处存身,变姓名返乡,被当地官府捕获处死。

在湖南,张世杰派遣祁阳令罗飞围困永州,各地义军闻风响应,常宁的黄必达,新化张虎、周隆,潭州境内的文才喻等,阻山为寨,屠杀长吏。罗飞围困永州达七月。一二七七年十二月,元军攻陷祁阳,罗飞被杀,各地义军也先后被镇压。

浙江处州青田的季文龙、章炎在一二七七年率领淮军余部起义。淮军是张世杰的旧部,临安失陷后,这支队伍有很大部分流散在浙、闽各地。季文龙、章炎起事后,杀赵知府,自署两浙安抚使,环近七县俱起响应。处州总管府达鲁花赤赵责以兵围城。义军突围后又集众二万来攻,列阵于恶溪南岸,双方鏖战,自已至亥。元军万户忽都台合兵来攻,义军失败,季文龙溺死。

福建汀州长汀人黄广德在一二七七年四月称天下都元帅,刻都帅印,自立为天从广德皇帝,设铜将军、铁将军等称号。五月,南剑州沙县谢五十自称挚天将军。黄广德与谢五十军先后被元军镇压。农民军陈大举(陈吊眼)及舍族首领许夫人所率领的诸舍峒民军,与宋张世杰军联合,进攻福州。在福州的原淮军李雄部起而响应,杀死了同知宣抚司事潜说友。叛臣王积翁的欺骗和镇压,他们的反抗活动也陷于失败。

南宋灭亡,人民的起义斗争,汹涌而起,十分激烈。

杜可用(杜万一)起义一二八○年(至元十七年)四月,江西南康都昌县民杜可用利用白莲会组织起义,有众数万。可用号社圣人,建元“万乘”,自称天王(民间皆事天差变现火轮天王国王皇帝),以谭天麟为副天王,都昌西山寺僧为国师。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贾居贞与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史粥联兵镇压。贾居贞令招讨方文伪装为农商,伏兵仗舟中,驶近农民军居住的茅舍。杜可用失于戒备,和起义军丞相曹某一起被擒牺牲。元朝又一次发布禁令,拘收在民间流传的《五公符》《推背图》《血盆经》等秘密宗教图籍,禁止“一切左道乱正之术”。

陈大举(陈吊眼)起义陈大举是福建舍族的一名首领。临安失陷后,乘乱起兵,后来受张世杰收抚,合兵进讨叛臣蒲寿庚。南宋亡后,舍族人民坚持斗争。元政府曾诏谕:“漳、泉、汀、邵武等处暨八十四畲官吏军民,若能举众来降,官吏例加迁赏,军民按堵如故”。起义人民拒不受骗。一二八○年(至元十七年)陈大举的叔父陈桂龙起义于漳州,退守舍洞,凭险拒守。陈桂龙据九层际畲,陈大举据漳浦峰山寨,陈三官据水篆畲,罗半天据梅泷长窖。陈大妇领客寮畲,共有山洞山寨八十余处,据险相维,内可出,外不可入,建年号“昌泰”,声势浩大。元军征讨无效,福建等处征蛮都元帅完者都、右副都元帅高兴以大军围剿。高兴破高安寨,斩首二万级。陈大举仍连五十余寨,有众十万。一二八二年,完者都以降人黄华为前导,连破十五寨,陈大举退走千壁洞。高兴以谈判为名把陈大举骗至山半。陈大举轻信不备,被高兴仰面执手掣下,斩首漳州。其父文桂、叔桂龙、弟满安投降。余部吴满、张飞等坚持斗争,也被杀害。

林桂芳起义一二八三年(至元二十年)三月,广东新会县林桂芳、赵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