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推理电子书 > 子明探案之第二部:潜谋 >

第5章

子明探案之第二部:潜谋-第5章

小说: 子明探案之第二部:潜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手下的刑警打开保险箱的门,三件精美绝伦的古瓷珍品出现在大家眼前。特别是那件明成化青花小罐,釉色晶莹,然而其光内敛,如同古玉一般,果然名不虚传。
  方玉林首先走上前去,陈子明凝视着方老先生的眼睛,那一双眼睛中流露出欣慰与赞赏的目光。陈子明立刻明白了,自己的估计没错,那三件古瓷果然都是真品,而且全都是大开门的物件,一目了然。正如自己所料,它们并没有被人暗暗地调换。
  正当陈子明与方玉林细细观察那三件瓷器珍品之时,赵铁柱带领两名警员仔细检查了那个大书架,试图找出周志远近年来的笔迹,这样就可以和遗嘱上的笔迹进行对比,一辨真伪。可是,找了许久,竟然连只字片语也未能找出。
  不知不觉,已经是下午5时半了。陈子明提议,现场勘查既已基本结束,不妨到碧水溪镇的饭店去体味一下当地的土著风味。
  碧水溪镇是一个小镇,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主街。据当地派出所的王所长介绍,镇上有两家饭店,其中一家叫《碧水溪美味居》,另一家叫《闻香阁》。其中,《碧水溪美味居》的特色菜主要是当地土产的素食山珍,而那儿制作的酥饼则是远近闻名。《闻香阁》的特色菜则是香酥野鸡,据说是香嫩无比。听了这话,陈子明便立即建议到《闻香阁》去用餐。
  众人入座后,一位十八、九岁的女招待走过来请客人点菜。陈子明看了看菜谱,他首先点了一道香酥野鸡。接着他继续翻看着菜谱,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脸上显出若有所思的神情。片刻之后,他合上菜谱,转过头向那女招待问道:
  “请问,贵店有没有用腌制的鳗鱼烹制的菜肴呢?”
  女招待面露抱歉之色,委婉地回答道:
  “对不起,我们店里主要经营以本地原料制作的菜肴,大多以山上的食材为主,几乎没有海味,也从来不曾卖过鳗鱼之类的东西。”
  陈子明随即将那菜谱递与派出所的王所长,让他随便再点几个地方特色菜,让大家尝尝当地的土著风味。
  饭后,天色已经微黑,陈子明提议道,既然《碧水溪美味居》的酥饼名闻遐迩,何不去买些带回去品尝品尝,也不虚今日碧水溪之行。于是,一行人来到了本镇的另一家饭店《碧水溪美味居》,大家各自买了些酥饼。此时,赵铁柱忽然发现子明老师不见了踪影,正在诧异之时,只见子明老师从后堂走了出来。赵铁柱暗自想道,他独自到后堂去干什么呢?或许是去洗手间吧,所以也就没有细问。
  离开了《碧水溪美味居》,天色已黑,陈子明等人就分别打道回城了。临行前,他关照赵铁柱明日上午来警院商讨案情。
第七章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陈子明就醒了,他静静地躺在床上思考着。
  关于周志远一案,他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首先,他已经完全肯定,那遗嘱是假的!
  如果是根据笔迹鉴定的结果,现在还不能说那遗嘱是假的,因为至今尚未找到周志远近几年的笔迹。但是,陈子明已经在那遗嘱上发现了致命的破绽。
  首先引起陈子明注意的,是遗嘱上日期的写法。那日期是繁体大写:“贰零零叁年陆月拾壹日”。为什么写得如此麻烦呢?一般人写日期都是写阿拉伯数字。如果为了慎重,也可以用简体大写,比如写成‘二〇〇三年六月十一日’。可是,写成像遗嘱上这样的繁体大写却是极少的。那种繁体写法是目前社会上几乎见不到的,看起来令人感到别扭。为什么他要用那种写法呢?在以往的探案实践中,每当陈子明感到不自然或是看起来别扭的事情,他就总会提醒自己:这儿或许有问题!那么,这日期的写法又意味着什么呢?
  后来,陈子明又注意到,用来写遗嘱的那张信纸是收藏协会统一印制的信笺,而信笺的下端印有收藏协会的地址和电话。那地址是:临渝市明光路82号。陈子明看到这儿,突然明白了,这遗嘱是假的!
  由于方玉林的关系,陈子明于前几年参加了市收藏协会,并担任他们的业余安全顾问。陈子明清楚地记得,收藏协会以前的地址是临渝市大埔路54号。近几年由于城市扩建的缘故,大埔路那周围要拆迁,所以收藏协会于2004年8月搬迁到现在的这个新地址:明光路82号。因此,这本信笺理应是2004年8月之后印制的。可是,周志远又怎么能够在2003年6月11号就用这张信纸书写他的遗嘱呢?很显然,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那遗嘱必定是假的。
  可是,造假者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份遗嘱对保姆林桂英最有利,如果遗嘱是假的,造假者理应是林桂英或是她的儿子,而其目的则是夺取老爷子的全部遗产。然而,这份遗嘱本身存在着根本性的逻辑矛盾,只要是随便什么人提醒一下,任何一个法官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这份遗嘱为无效。难道是林桂英母子当时利令智昏,在伪造遗嘱时竟然忽略了时间上的逻辑矛盾而犯了这个致命的错误?
  林桂英的文化程度太低,她不可能伪造出笔迹如此逼真的遗嘱,但她的儿子既然是高中毕业,就完全有可能做到。既然她的儿子刘得财花费了巨大的努力去练习老爷子的笔迹,他肯定是长时期地处心积虑,又怎么会犯这种极其低级的逻辑错误呢?除非是在一种情况下,那就是他根本不知道收藏协会在去年曾经搬过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才可能在伪造的遗嘱上留下了这样致命的漏洞。
  可是,据方玉林说,刘得财当时还通过他的关系收购了收藏协会的不少旧家具,又怎么会不知道收藏协会搬家一事呢?既然他明明知道,又怎么会忽略这一点而采用那新印制的信笺呢?
  唯一的结论是,这份假遗嘱不是林桂英母子伪造的。倘若是他们伪造的,必然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也就是说,造假者另有其人。
  陈子明又想起了遗嘱中那日期的写法。采用那种繁体的写法到底是什么目的呢?那种写法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既然是造假,就理应越平常越好,越不引人注意越好,可是遗嘱的造假者为什么要引人注意呢?
  那造假者清楚地明白,这份遗嘱虽然表面上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其实质是完全无效的。只要造假者在他认为必要的时候指出书写日期和信纸印制日期的逻辑矛盾,那遗嘱就将一文不值。而那逻辑矛盾是造假者预先有意安排的。
  倘若这遗嘱根本无效,对谁最有利呢?
  陈子明猛地省悟道:一切都明白了!
  毫无疑问,所有财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只有一个人,那人就是周志远的养女周慧兰。那么,假遗嘱理应是她或者她的丈夫制造的。
  倘若那假遗嘱是他们制造的,老爷子则多半是死于谋杀。
  可是,既然周慧兰已经是养父所有财产的唯一继承人,她为什么又要制造假遗嘱,折腾出这许多事情呢?
  陈子明想起了方玉林老先生曾经说过的一件事:前不久周志远曾经说过,他打算将所有古瓷捐献给市博物馆。谁都知道,近几年来,古董市场的行情日趋火爆,特别是某些热门种类的古瓷价格更是每年翻番地迅猛上涨,或许这就是周慧兰夫妇急于杀死养父的根本原因。他们必须在老爷子正式立遗嘱之前将他处死,以免财产落入外人之手。
  或许,他们曾设计过种种方法处死老爷子,但是他们仍然心存疑虑。他们担心,万一他们在杀人过程中稍有疏忽,而让警方发现老爷子死于谋杀,他们作为遗产的获得者,将首先成为警方怀疑的目标,因为他们具有杀人动机!电影和电视剧中不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故事吗?当某一个有钱人被谋杀后,警方首先怀疑的犯罪嫌疑人就是将可能得到遗产的人。正因为周慧兰夫妇是唯一的遗产继承人,也就是唯一具有杀人动机的人,所以他们迟迟不敢下手。
  这时候,他们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够使得自己从表面上看来没有杀人动机呢?倘若他们没有了杀人动机,即使警方怀疑老爷子是死于谋杀,也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他们。因此,他们就千方百计地设法将杀人动机转移出去。
  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极周全的办法:他们或许花费了几个月或者是更长的时间来模仿老爷子的笔迹,写一份假遗嘱,将所有财产遗赠给保姆林桂英。由于林桂英成了老爷子死亡的受益人,因此,在一般人的眼里,她便具有了杀人动机。这一方法也可以称之为“杀人动机转移”。
  当然,他们希望转移的仅仅是杀人动机而已,至于继承权是绝对不能够转移的。因此,在那份假遗嘱上必须暗地里留下造假的铁证。一般人如果不注意,是丝毫看不出造假的痕迹的。但是只要有人将那铁证指出来,任何人都会一目了然地明白:那遗嘱是假的。通过周密的考虑,他们在那假遗嘱上留下了致命的逻辑矛盾。只要在合适的时候,有人指出这个问题,那遗嘱将立即无效。
  在一切都布置好之后,他们终于下手将老爷子处死。他们已经全面地考虑了以下几种可能性:
  倘若警方发现老爷子死于谋杀,林桂英母子因为具有杀人动机,势必将成为替罪羊。而根据我国的继承法,谋杀者无权得到遗产。因此,周慧兰夫妇无需指出遗嘱的逻辑矛盾就可以自动地成为当然的遗产继承人。
  倘若警方未能发现老爷子死于谋杀,那么,林桂英理所当然地能够继承所有遗产。在一段时间之后(比如,在几个月之后),老爷子的死亡事件将变成历史而被人们淡忘,遗体早已经被火化,而所有相关证据也已经烟消云散,这时候周慧兰夫妇就可以委托一名律师提出起诉,只要他们指出那遗嘱中的逻辑矛盾,任何一位法官都会判断那遗嘱无效。根据我国的民法,在老爷子死亡后的两年时间内,他们都有权起诉,而他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继承所有遗产。到那时候,即使有人怀疑他们具有杀人动机,但时间已经过去了这样久,又能到哪儿去收集有关证据呢?这真是天衣无缝的计谋呀!
  他们之所以采用繁体大写的方式书写日期,大概有两个理由。其一是,无论是以阿拉伯数字或是简体大写方式书写的日期都很容易涂改,比如,将2003改成2005,或是将二〇〇三改成二〇〇五。倘若日期被涂改之后,那遗嘱上的逻辑矛盾将不复存在。而以繁体大写方式书写的日期是根本无法改动的。其二是,倘若以后对簿公堂,如果那日期是以阿拉伯数字或简体方式书写的,辩方的律师或许会声称遗嘱上的逻辑矛盾是由于老爷子的笔误造成的,不应该影响遗嘱的有效性。可是,如果是繁体大写,由于“叁”与“伍”的写法迥异,则不可能发生笔误。
  想到这儿,陈子明冷不防打了一个寒噤,浑身上下起了许多鸡皮疙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想不到天下竟然有如此凶残、如此阴险之人!
  可是,即使认定周慧兰夫妇具有杀人动机,但是他们究竟是怎样实施杀人计划的呢?既然法医已经确定碧水溪为周志远溺死第一现场,而死亡时间是6月13日晚上7点至8点,那么,周慧兰夫妇当时在哪里呢?
  根据赵铁柱对林桂英的询问,6月13日晚上7点至8点,周慧兰夫妇正在第一人民医院的外科病房里看望林桂英。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