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做人做事好性格 >

第23章

做人做事好性格-第23章

小说: 做人做事好性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啥梗灰碳さ锰郑淮碳さ锰郑资苟苑讲锤卸藓蕖�
3.说笑话要谑而不虐
人的生活,不能过分严肃,过分严肃,生活便减了情趣,而精神的表现便流于呆板,同时因为你的呆板,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人家不愿与你接近,所以精神要有张有弛才好。所谓精神的弛,就是有时你要与人有说有笑,说些风趣的话,说些诙谐的话。幽默滑稽,是调节精神的好方法,一般年老的人,因为少了这一点,整天不苟言笑,所以年轻人便不太高兴与他接近。如果年轻人整天鼓着脸,显出严肃的神情,老年人也许称你是少年老成,其实这是你的错误,年轻人应该活泼、高兴,应该严肃时严肃,不应该严肃时,还是要嘻嘻哈哈,充分发挥你天真的一面。
可是说说笑笑也不是容易的事,你要说笑话,总不会自己说自己听,或自己逗自己发笑,一定要几个人在一起,即景生情,临时找出取笑的资料。但是问题就在这里,普通说笑,往往把聚在一起的某人做对象,利用他的缺失,造成一个笑话,或利用他平常的言行,来制造一个笑话。如果对方与你原是无所不谈,你向他取笑,往往会被误会成恶意,心理上难免发生不快之感;即使彼此交情很深,可是对方气量狭窄,只能讨别人的便宜,不许别人讨他的便宜,你向他取笑,他也会感到不大高兴。而且取笑也要有个分寸,在分寸以内,大家欢乐,超过了分寸,便要搞得不欢而散了。所谓分寸,原没有明确的标准,而对方心理上的反应程度,不能不注意。谑而不虐,才是善谑,谑而至虐,就是不善谑;虐是分寸的分水岭。什么叫做虐?就是说笑的刺激过分强烈,对方不能忍受,而发生不愉快的反应。
一个人最好是能说笑话,但说笑的资料最好不要取材于聚在一起的人,而要取其他方面,比方拿眼前某种事或物来做说笑话的资料,丝毫不牵涉到聚在一起的人,或拿最近发生的社会奇闻,做说笑资料,也可以无中生有,临时编造一个笑话。而笑话的内容,更要针对听笑话的人承受的程度,对有地位、有学问的人说粗俗的笑话,会显出你的鄙陋;对普通人说高雅的笑话,他们无法领会,不会觉得好笑,可见说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只要出自善意,讨论也就和谈话一样。相反,那种怒气冲冲的争吵,一方激烈地攻击另一方,同时拼命地维护自己,这正是良好谈吐的大忌。
4.有理不在声高
不能说凡是发怒的人,看法都是错误的,而是说他一般不懂得如何掌握表述自己见解的分寸。讨论问题的原则是:运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及从容的声音,努力不让对方厌烦,不迫使对方沉默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保持冷静、理智和幽默感。只要你能够听我说,我也愿意听你讲;如果我们能让自己专注于问题的讨论而不是引向感情用事或固执己见,那么讨论就不至于降格为争吵。
如果我们的声音渐渐提高,说出“我认为这种想法愚蠢透顶!”这样的话来,就是一种伤害他人的反驳了。这时,旁观者焦虑不安,朋友们躲到树后去,也就不足为奇了。为赢得一场争吵而失去一位朋友,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争吵使人们分离,而讨论却能使人们结合在一起。
争吵是野蛮的,讨论则是文明的。
有的时候,辩论乃至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友谊和婚姻中也难免发生口角,但裂痕却可能隐藏下来。家庭中的情感宣泄有时可能有助于解除沉闷的空气,就像一场雷雨能把一场暑气一扫而光。然而即使如此,争吵及其弥合也最好是在私下进行。 



□ 不要以言语伤人


虽然说“沉默是金”,但是人与人相处,不能始终默不作声,就是最沉默的人,在必要时,也不能不说几句话。说话是沟通彼此感情的最好工具,你好与熟人讲话,不算本领;能与生人讲话,说得倾心如故,相见恨晚,才是你的本领。既然说话的目的在于沟通情谊,当然应力求避免说话失人和。说话实在是做人之道。古人所谓:“片言之误,可以启万口之识。”而一般初入世的后生,说话宜少不宜多,宜小心不宜大意,要说话以前,先得想一想,替听你话的人考虑一下,他愿意听的话,才出口谈之,他不愿听的话,还是不说为妙。所谓不愿听的话,也有种种:老生常谈,他是不愿意听的;一说再说,耳熟能详,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心境相反,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主张相反,他是不愿听的;与他无关,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利害冲突,他是不愿听的;与他程度不同,他是不愿听的;有关他的创痕,他也是不愿听的;有关他的隐私,他更是不愿听的;然而人们最不愿听的,该算是尖酸刻薄的话了。
说话所引起的反应,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甜蜜之味,第二种是辛辣之味,第三种是爽脆之味,第四种是新奇之味,第五种是苦涩之味,第六种是寒酸之味,而最坏的反应,则是创痛之味。淡言微语,令人回味,对方自会发生好感;热情洋溢,句句打入心坎,对方自然会产生甜蜜的反应;激昂慷慨,言人所不敢言,对方自会发生辛辣的反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方自会发生爽脆的反应;“以反人为实”,“好为无端涯之言”,对方自会发生新奇反应;陈义晦涩,言辞拙讷,对方自会发生苦涩反应;一味诉苦,到处乞怜,对方自会发生寒酸反应;好放冷箭,伤人为快,伤人越甚,越以为快,对方自会发生创痛的反应;能得甜蜜反应者为上,能得爽脆反应者为次,能得辛辣反应者更次,得到新奇的反应,苦涩的反应,寒酸的反应的话都是不等,而得到创痛反应的话,就更是大反人情了。
但是说尖刻话的人,未尝不知其伤人,而以伤人为快,这是什么道理?这完全是心理的病态,而心理之所以有此病态,也自有根源,是后天性的,不是先天性。换句话说,这是环境逼他走入歧途。
第一,他有些小聪明,且颇以聪明自负,而一般人却不承认他是聪明,因此他有生不逢时之感;第二,他更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一般人尊重他,偏偏没有这回事,因此他对于任何人都产生仇视的心理;第三,仇视的心理,累积很久,始终找不到消解的机会,他自己又不知从事自身的修养,于是这种仇视心理只有找到发泄之途,谁是他仇恨的对象?因为刺激的方面太多,早已成为极复杂的观念,复杂简单化,每个与他接触的人,都成为发泄的对象。他认为人们都是可恶的,不问有无旧恨,有无新仇,都要伺机而动、滥放冷箭。你如果已犯了这个病,你先得明白这种病的危险,不去医治,结果必是众叛亲离,不要说在社会上,只有失败不会成功,即使在家庭,亲如父兄妻子,也无法水乳交融。不过父兄妻子,关系太密切,在无可原谅之中,仍与之原谅。社会上的人,就绝不会对你这么宽厚,而必然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大众的箭靶子。所以说话尖刻,足以伤人情,伤人情最后的结果,却是伤了自己!
人都有不平之气,对方说的话,你觉得不入耳,不妨充耳不闻,对方的行为,你觉得不顺眼,不妨视而不见,何必过分认真一定要报以尖刻。与你无关的固不该予以反击,即使与你有关的,也应该直受而不报。何况对方的说话行为,如能平心静气的思考一下,也未必与你有大不利,又何必斤斤计较呢? 



□ 避开以自己为中心的话题


人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谈论自己的事情,对于那些与自己毫无相关的事情,多数人会觉得索然无味。对你来说是最有趣的事情,常常不仅很难引起别人的共鸣,甚至还会让人觉得可笑。
年轻的母亲会热情地对人说:我的宝宝会叫“妈妈”了,她这时的心情是很激动的,可是,旁人听了会和她一样地高兴吗?这是很清楚的。谁家的孩子不会叫妈妈呢?你可不要为此而大惊小怪,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会叫妈妈的孩子才是怪呢。所以,在你看来是充满了喜悦的事,别人不一定会有同感。
竭力忘记你自己,不要老是嚷嚷,谈你个人的事情,你的孩子,你的生活,以及其他的事情。人人最喜欢的都是对自己最熟知的事情,那么,在交际上你就可以明白别人的弱点,而尽量去逗引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这是使对方高兴的最好方法。你以充满了同情和热诚的心去听他叙述,你一定会给对方留下最佳的印象,并且他会热情欢迎你,热情接待你。
在谈论自己的事情时,和人家较真或与人争辩等,都是不明智的表现。但还有一样最不好的,就是在别人面前夸张自己,在一切不利于自己的行为中,再也没有比张扬自己更愚笨的了。
例如,你对别人说,“那一次他们的纠纷,如果不是我给他们解决了,不知要弄到怎样,你们要知道,他们对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的,不过当着我面前,就不敢妄动了。”即使这次的纠纷,的确因为你的排解而得到解决,可是你只说一句,“当时我恰巧在场,就替他们排解了”的话,不是更使人敬佩?这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被人发觉之后,人们自然会崇敬你的,但如果你自己夸张叙述出来,所得到的效果恰恰相反,人们自然会认为你自己在自吹自擂,大家听了你的自我夸张,反而会轻视你。
一句自我夸张的话是一粒霉臭的种子,它是由你的口里播种在别人的心里,从而滋长出令人憎恶的芽。
爱自我夸大的人是找不到好朋友的,因为他自视甚高,鄙视一切,不大理会别人的意见,只会自己吹牛。他一心只想找那些奉承和听从他的朋友。他常自以为是最有本领的人,如果他做生意,他觉得没有人比得上他,如果他是艺术家,他就觉得自己是一代大师。要是他在政治舞台上活动,他会觉得只有他自己是救世主。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你自己若是具有真实本领,那些赞美的话应该出自别人的口,自吹自擂,其结果是自己丢脸面。
凡是有修养的人,必定不会随便说及自己,更不会夸张自己。他自己很明白,个人的事业行为在旁人看来是清清楚楚的,没必要自己去说,人们自会清楚。
请你不必自己吹擂,与其自己夸张,不如表示谦逊,也许你以为自己伟大,但别人不一定会同意你的看法。自己捧自己,决不能捧得太高,好夸大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间接为自己吹擂,纵使你平日备受崇敬,听了这些话别人也觉得不高兴。世间没有一件足以向人夸耀的事情,自己不吹擂时,别人还会来称颂,自己说了,人家反而瞧不起了。
千万不要故意地与人为难,有的人专门喜欢表示自己与别人意见不同。如果你说这是黑的,他就硬说这是白的,如果下一次你说这是白的,他就反过来说它是黑的。这种处处故意表示自己与别人看法不同的人,和处处随声附和的人,一样都是不老实的,被人看不起,甚至被人们所憎恶,是不忠实的朋友。
口才是帮助你待人处世的一种方法。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口才很好而到处不受欢迎的人。不要为了表现你的口才而到处逞能,惹人憎恨;口才一定要正确灵活地表现,而不是为了自吹自擂,张扬自己。
不要抹杀人家的一切意见,在生活中也要这样做。如果抹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