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38章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8章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趁虚而入抢了地盘,无奈的阎锡山不得不将希望寄托于两个他现在已经管不太到的昔日部下。。。。。。

    首先是河南的商震,但由于豫西苏区仍有数万红军留守,根据地都快扩张到郑州了,他根本不敢抽出太多兵力救援山西。而且商震虽然出自晋绥军系统,但却早就与阎锡山反目成仇,所以他立马就以河南“匪情更重”为由拒绝了老上司的求援;另外一路则是驻军绥远的傅作义第35军,与已经公开自立的商震不同,名义上来看傅作义现在还算是阎锡山的直属部下。虽然35军兵力只有3万多,但傅作义擅于用兵,第35军的战斗力也极强,是国内第一等的军级部队,如果傅作义肯南下救援,阎锡山心里就有底了。

    然而,傅作义虽然名义上要受阎锡山管辖,但自中原大战之后事实上就已经自成一系,而且傅作义是坚决抗日的爱国将领,对赤色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颇为赞同,又担心自己离绥后日伪军乘机生事,所以阎锡山的求援他一开始均以担心日伪趁虚而入为由予以推托。但眼见红军势如破竹、晋绥军一败再败,唇亡齿寒的傅作义心思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加之心急如焚的阎锡山又痛下血本,一下子拨给了35军50节车皮的武器弹药和一百万大洋的军费,傅作义终于率领35军主力南下进入山西境内,与此时已经挺进到晋东北山区的林总红一军团交上了火。

    若论军事才能与部队实力,林总和他指挥的红一军团都不逊于傅作义一方,然而进入山西以来所向披靡的经历令此时还不满三十岁的林总不可避免地有些自满,对晋绥军的战斗力更是极度轻视,殊不知傅作义的35军恰恰是晋绥军中唯一的另类,加之傅作义部又是突然南下打了林总一个冷不防,结果一军团顿时吃了大亏,在短短几天内就伤亡了三千多人,也多亏是战斗意志极为坚强的主力红军部队,否则一下子崩溃都有可能。。。。。。


第七十一章 红军东征(下)



    但林总也不是吃素的,他很快就集结一军团主力发起了反击,而这时初战告捷的35军也同样犯了轻敌的错误,结果作为前锋的一个主力团一不小心钻进了林总设下的伏击圈而全军覆没。两战下来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但由于35军那个团是被成建制地消灭,而红军的伤兵却大半可以复员归队,加上转化俘虏这一法宝,红一军团实际上占了一点便宜,但战后林总还是受到了伟人的严肃批评。。。。。。

    原来,虽然从兵员损失上来看一军团没有吃亏,但或许是由于35军老兵较多,对战场保命的种种技巧十分娴熟,很不容易消灭,这就大大延长了战斗时间,结果红一军团两战足足损耗了二十多万发子弹,却只缴获到了不足五万发,这以红军的传统来看无疑是大大亏本了,此战过后,红一军团平均下来每人只剩不到八发子弹。要是这时傅作义大举进攻,一军团可就难打了,担心林总有失的太祖连忙命令彭总的红三军团前去增援,自己也亲率部队赶去晋东北与其会合,因此突然变得孤立无援的徐海东部只得北退进入新开辟的晋西北根据地,以保护好东征的成果和主力的后路。

    傅作义堪称是这个年代国内第一流的名将,但苦于部队兵力有限,实在是承受不起太大的损失,在领教了红军的真正实力后也不敢再战,只是占据有利地形固守,这样一来红军即使是太祖亲自指挥,一时也攻不下来,再加上傅作义因其坚定的抗日立场和不算强烈反赤的政治倾向、很值得赤色党争取一下,与其拼个你死我活在政治上也没有太大好处。有鉴于此,太祖很快就作出了正确的决策,他留下一万多精锐看住35军,而将其他的部队和人员都分散下去,在晋察冀三省交界处的广大山村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并就地扩红,迅速扩大了红军的队伍和影响,晋察冀根据地也因此提前两年多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眼见红军越来越强,加之阎锡山许诺的报酬已经收到,绥远那边又传来日伪军蠢蠢欲动的消息,傅作义就再也不愿和红军继续对峙下去了,在发表了一道呼吁国内各大势力放下私怨、共御外侮的通电后率领南下余部返回了绥远。阎锡山得知后自然气得半死,但傅作义至少为他多争取了一个月的时间,比起拒绝派兵增援的宋哲元与韩复渠这两位来总要够意思得多了,老部下毕竟是老部下,但阎锡山素来心胸狭窄,由此愈发深恨傅作义这个“叛徒”。。。。。。

    与华北的两位军阀相比,老蒋倒是一早就答应派兵增援了,一是担心他最忌惮的朱毛红军重新坐大,二来这等于是给了老蒋一个名正言顺大规模派兵进入北方的机会,他又岂会放过?至于江南的残余红军,老蒋觉得他们已经不成气候,留下十万人应该也足以剿灭了,却不曾想薛岳与大部队一走,本已大大缩小的闽赣浙粤皖边区的红军残部很快就又重新活跃起来。。。。。。

    河南这条路有大别山挡着,而且要想拿下绝非一两个月可以办到,所以老蒋想要救援阎锡山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从陕南、甘肃、宁夏等地出兵攻打陕甘宁边区来个“围魏救赵”,但结果却令老蒋无比失望,张学良与杨虎城对他的命令虚与委蛇就不说了,即使一向都站在老蒋一边的西北马家军在进攻陕甘宁边区连遭败绩(注1)后也不再像一开始那样积极了,毕竟对于军阀来说,保存实力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而老蒋虽然也向陕南派出了中央军,但河南这条路走不了,只能走四川与湖北两省北部的崎岖山区绕路过去,没有一两个月时间根本无法到位,那时阎锡山只怕早完蛋了。

    因此老蒋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让“剿匪”战绩最为突出的薛岳率领二十万大军走“苏北-山东”路线进入山西,顺便还可以将一直都跟自己不对路的韩复渠给做了,反正这种事薛岳一向是很擅长的。。。。。。

    但有贵州王家烈的例子在先,韩复渠又怎么肯再犯同样的错误?结果薛岳原定的巧取不得不变成了豪夺,好在老蒋擅长的封官塞钱策略再次收到奇效,韩军最为精锐的手枪旅旅长吴化文被老蒋派人收买,在薛岳攻打济南城的时候突然临阵倒戈,导致韩复渠的部队瞬间崩溃,薛岳没费多大力气就拿下了整个山东,并接收了数万山东地方部队和十万民团,倒是各地因为政权更迭而重新猖獗起来的匪患令他有些焦头烂额。

    但即便如此,薛岳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向局势糜烂的山西派出了足足十五万“援军”,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由于这时傅作义引走了东征红军主力,阎锡山压力大减,薛岳除掉韩复渠的手段又令其心生忌惮,阎锡山竟突然改了主意,严辞拒绝中央军入境了,将薛岳与南京的老蒋气得够呛,但以阎锡山在山西深厚的根基和在国内的影响,老蒋也不敢在理由不充分的情况下强行下手,只好命令薛岳暂时退回山东,但薛岳才刚刚回到济南,就听到了一个几乎令他当场吐血的消息,阎锡山的大本营太原竟突然失守了。。。。。。

    注1:马家军其实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强大,即使在历史上兵力十倍于西路军(光算正规军也有西路军的好几倍)、而且对方多次犯错的情况下,马家军战死的人数却依然比红军更多,可见单论战斗力而言,马家军是明显弱于红军主力部队的(马家军的武器和战术都十分落后,光靠勇敢是不够的。)。何况骑兵又不利于攻坚,在进攻作战中缺乏重火力的马家军就更加不足为惧了,历史上马家军也曾多次侵入陕甘宁边区,基本都没占到什么便宜,何况是红军更加强大的现在?当然,如果是野战,马家军、尤其是青马的骑兵还是不可小觑的。


第七十二章 神兵天降



    本书终于有第一个执事了,多谢书友舞动三军的再次打赏^_^

    原来,胡卫东带着红十五军主力在中条山中与晋绥军主力对峙只是他的瞒天过海之计,不久前新组建的精锐部队山地旅八千多指战员早在军团参谋长方永乐的指挥下避开大路上敌军的阻截、依靠他们矫健的身手与胡卫东为其特制的一些专用装备成功地穿越在一般人眼中堪称天险的中条山脉,突然杀到了太原城下,偏偏此时薛岳被阎锡山逐走、傅作义又突然率部北归,迫使阎锡山不得不从太原派兵北上填补缺口,使得此时的太原前所未有地空虚。而更要命的是,胡卫东在数月之前就派到太原城内潜伏下来的几百名特战队员这时也突然发难,奇袭了阎锡山的心头肉太原兵工厂。。。。。。

    由于民国时期并不禁枪,驳壳枪更是极为普遍,特战队员们又是分散进入太原城,所以根本没有引起守军的注意。但当他们在地下党的配合下突然攻入并控制了兵工厂后,城内空有几千军队和警察,一时间竟然奈何不了这些仅有手枪的便衣。原来,阎锡山对他的兵工厂极为爱护,晋绥军的官兵都怕不小心破坏兵工厂的机器设备,甚至引爆兵工厂内库存的弹药或化学原料,所以基本都不敢对敌人开炮,就连重机枪的使用也受到了严格限制,而特战队员们却没有这个顾忌,他们甚至直接从库房里推出大炮肆无忌惮地轰击进攻兵工厂的晋绥军,这仗还怎么打?何况即使不用大炮,光是特战队员们出色的枪法和身手与二十响在近距离内的强劲火力,就足以在巷战中对抗十倍于己的敌军了。。。。。。

    “这仗没法打,才半天时间,伤亡就超过了一千人,赤匪竟然还嚣张地用兵工厂里的大炮轰咱们的士兵!请您允许我们炮兵参战吧!”,深受阎锡山信赖的炮兵司令周玳恳求道。

    “不行,兵工厂里那么多炸药和没来得及运走的炮弹手榴弹,这大炮一响还不都得炸了?”,阎锡山坚拒道。

    “就算炸了也不能留给赤匪!”,周玳急道。

    “老汉我舍不得啊!这都是五年多来的心血,怎么能毁在咱们自己手里?”,阎锡山苦着脸攥紧拳头猛捶着大腿叫道。

    阎锡山的犹豫令太原守军蒙受了更大的损失,而当山地旅的八千精锐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太原城下的时候,阎锡山就算想要改变主意炸毁兵工厂也来不及了,只得心如刀割地抛下他这些年来投注了大量心血的太原城,在部下的死命保护下逃往晋西,一时间真有“天下虽大,却无容身之地。”之感。。。。。。

    目前晋北、晋南都有大量红军盘踞,晋西又紧挨着红军的大本营陕甘宁,怎么看都是一块死地,但阎锡山这么选择自有他的道理,前往河北自然更加安全,但他一旦离开山西,被打散的部下与地方民团没了主心骨,很快就会做鸟兽散,到那时没了根基的阎锡山就算能在中央军的帮助下杀回山西,也很难再当他的土皇帝了。而晋西虽然四面被围,但阎锡山毕竟经营多年,在那里储备有不少粮食和弹药,只要依托地形一心死守,红军也没那么容易将他吃掉,而老蒋虽然一心想要清除地方军阀,但山西赤化是他更不想看到的,因此中央军肯定会尽快入晋救援,红军迟早会退出太原等大城市,到那时候山西就还是他阎锡山的。当然,前提是阎锡山要守住晋西,并且尽可能地收拢被红军打散的晋绥军和地方民团,有了足够数量的军队,老蒋和薛岳这两个靠不住的家伙才不敢落井下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