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重新占据了上风的有利条件下,日军在“内线”的几次野战中却连遭重挫,短短半个月内竟然损失了十万余人,消息传回后日本国内一片哀鸿。而这个时候,装甲第一军重建后又再次出任军长的筱冢义男却主动向军部提出要率军到东北参战(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四百五十五章 海军请战
ps:感谢书友“太阳真人”和“我是小白555”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可是日本陆军好不容易才从海军牙缝里抢出一点资源造了些坦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自然都将其视作了宝贝疙瘩,自侵华以来损失的两千多辆战车已经令日本军部心疼得要死,他们又哪儿来的决心将陆军这点最后的宝贝也一口气全砸进去呢。结果他们才犹豫了十天时间,东北的战局就已经急转直下,关东军表面上还有将近60万人,但其中的精华已经所剩无几,而且还被积极穿插的百万解放军给分割包围,成了一支支无法互相应援的孤军
其中,长春及其外围的兵力最多,不下二十五万人;旅大地区若连日本海军的兵力也算进去,兵力也在二十万以上;而东部国境线上的要塞群中分布的日军总数如果加起来,也依然有超过十万大军;此外,还有一些零散的日军困守于四平等中小城市
华野与东野的主力顺利会师后,两位老总对于首先进攻的目标产生了明显的分歧,一向用兵谨慎的林总认为现在日军败局已定,因此没必要无谓地冒险,而应该从易到难,先清除日军占据的那些小据点之后,再集中兵力对付那三股兵力雄厚的鬼子;而擅于险中求胜的东野徐总却认为如今日军连败之后士气低落,正应该趁此机会痛打落水狗。而不宜给鬼子太多收聚败军和编练新部队的时间。论关系,显然是林总与太祖更为亲厚,但是徐总的思路更加符合他尽快结束战争的想法,因此太祖很快就回电东北前指,让他们大打、早打,林总虽然心中不快,却也只能执行命令
大打、早打的方针定下来以后,两位老总的想法却又变得出奇地一致,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伪满“国都”长春作为首先攻打的目标,因为长春日军虽多。但因为此前长春远离战火。所以鬼子根本没来得及修建完备的城防工事,加之长春城内还有大量的败军和伪军混迹其中,以常理而言,一旦日军陷入苦战。他们很容易掉链子、拖后腿;与之相比。旅大地区有日本海军的大舰队进驻。而东部国境线上的要塞群也令人头痛,别说两大野战军的主力部队现在基本都是轻步兵,就算炮兵师来了。也不可能轻易拿下,因此肯定要放到后面解决。
至于四平这样的中小城市,只需要留些机动兵力备用就行,如果他们敢出来,就通过野战歼灭之,如果他们铁了心当乌龟缩头不出,当长春之敌被歼灭后,他们这点弱小的孤军也万难抵挡两大野战军的百万雄师。说起来也多亏两大野战军现在是以轻步兵为主力,因此交通线的作用并没有那么重要,而如果是重装部队的话,这些钉子没有一一拔除的话,公路线不通的情况下根本就过不去
由于东野装备较差(注1),因此攻坚的任务毫无疑问地落在了林总的肩上,而东野的数十万大军则负责打援,但或许是回光返照的缘故,长春的日伪军的抵抗居然异常顽强,进攻部队巨大的伤亡令一向爱惜士卒的林总眉头紧锁,而这个时候旅大日军又突然大举北上,直接wēixié到沈阳与抚顺的安全,结果林总受此干扰,犯下了分散兵力的错误,导致回援的部队不足以重创旅大日军、而被其从容撤退,同时华野对于长春的攻击也因为兵力不足而暂时受阻。
更令人头疼的是,旅大日军尝到甜头之后,又多次或真或假地北上攻击,由于日本军部将获得美援后组建的第一个机械化(摩托化)军通过海路运到了旅大“关东州”,这支兵力超过八万人的部队机动性极强,在锦州以东的制空权仍被日军掌握的情况下,他们在解放区几乎是来去自由,华野大部队一回来他们立刻就缩回旅大,华野主力一走他们则又大摇大摆地北上袭扰,令华野的指战员们肺都气炸了,可是旅大有日本联合舰队超过一半的大中型军舰进驻,光靠陆军实在是很难奈何得了他们。而就在这个时候,刚刚被正式任命为中原局书记的胡卫东颇有些意外地接到了海军将士们的请战书
获得德国方面提供的技术援助后,中国海军受伤的舰艇普遍得以提前修复,在致远与经远这两艘重巡洋舰被修好后不久,沈鸿烈就向叶飞提出了出海求战的想法,他不是要拿海军仅有的这点家当去和强大的日本联合舰队死拼,而是打算充分利用这两艘军舰缴获自鬼子的先天优势,伪装成日本的军舰避开敌人的拦截进入远海,然后袭击鬼子的海上交通线,这样一来,日本海军的主力舰队就不得不离开旅大回去救火。而失去大舰队保护的旅大纵有坚固的要塞,也不再是不可攻陷的金城汤池了。而一旦拿下旅顺和大连,便可以借助那里的要塞来抵御日本海军的进攻,日本人再想将其从中国人手中夺走便再无可能了,更重要的是,消灭了旅大日军之后,鬼子就算在战术上取得再大的胜利,也没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了
当然,沈鸿烈也知道,这两艘军舰出去固然可能凯旋而归,但被日军追剿舰队逮到而被消灭的可能性无疑更大。不过,只要能够加速东北光复,就算这两艘军舰都沉了,那也是值得的
注1:由于这段时间中原野战军没有作战任务,因此中原解放区兵工厂所生产的很多新式武器都转而优先供应给华北野战军,使得华野的武器装备水平突飞猛进,即使现在为了战术上的需要而没带重炮,他们也还有120mm重迫击炮和105山炮这两款若在抗战之前绝对堪称重炮的利器,会师的时候华野一个主力师的炮火甚至要超过东野一个军,若不是东野此前与苏军并肩作战时分到了不少日式武器,这个差距还要大得多。(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四百五十六章 出海的准备
叶飞这几个月来基本无仗可打,早就被憋坏了,当即全力支持沈鸿烈的提议,而胡卫东也有些心动,虽然历史证明了用大型战舰进行破交作战的效费比远远不如潜艇、甚至是驱逐舰、鱼雷艇和伪装船,但大型战舰进行破交所产生的威慑力却是那些辅助舰艇所不能比拟的,历史上为了对付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这两艘军舰,英国人几乎将所有可以抽调的主力舰都派了出来,如果日本人也这么干的话,那就正遂了他的心意。
可是当胡卫东将海军的请战书转交给中央之后,包括太祖在内的赤色党几位主要领导人却无不表示了反对,胡卫东很快就猜到了他们的想法,中国能有这两艘万吨级巨舰已经十分侥幸了,若是出海作战都沉掉了,大家心里怎么受得了?胡卫东这时终于理解为何历史上日本一直不让大和级战列舰出战,直到最后大势已去才派出去“玉碎”,当时日本高层的想法或许也差不多吧。
但胡卫东身为一位军工专家,对那两艘旧舰看得就没有那么重了,在他向中央保证说只要能够收复旅大,获得那里的修造船厂与工人技师,就能在三年内完全独立自主地造出无论是排水量还是性能都更在那两艘日式重巡之上的先进巡洋舰后,中央终于松了口,但还是要求海军将士不可逞匹夫之勇,而要发挥当年游击战的风格,“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只占便宜,不吃亏。”
考虑到续航力的问题,沈鸿烈认为应该只派两艘大舰出海,因为她们都可以在中途没有获得补给的前提下连续航行一万五千公里以上,而如果带上驱逐舰这样的辅助舰,固然可以增强舰队的防空反潜能力,但是续航力却会大打折扣。开不了一个月便要靠岸补给,严重影响战术的灵活性,这对于完成破交任务和舰队的安全都有很大的妨碍。
一开始沈鸿烈是计划将两艘重巡拆开作战的,因为这样做能够袭扰日本更多的航线,但胡卫东却表示了反对,既然要的是威慑力,那么两艘一起无疑效果更好。而且力合则强。这两艘重巡并肩作战的话,鬼子不出动大舰队的话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可是大舰队当中必然有拖后腿的舰船,速度怎么也不可能追得上这两艘换装了球鼻艏后最大航速超过了36节的重巡洋舰,因此战斗的选择权在我一方,对于带有游击战性质的海上破交战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另外,这两艘战舰都已经更换了威力强大的新型主炮和配套弹药,某些重要部位还在维修期间换用了钢材强度较前大了几乎两倍、而且厚度有所增加的新装甲板,再加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舰载雷达系统,鬼子的重巡哪怕是以三敌一,也未必有多大胜算,而战列舰又根本追不上重巡洋舰。因此真正能对这两艘战舰构成致命威胁的只有潜艇和飞机。
潜艇的鱼雷威力巨大,尤其鬼子用的还是恐怖的九三式重型氧气鱼雷,别说是重巡,就算是战列舰挨上一发也很可能直接沉没,更不要说是重巡了。但是,由于在水滴形(或者说是流线型)潜艇发明之前,潜艇的水下航速慢得要死,因此它们想要攻击敌方舰船就只能依靠提前设伏或者偷袭停泊的舰船。而破交的舰船行踪无定,除非运气背到刚好撞上潜艇,否则这一威胁基本可以忽略,事实上也确实罕有破交舰船被潜艇击沉的例子,因此这方面胡卫东并不担心,只是提醒海军的指战员们出海后注意保持警戒就好。
而飞机的话,由于陆基飞机不可能飞离海岸线太远。布置上也受到机场分布的限制,因此只要情报准确,它们的威胁基本上是可以规避的。而航母上的舰载机才是真正能够毁灭这两艘重巡的力量,甚至不必炸沉。只需要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影响到这两艘重巡的航速,能让大舰队追得上,那就已经很要命了。此外,航母本身的速度极快,其中最快的甚至可以达到36节,是除了重巡本身之外唯一可能追得上重巡的主力舰种(主力舰种包括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航空母舰和重巡洋舰。),这更是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虽然鬼子自称那四艘航母因为受创太重均已报废待拆,但胡卫东却并不相信,何况鬼子肯定一直都在建造新的航母,因此破交舰队的防空很自然地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
而在防空作战中,一定区域内的防空火力加强一倍,其防空能力的提升远远不止是翻了一番那么简单,这也是胡卫东坚持让两艘重巡并肩作战的重要原因,如果只是一艘的话,即便有近炸引信、炮瞄雷达、陀螺瞄准具、新型小口径高射炮、“密集阵”近防火炮等防空神器的帮助,碰到一艘航母都会十分吃力,而若是两艘,就足以形成较密集的弹幕,其防空的效果如何,历次青岛防空作战的胜绩就是最好的说明
一切考虑得都很周到,但是出海作战的命令下达后,部队里却产生了不小的非议,那些原来国民党的海军官兵情况还好,他们至少都知道破交作战的含义,因此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而那些由赤色党的陆军转过来的老党员(这些人中最高的也就是团级干部,毕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