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借口-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始打胜仗;当他升为陆军准将时,他还是在打胜仗;当他升为少将时,他仍然在打胜仗。他打胜仗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他总是能利用手中的有限的军队、有限的武器,创造战场上的最大胜利。
在后来格兰特升为联邦军队的总指挥后,他更创造了战争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格兰特因为创造了无数影响后人的经典战役,他本人也被称为“战场上的想像大师。”
林肯总统是格兰特最有利的支持者。而格兰特以他非凡的执行力赢得了林肯的信任。
林肯在后来的评价也曾说道:“格兰特将军是我遇见的一个最善于完成任务的人。”
攻击亨利要塞和多纳尔森要塞就是格兰特主动完成任务的最佳战例之一。但还不仅于此,在攻打两个要塞的战役中,他第一次使用铁甲舰船参与水陆两栖进攻,使北方军威大振所向披靡。
之后不久,格兰特率领联邦军乘胜攻占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一下子向敌方纵深推进了320多公里。处于同时代的德国人马克思曾称赞这个胜利说:“收复这样广大的一片土地,在仅仅一个月内从俄亥俄河进展到坎伯兰河,像这样的毅力、坚决和迅速,是欧洲正规军很少能达到的。”
在维克斯堡战役中,格兰特曾经经历两次失败,但他没有气馁,而是再次进行了精心策划。身穿褪色军装,头戴磨损的金线帽子的格兰特,一边研究着地图,一边聆听大家谈论维克斯堡。参谋们谁也揣摩不出长官的心里在琢磨什么,当他对部下说出了他决定再次攻打维克斯堡的真实意图时,大多数人都反对,说他的计划太冒险了。他们说,格兰特的计划会毁掉北方打胜这场战争的全部可能性的。但是,格兰特还是出兵来到密西西比河西岸,从维克斯堡城前经过。他让部队在城南的一个地方乘上炮舰,渡过了河。部队在东岸登陆,在司令官的催促下,向内陆突进。为了闪电般袭击敌军,任何非必需的物品都不准携带。格兰特本人只带了一把梳子和一柄牙刷,没有替换的衣服,没有毯子,甚至没有坐骑。军队从维克斯堡南面向内陆进发。格兰特在城北的活动已经麻痹了南方军,他们不明白他在要塞南面登陆的用意。南方军指挥官慌忙南下,想摧毁格兰特的给养线,却发现根本没有什么给养线。因为格兰特违背了一条这样的基本作战原则:进攻部队的活动不能脱离掩护得很好的给养基地。他完全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他以这片土地为生,一边前进,一边就地征集他所需要的食物和马匹。
这场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南北双方力量的对比,是使北方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在进攻里士满的计划中,格兰特更是将他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时到达里士满有三条路:
走东路要过好几条河,走西路会断绝所有的水运给养,一切军粮和弹药都由车拉。走中路,要经过莽原,那是一片方圆20英里的灌木和荆棘丛生的地方,还有沼泽,在茂密的林丛中,人得择路而行。那儿既用不上大炮,也用不上骑兵。格兰特最后选择走中路。
在密林中,他与南方的李将军发生激战。没有后方、没有侧翼,精疲力尽的士兵睡得人事不知,血流成河,尸首遍地。李将军说:“我打了一辈子仗,这一仗令我终生难忘。”
两天的激战,格兰特的部队损失了18000人,他将部队稍事休息。他的对手把堵在通向渡口道路上的部队全都撤走了,这样联邦军就可以畅通无阻地后撤了,联邦军上下都在谈论着撤兵一事。当黑夜再次来临时,格兰特指挥部队启程了,一路上尘土飞扬,战士们都不知道开往何处。他们到达莽原东部小径上的一个交叉路口。如果往左拐,那就是向北走。但是,他们向右拐——向南进发了。顿时士兵们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格兰特走过行军行列,战士们向他欢呼、挥帽子,夜行军变成了胜利的进军。这是格兰特一生中决定性的时刻,如果他撤兵的话,国家就会毁于一旦。在战场上与格兰特棋逢对手的李将军,在当时就曾经判断:“格兰特绝对不是那种打不赢就后退的人。他一定会迂回,然后继续前进。”这是另一位优秀的指挥官对格兰特最富想像力的判断。只有当你了解,什么是主动完成任务,你才会了解李将军为何会丝毫不敢大意、也从不去低估对手的用意。
…
主动去做(2)
…
即使是这样,他最终还是败于格兰特之手。
干得好,格兰特!
***************
*第三章责任到此,不能再推
***************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自觉自愿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驱使一个人在不被吩咐应该去做什么事之前,就能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
岗位比生命重要(1)
…
你要对谁负责?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格兰特。在林肯选拔将军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从现代企业的角度来看,林肯寻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公司的老板寻找合适的人才的过程。
林肯寻找人才的过程是这样的:他先使用公司的元老,当他发现元老不适合时,他并不马上撤换他,而是将他的权力分给一位新人。他对这个新人进行考核,不断地有新人被推出来,最后,他找到了他要找的人。
林肯应该庆幸格兰特的及时出现。因为率领军队歼灭敌人这个工作任务已经很早就确定了,可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来完成它。格兰特的出现使这个任务的完成有了可能性。顺理成章,格兰特就获得了完成这个任务所需要的权限。
格兰特应该感谢林肯,因为是林肯首先提供了这一工作机会。因为任务的需要,才要找这么一个人。如果没有这个机遇,格兰特就不会脱颖出来获得“指挥官”这个岗位。他可能一辈子怀才不遇,在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郁郁寡欢终其一生。
这更让我进一步想到现代企业雇主与员工的关系。长久以来,所有从老板那里获得工作机会的人都存有这样的想法:他们认为这个工作是垂手可得的,他们不去思考为什么老板任用了他们而不用别人?他们认为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有了这个工作,才使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如果他们怠工,公司的业务就会停滞不前。
这是一个严峻的,长久以来被人忽视的问题。格兰特如果想在联邦军队有所作为、得到应有的回报,他必须要对林肯总统的任命负责任。他必须用令人满意的“工作绩效”来确定自己胜任这个位置。这就是格兰特对自己的工作的理解。
在一个公司里,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情形:
“迈克·斯考特先生为什么还没有签下那一单?”老板问。
迈克呆呆地坐在那里,脸色有些苍白:
“他还没有给我回信,先生。”
“他多少天没有回信了?”
“已经有一个月了,先生。”
老板大怒:“那你为什么还呆在这里?”
而可怜的迈克还呆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当斯考特先生一个月都没有回信时,迈克不知道该如何做下去:
1是否给斯考特先生打一个电话?
2或者登门拜访他一次?
3要不要向主管汇报?
4我要等到什么时候?
于是迈克在一个月里关于斯考特先生的问题决定什么都不去做。他想:反正这一张桌子是属于我的。老板不会因此解雇了我。斯考特先生不回信,又不是我的错。难道还要我拿着枪逼着他签约不成?
这种行动上的迟缓、思想上的愚钝和道德上的不负责任,导致大量的工作岗位有名无实、大量的工作资源被无谓地浪费掉。
我们要清楚的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公司或机构中,不是先有员工然后才有工作。任何一个受聘于公司的员工都应该有这样的觉悟:首先是先有工作任务,比如要盖一所房子,然后才会产生一个房屋设计师的工作岗位,然后才能根据这个岗位的需求找到合适的人。那些认为工作的获得轻而易举因而浑浑噩噩好吃懒做投机取巧的人,他们不会反思自己获得一个岗位与老板的真正关系。这是造成他偷懒、松懈、不负责任的根源。事实是:这个岗位是为工作而设定的、不是为你而设定,如果你不能胜任这个工作,你就得走人。这就是生物界优胜劣汰的规则。
那些已经获得了工作机会的人,他们应该感谢这一机会的提供者。因为工作如同战斗一样,如果你不能消灭敌人,你不会再有机会去消灭敌人——要么被撤换,要么被敌人消灭掉。
如果你到现在还被雇用,这起码表明,到目前为止,在胜任这个工作岗位的问题上,你是合格的。所有保持这种心态的人,都应该静下来想一想格兰特的问题。格兰特的前四任都想保住他们的位子,但是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如果你不行,就意味着有成片的土地被敌人占领、城市和乡村失守、数以百万的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样残酷的情景不可能容忍你继续平庸地呆在这个位子上。只有那些能主动工作、完美执行的人,才会继续保留在这个位子上。
这就是这本书要告诉你的道理。当你获得一份工作的机会,你要为你的老板负责。因为是他让你拥有了这个机会。如果你想让这个机会永远保持住或者升到更高的位置,你就必须对自己负责,你只有对自己负责,才不会每天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才不会拿多少薪水干多少活儿。你只有对自己负责,才会想到工作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天上掉馅饼,你不仅要完成这个工作,还要学会更好、更快地完成这个工作。
英国大都会总裁谢巴尔德在位时有一句名言:“要么奉献,要么滚蛋。”他强调:“在其位,谋其政,不要找任何借口说自己不能够,办不到。”他要求他的下属在他面前不能因干不好工作而找理由推脱责任。一次,一个员工为了一件极难办的事找他,说自己尽力了,并说出许多客观理由,最后说无论怎样,这件事都“办不到”。谢巴尔德觉得这个下属就是怕得罪人,所以不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于是就轻声对他说:“够了,够了,现在我需要的不是这些好理由,而是要你仍旧照我的命令去做,否则,你就别做这个部门的经理。”
…
岗位比生命重要(2)
…
谢巴尔德的做法很正确,他就是要让下属明白,对于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该负责,而不能随便找个理由推脱,这样才是一个称职的员工。
在西点,任何一个学员都被这样教育:在战斗中守住你的位置。
守住你的位置是每一个军人永远要记住的命令,军人就是因为这个使命而产生的。不仅每一个士兵要做到,每一个军官——包括低级军官和高级将领,他们都要明白自己的位置,也要明白自己的任务。如果要你去死,你就得去死。
巴顿将军也是西点名将之一,他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巴顿自称他能打胜仗的秘密就是,“在每一个位置上安排好能绝对执行你命令的将官,然后让这些将官将每一个士兵训练成能胜任位置的勇士。”
美国总统林肯出身贫寒,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能当上总统,林肯说:“每一次获得一次工作的机会,我都会怀着感恩的心情加倍去工作,我能干好每一个我干过的职位,所以我也能干好总统这个职位。”
那些不懂得感激、也不知道珍惜的人,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一个工作岗位的意义。他们也就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没有任何借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