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215章

高科技军阀-第215章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8年4月4日,有三个日本商人在海参崴“被俄国兵抢劫并杀害”,早有准备的5000名日本陆军士兵随即在海军的掩护下在海参崴登陆。日本人的行动让英国和美国十分恼火,英国政府指示停在港内的英国巡洋舰“萨福克”号派出海军陆战队员登陆,美国巡洋舰“布鲁克林”号也派出了水兵保卫美国领事馆。苏俄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抗议,要求日本军队马上撤出,但日本人置若罔闻,继增兵,很快便占领了整个海参崴港。

英美两国对于日本人的行动即惊且忧,在英国和美国的联合压力下,日本人被迫同意由协约国——即英美法日华五国共同出兵的提议。日本政府随后发表了出兵宣言,规定进驻海参崴的日本军队为7000人,美军7000人,华军7000人,英法合派7000人,由日本掌握联合远征军的最高指挥权。但日军在海参崴登陆后,立即趁机与当地白俄武装勾结,深入西伯利亚内地,先后占领了俄国的滨海州、阿穆尔州和外贝加尔州,并在当地组织了亲日政权,企图以此屏护对满洲和朝鲜的统治,并垄断西伯利亚的市场和经济资源。原来为俄国所控制的北满地区也被日本“满洲驻屯军”趁机夺占。1918年8月13日,日军占领满洲里,9月6日占领了赤塔,9月9日占领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9月18日占领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到了10月底,在已是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展开的日军已经达到了92000人,是原计划出兵人数的12倍多。

日本人的肆无忌惮不但让美国和英国大光其火,也激怒了中国。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分别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而中国国内要求收复故土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日本国内,原来支持日本政府出兵西伯利亚的日本国内舆论和元老们也转为反对,加上“米骚动”,致使日本寺内正毅内阁垮台。继而成立的原敬内阁随即表示愿意从西伯利亚撤兵。

原敬内阁打算减少在西伯利亚的日军人数,结果遭到了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强烈反对。而到了1919年的秋天,“全俄罗斯最高执政”高尔察克海军上将的政府垮台,其部队向东方溃逃,苏俄红军追杀而来,结果日本参谋本部以“担心远东地区的赤化”为借口,使大井成元大将指挥的“西伯利亚派遣军”继留驻。1920年3月21日,2000名苏俄红军攻入尼古拉耶夫斯克,于驻扎在那里的日军两个营发生了冲突,日军及当地日本侨民死伤千余人,日本领事石田虎松因而自尽。于是日本又有了出兵的借口,在参谋本部的要求下,日军随后占领了库页岛北部,“以保障日本侨民的安全”。此时日本在远东地区的驻军已经达到了12万人。

面对咄咄逼人的日军,美国人的忍受力终于达到了极限,美国政府决心支持中国对抗日本,在美国方面的支持下,中国政府决心出兵西伯利亚,和日军对抗。此时欧洲的战争已经结束,在欧洲的中国远征军和劳工已经开始大批登船回国,中国政府的打算很明显,就是要用这些在欧洲战场上经过血火锻炼的部队,来收复被俄国和日本侵占的土地。只是随后北京发生的“九二八惨案”,打乱了中国政府的军事布署。

但现在,随着“九二八”真相的揭露和中国政府的快速交班换岗,日本人越来越感觉到了危险,因而在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要求下,日本政府通过了再次增兵西伯利亚的决议。

“看那就是支那海军的战列巡洋舰”

站在海参崴正北的堡垒之上,从海拔一万多米的堡垒要塞台向下望去,在这里可以俯视海参崴最重要的港口金角湾。几位日本军官正站在要塞炮台上俯视金角湾的全景,此时这座海湾的大陆架就象一个弯弯的牛角,岸边是高低起伏的大小山峦,上面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树林,那一片片的绿色紧紧依偎着海的边缘。而在牛角内的水面上,泊满了大小不等的船舶和军舰。湾岸边稀稀拉拉的楼群和零零星星的尖顶木屋,构成了这座海湾山城的轮廓。这里距离金角湾泊区约45公里,距离金角湾入口85公里,站在要塞炮台上下望金角湾,港湾内的景色一览无余,此时此刻,海面上碧波万顷,海鸥逐浪飞翔,远处的岛屿镶嵌在海水之中,不禁让令人感到心旷神怡。

只是在港湾内,那艘巨大的战舰舰桅上高高飘扬的巨幅红黄蓝三色“人”字旗和岸上及港内随处可见的日本膏药旗相比,显得格外刺目。

“那可是拥有16英寸巨炮的战舰啊这座堡垒上只有十二门10英寸的岸防炮,,要是支那人打算进攻,我们恐怕很难抵挡。”

“那倒不一定,俄国人留给我们的岸防炮无论威力和射程是赶不上这艘军舰,但是却有足够的能力威胁15海里内的任何目标。只要我们控制着要塞堡垒,那么金角湾里的军舰,就是我们的炮口下的靶子。”听了同僚有些泄气的话,石原莞尔冷笑了一声,放下了手里的望远镜。

“这几年来俄国人为了加强欧洲方向的防御,已经把这里的火炮拆运走了一大半,要不然的话,我们控制的这些要塞将真正成为支那人的噩梦。”

“是这样。”听了石原莞尔的话,几位日本军官又变得振奋起来。

“支那人是依靠美国人给他们建造的军舰,要是没有美国人的帮助,他们什么也不是”一位日本军官愤愤的说道。

“美国人哼”

看着港口码头上飘扬着的美国的星条旗和中国的五色旗,想到昨天前在海参崴协约国太平洋海军司令部举行的宴会上,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那些亲密的表现。站在大炮旁边的石原莞尔心中就恼怒不已,

正是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秘密合作,才使得他之前制定的所有的计划都发生了改变。

现在,日本政府不得不寄望于能够通过谈判来争取主动。

而更让石原莞尔感到怒火中烧的是,在美国人的帮助下,中国人竟然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陆军和海军,在中国海军的掩护下,从欧洲回国的中国陆军很快又来到了海参崴,并从这里出发,控制了西伯利亚的很多地区。而本来占有优势的日本军队则很快的居于劣势,这一切,所有的缘由,都是因为美国人。

如果不是因为美国人。那些所谓的中国人的“主力部队”是根本没有办法从日本军队手中抢夺果实的。即便他们能抢去,无敌的日本军队照样可以打回来。可是因为美国人的出现,却使得日本人只能眼看着他们一向所瞧不起的中国人接管一座座城市。而从本土传来的命令,却是让自己必须要克制,等待帝国政府和美国人以及中国人进行外交斡旋

对于日本的“双重外交”,不但美国人受够了,日本人自己也受够了。

此时,在停泊在金角湾的“光荣”号战列巡洋舰上,中国远东舰队司令蓝建枢站在舰桥上,望着岸上的那些飘扬着日本膏药旗的俄国炮台,脸色也变得异常阴沉。

“这座城市的所有重要设施,都在日军的掌握之下。”海军中将林颖启说道,“这些炮台据说还有白俄替日军操炮。”

“那就是说,他们现在还没有掌握这些俄国火炮的使用要领。”蓝建枢放下了望远镜,冷笑着说道。

“要是真打起来的话,咱们还是有把握拿下这座城市的。”林颖启看着蓝建枢,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当然,得和陆军配合好才行。”

“马良那家伙,只怕未必有这个胆子,换了小徐或者小杨还差不多。”蓝建枢摇了摇头,说道。

蓝建枢所说的马良,是中国中央陆军第22师的师长,段祺瑞的爱将之一。尽管段祺瑞对他信任有加,但他的本事其实并不咋地,骨子里其实和张敬尧一样,都属于给段祺瑞添乱抹黑的主儿。

为了加强皖系自身的军事实力,段祺瑞用借来的日本款子组建了一支中央军,这一次派来海参崴和张作霖的奉军搭班子来西伯利亚抢地方的,就有这支部队的一部分。

“现在情况不同了,他要是想保住自己的位子,就最好表现一下。”林颖启笑道,“现在的边防督办,已经不是老段,而是咱们的小杨了。”

听了林颖启用“咱们的小杨”这个词来形容杨朔铭,蓝建枢不由得微微一笑。

“小杨这个人,办事一向讲求抢占先机,这一次单单把这艘巨舰派到这里,可不是光向日本人和俄国红毛子显宝来的。”林颖启笑着说道,“要不做出点儿事情来,咱们可是对不起他给咱们海军置办的这些家当啊。”。。

(二百三十四)“下克上”之始

蓝建枢转头又望了一眼岸上飘扬着膏药旗的炮台,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这海参崴是咱们中国的地方,不是俄国人的,也不是日本人的。”林建章看着那些已经为日军占领的炮台,说道,“这一次对咱们中国来说,是收回这些地方千载难逢的良机。”

蓝建枢回头看了看林建章,似乎从他的目光中读懂了什么。

和蓝建枢一样是北洋海军出身的林建章,此时渴望着用麾下的这艘巨舰,一雪甲午战败之耻。

正在这时,一位通讯军官来到了舰桥上,将一份电报交给了蓝建枢。

蓝建枢打开电报,飞快地看了起来。

“是海军部来的?”林建章注意到看完电报后的蓝建枢的眉头皱了起来,立刻问道。

“不是,是小杨来的。”蓝建枢摇了摇头,将电报交给了林建章,“咱们在欧洲的战列舰队回来了,他要我回天津去,这里全交给你。”

“他这个边防督办当的可是比老段强多了,这上任才几天,竟然就开始直接对海军发号施令了。”林建章笑着接过了电报,看了起来,“也不管海军部的面子能不能过得去。”

“别忘了他现在还兼着海疆巡阅使的职务呢。”蓝建枢苦笑了一声,“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海军部现在对他杨瀚之来说,也就是个关防大印而已。我估计一会儿海军部的电令就好到了。”

“他杨瀚之这么安排,是不是有什么别的用意?”林建章将电报仔细地看了几遍之后,又问道。

“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蓝建枢看着林建章,意味深长地说道,“咱们现在是前有狼后有虎,不能不预先提防。”

“还不如先下手为强。”林建章轻声说着,扶住栏杆的手猛然握紧,预示着他的内心正掀起阵阵狂澜。

北京,居仁堂,春藕斋。

“日本人又在巴黎的和平会议上大放厥词,不但拒绝我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反而还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外交部次长王正廷对与会者说道。

“别的国家都怎么看?”代总统冯国璋阴沉着脸问道。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还是反对,英国首相同意废除同我国的不平等条约,只是英国方面要求香港问题的细节另找时间再行议定。”王正廷答道,“威尔逊大总统明确表示支持我国,威尔逊大总统私下里还对顾总长保证,美国全力支持我国的正当要求,如果日本一意孤行,我国可先同欧洲各国废约重订,日本那边先行搁置。”

“日本人这样的态度也不奇怪。”杨朔铭的脸色显得相对平和一些,“他们在这场战争中几乎得罪了所有的欧洲列强,却没有捞到多少好处,有这样的表现也不难理解。”

“法国人一贯如此,其总理如此态度,也在情理之中。”国务总理徐世昌说道,“只要英美两国支持我们,法国人见风使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