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136章

高科技军阀-第136章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

刚刚建成不久的“海瑞”号巡洋舰的顺利试航,意味着在沉寂多年之后,中国造船业重新崛起的开始。

“海瑞”号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为4200吨,采用三膨胀往复式蒸汽机,双轴双桨,最大航速30节,航力在15节时为4000海里。“海瑞”号的武器装备包括2座双联装“斯柯达”150毫米主炮,4座“斯柯达”单装100毫米副炮,三座双联装37毫米机关炮和2座双联装533毫米鱼雷发shè管,并且携能够搭载侦察机一架(没有机库)。

马尾造船厂的舰船设计师们在设计“海瑞”号的时候,充分考虑了中国现时国情,由于中国缺油而多煤,由此该舰的动力舱室被设计的很长,烟囱也多达4座,就是为了用效率较低的燃煤锅炉配三膨胀往复机让该舰的航速能够达到30节。至于为什么坚持使用三膨胀往复机而不采用新式的涡轮式蒸汽机,则是因为三膨胀往复机的维护比涡轮机要简单得多,可以减轻中国海军的压力。由于中国海军本身就缺少足够的舰艇,大批主力舰艇前往欧洲参战更加剧了这一困难,为了防卫警戒漫长的海岸线,中国海军高层的一些人打算让新下水的军舰能够承担自北跨南的高强度勤务任务,也就是俗话说的“当驴使”。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海瑞”号采用这样的设计方案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时的“海瑞”号,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试航,正缓缓驶入马江。

“咱们中国海军自从民国元年以后,就再也没有进行过远洋训练。自从我当上这个劳什子的舰队司令之后,我就没怎么再出过海!”

蓝建枢站在“海瑞”号巡洋舰的舰桥上,望着远处的罗星塔,有些jī动地说道。

“是啊,这么多年了,咱们中国海军,终于又有了自己家造的巡洋舰了。”站在他身边的李和mō抚着舰桥的拦杆,一时间感慨万千。

蓝建枢看着李和,知道他又想起了以前的往事,也跟着叹息起来。

现在的李和,虽然已经官至海军中将,但熟悉中国海军历史的人差不多都知道,在甲午年那场关系中国未来国运的战争中,李和是中国自制的第一艘装甲巡洋舰“平远”号的舰长。

在大东沟,李和就是指挥着这艘国产的巡洋舰,同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巡洋舰进行了jī烈的厮杀,给予了敌舰以重创。

而在甲午大东沟海战当中立下功勋的“平远”舰,则正是福州船政局制造的。

如今,李和又站在重新焕发生机的马尾造船厂建造的这艘新一代国产巡洋舰“海瑞”号上,想起昔年的往事,忍不住泪眼滂沱。

“今天其实是个好日子,咱们又有新军舰了,而且是4000吨的巡洋舰,你应该高兴才是。”蓝建枢的眼睛也有些湿润,他拍了拍李和的肩膀,安慰他道。

“是啊!按照吨位算起来,这可是咱们中华海军的第二大舰了。”李和拭去了眼角的泪水,哽咽着说道。

听了李和不无苦涩之意的话,蓝建枢苦笑着点了点头。

在这艘新舰动工之后,中国海军官兵们就满怀期待的等着这艘4000吨的巡洋舰,因为从建国以来到现在,中国海军已经整整七年没有造过一艘这么大的新军舰。

即使是全中国装备最为jīng良的第一舰队,主力也不过仅仅只是四艘老旧的巡洋舰而已。

在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参战后,在日德兰大海战结束后,应英法美三国的要求,中国海军也派舰到欧洲参战,四艘老式巡洋舰随即远赴英伦,虽然中国海军的军容士气和jīng神风貌赢得了欧美同行的广泛好评,但他们带来的军舰,却成为了外**事评论员取笑的对象。

在这四艘中国海军的“主力舰”中,吨位最大的“海圻”舰是1898年完工的,舰龄已经接近20年!

20年!整整20年过去了!中国海军却几乎还在原地踏步!

(一百四十八)海鲨故地祭忠魂

(一百四十八)海鲨故地祭忠魂

“不管怎么说,现在总算又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蓝建枢望着远处的海面,深吸了一口海风,“咱们中华海军,还是有机会追上来的。”

“可如今内外皆干戈不息,国家没有安心发展的时间,”李和握了握拳头,说道,“君不见,广东如今又成了革命党人的天下了。”

作为中国海军的高级将领,对于广东的局势,蓝建枢和李和一直都是十分关注的。

“以前海军同情革命者甚多,如今他们受日本指使作luàn的真面目已然被揭破,只怕未必再有人肯信他们那一套虚假宣传了。”蓝建枢冷笑了一声,说道,“日本当真是亡我之心不死啊!”

“只是可惜这新舰入役未久,我水兵尚需时日与之磨合,要不然,真想现在就开过去轰他娘的!”李和一拳砸在了舰桥的装甲板上,发出“砰”的声响,引来了几名军官异样的目光。

“是啊!不用多,哪怕再有二三艘这样的战舰,咱们现在就可以把广州夺回来!”蓝建枢说道。

“这马尾造船厂让杨瀚之nòng得这么快就起来了。”李和望着远处的罗星塔和造船厂区巨大的烟囱冒出的浓烟,感叹道,“我真是想不出来,他是怎么做到的。”

“是啊!简直就是变戏法一样,当初福州船政局划归海军部管辖,因苦于经费无所措置,数年间仅靠变卖废铁旧机器度日,可到了他杨瀚之手里,几个月就大不一样了,当真是钱能通神。”蓝建枢苦笑了一声,说道,“就象他以前和咱们说的,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可他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啊!”

“他都说了,是海外的捐款,咱们又何必深究呢?”李和笑了笑,说道,“只要他能给咱们中华海军nòng出更多更好的战舰,你我管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此时渐渐落山的太阳已经将天际染成了一片红sè,看着太阳即将没入地平线之下,蓝建枢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若你杨瀚之就是为了咱们中国能有一支大海军,我没二话,一如继往的支持你到底!可要是你有别的目的,那就别怪我……”

这句话,蓝建枢到底没有说出口。

黄海,大鹿岛海面。

“我们已经驶进大东沟了,艇长。”

“我看看。”听了副艇长的话,已经升任中国海军“飞鱼9”号潜艇的肖永林少校压抑住内心的激动,接过了潜望镜,仔细地观察着海面。

大东沟!

从1894年9月17日那天起,当弥漫的硝烟伴随着隆隆的炮声从这片海域升起的时候,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海上血战,便成为全体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从那一天起,这片海域便牢牢的铭刻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从那一天起,在中国人的记忆中,这片海域便成了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

和英文中的“滑铁卢”以及俄语中的“对马”所带表的特殊意义一样,从那一天起,大东沟在中国人的字典之中,已经不再是一个地名。

此时的大东沟,海面的上空被大片翻卷的乌云所笼罩,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年,那一天。

“上浮!”肖永林沉声下达了命令。

副艇长大声的重复着命令,艇员们立时开始忙碌起来,伴随着làng花涌动,“飞鱼9”号潜艇浮出了海面。

在乌云滚滚的海面上,“飞鱼9”号潜艇以10节的航速缓缓驶入了这片具有特殊意义的海域,肖永林和几名部下来到了指挥塔上,目光凝重的望着这片风平làng静的海面。

“电告基地司令部,我艇已驶入大东沟海域。”

压抑住内心的激动之情,肖永林沉声命令道。

作为中国海军最早的潜艇部队军官,曾经在曹妃甸海战当中驾驶袖珍潜艇击沉日舰立下赫赫战功的肖永林,从此mí上了潜艇这种新式武器。

从自己参加那次战果足以洗雪中国海军百年耻辱的水下进攻战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的一生,将和潜艇结下不解之缘。

那一仗,自己和三位战友驾驶着那艘小小的仿佛玩具一般的袖珍潜艇,便给予不可一世的日本战列舰以前所未有的重创。

而现在,他脚下的这艘“飞鱼”级潜艇,无论从xìng能还是吨位和武器装备,都要比“织nv梭”级袖珍潜艇强出不知多少倍。

“飞鱼”级潜艇是江南造船厂最新制造的潜艇,水面排水量为692吨,水下排水量为886吨,动力装置采用先进的柴油机电动机双动力,配备有从美国引进的新式柴油机(功率为1850匹马力)和电动机(功率为1200马力),水面航速可达16。5节,水下航速为8。5节,在水面航速8节时航力为8500海里,水下航速5节时为76海里5节,最大下潜深度为45米,武器装备为4座533毫米鱼雷发shè管,携带6枚鱼雷,配有一mén75毫米甲板炮,甲板炮备弹300发。艇员计军官4名,士兵30名。

和令协约国谈艇sè变的德国u型潜艇相比,中国的“飞鱼”级潜艇在xìng能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对于中国海军来说,却无疑是跨越时代的产物。

而这级代表了中国目前造船工业最高技术水平的潜艇,其主要的设计来源,却是那个主管全国实业的年轻人。

而此时刚刚下了飞艇坐上汽车的杨朔铭,也接到了从上海吴淞口海军基地转来的“飞鱼”号潜艇驶入大东沟的电报。

在距离大东沟另一端的上海,杨朔铭将手中的电报紧紧的抓在了手中,坐在汽车中的他,向窗外的海面望去,面sè显得分外的凝重,

坐在他身边的曦雪看着杨朔铭带有强烈的悲愤和杀意的双眼,不由得吓了一跳。

“水兵的坟墓,总是没有鲜花的……”杨朔铭自言自语的说道。

听了他的话,曦雪明白他想起了什么,眼中也闪过凄凉之sè。

此时杨朔铭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那隆隆的炮声,眼前似乎又浮现出了那些英勇无畏的海军战士们同日寇拼死血战的情景。

作为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实际缔造者,让中国的第一级主战潜艇进入大东沟其是出自于杨朔铭本人的一个愿望,因为对于他而言,大东沟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在大多数的中国人眼中,大东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历史上那支曾经被称为“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舰队在威海卫的全军覆灭,也使得后世的无数“愤青”对这支舰队的官兵们恨得咬牙切齿。在痛骂满清朝廷**无能的同时,也将各种各样的罪名扣到了那些为国家民族力战到最后一刻的无辜官兵身上!

“贪污腐化”“作战无能”、“素质低下”、“贪生怕死”等等的名号,扑天盖地的压在了这些在那场关乎中国未来国运的海战中英勇作战、不死不休的官兵们身上,而不顾最明显的事实和最基本的常识!

“将军……”

看到杨朔铭脸上的哀伤之sè越来越重,曦雪想说些什么,但是话到了嘴边,又不知该如何说出来。

对于杨朔铭的悲伤,虽然作为一个nv子,她也知道出自何处。

甲午年间的在大东沟那场海战,凡是中国人,闻者莫不悲愤莫名,伤心yù绝。

因为在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多的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的无耻谰言,加到那些长眠在海底的英雄头上。

而在信息发达的后世,却有那么多的人,无视历史事实,刻意的歪曲历史,用完全黑白颠倒的所谓“主流史观”,在学校当中一代又一代的误人子弟!

连北洋海军的敌人日本人都有“敌舰奋战至殁,当瞑目于海底”的评价,而作为英雄的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