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十二也豁出去了,即便其他讨不了好,嘴舌上总要占个胜地。
“我是汉人鞑子的朝廷,可不是我的朝廷。”
李肆拍着胸脯,目光炽热。
“我现在也不是在造反……”
他昂首挺胸,姿态昂扬。
“我只是在收拾河山”
眼见那王十二脸色紫红,似乎还有话要说,一旁的于汉翼伸手一指:“拿下”
可不能让这家伙继续嚣叫了,李肆可是鞑子朝廷的秀才,甚至还挂过南海县知县的官身……
李肆挥手止住:“赶出去我英华一国,不以言治罪任得宵小叫嚷,公道自在人心。”
一边大义凛然地说着,一边很不满地瞅了一眼于汉翼,干嘛打断,他早备着说辞呢。
粤商总会更名为英华工商总会的仪式上,这段小小插曲也被编成了段子,很快就在民间散播开,类似“天王本在汉,起兵复河山”的语句,顷刻间就在广东全境流传。
这已是袁铁板袁应纲的例行工作,李肆自然不会上心。仪式结束后的内部总结会上,彭先仲担忧地提到,激烈反对盐政变革的十一家盐商里,有四家估计会搞出大动作,李肆也只是不经意地哼了一声。
总商加上大一些的场商运商,百多家盐商里,就只有这点人跳出来,远远在李肆的预估之下。有彭先仲重新调理盐政变革,不仅说动了沈世笙,也安抚住了大多数盐商,剩下的就是这些顽冥不灵的家伙。
“早就盯牢他们了。”
一身黑制服的于汉翼冷冷说着。
“那为什么不当场就……”
彭先仲很诧异。
“刘兴纯忙乎这么久,也该看看他的成绩了。再说了,历代变革,总少不了流血,与其等着那血不知从何流下,还不如由我们决定该谁流血。”
李肆淡淡说着,彭先仲打了个冷噤,心说我还是就跟钱打交道吧。
“任他们作乱?他们手下可有不少盐丁,三军都在外呢,哪里来的兵?”
安金枝有些坐不住了,他看出了李肆想让那几个盐商跳腾得更厉害,好把他们连根拔起的心思,可广东一省刚刚平定,百废待兴,在内部打起来的话,商路不通,可是麻烦。
“军?我们英华军,绝不对自己老百姓动手”
李肆掷地有声,等了好半天,却没听到赞叹和感慨之声。
“自己老百姓?那就是反贼”
“养军不就是平乱么?”
“调龙骧军回来”
后堂仪事厅里大乱,李肆无趣地摸鼻子,看来自己是表错情了。
“别担心,兵早就准备好了,那帮跳梁小丑我可不担心,担心的是康熙老儿,怎么还不动手,是又被谁气出痰病了?”
盐政乃至工商之事,随着《英华商宪》的发布,工商总会的成立,以及盐政变革的顺利推行,已经步入正轨。工商总会认下了四百万两的工商税,先还是分摊,之后根据细化的税则,到下一个财政年度核算,多退少补,由此过渡到真正的工商税体制。
李肆一颗心放松一半,剩下一半就压在了英华之外的事务上,康熙和清廷好像一直蔫着,这让他很是疑惑。
他疑惑的这事,众人都不怎么疑惑,反正在他们看来,来多少清兵都是白搭。这么多仗打下来,英华军以一对十都稳操胜券,现在枪炮流水一般地从佛山产出,对清廷的忌惮之心早就消得七七八八。
他们反而担心那几家盐商在广东一地里捣乱,现在英华军是外重内轻,在内的除了训练营里的新兵,加上禁卫署的黑衣卫,根本没正军可用,到时候四面火起,总不成把还没走会正步的新兵蛋子,或者是那些巡街抓小偷的巡差弄过去干仗吧?
“我们可是禁卫军听清楚了,禁卫军虽然名字不叫禁卫军,但实质却是禁卫军”
海丰县凤尾湾,一身灰蓝制服的周宁趾高气扬,朝部下再三再四拼命强调,部下们脸上凛然,肚子里却在嘀咕,什么禁卫军,咱们是内卫勇营,是民勇好不好?内卫一月才二两五钱银子,比最低级的兵丁还少一两……不过话又说回来,谁让他们不愿离乡血战呢。
在这群军官身后,是扛着样式纷杂,长短不一的火枪,拖着各式小炮的蓝衣兵丁,仔细看制服就是以前的青田司卫,大概四五百人,这就是英华内卫。跟着他们的二三百灰衣人藤牌腰刀,都是海丰巡差。
王十二从广州回了老家,就聚众“造反”了,先是冲击海丰县城,却被早已得了消息的海丰知县击退。逃回自家老宅后,周宁亲自带队的一营英华内卫就赶到了,会同海丰巡差一同捉拿他。
这英华内卫,其实就是以前绿营镇标改组而来,由刘兴纯和早早识趣,在李肆举旗后就投效而来的原韶州镇标中营游击周宁会同督领。之前的广州一省绿营兵有无数去处,一部分有胆气的已经投了英华军,一部分俘虏去了琼州建城挖矿。还有一部分沉到州县,当了驿卒和巡差,最后这一部分就编组成了内卫。
目前内卫在韶州、广州、肇庆、惠州、潮洲、高州等地各设一营,替代以前的绿营镇标,充当稳定社会秩序的内部机动武力。每营比照伏波军编制,有大约六百人,武器全换为燧发枪,炮还只能用以前的小炮,训练也马马虎虎,没什么高标准,但对付贼匪该还是没问题。
“王十二聚盐丁灶户作乱,天王不忍大军踏苗扰民,我们禁卫军干的就是这种精细活诸君,这是我们禁卫军初建的第一战,拿出你们的胆气来,让天王知道,咱们也是找回了汉人的脊梁”
周宁拔剑前指,神姿勃发。
“目标,王家庄,前进”
七八百人扬起杂乱烟尘,朝着王家庄卷涌而进,队伍后方,几个黑衣人面面相觑。
“全是以前的绿营,而且是窝在广东不愿挪窝的孬货,他们真能靠得住?”
“王十二那边也不过三四百人,还没多少枪炮,这样都打不过,什么禁卫军,也就没必要存在了。”
“别管了,真出了岔子,还有两个翼的新兵可用。”
黑衣人嘀嘀咕咕间,前方已经传出零星的枪声。
“打个小庄子都死了几十号人,你这内卫兵也太孬了吧……”
几天后,李肆接到海丰战报,不客气地奚落着刘兴纯。
“都是以前绿营兵里最没用的一帮杂碎,能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临时回天王府述职的萧胜为刘兴纯说好话。
“说起来咱们也是帮杂碎,立了国,却没皇帝,还用着永历年号,唉……”
原来李肆是另有愁怀,他正为段宏时定下的年号纠结,出于清晰而复杂的目的,段宏时建议沿用永历年号,今年正好是永历七十年。
李肆只称了王,现在拉扯上永历年号,就很像是化外藩国,他很不爽。但段宏时却说,经由新会一事,加上英华新朝的一系列善政,治下读书人已经开始转了心思。但他们大多只是回到华夏本源上,对英华新朝还不怎么认可。用上永历这个年号,可以收收他们的心。反正还没称帝,就算别扭,也只是过渡。
“四哥说话,等咱们拿下全境,你就称帝,我老萧还想弄个将军当当,对了,四嫂……”
萧胜知道自己这兄弟是故作愁肠,随口敷衍着,然后问严三娘的情形。
“她憋不住,总是要朝繁华地里跑,我把她丢回英德白城关起来了。”
李肆说得豪迈,却不知道是废了多少嘴舌功夫。
“英德啊,我真想回去转转。”
萧胜无比感慨。
“烦透了让我死吧”
英德白城一处宅院里,史贻直咬牙嘟哝着,眼珠子一直瞄着白花花的墙壁。
“别吵,这一期的报纸很是要紧。”
狱友汤右曾眼珠子则一直盯着手里的《越秀时报》。
“永历七十年?真是……真是一帮杂碎”
不知道看到了什么消息,汤右曾愤慨地叱骂道。。。。
—://。。
草清第三百一十三章天主道飘渺,真理学正好
更新时间:20121172:10:49本章字数:5916
汤右曾拉着史贻直奔进白城书院段宏时的院子,正见这老头翻着一本墨味飘香的新书,小茶壶滋滋抿着,眉飞色舞,像是完成了一桩什么伟业般的舒爽快意。
“段莫怀你这头从九幽地府里爬出来的妖魔,到底要将天下陷到何等地步?”
汤右曾怒发冲冠,唤着段宏时的字,厉声呵斥道。
“这不仅是反朝廷,更是割土裂鼎啊”
史贻直一手挥着那份报纸,一手作鸡爪状,似乎想要扼断谁的脖颈,比汤右曾还要激动,监管着他们的兵丁赶紧拦在身前。
“把这小年轻叉到一边去,不懂事还瞎嚷嚷,倒是汤西崖……来来,咱们好好聊聊。”
段宏时心情好,只发落了史贻直,还招呼汤右曾落座。被唤作“不懂事的小年轻”,史贻直额头青筋乱跳,却是难以辨驳,在段宏时面前,他可不就是如此么?
“有什么好聊的?你跟你那弟子鼓捣出来的这个英华,真是杂碎一堆有胆造反,无胆称帝现在还用上了永历年号,你们这是要自外于华夏么”
汤右曾嘴上骂着,屁股却爽快地落下,之前还一直隐忍,今天他是准备豁了出来,痛痛快快骂死这“妖孽国师”段宏时。
他那话读深了书的士子该能明白,伪劣秀才李肆纠结的也是此事,英华有王无皇,再栽上个永历年号,就跟前明周边那些藩国,像是朝鲜、安南等国一般性质。在他们眼里,这是要将英华治下之地从华夏分割出去。
不过李肆也只是纠结,段宏时的解释他接受了。这是个坑,还是三层复合坑。第一层是哄住那些心念动摇,却还不愿视华夏为正朔的读书人。第二层是制造自居藩国的假象,给清廷放烟雾弹。第三层埋得比较深,准备着以后对付有异心的读书人。
能看破第三层的人应该没有,但看破前两层的人不少,汤右曾学问很深,自然是其中一个。
“唔,没错,我们是要当南夷……”
段宏时悠悠说着,还理了理脑袋上的帕头,这话让汤右曾心中的华夏之火熊熊高燃,这动作又像冷水,把那火噗哧一下浇作青烟。他下意识地就压了压自己的瓜皮帽,似乎这样就能遮好自己的辫子。
“堂堂华夏之人,竟怀变夷之心”
他中气不足地将这个话题深入下去。
“舜,东夷也文王,西夷也”
段宏时笑了,早等着汤右曾这一骂呢,开口就是清廷应对华夷之辨的套话。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既然满清能入得,我英华就入不得?何况我英华奉永历之号,还不能算是夷狄。”
瞧着汤右曾瞬间煞白的面孔,段宏时怜悯地摇头。
“所以啊,我英华自居南夷,却是心怀华夏啊,待得时机成熟,就该有七大恨或者九大恨了……”
段宏时用着满清窃占华夏的一番道理压回来,汤右曾喘着粗气,也是无话可说,他能说什么?要辨驳段宏时的道理,那就是斥责满清的正朔。
心中骂着这段宏时毫无廉耻,就为跟朝廷掰腕子,干脆把自己变夷了,可就是这么一变,朝廷却还真是占不了大义。人家就堂而皇之地说,既然你满清要占住华夏,好,那我们就不以华夏自居,而是以夷狄自居,然后学着你满清,入了华夏,我们这夷狄也就是华夏了。
“若以为散此风声,自居藩国,朝廷就要罢兵至戈,你这伪国师的见识未免也太肤浅,连三岁小儿都不如了。”
汤右曾只好玩起挪移**,不再纠缠什么华夷之辩。
“哈哈……罢兵至戈?我那徒弟,兵不过两万,两广之地就尽入彀中,待到手握十万雄兵